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2018》广东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广东机场分布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筹划三期扩建。

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距市中心约28公里,中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飞行区等级为4F级。

截至2017年,机场有3条跑道和1座航站楼,远期规划为5条跑道和3座航站楼,有138个客机位,45个货机位;一号航站楼总面积52.3万平方米;二号航站楼共63万平方米,计划于2018年初投入使用;覆盖全球20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超过80个,通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32年冬,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空军始建旧白云机场。

1933年11月,白云机场竣工。广东航空学校随即从天河机场迁入,成为飞行学员训练基地。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白云机场被日军侵占。之后,日军对机场进行了扩建,将跑道向北延长至1200米、加宽为100米,并增建一条与跑道同等长宽厚的副跑道,机场总面积扩大到134万平方米。

1947年3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接管广州白云机场。主要供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空运队(美国人陈纳德经营)的飞机起降。

1948年12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民航局投入巨资对白云机场进行扩建,于1949年5月2日竣工,7月1日投入使用,工程投资总额为金圆券6800万元。

1950年3月,中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将机场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国民航广州办事处。

1959年,广州飞行队由天河机场迁至广州白云机场,改为军民共用机场。

1963年,民航局决定对广州白云机场按国际机场标准扩建。

1963年10月,白云机场扩建工程修建委员会和总指挥部成立。在白云机场扩建期间,民航客机全部转至空军佛山沙堤机场起降。

1964年1月3日,扩建工程开工。

主要项目有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飞行场地建设。跑道向北延伸后长度为3380米,可承受当时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波音720型飞机的起降;改建和新建了6条联络道,跑道、滑行道等道面全部改造为水泥混凝土。

1967年4月,白云机场扩建工作结束,新增面积72.53万平方米。

1992年,开始进行新机场的选址工作。最终选址距市区北部28公里的花都区新华街道、花山镇、花东镇及白云区人和镇的交界处。

1995年,白云机场对候机楼进行第五次大规模改扩建,使白云机场拥有当时国内最大的值机大厅和安检大厅,能满足客流高峰每小时4千人次的需要。

1997年,白云机场开始对国内候机楼的设施、流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

1997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正式同意迁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机场仍定名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2000年8月,新白云机场开工建设。

一期工程投资196亿元,征地21840亩,其中场内用地21510亩,是中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机场工程,也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工程。新机场占地面积14.4平方公里,为现机场占地面积的4.5倍。航站区按满足2010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要求设计,一期航站楼面积为31万平方米;一期货运库面积为8万平方米,按货邮行年吞吐量100万吨的能力设计;飞行区按4E级标准建设,东、西跑道分别长3800米、3600米,能起降各类大型飞机。

2004年8月2日,新白云机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

2004年8月5日,新机场正式通航。旧白云机场也随之关闭。

2005年9月,在全国民航首创"异地城市候机楼模式",率先在东莞建立了内地第一个异地候机楼。

2012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8月3日,扩建工程举行启动仪式。本次为二期扩建。

工程设计以2020年为目标年,设计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

扩建内容包括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三部分,总投资为188.54亿元,其中机场工程投资179.81亿元。

机场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第三跑道和滑行道系统,新建二号航站楼主楼及相关附属设施等。

第三跑道建在既有东跑道东侧400米处,3800米×60米。新老跑道之间及新跑道东侧各设置一条平行滑行道,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F,可满足A380等超大型飞机的起降。

二号航站楼位于现航站区北侧,包括主楼、交通中心及停车楼、站坪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其中航站楼主体建筑面积约65.87万平方米,本期共新建机位78个,含廊桥机位65个,远机位13个。

2013年2月,二号航站楼扩建工程开工。计划2018年建成。

2015年2月,第三跑道投用。

2017年10月12日,二号航站楼停机坪正式启用。

2017年9月11日,《推进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印发。行动计划内容之一为重点实施广州白云机场扩建工程。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包含新建第四跑道、第五跑道及配套滑行系统、站坪,新建29万平方米T3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新建东四、西四指廊及连接楼工程项目14.8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额520亿元,将于2022年完工。

1994年,成为国内首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的机场。

2004年12月22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

2007年12月20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

2009年,旅客吞吐量3704万8712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4097万5673人次。2010年12月23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4504万0340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4830万9410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5245万0262人次。2013年12月12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5478万0346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55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4万吨。

2016年,旅客吞吐量597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5万吨,起降架次43.52万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6584万人次。2017年12月26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500万人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筹划第三跑道。

机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距离深圳市区32公里,为4F级民用运输机场,国际枢纽机场、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中国四大航空货运中心及快件集散中心之一。共有飞行区面积770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45.1万平米,机场货仓面积166万平方米;新航站楼占地19.5万平方米,停机坪199个(廊桥机位62个);共有2条跑道,其中第二跑道长3800米、宽60米。

1984年3月,深圳机场建设可行性研究开始。

1987年5月21日,深圳机场批准立项。

1988年11月20日,民航总局批复了机场总平面规划方案。

1989年5月20日,开工建设。

1990年7月8日,候机楼正式动工。12月28日,举行候机楼封顶仪式。

1991年9月25日,试飞成功。

1991年10月12日,深圳机场正式通航。

1993年5月16日,正式成为国际机场。

1994年3月11日,深圳机场总体规划获深圳市评审通过。12月28日,续建货运站、货机停机坪扩建工程。

1995年5月9日,国家计委正式下文同意深圳机场航站楼扩建。

1998年1月12日,民航总局批准深圳机场更名为"深圳黄田国际机场"。

2001年9月18日,深圳黄田国际机场正式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2002年6月6日,深圳市邮政快件分拨中心正式签约落户。

2004年1月,B号候机楼改扩建工程完工。

2006年6月15日,飞行区扩建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08年6月2日,南停机坪扩建完工,机场机位达82个。

2009年9月9日,南机坪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及货机坪输油管线改造工程通过验收。工程位于南机坪南侧,站坪总面积11万平方米,设置10个停机位(5E5D)。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占地13.23平方公里,由飞行区扩建工程、航站区扩建工程、轨道交通枢纽土建预留工程构成。工程设计目标年2020年,设计保障能力为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7.5万架次。

2010年2月25日,扩建工程T3航站楼主体工程开工。

2011年4月12日,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2011年5月10日,飞行区扩建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11年7月26日,第二跑道正式启用。

2013年11月19日,一跑道西区跑滑系统扩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

该工程主要包括一跑道滑行道、新航站区北远机位停机坪、新货站配套停机坪及变电站、航材库、航空垃圾转运站等附属工程。

2013年10月25日,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

2013年11月28日,T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

2014年,深圳机场T4航站楼及第三跑道完成总体规划。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定位明确升级为"国际枢纽机场"。

2016年,《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进行三跑道建设工程和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

2017年3月,《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正式发布。

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总投资125亿元,是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布的2016-2018三年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之一,被纳入深圳市"十三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包括填海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三跑道及配套工程。工程选址位于深圳机场二跑道以西,沿江高速以东,福永河以南。

三跑道按4F等级进行规划建设,建设长3600m,宽60m跑道、平行滑行道3600m×25m、主降和次降方向各3条快速出口滑行道、1条端联络道和旁通道、5条穿越滑行道、1条绕行滑行道和相应的助航灯光、空管工程、通讯导航、消防救援等配套设施。填海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施工工期暂定为24个月,三跑道及配套工程施工工期暂定为6个月,即总工期为30个月。

2017年3月,中交天健与中国交建、中交四航院组成的联合体,以43.2亿元拿下深圳机场三跑道的先导工程。

2003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2007年12月19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2671万3610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2824万5738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2956万9725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3226万8457人次。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3627万2701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3972.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1.31万吨,飞机起降30.54万架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4197.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2.57万吨,飞机起降31.86万架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4561万人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珠海金湾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筹划改扩建。

2017年9月22日,珠海机场升级改造项目在金湾区政府网站进行环评公示。

根据公示,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航站区建筑面积增加3.04万平方米,增加约三成。届时旅客保障能力将由每年600万人次提升至1200万人次。

现机场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金湾区,距离珠海市区和澳门约35公里。飞行区等级4E,建成4000米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条,可满足B747-400、A380等大型客货机起降。停机坪面积68.5万平方米,廊桥机位17个,远机位9个。候机楼面积9.16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

1992年底始建。

1995年6月,建成通航。

2013年1月10日,原珠海三灶机场正式更名为"珠海金湾机场"。

2007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181万9051人次,货邮吞吐量17578.8吨,飞机起降37651架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179万7306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209万0491人次。2012年12月19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289万4357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407万5918人次。2014年10月7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2014年12月26日,突破400万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470万8706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613万0384人次。2016年11月4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人次。2016年12月26日,突破600万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922万人次。2017年11月15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800万人次。2017年12月29日,突破9166666人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佛山沙堤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停航,筹划迁建。

现机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由中国联合航空成立佛山沙堤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改建、独家经营和管理。

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度为2800米,可起降波音737、757型飞机,可同时停放5架波音737型飞机。航站楼面积近4000平方米。

1953年,佛山沙堤机场开建。

1954年,机场落成,为军用机场;

1987年1月21日,首架民航飞机在佛山沙堤机场试航。

1988年,正式开通民航服务,并成立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2002年10月31日,停止民航服务,因军队不允许经商。更改为军用机场。

2009年11月18日,民航服务重新开通,机场经改建为4C级军民两用支线机场,并由中国联合航空独家运营。

2017年10月中旬起,暂时停航,进行检修维护跑道。

2015年2月,佛山新机场项目提议选址佛山市高明区并取代现有的佛山沙堤机场及发展为国际级干线机场。

2017年底,省委政府与军区签订搬迁协议,将于2018年底前启动佛山新干线机场的前期动工工程,并于2019年全面动工,总共预计建设时间为五年。

佛山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地点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将配套广湛高铁等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届时佛山沙堤机场将全面整体(军用+民用)搬迁到新干线机场。

2009年,旅客吞吐量4578人次。

2010年,旅客吞吐量11万8192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14万2337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18万3032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16万1953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12万0214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29万6511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35万5904人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惠州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筹划改扩建。

现机场位于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距惠州市中心约20公里,4C级,跑道2400×50米。根据《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惠州机场打造为"深圳第二机场"服务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市东部地区。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1985年,惠州军用机场开始运营民用航班。

2002年,军队不许经商,惠州机场民航停飞。

2011年3月,广东省机场集团和惠州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惠州军民合用机场运营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解放军总参谋部联合批复同意惠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6月25日,改扩建工程开工。

2015年2月5日,正式复航。

2016年10月,启动航站楼夹层扩建工程。

将航站楼二楼预留夹层约1000平方米改造为旅客候机厅,使候机楼总面积扩大至近5000平方米,新增候机座位274个,总座位数达到511个,项目竣工后,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将由45万人次/年增加到60万人次/年。至2017年3月已基本完工。

2017年9月,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公示。

公示显示,广东民航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拟投资40152.05万元进行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

扩容扩建工程以2025年为目标年,旅客吞吐量按130万考虑。机场将按照在现有站坪东侧扩建4个C类机位,在现有货运库向东扩建700平方米,货运库东面新建一座航站楼,将航管楼及塔台设在航站楼内等标准进行改扩建。扩建后,停机坪可满足8个C类飞机的停放。

2015年,旅客吞吐量36万8886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2015年11月3日,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54万5560人次,货邮吞吐量3723吨,飞机起降5232架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9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约4000吨,飞机起降8646架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筹划改扩建。

场址位于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登岗镇,是揭阳、汕头、潮州三市的地理中心,距离揭阳、汕头、潮州市区分别为22公里、28.5公里、24公里。定位为国内中型机场,飞行区按4E级规划,本期按4D级建设,跑道2800×45米,平行滑行道2800×23米,3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和3条垂直联络滑行道,满足B767型飞机的起降要求。候机楼面积5.5万平方米,停机坪面积16万平方米,停机位21个(15C6D),其中廊桥机位12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万人次使用需求。

2011年12月14日晚,汕头外砂军民合用机场当日民航运输业务结束后,转场到揭阳潮汕机场运营。

2011年12月15日,揭阳潮汕机场正式通航。

2014年7月,航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广东省内继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之后第三个对外开放的口岸机场。

2014年12月,揭阳潮汕机场正式更名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2016年,揭阳潮汕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启动。

2017年9月27日,揭阳潮汕机场跑道延长及站坪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本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跑道向北延长400米至3200米,延长平行滑行道与跑道等长并扩宽,新建一条端联络滑行道,建设站坪区部分第二平行滑行道,飞行区等级由4D提升为4E。新建货运机坪(2D2E货机位),站坪向北扩建,建成后总机位达41个(4B30C5D2E),新征用地约600余亩,项目估算投资约8亿元(含征地拆迁费)。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900万人次设计。

2012年,旅客吞吐量210万3303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268万6007人次,货邮吞吐量17303.7吨,航班起降24162架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287万0252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320万4464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381万8152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48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3万吨,运输起降3.88万架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梅州梅县机场:

筹划迁建。

现机场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距梅州市中心4公里,飞行区等级4C。

1985年10月,梅州机场正式动工,总投资3182万元。

1986年,跑道、候机楼等主体工程完工。

1987年9月1日,正式通航。

2004年3月29日,顺应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梅州机场加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2015年10月10日,首条国际航线正式通航。

2009年8月,飞行区扩建工程立项。

2010年12月19日,飞行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工程内容包括将跑道向南延长(原1800米)、拓宽(原40米),达2400×45米,同时相应更新改造航管、通信、导航、助航灯光等系统,使飞行区等级由3C提升到4C,满足执飞中远程航线的需要。

2012年7月7日,飞行区扩建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

2012年8月9日,试飞成功。

2012年9月20日,2400米跑道投入运行。

2013年12月,梅州市政府与省机场集团共同出资,对候机楼进行改造升级,并新建了一座商务候机楼。

2017年,飞行区道面更新改造工程进行中。 项目投资估算5800万元,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原1800米跑道加铺沥青面层、机坪机位改造等。该项目预计2018年2月前完工投入使用。工程完工后将增强跑道道面承载能力,可满足波音737-800及空客A320等主力机型满载起降需求,同时机坪C类机位增至5个,有效解决机位不足问题。

2014年,梅县机场迁建工程启动。

2016年9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召开梅县机场迁建工程选址报告评审会。在梅期间,评审组专家现场踏勘了位于梅县区水车镇的高山崠、大坪镇双花以及兴宁市径心镇田心三个预选场址。

2017年2月,梅县机场迁建工程已列入民航"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项目。

1994年,旅客吞吐量16.7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0年,旅客吞吐量49372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61539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52672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84150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13万6685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22万7091人次。2015年11月24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33万5974人次。

《基建2018》广东机场

韶关丹霞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改扩建。

现机场位于韶关市乳源县桂头镇,原空军二级机场,于1970年建成。该机场距离韶关市区25公里,距乐昌市区23公里。机场飞行等级为4C,机场占地约5600亩,现有飞行跑道长2200米,宽45米,滑行道长2200米,宽14米。

1986年,韶关机场经总参谋部批准为"中国民航韶关临时起降点",后因机场规模限制及飞机退役外调等原因,于1989年11月停航。

2014年7月30日,韶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16年2月2日,韶关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项目临时自动气象站正式投入试运行。

2017年2月8日,韶关机场项目可研已完成编制并上报广东省审批。

2017年5月8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韶关丹霞机场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2017年10月27日上午,韶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韶关机场改扩建工程本期工程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预测年旅客吞吐量为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飞机起降9500架次。建成后,韶关机场定位为国内"支线机场"、广州机场的备降场。

机场本期用地3279亩,飞行区等级为4C,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原有2200米跑道进行改造并延长至2800米,新建航站楼12700平方米,新建8个C类机位站坪及相应联络道,配套建设货运、空管、通信、导航、气象、助航灯光、供电、供油、给排水、消防救援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建设工期为2年,计划2019年年底前建成通航。

《基建2018》广东机场

湛江机场: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筹划迁建(粤西国际机场)。

现机场位于湛江市郊西南部,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原称西厅机场,始建于1936年,原为法国殖民主义者租借广州湾(今湛江)时期所建,先后曾被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占据使用。

1952年10月,修复通航。

1953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民用航空湛江站。

经4次扩建后可供B737飞行。

1994年,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批准了湛江机场扩建项目。

1995年,扩建工程破土动工。

1997年10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扩建后的湛江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D级,跑道长度2400米、宽度60米,满足B757以下飞机的起降要求,设计年旅客吞吐量最大为130万人次;站坪面积5.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9架飞机;候机楼面积6600平方米,货运中心总面积1200平方米,设计货物吞吐量最大能力为每年10万吨。

1999年,候机楼建成投用。

1995年,创下旅客吞吐量61.5万人次的历史高峰,之后不断下滑。

2003年,旅客吞吐量329777人次,货邮吞吐量2202.5吨。

2004年,旅客吞吐量400127人次,完成运输起降6492架次,完成货邮行吞吐量2815吨。

2010年,旅客吞吐量48万4499人次。

2011年,旅客吞吐量48万8835人次。

2012年,旅客吞吐量51万7236人次。

2013年,旅客吞吐量69万1443人次。

2014年,旅客吞吐量101.2万人次。2014年12月28日,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2015年,旅客吞吐量

120万6811人次。2015年12月30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20万人次。

2016年,旅客吞吐量154.6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397.5吨,起降航班19779 架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20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860.8吨,起降航班25487架次。2017年12月17日,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

《基建2018》广东机场

粤西国际机场:

筹建中。

机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飞行区、航管工程、旅客航站楼工程、站坪工程、停车场工程、货运区工程、飞机维护工程、机场消防救援工程、辅助工程、配套服务设施等。

目前,该项目前期筹备费用已敲定,由茂名、湛江和广东省机场集团三方,按4:4:2比例出资。

机场位于湛江市吴川市塘缀镇与板桥镇之间,距离湛江32公里,距离茂名38公里。定位为具有定期国内、国际航班的民用干线机场。

建设规模: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为42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为25000吨;年客机起降架次为39369架次;高峰小时客机起降架次为26架次;高峰小时旅客人数为2824人。

航站楼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为2层式布局,18座登机桥。建设一条长3200米宽60米的跑道及等长平行滑行道,22个近机位,11个远机位。站坪面积23.6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E。机场占地7637.39亩。在远期发展为4F,设计预测年旅客吞吐量为1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26万吨,货运库建筑面积为44600平方米,航站楼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

2016年12月20日,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在湛江吴川市塘镇举行初勘与测量工作启动仪式,标志着湛江机场迁建工程迈开重要一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7年,项目已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和民航发展专项规划。

2017年8月8日,第二次环评公示。

2017年9月8日,湛江新机场(粤西国际机场)航站楼方案确定。

截至2017年10月25日,新机场征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首期征迁工作进入扫尾阶段,新增征地拆迁工作全面铺开,机场动工点清表工作加快推进,机场施工便道建成通车,机场临时用地、给排水等工作有序开展,永久安置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航站区及工作区土方工程施工、监理两个项目的招标工作,目前施工中标单位已进场,正在做施工前准备工作,随时进场施工作。

湛江机场迁建工程飞行区等级指标从4C调整为4E,建成干线机场。调整后跑道从原来的2800米延长400米,达到3200米干线机场的建设要求。跑道宽从48米扩大到60米,跑道厚度从0.34米增加到0.4米,初步预算增加征地面积355亩。

湛江机场迁建项目飞行区等级指标调整后,航站楼位置南移及相关配套设施也作调整,按跑道延长400米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机场运输功能,提高吞吐能力。原设计建设的航站楼位置,向跑道中心南移448米,工作区移至航站楼北面,省机场集团对机场内的设计、技术指标及配套设施进行调整,湛江市规划局对机场周边的配套设施,尤其是交通道路建设进行调整。

《基建2018》广东机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