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常当地的大米出现滞销现象?

五常乡下一稻侬


近年来,粮食市场时有发生的"优质稻"滞销现象引人关注。十年前,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劣质米、次米库存积压的消息。2003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吴正德教授就曾反映,四川省积压了将近70亿公斤的次米,一直很难卖出去,连着好几年都是这样。他忧心忡忡地就调整西部稻米品种、重点发展优质稻的问题提交了一份提案,认为解决我国稻米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势在必行。而十年后,普通稻谷滞销的困局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这值得欣喜。但令人不解的是,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优质稻滞销问题。去年,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就有这样的报道。其中,湖南咸宁日报刊登了《百万斤晚稻销售遇困》的文章,当即引发多方关注。经该市粮食局及国家粮食储备库对晚稻取样鉴定后,发现滞销的晚稻品种为黄花粘,属优质稻。

  产品为什么会"滞销"?根本原因可归结为三个,一是行业产能过剩,产品整体供过于求;二是产品性价比不够高,竞争力弱;三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顺,"养在深闺人未识"。显然,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的粮食,尤其是优质稻而言,并不像钢铁行业那样,存在真正的供过于求问题。因此,优质稻的滞销主要源自后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谈谈"性价比"。顾名思义,"性价比"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质量(性能)与价格。一般而言,只要质量足够好或者价格足够低,产品就不会滞销。因此,解决滞销问题,要么提高质量,要么降价。就优质稻而言,如果它的价格降到低于普通稻的水平,相信不会出现滞销的烦恼。但把优质稻卖到普通稻的价格,这不是什么本事,相反是一种浪费。其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优质"而非"低价",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要探讨的是如何使优质稻"优质"。

  现阶段,我国优质稻米市场陷入了两种"错位"的困局。一是生产激励错位,普通稻挤占优质稻份额。由于粮食托市政策的实施,符合国三标准等级的普通谷物有政府敞开收购,基本不会再出现长时期的、大面积的滞销。因此,农户倾向于种植普通稻,便捷省事,旱涝保收,致使相当大一部分的稻谷进入了各级库存。而优质稻相对缺乏保障,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最终,"良币"一定程度被"劣币"所驱逐。我们看到,咸宁市滞销的优质"黄花粘",正是因为不易储存,不符合国家储备粮三年一轮换的标准,少了政策性储备这一"刚需"的支撑,自然要面对滞销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种植优质稻往往成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连种植热情都没有了,更枉论花费精力去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

  对于这种错位,我们除了要改革运行了将近十年的托市政策,从生产上进行正确激励,还要升级粮食储备制度,增加优质稻的储备比例,从需求上保护优质稻米市场。当前我们稻米储备品种的划定仍沿用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由于当时人们主要以早籼米为口粮,规定用早籼稻作为储备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但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翻了几番,对口粮的要求也大幅提高,早籼米已逐步被口感更好、营养更高的品种所替代,而我们的储备品种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遇到公共安全事件,即使储备企业抛售大量口感欠佳的品种,居民的恐慌心理仍难平息。

  现阶段,国家以早稻作为储备的主体,主要考虑的就是其易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但并没有全面考虑整体储备效率。优质稻虽然储备年限较短、储备成本较高,但如果能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便会大幅降低轮换成本,减少粮食浪费。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在仓储环节的粮食损耗达到150亿斤以上,粗略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如果我们能够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搞好全国的仓储设施,这部分损失就能够得到弥补,也为我们使用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作为储备提供了基础条件。

  储备粮最终是要推向市场的,也面临着市场需求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可以收购一定标准的粮食,却无法强制人们购买这些粮食。如果粮食的储备品种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改变,那么储备粮就会脱离于市场,造成粮食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的储备品种也必须顺应市场变化,适当增加一些优质稻的储备。这样,既能引导生产结构的改善,又能让政策性储备与市场化需求相衔接,从而提高储备粮的使用效率,降低财政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个错位是职能部门推广的"优质稻"与市场真正需要的"优质稻"之间存在的品种错位。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肯定不断提高。真正优质的大米,如正宗的五常大米,即使价格高达几十元一斤,市场依然供不应求,从未出现过滞销,只会脱销。只是,我们很多地方的优质稻并不优,在性价比上没有优势。

  "优质稻不优"背后,是职能部门以政绩为导向的思维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单从种植面积上看,优质稻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全国各省自行评定出的优质水稻品种也较多。但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经对1091个各地自行评定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普查,按国标分析,仅有118个是优质品种,优质率仅为10.8%。即使是这10%的"优质稻",也并非全然畅销。因为"优质稻",是一个相对普通稻而言的概念,其标准须与时俱进,贴近市场需求。欲以老标准来满足新需求,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广优质品种时,只顾层层订指标、下任务,匆匆引导农民种植不适合本地区生态的品种,导致优质粮品质严重下降,也打击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去年甚至爆出河南省方城县农业局副局长滥用职权帮妻子主管的粮食合作社在全县强行推广小麦种子的新闻。由于水土不服,这种子导致全县减产2亿斤,坑苦了当地农民。所供非所需,既不利于当地农业和农民,又造成了"优质粮"种植率大幅提高的错觉,影响中央决策。

  此外,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加上小农生产的格局,导致我国优质稻品种混杂,质量严重下降,更难以形成连片的"水稻种植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粮食品质高且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都是按照不同的生态区划定种植区域,一个区域内大规模连片种植同一个品种,从而保证了粮食品质的稳定。反观国内,我们的优质粮食仍然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一个乡往往种植几个乃至十几个不同的优质品种。更重要的是,由于品种混杂,种植具有随意性和多变性,导致优质稻的品质无法保持稳定,这对用粮企业而言是很困扰的事情,也是国内加工企业难以摆脱散、小、乱、差状态的重要原因。没有优质且稳定的粮源,就难加工出优质且稳定的大米,自然也无法培育好的品牌了。

  而且,与连片种植相比,分散种植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从种子、化肥等农资的采购,到种植技术的分享,到收割机等的使用,再到集中推广等各个环节,连片种植都可以从"规模"上获得效益,降低成本,而分散种植则只能各忙各的,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着力提高优质稻品质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国会就创立了推广体系,用以从事专门的农村、农业事务。如今,尽管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靠务农为生,仅17%的美国人住在农村,但推广服务仍在美国人的不同生活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美国实现农业全球化战略不可或缺的因素。

  反观国内,粮食主产区或者农业大省被认为是经济不发达的代名词,导致地方政府在对内、对外推广上的热情十分欠缺,形成恶性循环。也无怪乎,我们这个全球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却没几个叫得响的大米品牌。如湛江营仔镇生产的"合占美"大米,被业界称为中国的"泰国香米",品质优良,但去年同样积压滞销。原因是,走出了业内的小圈子,其在大市场的知名度实在很低,导致就在我们身边的物美价廉的香米无人问津,却对远在异国的泰国香米情有独钟。与一个手机品牌不同,大米品牌必须要有产业链的资源作为品质保证,毕竟,优质大米主要不是靠加工出来的,而是依托于其生长的土壤和水稻品质。所以,光靠个别农民,或单个企业就想搞出某个"名优品种",这很难。

  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粮食安全,提出不仅要"量"的安全,也要"质"的安全。"优质稻"的滞销现象就是一记警钟,深刻地反映了"优质稻不优质"背后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托市政策、储备制度、农地流转、农业服务推广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和全面协调,以整体和全局的思维打造粮食生产、流通的现代化格局。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农地用益权的自由流转问题,我们应藉此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值得期待的是,当前随着粮食种植向主产区集中,东北稻米种植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规模的"黄金水稻带",改变了自耕一亩三分田的传统种植态势。而在市场难自我实现的粮食推广领域,职能部门应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责。五常大米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地理标识"产品,人们一听到"五常"二字,就产生了"顶级好米"的关联想象。


莓小姐


我是五常的粮农,我来说说吧!11月3日上午五常来自五常各村屯农民代表大概万人左右自发到市政府抗议大量外地粮涌入五常。造成当地粮销售不出去。五常大米掺假问题由来已久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是越演越烈。本来最近几年五常水稻价格年年攀升,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甚至2017年秋收开始收各大米业和外部集团抢收五常水稻的景象。价格由每年的2.5每市斤涨到3元每市斤甚至局部地区突破3元。水稻价格上涨后成本也是跟着水涨船高,每亩土地承包费达到1800元甚至路边的突破2000元,人工插秧费用也由230左右涨到350元,收割费用甚至达到500元。这还不算自家人工费用和农药化肥、种子、除草、脱粒等杂七杂八费用。一亩成本就几乎达到了2800元左右。而2018年春耕的时候五常大旱,到了8月份开始连续下雨近一个月造成大面积水稻受灾,9月份马上快要收割了一场冰雹给老百姓彻底砸懵了。每年平均亩产1500左右,今年也就是1200斤。即使老百姓卖到2.7也只能说是白白辛苦一年啊。而周边水稻近年来也开始种植本五常特有的稻花香2号品种,例如尚志榆树等地因为是一个品种,只是土壤和水不一样。种出来的大米非常相似五常本地大米,只是香味和口感稍差些。但外地粮价格种植成本就低很多了就拿土地承包费来说,外地才800元左右。比五常至少便宜一倍。外地粮运输到五常成本都不到2.1元。相比当地2.7左右的水稻。各方企业和商贩都开始用外地粮和本地粮掺混甚至只销售外地粮。这就造成了五常本地粮滞销。


天泽150596092


五常水稻最近两年一路走高,造成掺假的非常多,去年减产亩产1500斤左右,今年受灾1300斤左右,水稻价格2.6左右,有些地方3元多一斤,出米率非常低,大米成本人工物流中间商等环节价格一般零售7元以上一斤,请问有多少人能吃的起7元以上一斤的米呢?有人就想4 5快钱吃到五常稻花香米所以米业也的顺应市场勾兑,甚至就是外地米直接包装,今年外地米价格同比去年低,造成外地米更多的涌入五常。很多人一问真正稻花香价格直接转身就走有人卖10元有人卖5元,有钱的选择10元的,没钱的就选择5元的,10元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纯的,但是5元的肯定不是,有些人说尚志,绥化或者吉林等其他地方的米也很好吃,不比五常大米差,那我我告诉你是你没吃过真正核心的五常稻花香大米而已!想花捷达的价格开奔驰那可能么?整来整去最吃亏的还是农民,价格高但是农民减产并没有增加收入!最近五常也在整顿企业,希望还五常稻花香一份纯真!


健刚呼呼娃


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回答,这几个是回答比较正确的,也是符合五常当地实情的,现在大米滞销只是眼前,还有更大的问题在后面,五常政府开始整顿米业、合作社,本来今年销量就不如往年再整顿很多大米业也会受不了,特别是有银行贷款的,员工都是按月发工资的,一天天不生产员工工资怎么开。到来年春天如果农户手里的米还没有卖出去,他们种地从哪里来钱,今年的贷款还没有还上呢。还有现在是个五常人就在卖大米,自己家的大米卖完了上别人家买来继续卖,别人家的卖完了也上五常周边地区以次冲好。还有小合作社,一个屯子里面就有好几个,一个家族的就成立一个合作社,挣到钱,然后买车买貂,没钱就贷款(我说的是个别不好现象),不行就开始在大米成本上想办法。还有现在的客户你跟她说今年水稻什么价格转身就走了,会去更便宜的别人家。你想想现在维护老客户还来不及怎么会抬高价给你请走,只是成本今年真的很高。然后找一个根本没吃过的只是价格更低的商家。客户买米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识别。还不排除有些中低端人群是真的吃不起五常大米所以会有两掺。政府以前也采取过措施,不是五常大米不许用五常大米商标等等。我的建议就是米业可以成立合作社跟农户签约,签了多少地就要到秋收回多少地的粮食。基本每个农户都能有保证,那么米业收了粮食就一定会卖出去,谁也不会傻到真正《》五常稻花香《》不卖在库里存放发霉变质,只卖便宜的外地米。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Audrey722


昨天我和几个五常大米加工企业的老板聊了一下今天五常米农卖粮难的问题。原因有有以下几点。

一是米厂资金问题,每到收粮季米厂收购米农手中的原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今年名银行均压缩了对五常米企的贷款额度,导致了米业手里没钱,不能大量收购米农手里的存粮。

二是由于今年五常气候异常,农田受灾,稻米产量受损,人力成本极高(秋季收割时每亩人工高迖600元),米农的心理预期价和收购价有差距,以致原粮积压。

另外,五常大米加工企业有几百家,规模大,设备先进,精加工能力强,五常本地香米根本无法满足本地米企的加工能力。所以有需收购周边地区的普通水稻,成品标注为东北长粒香米或东北大米,禁止挂“五常稻花香”和“五常大米”的品牌。大家购买时一定认情标志,五常稻花香米成品市场价格不会低于7元每斤。市场上4到5元每斤的决不是真正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渔歌64551661


为什么五常当地的大米出现滞销现象?

准确的说是五常的水稻出现滞销了,五常的大米是通过碾磨五常种植的水稻加工出来的产品。五常出现水稻滞销的情况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法的商贩和粮贩作假。

五常当地种植的稻花香2号水稻往年正常的收购价格应该在3元钱以上吧,部分水稻的价格可能要达到4块钱以上。可能挺多人想这么贵的水稻得赚多少钱?也就赚个辛苦钱吧。稻花香2号的产量也就600斤/亩左右吧。其他品种的水稻价格要低一些,但是也要比其他地区的水稻贵很多。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作假的商贩或者粮贩会用成本这么高的五常水稻去作假吗?那不就是真的了吗?利润从哪里来呢?而且现在黑龙江地区种植优质米品种的稻农太多了,而且价格还相对便宜,水稻1.5一斤大把抓,很多还卖不上这样的价格。于是很多的不法商贩就从外地收购优质品种的水稻少量掺杂一些五常的水稻磨米卖,这样成本低啊。甚至还有的全用外地收购的水稻冒充五常的大米,这么搞,五常的水稻能好卖都怪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怎么说呢?五常大米的名声靠宣传,五常大米走到今天的地步还是靠宣传。成也宣传,败也宣传,只顾着宣传却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品牌。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五常水稻严重滞销的原因有1.由于最近两年黑龙江省政府重视五常大米地标农品,进行区域保护,年年打假,造成了“五常大米香天下,天下大米乱五常”。越出名越保护价格攀升,越容易造假。假货价格有优势,真正的五常水稻卖不出去。2.不良的粮贩,商贩从外地进便宜水稻到五常,以次充好。进行价格恶意竞争,并且五常水稻价格高,造成滞销。3.五常当地农民借今年全国首届国际大米节评选五常稻花香2号为全国大米第一名的缘由,抬高水稻价格,造成大米价格上涨,市场上对高价大米不买单,销售不好。造成恶性循环,五常水稻卖不出去。








黑土地的艳子


假的满天飞,真的家里堆。老百姓一年的的投入及辛苦到了秋天还不一定能收回来。因为外地水稻都要比五常的收割的早,所以现在大企业早早就把外地的水稻囤完了,现在政府介入已经没有意义了,看来今年的稻子注定是低价难消了。









臻之稻五常大米


米厂为了降低成本 从五常周边拉原粮 本地水稻价格高 就这


水库浪子五常稻花香


太正常不过了,五常当地的农民有几个不哭的,自己种的五常稻花香卖不出去,原因就是外地的大米进入五常的米业来勾兑的,欺骗消费者的,聪明点的农民会借助互联网来卖卖自己种的大米,而岁数大的老农他们怎么办呢?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水稻卖不出去,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在这里希望有关部门介入此事调查,帮助广大的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