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候如果美国不向日本扔原子弹,日本会投降吗?

第一军情


这个问题,当然是不会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人民终于听到了天皇本人的玉音。

在这篇终战诏书中,同盟国要求的无条件投降成了号召日本人民由战争转入和平建设的终战;日本投降,改为日军投降。

而且在这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裕仁天皇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日本政府,将自己打扮成无辜的受害者,从而将自己发动战争的罪行推脱得一干二净。

从这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我们看不到日本政府的一丝真诚,相反他们为推脱战争,保留所谓的日本实力竭尽全力,绞尽脑汁。

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最终被所谓的欺软怕硬所取代,恰好说明了:如果没有比日本更凶残的暴力,日本是绝对不会甘心投降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比日军更残暴的暴力到底来自何方?到底是“苏武还是“屈原还是“共工

关于这三股势力,静夜史认为其中有一股可以排除。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我国军民牵制了日军高达60%的陆军兵力,使其难以支援其他战场,夺取更多土地。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是,虽然日本陆军大部被拖在我国战场,但是日本仍然有精力来夺取更多地区。例如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一度夺取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

由于我军和日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虽然在游击战等一系列小战役中,对日军形成了积少成多的消耗和伤亡。但是这种伤亡无法对日军形成空前猛烈的打击,特别是对日军以心理上的巨大威慑。

而国军方面自相持阶段之后,大部分国军兵力就退守大后方。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特殊环境下,国民政府仍然于1944年日本法西斯行将灭亡前夕,创造了豫湘桂大溃败的战争奇迹,让同盟国大失所望。甚至在接受日本投降时,也被日本降兵吓得战战兢兢。

依靠这样的军队,想要对日本形成巨大打击,简直是天方夜谭。而我军因为武器装备的巨大差异,更是无法对日军形成毁灭性打击。

所以能够摧毁日本抵抗意志的只有两股势力,这就是苏联和美国。

1945年8月6日,美国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实战原子弹投在了日本广岛,将这一城市瞬间夷为平地。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再次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而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150多万人从三个方向对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歼敌8万余人,彻底摧毁了这支所谓的皇军之花。

应该说美苏双方对于日本的打击都非常猛烈,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美苏两方对日本的毁灭性打击,才使日本断绝了一切侥幸的想法,瓦解了其抵抗意志。

但是美苏双方的打击,到底谁更有决定意义?静夜史认为原子弹的作用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就不会有日本的最终投降。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原子弹至少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威慑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整个市区瞬间被夷为平地,7.8万人当场丧生,后续因为核辐射而陆续死亡的人超过10万。

不过由于日本高层隐瞒了原子弹爆炸真相,使得民众仍然被蒙在鼓里,时刻准备为天皇而战,进行所谓的一亿玉碎。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落下。美国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美国已经掌握了瞬间毁灭日本的超级武器。美军无需大规模登陆日本,即可将日本彻底化为灰烬,这对于日本的威慑无疑是巨大的。

为了打消日本认为美国只有两颗原子弹的疑虑,美国高调宣称,如果日本再不投降,等待日本的将是更多的原子弹,这使得日本高层尤其是裕仁天皇不再犹豫,而是选择直接投降。

2、给苏联造成了巨大阴影

原子弹虽然丢在了日本,但是深受震撼的却是美国的盟友苏联。因为国民政府烂泥扶不上墙,因此急需解决日本的罗斯福选择和斯大林合作。

而为了促使斯大林在德国投降后尽快出兵日本,罗斯福作出了一系列让步,代价就是我国的主权权益。

此时的美军在太平洋上虽然是连战连捷,但是越接近日本本土,遭受到的抵抗越激烈,在1945年4月份开始的冲绳战役中,美国更是付出了超过1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这一点斯大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虽说美苏约定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对日出兵,但是斯大林有足够的理由将日期向后延迟。以使得美军和日军的伤亡更加惨重,届时苏联将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后获得东亚地区更大的主动权。

但是这颗原子弹改变了这一切,广岛上空的蘑菇云,使斯大林意识到,如果此时再不出兵,美国将独立解决日本,届时苏联在远东地区将陷入处处被动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选择放弃和日本的中立关系,于8月8日出兵东北。

应该说苏军出兵东北对日本帝国主义而言,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但是如果没有美国这颗原子弹,日本和苏联的默契将会保持更长时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可以非常肯定的回答日本会投降,美国向日本扔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现在很多人人不够了解历史,总是认为是原子弹让日本投降的,其实并不是,当时就是没有这颗原子弹日本迟早会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首先看看日本国内的情况,由于东亚战场让日本人拖的太久,太平洋战场战线也太长,在日本国内反战呼声已经越来越强,而且由于战事越来越残酷,日本国内经济急剧下降,国民生活非常困难,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已经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继续战争。

我们再来看看外部情况,日本在东亚战场可谓是全面溃败,尤其是在中国战场,他们更是已经无力回天。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盟军开始全面反击,盟军完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日本进行大规模轰炸,日本只能是被动挨打,很多城市都被轰炸成了废墟。

苏联也对日宣战,这次宣战的战略意义非常大。苏军将日本的关东军全歼,这也是日本选择无条件投降的条件之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也可以称为是决胜阶段,反法西斯联盟实力非常的强,在国际上已经彻底的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

德国投降,日本人更是心灰意冷,他们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投降。综上所述即使没有美国人投的原子弹,最终日本也是会投降的,而原子弹只是加速了他们投降的进程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日本战败这个在美国投原子弹之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且现在很多专家都还是相信日本在这之前已经是做好了投降的准备了,所以说美国投下原子弹并不是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日本投降是肯定的吗,即使这个时候没有原子弹,日本也是一样的要投降,只能说日本看到原子弹之后加速了投降的过程。再加上苏联出兵对日宣战,所以日本也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了。

日本在进入1945年之后,不管是在太平洋战场还是在中国战场都是出于劣势的,节节败退。日本战败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日本看到德国投降之后也是早就意识自己已经败了。但是为什么后来日本还要搞出什么亿人玉碎计划来誓死抵抗美国登陆呢?

其实很简单,日本需要更多的筹码,当然日本也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美国人其实也不想强行登陆,因为伤亡太大了。一场占了绝对优势的柏林之战都能让苏军伤亡上百万,如果是美国强行登陆日本的话,伤亡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了,这个是美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所以日本才搞出了什么亿人玉碎计划来为自己投降争取更多的筹码。

日本说是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的条件是非常多的,比如说不追究日本天皇的责任,日本天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审判席上过。而且二战的时候日本入侵了数十个国家,数亿人卷人站在,但是战后仅仅只有七人被处死,还有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被分裂。这些都是日本争取过来的,如果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结局应该是和德国一样的,很显然这些都是美国答应日本的。

这些条件才是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当然毫无疑问原子弹确实给日本人带来了震撼,特别是美国投下两颗之后,一直宣传要轰炸东京,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如果没有原子弹的话日本可能提出更多的条件。


小伍讲历史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投降,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三个邪恶轴心国德意日这时只剩下日本了。

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日本困兽犹斗,负隅顽抗,垂死挣扎。1945年8月6日至8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掷“小男孩”“胖子”(原子弹),两个城市遭受重创,成为废墟。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仍拒绝无条件投降,并且寄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苏联断然拒绝了日本的要求。日本军方又提出以中国东北为大本营,实施“本土决战“一亿国碎”战略,企图以中国东北为战略后方,以号称日军精锐的80万关东军为支撑,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1945年8月9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百万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枯拉朽,迅速击溃并歼灭日本关东军。与此同时,中国各个战场也在对日军实施“最后的一击”。至此,日本寄于最后挣扎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停战诏书”,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无条件投降。

所以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美苏中联合强力打击下促成的。即使美国不投原子弹,随着美军进入日本本土,苏军歼灭日关东军,中国抗日战场的全面反攻,日本也会无条件投降。







谁怜一灯影


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而且还可以用中国历史人物来概括,一个是屈原,另一个是苏武。这两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日本投降。

当年日本制定的本土决战计划是在本土守不住了的时候,将天皇移至中国东北地区,继续抵抗。所以说日本本土决战有两个关键就是要本土决战,然后东北决战。

而屈原的意思就是,屈服于原子弹。也就是说在美国原子弹的打击之下,日本明白本土是守不住的,美国的强大已经是不可阻挡,到时候炸平日本本土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本土决战本土这一环是没有指望了。

并且东北这一环也已经是被“苏武”所打破,苏联百万机械化大军让日本关东军惊叹,原来陆战还可以这样打。此时日本关东军居然有60万人投降,也就是意味着苏联的装甲力量关东军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所以本土决战的另外一环东北也没有了,日本无路可走,只能投降。

而且可以说如果美军不投原子弹,那么日本不会那么快的投降,东北失去后,一定还会继续着在本土作战。但是如果苏军从北海道横扫日本,那时候日本也是要投降的,苏军在陆地上简直可以平推日本列岛!


小司马迁论史


实际上,美国的胖子和小男孩,对日本的投降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即使这两颗原子弹没有砸下去,日本投降也是早晚的事。


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日本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抵抗,最终哪些人的利益会受到侵害。很多人给出的答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的平民百姓。答案不错,但日本的平民百姓在这场战争中,几乎都是被军国主义洗脑参加的,换言之,日本平民百姓在日本军部眼中不过是工具,即使损失再大,也对上层的决策没有大的影响。

第二,那就是日本的裕仁天皇和他的日本军部。要知道,做虽然这票人一直想着建立全世界的霸权,但是当自己的命都快要保不住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保住自己的命。因此,如果日本坚持抵抗到底,那么天皇本人会遭受到巨大的利益损失。

当时的日本,的确到了国力不足以支持抵抗的地步。当年的四月份,日本的同盟国德国已经宣布投降,欧洲的法西斯彻底失败,因此,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反法西斯力量只剩下一个共同的目标——日本。而日本自身也在连年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且不说资源已经极度匮乏,其陆军主力被中国死死困住,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几乎被美军全歼,最后不得已采取自杀式袭击。而苏联红军,也已经将关东军全部击败。可以说,日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美军之所以投下原子弹,主要是想减少登陆作战的损失,对日本形成威慑。可想而知,日本当时已经毫无胜算,拼死抵抗,天皇遭殃,因此日本早晚投降。只是,原子弹让这个结果来得早了一些。


庭州行者


我认为,如果美国不向日本扔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只是时间会稍有拖后。

关于日本投降的战略原因,可以归为:1、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2、苏联出兵击败关东军;3、中国同其他国家的战略大反攻。

根据雅尔塔密约的规定,苏联必须在1945年8月8号对侵略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实施打击,短短几天就彻底击溃关东军,俘虏日寇60万,我国军民也向日寇发出了大反攻的口号。在太平洋战争中,经历6月的中途岛战役,日本也被迫转为防守,战败也是时间问题。但是为什么如此形式下,美国还要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下图苏军在我国东北)

我认为有三点,第一,为了减少美英军人的伤亡。美国内部对战争时局进行分析时认为,如果不靠原子弹彻底击溃日军的话,可能会损失10万以上的英美军人,所以,投放原子弹可以减轻美英军人的伤亡。

第二,美国欲夺头功。苏联出兵关东局是在8月8号,美国投放原子弹分别是在8月6号和8月9号,如果想要在战后的功劳簿上突出自己,或者说想要占据最大功劳的话,就必须实施快速打击。

第三,利用原子弹可以对战后世界起到震慑作用。事实证明,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虽然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也基本是在军事重工业领域,这其中主要也是因为苏联在1949试爆成功的原子弹。一直到现在,核武器仍然是国际社会最大的威胁之一。


止步一点


很多人都认为二战时候日本之所以投降,是美国的原子弹起了大作用,而往往忽略了当时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的关键性打击。个人认为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出兵,而并非美国的原子弹攻击。

要知道当时,日本在东北的投入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本土,而这些投入在战斗后被接收了,这也是战后的东北能够迅速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业基地的原因。当然也不能说日本好心,因为这些投资是日本为侵略而准备的邪恶投资,中国没收这笔投资正当其时。在日本决定“一亿总玉碎”后,今天东北通化一带成为了日军最后的反攻大本营,日本天皇和高层计划在日本本土遭遇攻击之后秘密潜入通化掩体中,继续领导战争。但这一计划却被苏联红军强行打破了,他们一举摧毁了日军丧心病狂的继续抵抗的基础。

而当时日本从1945年8月6日到8月8日这三天内,日本高层对于广岛原子弹爆炸,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反映。直到8月9日苏联突然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建立的“满蒙”政权眼看不保,这才屎急忙慌的召开最高战争会议讨论具体的投降事宜。而这次会议是在日本长崎遭受原子弹攻击之前,谈论的主题并非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是苏联参战。直到这次会议的中午,与会者才得知第二颗原子弹轰炸了长崎。可见东北危急与遭遇核武器攻击在日本高层心中的天壤之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原子弹造成的伤害远远没有东京大轰炸时候的燃烧弹大。1945年3月9日和10日,日本东京燃烧弹大轰炸造成了大约10万人死亡,10万人重伤,四分之一的东京成为废墟。而广岛原子弹直接造成了7万人死亡摧毁了东京十分之一的土地。东京遭到如此惨烈大轰炸,日本人仍然叫嚣着“决战本土”“七生报国”等狠话。

而日本控制的满蒙在1945年2月和7月之间,苏联红军造成的伤害不亚于原子弹和东京大轰炸,关东军被击毙了8.3万人,俘虏了59.4万人。在得知作为第二大本营的东北告急后,日本所谓的“满蒙生命线” 战略计划彻底破产,这才逼得日本内阁跟他们的天皇达成一致意见,压倒军方主战派, 才逼不得已做出投降的决定。应该说苏联出兵东北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美国的原子弹轰炸只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1945年8月15日,在苏、美、英、中四国联合打击下,猖日本法西斯最终走投无路而宣布无条件投降。作为一个浸淫数十年之久的军国主义国家,虽然以狂热为主,但是其中也不乏具有战略眼光者。避免了本土被蹂躏的局面、二战结束不到十年,日本即从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恢复过来即是明证。

因此,日本的投降绝不是什么所谓的原子弹这些单纯的军事因素所致,而是政治、外交、军事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里既有同盟国的因素,也有日本自己的因素。

早在1944年塞班岛战役后,日本高层的一些有识之士如重光葵、吉田茂、东乡茂德这些人开始考虑日本在战后的出路。那就是像19世纪末日本追随大英帝国实现国家崛起的方式在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立的格局中追随美国。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那就要利用现有的军事力量在各个战场拼死作战,向美国证明自己的价值,借力复兴。

军队战斗到底的目的在于修订无条件投降这个基本点,以达到保全天皇制,维持日本文化的传统性。

日本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完全实现,然而却为今后的国家复兴保存了力量,同时也让美国改变了扶植国民党中国称霸亚太的战略,转而扶植日本。

因此,日本虽然在战争中惨败,却做到了善败。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恢复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大将军威武8


日本投降是早晚的事,扔了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投降进程。

一是日本在东亚战场全面溃败,特别是在中国战场

中国军队从1944年10月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到1945年7月先后收复了河南、湖北、湖南的大片领土并解放了云南和广西全境。在中国军队即将发起解放广东的战役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战场的全面溃败,无疑是日本走向穷途末路的重要因素。

二是盟军已经准全面反击,特别是偷袭珍珠港后。

从 1944年6月19日起,盟军在完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到1945年7月除日本京都外,日本的大部分城市几乎都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日本在各个战场接连失败已经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日本显然已经日暮途穷,彻底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三是苏联加入抗日战争

苏联对日宣战,也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军全歼日本关东军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后,8月8日晚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约见日本大使,正式向日本大使宣布苏联中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对日宣战。这次宣战,对日本的战略威慑意义重大,迫使日本加快投降步伐。

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反法西斯联盟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特别是在德国宣布投降后,日本也看到了大势已去,因此,这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特别是日本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五是日本国内反战呼声不断高涨

东亚战场,让日本拖的太久,太平洋战场让日本战线拉的太长,国内反战呼声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激烈的战争消耗及遭到极其严重的战略轰炸,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陷入山穷水尽,彻底崩溃的地步。到1945年7月,战事已经日益激烈残酷,日本的战争消耗急剧扩大,其军工生产能力急剧下降。显然,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完全没有能力支撑规模日益扩大,战事日益激烈的战争,国内民众反战浪潮一个接一个,日本投降应该是指日可待的问题。

当然,日本投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希望日本正面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