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戴安澜?

笔下发白




戴安澜是抗日名将,但他当初加入黄埔军校时,却是一波三折。

1924年黄埔军校创建时,戴安澜的祖叔公戴端甫听说在自己家族后辈中戴安澜非常有出息,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非常好,就想请他到广东来一起发展。


戴端甫早年跟随孙中山一起闹革命,这时在广东第四师中兼任团长。他写信的目的是想让戴安澜考取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做贡献。

在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中,戴安澜成绩名列前茅,因为身体过于瘦弱单薄,却被刷了下来。无奈他到军队中当了一年士兵,身体才慢慢强壮起来。随后于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三期。



戴安澜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军校中刻苦学习,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称赞。就连蒋介石也给他这样评价:此子禀赋异常,后必有成。

1926年毕业后就投入到北伐战争中,因为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从排长一路升到团长。

1933年3月,戴安澜担任第17军25师145团团长,奉命开赴古北口参加长城抗战。对于一个军官来说,战争非常考验平时的训练水平和战时的应变能力。

战斗一开始,145团就受到日军飞机和大炮的狂轰滥炸,阵地很快就失守了。戴安澜当机立断,把军队撤到了南天门高地,让日军的大炮失去了轰炸目标。

接下来的战斗就非常考验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不管是阻击战还是刺刀战,145团全团官兵都没有落下风,坚守三天三夜重创日军。

其中有一个哨所里边只有七名士兵在防守日军,连续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直到弹尽粮绝,仍在坚守。当日军攻上这个阵地后,才发现这里居然只有七个士兵,他们就将这七个士兵的尸体以最高的礼仪掩埋了起来,以体现对强大对手的尊重。



当抗战爆发后,戴安澜升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学习,他对于与日作战有了非常多的心得体会。

在台儿庄会战中,戴安澜使用火攻计,烧的日军哭爹叫娘。然后利用有利的地形,坚决把日军堵在包围圈中,为台儿庄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后蒋介石称赞他为“黄埔精神,民主将军”。

1939年1月,戴安澜被任命为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200师师长。这一年他35岁,同年底就参加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


11月25日,戴安澜率领先赶到的600团,与日军第二十一、四十二联队血战两昼夜,稳住了桂系节节败退的局面,以昆仑关一线与日军展开对峙。

12月7日,杜聿明的第五军展开了反攻,戴安澜的200师率先杀出,一举攻克昆仑关。这一站戴安澜重伤,击毙了日军21旅团长中村正雄。中村正雄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日俄战争中,我旅团获得钢军称号,但这一次,我不得不承认碰到了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中国军队。

戴安澜在住院治疗期间,蒋介石亲自前往探望,表扬了他的指挥能力。戴安澜当场表示:流血乃军人本分,学生恨不能杀尽日寇,扬威国外。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东南亚,意图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战略物资的来源。

戴安澜所在的第五军,第六军和第66军共计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1942年2月,奉蒋介石的命令,戴安澜参加东瓜保卫战。他以9000人的兵力,抵挡了3万多日军的进攻,成功的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并消灭日军5000多人,坚守了12天。

1943年3月,同古保卫战打响。按照原定计划,还有三支军队参加此次战役。然而不幸的是,援军并没有到达,日军的两个师团却赶到了。200师被日军重重围困,又坚守了12天,以伤亡800人的代价消灭日军4000多人。



1942年5月,因为英军的无耻败退,中国远征军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蒋介石不得不命令中国军队退往云南,杜聿明命令戴安澜部掩护全军撤退。

在数次战斗中减员严重的200师再次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在撤退中,戴安澜身负重伤,仍指挥部队向云南撤退。

在5月的雨季中,可怕的野人山吞噬了许多将士的生命。5月26日,戴安澜将军含恨而终,时年三十八岁。



蒋介石指示国民政府在广西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毛泽东、周恩来、张治中和蒋介石都为戴安澜送上挽联。

作为职业军人,戴安澜将军生前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和朋友: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环境而生机盎然矣。

谨以此,与诸君同勉!


新知传习阁


戴安澜出生于安徽无为,曾今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场上他功勋卓著,作战勇猛,从团长到旅长再到后来的师长,可谓是一路升迁。在他升任第五军200师师长后,还参加了桂南昆仑关战役。为这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941年戴安澜作为中国的抗日名将奉命奔赴缅甸作战,在缅甸作战期间他曾遭遇了重重困难,经历了几次的生死突围,带领他的200师将士们在缅甸与日军英勇奋战。但是在缅甸的最后一战中他不幸身亡,



戴安澜身亡后,他的将士们冒死把他的灵柩抬回了国内,在灵柩从云南归国时,当时的云南腾冲县20万百姓自动排队迎接,后来,重庆国民政府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当时的许多国共两党重要人物都分别参加了,其中毛泽东主席亲提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彩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陨命,壮志也无违。


趣古今


一句话“不死早晚功德林。”(北平第二模范监狱)但是,戴安澜如果一直不阵亡的话,估计到1949年最差也是个兵团副司令官了。(就是大约高吉人的那个位置)



高吉人(1902—1979),籍贯陕西靖边,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四期学员;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兵团副司令官。



另外也要看从哪个方面评价戴,每个民族都要树立自己的英雄,从这个方面,他够格。从军人的角度,他也算称职。从指挥能力的角度,他还到不了这个评价的档次。(只当到师长)戴在撤退时牺牲后,毛主席知道消息马上提笔在延安窑洞里写了这么一首诗,名为《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表现出我军同样对他的认可。



但是有人说戴安澜撤退时瞎指挥不听杜聿明的,当时撤退200师重武器损失很厉害。(200师在缅东,杜聿明也要求200师直接从缅东撤退回国,但戴安澜偏偏要去缅北)因为戴师长在撤退的时候不归5军(军长杜聿明)指挥,归6军指挥;新38师归5军指挥。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其记录中说:“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赞许。(可是我翻遍日军记录和档案,找不到这句话和文献)



再有,根据双方战报和郑庭芨回忆录“一个89师调来的外来户,驾驭不了手下那些骄兵悍将,东瓜战斗中他扔下郑庭芨指挥官顶缸守城,自己怯战溜过锡塘河东岸躲起来结果却被迂回的日军56师团搜索联队加上昂山的缅甸国民军撞个正着,又要东瓜功臣是郑庭芨分兵来援,打乱了整个作战布置… ”。“名将”因中央日报发表的“日记”和润之题词之故而声名鹊起!却和手下人的回忆不免大相径庭,什么才是真的呢?未必是拨开历史迷雾才知道。



不过,戴师长毕竟是远征军时期牺牲的少有的高级干部,是否当得世人铭记呢?


李三万的三万里


1942年戴安澜将军牺牲的噩耗从缅甸传到延安,毛主席知道后,提笔在延安窑洞里写了这么一首诗,名为《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诗中这样写道: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他便是被毛主席誉为“海鸥将军”的抗日名将戴安澜,一位对中华同胞充满热爱,一位对中华每一寸土地都留有感情的英雄,他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只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只因为他憎恨残忍的侵略者,他是一位值得任何人敬佩的英雄。



戴安澜将军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他从底层军官成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团的师长,完全是靠他自己的一腔热血。在北伐时期,他就英勇善战,往往身先士卒,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先是参加长城防线,于日寇血战于古北口,之后又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在昆仑关战役中他率部歼灭日军王牌旅团第十二旅团,其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



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他率部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先行开赴了缅甸同古,在同古保卫战中,他于平原之处坚守十余天,使得日寇在军事实力数倍于我军的情况下损失惨重,完成了阻击任务,经此一役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后因盟军指挥的失利,使得中国远征军孤军奋战,不得不从野人山突围回国,在200师回国的途中,戴安澜将军在指挥的时候不幸中弹,后突围至缅甸矛邦的时候因为伤口的溃烂而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后尸体被官兵护送回国,在广西全州举行了国葬,举国吊唁。戴安澜将军他是守卫国家的藩篱,他的不朽英魂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绝笔历史


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名气很大,形象也被不断塑造与升华。1942年率中国远征军先遣部队第5军200师入缅作战,之后以身殉国,终年仅38岁,被称作“域外死忠第一人”。本文暂且不谈他在军事指挥以及战略方面的具体评价,只说戴安澜将军的牺牲的始末及之后历史形象问题。戴安澜,号海鸥,学名炳阳,1904 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户贫寒人家。初进私塾,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后决意投笔从戎,1925 年正式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锐意进取,1928 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 1 师连长,继之历任营长,于 1932 年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 25师 73 旅 145 团团长,之后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驻守。

1933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 13 军 25 师 173 旅旅长。戴安澜参加武汉会战后,于 1939 年 1 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 5军 200 师少将师长。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当年12月,在昆仑关大捷中,一举击毙日本侵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蒋介石称之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1940年获得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迅速成为军旅新星。戴安澜牺牲之始末

1942 年 2 月,为协同英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保证“输血动脉”滇缅路的畅通,国民政府决定派出中国远征军,计划兵力约10万。

戴安澜奉令率领200 师不到一万名军官,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从云南出国奔赴缅甸,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史称同古保卫战。首战告捷,从 3 月19日起,在东瓜地区血战 12 天,歼敌 5000 有余,收复棠吉,史称东瓜保卫战。

戴安澜作战意志坚定,在战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可谓英勇异常。同时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之令人感佩。岂料不久后陷入日军重围,军长杜聿明令廖耀湘的 22 师赶紧接应,3月29日突围,战到次日凌晨,渡过锡塘河,戴安澜部退出同古镇,跳出了包围圈。3月30日,第5军见敌势凶猛凌厉,决定到同古镇以北的棠古地区暂时休整,而戴安澜200师作掩护部队,使得军部安全撤退。4月5日,蒋介石来到战区指挥部,特意召见了戴安澜,两人:

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

但到了5 月 18 日,撤退到缅北细保至抹古公路南侧森林边地时,日军乘夜间天降大雨之际,发起袭击,戴安澜胸部、腹部共四处中枪,很快进入缅北矛邦村山上的一座小庙里。因雨林地区气候炎热,伤势过重不治,5月底戴安澜牺牲,将星陨落于域外。

戴安澜的身后形象

戴安澜战死在当时影响很大。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签署的文件中说:戴安澜将军于 1942 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入之优良楷模。

不仅如此,美国军方把东瓜保卫战看作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史迪威评价戴安澜为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蒋介石为纪念戴安澜,赋诗一首: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蒋介石是很看重戴安澜的,可见其心痛;毛泽东在1943年3月写过一首《挽戴安澜·海鸥将军千古》的五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顾命,壮志也无违;

时任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则手书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对戴安澜将军诚致哀悼;朱德与彭德怀联名撰写对联寄托敬意:上联为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为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可以说,举国纪念戴安澜。

1942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当时的国内的舆论对戴安澜赞誉有加,重庆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哀荣至极。戴安澜将军一心为国,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诗品可见人品。高风亮节,在奉命开赴台儿庄前夕,写给其兄长的家书一封,要求以五个月所得薪水1500元中之1000元,捐献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孤师入缅,首战告捷,但最终血肉之躯马革裹尸,悲壮之至,是值得永久纪念、不朽的的抗日英雄——后世怎么高度评价其实也是不为过的。


历史图文志


戴安澜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军功彪炳的大将,同时也是一个抗战功绩即被自己的圈子认可,同事又被相关方面认可的典型,在解放后不久,戴安澜就以抗日军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在整个近代国·共斗争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不是哪一派哪个势力的事情,电视剧上演的烂了街的抗日神剧,往往关注细枝末节,抓住一些子虚乌有的小事情大编特编,好像抗日战争就跟玩似的,不需要走心。

其实大规模有组织的对日抵抗主要发生在国军一方,电视上经常演的某路上前线抵抗,路遇大规模溃败的国军,还不忘奚落的说一句:“国军不行了,抗日还得我们上”,那不过是忽悠人的镜头,不能说不对,但具不具有普遍性,还很难讲。

毕竟,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等,这些与日本狭路相逢,针尖对麦芒。

真正的抵抗,都是国·军进行的,这些大规模的战役可不是隔靴搔痒,也不是简单的与日本置气撒娇(某方面的抵抗在经过电视剧美化后,好像就是这么个调调)。

这些战役才是真正影响抗日进程的关键性战役,而其中戴安澜率领的抗日远征军,则把这张影响力传播到了国外,传到了国际舞台上。

戴安澜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是某方面在组织人力物力方面,绝不是毫无建树,而这种组织力本身就是统治力,蒋介石说“十万青年十万军”,是有确切的历史事实做依据的!

好在戴安澜的人生以抗战军功收尾,没有掺杂入后来的内战纷争这也使得他的抗战军功容易被剥离出来,丁是丁,卯是卯,功臣终究是功臣。

1946年往后的很多人就没有戴安澜这般幸运了,虽然近年有缓和的迹象,但想要被追认抗战功绩,说实话,随着很多当事人的逝世,很多事情已经来不及做了!


历史三日谈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戎马一生都在国民政府中央军系统。1933年长城抗战,他是第17军(军长徐庭瑶)第25师(师长关麟征)第145团团长,古北口一战,关麟征、戴安澜英勇负伤。对于古北口惨烈的战况,戴安澜久久无法忘怀。四年之后,他在《痛苦的回忆》一文中,总结了这次战役的教训,提出了加强训练、严肃军纪等许多正确主张。

全面抗战开始后,戴安澜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平汉铁路北段作战、徐州会战。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十分欣赏戴安澜,提拨他为第89师副师长,有意继续培养。没想到杜聿明"挖墙脚",1939年初,戴安澜调升第200师师长,第200师前身是陆军装甲兵团,国民政府军机械化部队的"始祖",戴安澜表示一定"尽竭全力,练习劲旅,为国驰驱,歼彼倭寇"。



郑洞国曾经担任第5军荣誉第1师师长,1982年5月22日在《团结报》发表纪念文章《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深情缅怀道:"1939年初,戴安澜来我们第五军任二〇〇师师长,我们朝夕相处,相知甚深。他虽是军人,却酷爱文学,擅长写作。他那飒爽的风度和无所畏惧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是年12月,第5军参加桂南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正面战场难得的胜仗。作战期间,戴安澜中弹受伤,血流不止,但他坚定地说:"我受了一点轻伤,算不了什么,决不下火线。不打退敌人心不甘。"


1942年3月,第5军奉命进入缅甸抗击日军,蒋介石在腊戌几次召见戴安澜,希望第200师坚守缅南重镇东瓜,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从3月19日到29日,第200师顽强抵抗日军进攻,戴安澜抱定必死决心,给妻子王荷馨留下一封遗书:"现在孤军奋战,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后来,由于补给中断,援军隔阻,蒋介石同意第200师北撤。

4月中旬,稍事休整的中国远征军又在缅甸中部重新构筑阵线。第200师转战克遥克伯当、棠吉等地,戴安澜认为"出国作战,以经常之军,作远征之举,可谓草率,今惟有以精勤䃼救之"。5月18日,第200师在通过细包至摩谷的公路时,遭遇日军阻击,场景异常混乱。据第200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回忆,因战斗发生在夜间,又是在密林中进行,经过一夜激战,发现戴师长下落不明,师参谋长周之再冒险多方搜索,才在路旁草丛中发现戴师长胸部、腹部各中机枪弹,虽未击中脏器,但因医药匮乏,伤口迅速化脓。



郑庭笈接过指挥,边战边撒,部队终日行进在大雨滂沱的荒野山林间,身体虚弱的戴安澜伤重不治,于5月26日牺牲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时年三十八岁。远征军将士带着戴安澜遗骸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发表题为《敬悼戴故师长安澜》的社论。社论指出,戴的殉职,"无论在中国抗战史上或在世界大战史上,均有其不朽的价值"。
1943年4月,戴安澜追悼大会在广西全州举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撰赠了挽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冯杰


戴安澜将军是位人人尊敬的抗日英雄,戴将军黄埔三期毕业,毕业后从见习排长干起,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一步一个脚印从排长一直干到将军,他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更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长城抗战中戴将军当时还是团长,率部对日军阵地发起猛攻,但在日军炽烈的机枪火力下伤亡很大,戴将军立刻指挥团直属迫击炮排迫近前沿,冒着被日军流弹击中的危险,指挥迫击炮近距离轰击日军,攻下了日军阵地。击溃日军后,他首先跑上日军阵地,察看日军阵地上的机枪位置,琢磨日军是怎样编织机枪火网?怎样进行机枪步机协同作战?所以在以后的对日战争中戴将军的部队就很少吃日军机枪的亏。远征缅甸,戴将军率二百师战功显著,可惜在远征军撒出缅甸时天不佑英才,戴将军英勇牺牲,在戴将军的挽联上,周恩来提写:“民族之英,黄埔之魂"可见周恩来对戴将军的评价之高。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安徽无为人。先后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中战功显赫,被蒋介石赞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戴安澜率国民革命军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1942年5月10日,远征军大部队行军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地面阻击和空中轰炸。迎着日军密集火力网,200师将士浴血奋战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激战中,戴安澜被日军机枪射中胸腹部,几度昏厥。戴安澜给妻子写下遗书: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伤重去世,享年38岁。

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功绩勋章。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假行僧老巩


1942年5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因伤势恶化在距祖国边境只有几日行程的缅北茅邦村壮烈殉国,“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抗日名将为国战死在缅北山林中。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因立志安邦救国改名安澜,出身于黄埔军校,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率部参战长城抗战,立有战功获五等云麾勋章,后出任25师73旅旅长。台儿庄之战,戴部与敌激战,战功卓著,荣获嘉奖。徐州会战中,他率部在中艾山与敌血战,战后因军功升任89师副师长。武汉会战后升任200师师长。后参战随枣战役、长沙保卫战。在昆仑关战役中,与敌撕杀,战况惨烈,击毙日军第5师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重创日军。师长戴安澜英勇负伤,被蒋称之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第200师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的先头部队。同古战役中,该师与4倍于己的日军展开撕杀,血战12天之久,歼敌5千余人。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戴安澜奉命突围转移。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将军在撤退中胸腹部中弹,因军中医药匮乏,伤口感染恶化,于5月26日在缅殉国,年仅38岁。

将军英年早逝,为国战死,凋落异域,举国同悲。国民政府追赠将军晋升中将。将军隆重的万人追悼仪式进广西举行,社会各界致挽联沉痛悼念。

将军千古,浩气长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