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认为织田信长和曹操非常相似?

看清看透这个世界


曹操作为中国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枭雄之一,确实和日本战国时期的枭雄织田信长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其中最为相似的就是两人幼年时不拘一格的性格以及功成名就之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主张。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和织田信长年轻的时候都称不上“乖孩子”的典范,甚至非常叛逆,特立独行,而且两人都不太注重礼教。比如曹操年轻的时候就“好任侠,放荡不羁,不理学业”没有人认为曹操能够成事,是典型的“坏小孩”。少年时期的织田信长基本也是差不多,在没有继任自己父亲的家督之前,他不务学业,顽劣成性气,丝毫没有贵族的样子,还特别喜欢研究当时传入日本的西方火枪,以致于其亲生母亲都不喜欢这个孩子,他父亲织田信秀更是连连叹气。

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完全就换了一副一样,曹操先是起兵讨伐董卓,然后逐鹿中原,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奠定自己的霸业,体现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以及雄心壮志。而织田信长也是掌控自己的尾张国开始,然后逐步开始了统一日本的征伐,同时也是通过扶持傀儡天皇正亲町天皇来震慑日本各大名


当然了,实际上我们说曹操和织田信长相似,说的是在乱世中的枭雄,基本都是这个套路。毕竟由于三国和战国的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实际上几乎没什么相同的地方。而要作为战乱时期的枭雄,在整个东方文化下,轨迹都差不多,以致于会被人认为相同。


三观粉碎机


织田信长,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政治家,“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致力于结束动荡的战国,社会秩序的重建,加快日本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调查,日本人最为崇拜的历史人物中,织田信长排在第一位。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曹操可谓是毁誉参半,评说不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一代“枭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日本人眼中,曹操的形象几无瑕疵,甚至有许多的日本人都认为他们历史上的战国英雄织田信长与中国的曹操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 同样的离经叛道,相似的出身。与曹操的“官二代”的出身相仿,织田信长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父亲是清洲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官宦人家的孩子,从小家庭优越。父辈们不用为孩子怎么长大担惊受怕,反而要为孩子怎么成大器、立大事而煞费苦心。曹操的少年甚至青年时期,都是离经叛道的,至少在现在来说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作为养子。在曹操身上有一种难以启齿且“不光彩”的“赘阉”出身,所幸的是曹腾、曹嵩均身居高位,足以让曹操有在年轻时浪荡不羁的资本。在青少年的曹操身上,更多是一种“游侠”气息。日本历史上织田信长,则更是“败家子”形象,蔑视一切礼仪宗教,不受拘束,甚至在他父亲的葬礼上,说道“死得那么早了”这样惊世骇俗的话。总之,两人是标准的“官二代”,行为举止偏执且异于常人。



二、 织田信长与曹操一样有过丰功伟绩。
日本战国大概我们的明朝时期,人才辈出,战将众多。虽然织田信长日常行为有点离经叛道,颠覆众生,但是他在当时的日本战国时代颇有作为。击败今川义元的大军后,他开始名扬日本。此后,织田信长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快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他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成为了日本战国时期最强战将。同样,曹操也是击败自己的同学袁绍后逐渐做大,拥立汉献帝,拜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三国时代最强者。



三、 命运结局多有相似。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控制了大半个日本,但终其一生也未完成对日本的统一大业;同样,曹操坐拥东汉十一州,未能完成对天下的大一统。两人历史人物的大业,均有下面下属、后代完成统一大业。


历史上的两位军事天才,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同样的偏执与轻狂。但不同的是,曹操早于织田信长一千多年。相比于在织田信长时代,一场几千人的战争,在一千多年前的曹操所在的时代的三国时期,随便的一场战争都是万人为单位的大规模战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况且,曹操从一个校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人生,其军事才能、治国理念乃至于文学才能,也是织田信长所不能比拟的。中国的曹操比千年后的日本织田信长不止强一丁点。

给文史加点料,这里是木木侃文史,欢迎一起交流。


木木侃文史


在性格和生平经历上,确实织田信长和曹操有相似之处。但考虑两个人的生活时代,未尝没有织田信长在刻意模仿曹操的可能性。曹操155年出生,220年离世,纵横于汉末乱世,文韬武略皆一时之雄。而织田信长生于1534年,亡于1582年,换成中国应该是明朝嘉靖年间。两个人差了一千多年,日本人再不读书,一些中国重要的经、史还是会读的,虽然没史料显示织田信长看过《三国志》,但从很多事情的选择上,他几乎和曹操一模一样。

再有其实日本人超爱三国历史,我们三国历史最好的电脑游戏是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三国志》系列。他们自己贫乏的历史找来找去,也就室町幕府末期这段村长大混战能拿出来见见人,于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战国时代。光荣公司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题材,连续出品了《信长的野望》和《太阁立志传》系列。或许是懒,不愿意改图,或许就是想蹭点三国的影响。有意无意间,他们把曹操和织田信长的相貌做的十分相似。日本那群平成废宅们玩游戏时间长了,也就认为这两者很相似了。下图是光荣游戏中曹操和织田信长的对比,一看就明白,左侧的是织田信长,右侧的是曹操。

其实我们细看历史,曹操和织田信长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他俩少年时都属于浮浪子弟,但曹操的浮浪更像一种反击,他是宦官之后(他父亲是宦官的义子),生来就被人看不起,所以经常横冲直撞。而织田信长更像一种表演,信长的父亲就是尾张的大名,他不会被人看不起,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这哥们还是身穿红色浴袍满街晃荡,得了一个“尾张大傻瓜”的外号。

之后的轨迹区别也很大,曹操是举孝廉做了校尉,信长是在他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督。也就是说曹操是从中下层官吏中磨砺出来的,信长是在阴谋诡计里挣扎出来的。履历上的不同造成了用人上极大的差别,曹操更喜欢用亲族,在曹操麾下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多如牛毛。而信长在和哥哥弟弟们反复争夺才坐稳家督后,能不用姓织田的就尽量不用,他会尽量提拔柴田盛家、丹羽长秀、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这类外姓武士或者在自己的小姓里选拔人才。

而我觉得这两个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自己的定位,虽然他俩都蔑视权威,在当时背了不少骂名,曹操被称为“篡汉逆贼”,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但曹操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守护者,他《让县自鸣本志令》中说“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而织田信长面对武田信玄自称“天台座主沙门信玄”的挑衅时,欣然在回信中落款“第六天魔王信长”,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挑战者。

守护者和挑战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守护者会不时向下看,挑战者则不断向前冲。所以曹操会经常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类诗句,在曹操心里除了天下,还有百姓。而织田信长更愿意高歌“人间五十年,如梦又似幻,任人生一度,入灭即当前,放眼天下,岂有长生不灭者”。不得不说,与曹操比起来,信长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老朽总结起来,日本人怎么看这两个人我们管不着,但咱们自己心里得有数。信长在日本的战国时期确实睥睨天下,不可一世。但要拿来和曹操比,他真没那个资格,如果一定要比的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或者西夏景宗李元昊足矣。


奉天老朽


日本战国時代的织田信长对于日本人來說,可以算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军阀,但由于战国时期的日本,无论是科技、武器无一不是十分落后,所谓的国只是一个个部落,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一年到頭不知肉味,正常人的身高不足一米四,人均寿命四十岁左右。部落间的争斗基本上以生存資源战为目的,在掠夺者与被掠夺者之间更换角色也如走马灯般的频繁,战乱及贫困生活造成的人种低劣人丁稀少、生活资源的紧缺深深的困扰着当时的日本,全国人数的急剧萎縮让日本人已是面临灭绝,这与织田信长一味追求的掠夺、争地盘不无关系。而中国汉末的三国時代,曹操是比較有雄心大志的,在攻城掠地的过程中,鼓励丁壮耕种田地、鼓励商贾自由貿易,鼓励民间生育,发展经济与壮大国力。集谋士之智、尽武将之勇、合中原及西北地区的人力,最终父子二代人收伏蜀、吴二国,成就一代枭雄的传奇故事。就曹公孟德的丰功伟绩而言,将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结束战乱展示出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与民养息、发展经济又显示出他怀柔的一面。而织田信长却一昩只会攻城掠地,不顾民众生死,充其量只是一个好战无脑之辈,二人非同,岂可相比?!!


塑胶机械


打仗以少胜多

屠杀

地盘包括当时的首都

部下人才济济

用人不分尊卑。等等


沈阳烈烈


因为暗荣公司人物脸的建模


木铎之心a


两个人出身相似,都是豪强出身。经历相似。都是剿灭群雄,携国家头头以令诸侯。都给结束乱世打下了基础。也都是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信长在那个千人村斗年代能把自己发展到十几万大军,对抗全日本。也着实不容易。最后两家都被篡了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