紙上談兵,真實的趙括沒有紙,歷史選擇他背的那口鍋到底黑不黑?

讀歷史不是為了看故事,要回到歷史上每一個人或每一代人的當時處境裡去,重新理解那些曾經活過、掙扎過、死掉的人們,在當時所面臨的約束下所取得的成就。借鑑歷史是為了不讓歷史在我們身上重演。

“紙上談兵”,我們都以為這個成語說的是趙括,趙括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可是趙括打的那個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的戰國時期,但是紙是在東漢時期才被髮明的,戰國時候哪有紙呢?可見,趙括這個倒黴蛋,是因為後人反覆強化這個故事,才讓他背上了這口鍋。那麼他是替誰背的鍋?這口鍋到底背得黑不黑?

紙上談兵,真實的趙括沒有紙,歷史選擇他背的那口鍋到底黑不黑?

印象中的長平之戰

我們先從長平之戰說起,這是發生在公元前260年戰國時候的一場戰爭,交戰雙方是當時的秦國和趙國,主要參戰的將領是四個人:秦國的主帥先是王齕,後來換成白起;趙國這邊先是老將廉頗,後來換成趙括。在我們的印象中的長平之戰只留下了趙括的“紙上談兵”和秦國過於殘暴的坑殺了趙國40萬的士兵,這個責任都歸咎於趙括身上,當秦國大軍壓境,趙國的老將廉頗一開始也是主動出擊,可結果卻是三戰三敗,最後只能採取長期防守的策略。可當趙國更換主將趙括的時候,趙括沒有延續廉頗的長期防守的戰略,採用主動出擊最後中了親兵的埋伏,導致最後被坑殺40萬士兵的敗局。可事實真的是我們印象中的這樣的嗎?

紙上談兵,真實的趙括沒有紙,歷史選擇他背的那口鍋到底黑不黑?

戰爭過程

上黨之禍

最開始,秦國的主要進攻目標是韓國,韓國連戰連敗,放棄了大片的土地。秦軍把韓國土地切斷為兩部分,把一個叫上黨的地方給孤立了。上黨是韓國的一個邊郡,在今天山西省的東南一帶。韓國已經沒有支援上黨的能力了,按照韓國國君韓桓惠王的意思,你們既然已經孤懸國外,乾脆就投降算了。但是上黨的人懼怕秦國的虎狼之師,正好趙國就在邊上,乾脆就投降了趙國。秦國費了那麼大功夫,結果卻讓趙國佔了個大便宜,看到上黨投降趙國於是在公元前260年初,秦昭王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併佔領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接應上黨的百姓。

紙上談兵,真實的趙括沒有紙,歷史選擇他背的那口鍋到底黑不黑?

廉頗固守

前260年農曆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趙國軍隊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秦國軍隊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前260年農曆六月,趙將廉頗兵敗,被秦軍攻破趙軍陣地,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軍攻佔,秦軍還俘虜了四名趙國的尉官。前260年農曆七月,趙國的軍隊築起圍牆,堅守在營壘裡不出去應戰。於是,秦國軍隊發起強攻,奪下趙軍西邊的營壘,俘虜了兩名趙國尉官。

趙軍數戰不利,趙國的主將廉頗數次戰敗,恐一敗塗地決定依託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固守不出,疲憊秦軍。任憑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趙孝成王對於廉頗堅壁不出久拖不決頗為不滿,幾次派人責備廉頗。趙孝成王最後採納了樓昌到秦國義和,接下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反間計了。秦國在趙國散佈謠言,說我們不怕廉頗,我們就怕趙括。

紙上談兵,真實的趙括沒有紙,歷史選擇他背的那口鍋到底黑不黑?

兩軍換帥趙括大敗

不管其他人如何勸誡,趙王還是把廉頗給換了下來,換上年輕的趙括,後來的戰爭過程其實很簡單。趙括率領主力主動進攻,白起先是佯裝敗走,然後切斷趙括的後路,把趙軍圍困了四十天,只等到趙軍彈盡糧絕,趙括戰死,這場戰役才結束。

真實的長平之戰

首先,趙孝成王真的很蠢嗎?為什麼會中了秦軍的反間計?我們經常理解的歷史都是被概念化的,原因也很簡單成王敗寇嘛。但你拋開一切偏見回到歷史最真實的部分看,早在秦軍散佈謠言之前,趙王已經對廉頗不滿了。不滿的原因也很簡單,國家已經耗不下去了,你還在這打持久戰。也就是說,趙王在議和不成的情況下,就有了速戰速決的想法。只不過廉頗資格老威信重,趙王一時拿他沒有辦法而已。被反間計一提醒,他想起來,趙國除了老將廉頗之外,還有一個少年成名的趙括。於是,不管其他人如何勸誡,趙王還是把廉頗給換了下來。實際上,趙國最大的失誤,不在於換上去的趙括究竟是不是隻會“紙上談兵”。而在於,把廉頗換成趙括這個動作,釋放了一個額外信息,就是我趙國要改變戰略,主動出擊了。所於是秦國這邊的部署,不是針對趙括這個人的,而是針對趙軍主動出擊的這個動作。秦國先是臨陣換將,把白起派到前線替換王齕。然後,把國內15歲以上的生力軍全部調到前線,這些情況趙括是都不知道的。所以,就在趙括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白起制定的是誘捕計劃。因此,後來的戰爭過程其實很簡單。趙括率領主力主動進攻,白起先是佯裝敗走,然後切斷趙括的後路,把趙軍圍困了四十天,只等到趙軍彈盡糧絕,趙括戰死,這場戰役才結束。

紙上談兵,真實的趙括沒有紙,歷史選擇他背的那口鍋到底黑不黑?

關於長平之戰的思考

讀歷史不是為了看故事,要回到歷史上每一個人或每一代人的當時處境裡去,重新理解那些曾經活過、掙扎過、死掉的人們,在當時所面臨的約束下所取得的成就。借鑑歷史是為了不讓歷史在我們身上重演。

看似到手的便宜,其實是個燙手的山芋

最開始上黨一投降,趙國就接納了,看似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上黨,最後引來了秦國的虎狼之師。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犯這種錯誤,有些小便宜到底該不該佔?很多人其實是還沒想明白的。這裡有個小故事分享:沙丁魚們是大海中身體瘦小的魚種,每每遇到鯨,沙丁魚們就拼命地逃,鯨就張大嘴巴在後面追。沙丁魚們離海灘越來越近,只盯著獵物的鯨根本沒有注意這些,當渾然不知的鯨發現海灘,因為速度太快,想停下來已經遲了,在慣性的作用下,鯨龐大的身軀已經衝上海灘,沉重的身體陷進海沙中,無法遊動,最終死亡……置鯨於死地的不是沙丁魚,是沙丁魚之外的海灘。每個人都會遭遇誘惑的沙丁魚。學會把目光看向誘惑之外,才能夠避免跌進致命的陷阱,才能夠看到更多的機會。不要只盯著沙丁魚,沙丁魚之外有海灘,更有遼闊的大海。

目標的最真實的作用

趙國在戰爭轉入相持階段之後,感覺打不下去,居然主動跑到秦國議和——這就等於告訴秦國,我打不下去了。最後議和不成,就臨陣換將,以至於全軍覆沒。現實生活中我也會失去目標,任何來自外界的支持,都不會因為你可憐,你哀求,你口頭表達決心。只有當你做了該做的事,而且是為了最壞的結果在做事,你的決心才會被看到,外界的支持,才會到來。你不要抱怨合作伙伴對合作的事不認真。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我們也不是太認真。趙國如果一開始就有堅定的目標,併為之做了最壞的打算,那些被坑殺的40萬趙國將士或許是可以逃過這殘酷的命運的,就算結果還是死,至少他們為了一個目標努力過

對趙括的評價

趙括是個背鍋俠,他是替趙國這個沒有目標,有點小便宜就佔的公司背的鍋,但至於這個鍋背得是不是黑鍋,大家見仁見智,我認為是他被了鍋,但這個鍋不黑,為什麼會選擇趙括,這個趙括平時的自我表現是很有關係的,是他自己塑造了紙上談兵的形象,所以歷史選擇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