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瘡和肛瘻如何區分?

夢醉荷塘91


首先改錯字,是“痔瘡”不是“痣瘡”,那麼痔瘡與肛瘻有何區別,且看小克給大家解釋如下:



1.病因不同:

(1)痔瘡是由於,長期的坐立、便秘、妊娠、腹水、前列腺肥大、門靜脈高壓等原因,使直腸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塊。另外年老體弱或長期疾病引起營養不良使局部組織萎縮無力,也可以誘發痔瘡,長期飲酒以及大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使局部充血也會形成痔。痔瘡以靜脈團塊與肛管皮膚黏膜的交界的關係分為外痔、內痔、混合痔。

(2)肛瘻是指肛管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 ,由內口、瘻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於肛竇,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有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覆發作的特點,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形外口。結核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特異性炎症、惡性腫瘤、肛管外傷感染也可引起肛瘻,但較為少見。 肛瘻按瘻管與肛門外括約肌的位置高低分為低位肛瘻、高位肛瘻。

2.症狀不同:

(1)內痔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的便後出血和痔核脫出,外痔主要表現為肛門局部的不適感、潮溼不潔、瘙癢、疼痛等症狀,以炎性外痔和結締組織外痔多見。

(2)肛瘻主要表現為瘻外口流出少量膿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為主要症狀。較大的高位肛瘻,常有糞便及氣體自外口排出。由於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門部潮溼、感染,有時會形成溼疹,當外口癒合,瘻管中有膿腫形成時,可感到明顯的疼痛,同時可伴有發熱、寒戰、乏力等全身感染症,膿腫穿破或切開引流後,症狀緩解。以上症狀的反覆發作是肛瘻的特徵性表現。

(1)痔瘡的一般治療以注意飲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等,保持大便通暢,溫水坐浴,保持會陰部清潔、適當鍛鍊,避免久坐久站,常做提肛運動,預防便秘,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孕產婦注意孕產期保健等

為主。對於一、二度內痔可用硬化劑注射栓塞療法 、冷凍療法、膠圈套扎療法、痔單純切除術、痔環形切除術、血栓外痔剝離術等方法治療。

(2)肛瘻很少自愈,不治療會反覆發作,嚴重時可形成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對單純性肛瘻可採用甲硝唑生理鹽水沖洗瘻管後,用生物蛋白膠或動物源性生物條帶堵塞瘻管治療;手術治療以切開瘻管並切除、避免肛門括約肌損傷為原則,手術後敞開創面,能促使癒合,適用於低位肛瘻的治療;還有一種是掛線療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緩慢切開肛瘻的方法。適用於距肛門3 -5cm以內,有內外口的低位或高位單純性肛瘻,或作為複雜性肛瘻切開、切除的輔助治療。



小克認為痔瘡和肛瘻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根據病情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治療,在平時生活中多吃蔬菜、避免久坐、久站、適當運動、保持肛門局部衛生,有利於痔瘡和肛瘻的治療,並能避免復發和預防肛周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小克醫學


痔瘡和肛瘻這兩種病,常常被很多人所混淆,甚至有的人認為痔瘡就是肛瘻,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很多人眼裡,痔瘡這種病在生活中似乎更常聽見,而肛瘻就很少聽過。其實,這兩種病症都是常見的疾病,那麼如何區分這兩種疾病呢?

肛瘻,即肛門直腸瘻,主要表現是肛門附近皮膚的瘡口不斷地向外流膿或者膿血,也被人形象地稱為“肛漏”。而痔瘡是由於肛門周圍豐富的毛細血管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的擴張而難以恢復導致的。

從肛門附近的分泌物來看:痔瘡的分泌物比肛瘻要少,一般除非是內痔脫落的時候才會出現分泌物。而肛瘻則多排膿液,並且這些膿液都有味臭、色黃等特徵。

除了這個判斷方法,還可以觀察發病的位置,一般痔瘡是在肛門的內外都有血管的擴張,導致一些突出和潰爛的瘡腫,而肛瘻的位置是在肛門之外,有瘻管和開口。

從症狀上區分,肛瘻會有幾個很明顯的症狀:

疼痛、瘙癢、流膿,其中流膿是最明顯的特徵,也是和痔瘡區別比較大的地方。而痔瘡分為內外痔等種類,一般表現是便血、疼痛嚴重的會出現腫塊。

當不清楚自己得的是肛瘻還是痔瘡時,不要相信一些沒有經驗的人或者是過度相信網上的判斷,最穩妥的辦法是儘快諮詢醫生。

歡迎轉發或分享。獲得更多肛腸、痔瘡相關知識,請關注【李勝龍痔瘻工作室


李勝龍痔瘻工作室


痔瘡是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的,和痣靜脈充血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你問的是肛瘻的話,容易導致局部的紅腫疼痛,或是局部有分泌物滲出,或是大便滲出等,建議你具體的還是及時到肛腸科就診,讓專業醫生體檢一下,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處理的然後對症下藥


有痔必治


痔瘡和肛瘻一般是相輔相成的,痔瘡患者是由於肛門周圍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血管彈性不足導致血管擴張,不能恢復導致痔瘡。痔瘡又會導致肛門後面的靜脈血管擴張,血液淤積導致肛瘻。因此想要分的絕對清楚一般做不到。只能說肛瘻的位置在肛門外面,有漏管,有開口,嚴格意義上說也是痔瘡的一種症狀,痔瘡是指肛門內外有各種血管擴張凸出潰爛等形成瘡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