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综艺2.0,谁提相亲谁不行

说起综艺,情感类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早在电视占据收视主流的年代,相亲节目就是当之无愧的王牌。一开始,观众沉迷于年轻男女的各种显性特征,相貌、学历、收入、品位,把人量化成各项标准,再看“千里姻缘一线牵”如何把不同的人联系到一起。

在这样的模式里,综艺是相亲角的缩影,而观众则多少在“月老”的形象上找到了自己的情感投射。毕竟,人总有程度不一的权力渴望和控制欲,给年轻男女点鸳鸯谱,也算是其中一种。

时日推移,精明的综艺制作者发现,仅靠素人男女配对,已经刺激不了观众日益深切的好奇心。于是,以相亲为名,捆绑敏感社会热点的办法广为流行。

最典型的形式是按灯。聊天速配太不刺激,亮灯更具有即时的仪式感。全亮或者全灭,背后多少彰显着社会的主导标准。至于素人的选择,也会特意拣选一些能制造话题带来流量的,诸如“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桥段,多少有噱头的嫌疑。

这种形态,本质上仍旧是相亲,但把形式推向了极致,也给恋爱综艺搭上了社会热点,节目得以承载更多的内容。后来,有综艺策划了所谓“中国式相亲”,让男女嘉宾的父母也坐到现场一同点评,代际和城乡的背景嫁接起来,话题更多,自然更引人关注。这样的提炼虽然粗疏,基本上囊括了电视形态下恋爱综艺的走向。

可是,形式再怎么华美,话题再怎么尖锐,这类恋爱综艺的本质是极其简单的:把鲜活的人分割成一条条指标,然后进行速配。再多戏剧冲突,都难以掩盖这种逻辑上的天然短板。如果和互联网做一个类比,这类恋爱综艺处在所谓的1.0时代。今天,恋爱综艺悄然开始了2.0的革新。

所谓的2.0,最大的变化来自交互。近期热播的恋爱综艺,的确也在走出速配与多线交互上下足了功夫。

譬如移植自韩国原版的《心动的信号》,将4对青年男女置于一座“心动小屋”,朝夕相对,互生情愫,历时10集,才给出最终的配对成果。

恋爱综艺2.0,谁提相亲谁不行

在10集的漫长过程里,男女可以花式暗示,却不能明里告白。哪怕是每期所谓心动短信,都不能有落款署名。这种漫长的含蓄,给恋爱过程提供了大量的留白和想象空间。恋爱本就是飘忽不定的事情,在几十分钟内出结果,早就注定了仓促和荒谬。虽然10集也不够长,但至少可以和不同的人深聊约会,能够及时调转方向,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彼此。这种养成过程,比起过往的速配模式,自然要精彩抓人许多。

恋爱综艺2.0,谁提相亲谁不行

从观看的角度来说,节目组为了综艺的效果,也会把“心动小屋”里的共处切分成段,中间辅以明星嘉宾的点评。点评既是对节目的分析,也是对恋爱技巧和话题的讨论。融合起来,这是节目的间奏。拆解开来,这又是恋爱的指南。

毫无疑问,这是专门为观众而准备的。1.0时代,观众要在节目中找自己。现在,节目把观众想要的浓缩起来,直接放到面前。

恋爱综艺2.0,谁提相亲谁不行

如果说《心动的信号》只是素人演绎加上明星点评,另一档热门网综《妻子的浪漫旅行》,干脆是明星亲自上阵。明星夫妻向来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想象,本质上是在把自己和明星的生活作比较。可关于明星的真实生活,大抵是捕风捉影穿凿附会。

于是,有综艺想出了绝妙的点子——找明星夫妻,让妻子组团出去旅行,丈夫在演播室补充说明。妻子外放,合群,综艺感强,适合在“前线”制造话题。丈夫内向,深沉,相对理性,在“后方”演播室总结互动再合适不过。两相呼应,再加上彼此讲述和补充,明星夫妻的生活琐事就更具体地展现在普通人面前。

恋爱综艺2.0,谁提相亲谁不行

相比传统的恋爱综艺,把恋爱放在无可置疑的显眼位置,《妻子的浪漫旅行》把婚恋作为暗线,却又始终兜兜转转不曾远离。明面上,明星的旅程勾起了窥私欲,暗地里,明星情感生活的勾勒,引发了更普遍的共情:原来明星夫妻也要深入磨合,原来明星夫妻也有身不由己,原来明星夫妻也是柴米油盐。

类似的感受,是节目走俏再合理不过的前提。有一档异曲同工的综艺《幸福三重奏》,也是相差无几的“故事”:把明星的婚恋与生活嫁接到另一个时空,然后抽丝剥茧地展现给观众。

虽然镜头仍然会屏蔽明星生活最真实的状态,但这类恋爱综艺2.0,多少把明星原来遮蔽的婚恋生活,生动又鲜活地展示出来。薪桂米珠也好,千山万水也罢,和我们做着一样的事,有着一样的苦恼和幸福,我们才能深怀感触地说上一句:人生海海,原来你也在这里。

人性的,太人性的。这是尼采的语录总结,也是内容成功的关键。当恋爱综艺步入2.0时代,内容的铁律,其实从未过时,反倒愈加闪耀。

—END—

“中国广告业恢复四十周年卓越广告与品牌奖”评选全面启动

点击下图”或“阅读原文”即刻报名▼

恋爱综艺2.0,谁提相亲谁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