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收編三十萬青州兵成就了霸業,曹丕後來為何要遣散青州兵?

-陌依尋-


曹操在收降三十萬黃巾軍後,從中精選一支人馬,由於這批黃巾軍都是來自青州,故稱為“青州兵”。

青州兵首次亮相,在封丘之戰就大敗袁術,把袁術趕出兗州,一戰成名。後來,青州兵隨曹操南征北戰,成為一支精銳之師。

然而,這支從黃巾軍改造過來的武裝,流民習性難改,軍紀是比較差的。在曹操被張繡打得大敗時,青州兵在潰退時,又耍出以前打家劫舍的本事,所過之處,如鬼子進村。時任平虜校尉的于禁大怒,率部掃蕩這些四處搶劫的遊兵散勇。青州兵惡人先告狀,稱于禁動手打自己人,居心叵測。幸好曹操英明,不僅沒有責備于禁,反倒表揚一番。

曹操去世後,這支青州兵就發生騷動。

青州兵向來只效力於曹操一人,如今主都死了,他們的使命也結束了。在為曹操效力二十八年後,青州兵全體將士只想做一件事:解甲歸田。他們來自農民,以前是為生活所迫才揭竿而起,曹操給了他們一條活路。為此他們報答了二十八年,現在是回故鄉的時候了。

青州兵集體譁變,離開洛陽,奔回青州老家去了。

軍隊譁變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要是叛變,甚至殺向鄴城,那後果不堪設想。曹軍將帥們認為,一定要不惜代價阻止青州兵,若抗命不從,則以武力鎮壓。

老成持重的賈逵力排眾議,他深知青州兵只是思念故土,厭倦了戰爭,倘若以武力鎮壓,將會逼他們造反。他不僅沒下令討伐,反倒發佈一道命令,凡青州兵所過之地,當地官府應提供給他們必要的糧秣。青州兵的習性,沒得吃就四處搶掠,這不行,得讓他們有吃有穿。

這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青州兵團,就這樣無聲無息解散、消失了。史書沒有記述他們離開洛陽後的故事,這支來自農民的武裝,又悄無聲息地迴歸農民的本份了。


君山話史


毫不誇張的說青州兵就是曹操的霸業之資本。在收編青州兵之前估計曹操手上的兵力不過區區一兩萬人而已,而在收編青州兵之後曹操的兵力迅速增長了幾倍,此時的曹操一躍而起成為一個大軍閥。


曹操後來施行“屯佃制”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安置青州兵的家眷,他們為曹操屯田提供了大量的勞力保障了糧草供給問題。

青州兵的名號一直到曹操去世才被去除,原因是就在曹操去世的這一年青州兵便被曹丕解散了。那麼曾今為曹操效力數十年的青州兵為何在曹丕登上魏王位後就慘遭遣散呢?


首先是青州兵軍紀渙散,青州兵軍紀渙散這個問題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那是在曹操征討宛城的張繡時作戰不力,張繡將曹操的軍隊打的四散分離。“青州兵”在潰散途中竟然趁火打劫劫掠百姓,而當時正好有十幾個被劫掠的百姓遇到了曹操的大將於禁。于禁向這些被劫掠百姓詢問得知是青州兵所為,於是于禁便帶著自己的部下去攻打作亂的青州兵,不料被于禁一頓教訓的青州兵惡人先告狀向曹操舉報于禁謀反。事後曹操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後不僅沒有問罪于禁還誇讚他。


再一個就是主要原因了,那就是曹操死後青州兵發生譁變。

青州兵軍紀渙散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青州兵是由當初的黃巾軍收編而來。而黃巾軍大部分是由流民組成,他們就是靠四處流竄劫掠地方而生存的。

不管怎麼樣,發生兵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青州兵譁變是發生在曹操去世時的事情。曹操去世後青州兵認為天下必將大亂於是便擅自鳴鼓而去,此時曹丕便召集大臣商議如何處置青州兵。

當時曹魏的大臣很多人認為朝廷應該先派人去阻止青州兵譁變,如果青州兵不聽從就派大軍去征討。不過這個做法遭到了賈逵的反對,他認為曹操剛剛去世而且曹丕還沒有順利登上王位不應該擅自動兵不如發佈檄文公告遣散青州兵並且給他們發放糧食送其返鄉。就這樣為曹操效力二十多年的青州兵被遣散為農。


左將軍


大家好,我是十八。很高興回答此問題,那我就拋磚引玉,暫且說說我的粗俗見解。

解答的邏輯分為四步:

1,什麼是青州兵?

2,青州兵為何被曹操收編?

3,青州兵在曹操手下的情形。

4,曹丕解散青州兵的根本原因。


一.首先,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青州兵。何為青州兵呢?

故事的背景是東漢末年爆發的黃巾起義。黃巾起義的領袖是張角。當時的農民們過的日子並不容易。桓零二帝昏庸無道,豪強地主們大肆兼併土地使得大量人口失去了土地。張角自稱天公將軍,提出“蒼天擋死,黃天當立,雖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但是後來在朝廷的殘酷鎮壓之下,黃巾軍被殲被俘10萬多人,隨後各地的黃巾軍逐漸趨於沉寂。

但是青州的黃巾軍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大的損失,而且各地的起義軍紛紛前來青州集合,便形成了聲勢浩大的“青州黃巾軍”,人數有百餘萬之多。

人數雖多,但是青州軍內部問題眾多,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曹操帶領的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訓練有素,戰鬥力又強。經過了幾個月的交戰和談判之後,這支強大的青州農民武裝接受了曹操的收編,加上男女老幼一共100餘萬人,曹操從中選拔了精銳民兵組成自己的軍隊,號為“青州兵”。這就是青州兵的來歷。


二,為何青州兵偏偏被曹操收編?

1,首先不能否認的是曹操軍隊的訓練有素,在幾個月和青州黃巾軍的交戰之中,使得青州黃巾軍越來越力不從心。被打敗也是遲早的事情。

2,雖然青州黃巾軍採用“且戰且耕”的戰術,糧草充足,補給不成問題。但是在經歷了與公孫瓚的交戰和袁紹、公孫瓚在青州的大戰,青州已經不是那個能給自己供給,安居養息的“後花園”了。這個問題在與曹操作戰的時候也一直困擾這青州黃巾軍。

3,曹操在任職濟南的時候,曾把漢朝諸王濫建的祠堂給拆毀了,所以他們以為曹操和他們是志同道合的人,希望說服曹操能和他們一起作戰,曹操將計就計,才能在三個月就拿下了青州黃巾軍。


三,青州黃巾軍在曹操手下的生存狀況。

青州兵從組建到曹操死去的30年間,始終保持著單獨的編織。可以這樣說,當年那支浩浩蕩蕩的黃巾軍一直在曹操手下以另一種方式生存著,這一點不得不佩服黃巾軍的氣魄。曹操對這支隊伍也是關照有加,命它負責自己的安危,青州兵也只是唯曹操是從,從來不聽別人的號令。


四,曹丕解散青州軍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青州軍只聽曹操的號令,當曹操死後,青州兵“擅擊鼓相引去”,這個時候的青州兵絕對有實力,有能力可以不聽曹丕的命令還能自保。曹丕也深知這一點,非但沒有進行武力的鎮壓,反而給予款待。


北歐科技


實際上並不是曹丕要遣散青州兵,而是曹操死後,曹丕沒有威望來調度青州兵,因此軍隊要求解散,“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曹操

起初曹操追繳黃巾軍,但是手底下軍隊太少,就想著收編這支軍隊,當時青州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沒有根基,沒有後援,支撐非常困難,於是也有收編的這個想法,而且他們對曹操很有好感。還發了一篇書信給他:

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魏志·武紀》初平三年注引《魏書》)

曹操在濟南時把神壇毀壞,而黃巾軍的宗旨就是敬奉老子,即“中黃太乙道”,就認為曹操是自己的同道之人,可能也想找個臺階,於是就勢向曹操投降,從此這些人就只效忠曹操而不是皇帝。

“追黃巾至濟北。冬,受降卒三十萬,男女百萬餘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曹操從三十萬的降兵中,挑選出數萬精銳組成“青州兵”,而剩下的男女都去屯田,這些青州兵父死子繼,世代為兵,漸漸形成一支職業化的軍隊,成為曹操的私人武裝,在官渡之戰中表現出色,也可以看出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之強悍。

青州兵

從公元192年接受收編到220年曹操去世解散,青州兵存在了28年,成為曹操起家發展的一支重要武裝勢力。曹操死後,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根本不願服從曹丕的命令,一時造成混亂,眾人認為應該討伐這支軍隊,只有賈逵出來不同意,而是發給遣散費,這支軍隊就地解散,成為了自由民。


爾朱大魔王


毫不誇張的說,正是因為青州兵的加入才使得曹操擁有了一展雄圖實現霸業的機會。公元192年之前,曹操僅僅只是一個地方郡守,擁有的軍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正是公元192年,曹操突然當上了兗州牧,與此同時還從黃巾軍中收編了30萬的精壯部隊,並給他們命名為“青州軍”

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

正是因為青州兵的存在使得曹操從一個只有一兩萬人的小領主成為了一個坐擁30萬大軍的軍閥,自此,青州軍成為了曹操問鼎中原的急先鋒,為曹操實現霸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王牌之師,卻在曹操去世之後被曹丕解散,到底是什麼隱情呢?

青州軍目無軍紀

其實,青州軍的弊端在曹操時期就可見一斑了。那就是,沒有鐵一般的紀律,曹操征討張繡時,吃了敗仗,被張繡的軍隊打得潰散而逃,然而青州軍在撤退的途中,卻強搶百姓的糧食,百姓怨聲載道;恰好於禁率領的軍隊碰到了幾個被劫掠的百姓,問清緣由後,率領軍隊攻打青州軍。被于禁打了一頓的青州兵惡人先告狀向曹操舉報于禁謀反。事後曹操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後還誇獎了于禁,認為其有古代大將之風。

從至宛,降張繡。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三國志 魏書 于禁傳》

青州軍只忠於曹操,欲發生譁變

曹操去世之後,忠於曹操的青州軍認為沒有了曹操的威視,中國的北方即將大亂,而同時中原地區將會陷入無休止的混戰之中,因此擅自鳴鼓而去。當時,因為曹操剛剛去世,曹丕根基尚淺,還沒有稱魏王,於是與眾大臣商議,認為如果出兵鎮壓青州軍譁變的話,恐怕會造成朝野震盪,反對勢力可能會趁機搗亂,於是曹丕就假借漢獻帝聖旨,遣散了青州軍。這就是曹丕遣散青州軍的根本原因。


小婁物語


青州兵是曹操早期收編於黃巾軍的一支主力部隊,人數眾多,收編青州兵後的曹操就像是個暴發戶,一舉成為當時的大軍閥,並帶領這支部隊南征北戰,成就了一番霸業,按道理即使曹丕繼位後,也應該是對青州兵論功行賞,那為何要遣散這支部隊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青州兵自己的意願

曹操死後,青州兵認為失去了效忠領袖,在他們看來只有曹操才能領導他們,他們的一生只為曹操一人效忠,曹操死後則沒有效忠的人了,因此他們主動要求想散去。



二、曹操死後,人心渙散

青州兵只聽曹操的,其他人他們是不服的。曹操死後,對於曹操接班人的能力,青州兵是不信的,人心都不齊,打仗肯定不會盡心盡力,這樣一支部隊怎麼可能會有戰鬥力,留著不是浪費糧食,還給自己添亂麼。

三、青州兵沒有帶頭將領

說通俗點就是上頭沒人,青州兵雖戰功赫赫,但並不屬曹魏主將管轄,甚至是沒有稍高級一點將領統管。我們聽過青州兵,但可曾聽過青州將領?所以發生點什麼事,沒人會幫他說話,曹丕若想廢掉這支部隊也不需要顧忌什麼。

四、青州兵軍紀有時也會很差

青州兵是收編於黃巾軍,經過訓練雖大多時候很好,但軍紀有時也是“迴歸本原”的,有時感覺像是土匪,在曹操在的時候也曾幹過打砸搶的事,給曹操招了些黑,曹操當時打仗時期,正是用人之際,加上大多時候青州兵還是好的,並沒有對青州兵做過懲罰。而曹丕是要繼位成大統的,並且實力也夠壯大了,作為一個立志建立正規朝廷的男人,怎麼可能會容忍這麼一個土匪前科部隊給國家招黑呢!


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夏目歷史君


曹操的“青州兵”話題,一直以來,在網上就被誇張,被誤讀。一些人誇誇而談,說青州兵人數眾多,對曹操創業幫助巨大云云。其實這些觀點,根本就是無根之木。

首先,“青州兵”只是曹操的一支軍隊而已,曹操麾下的軍隊也絕對不是隻有這一支,也絕對不是靠這一支軍隊。

例如青州兵加入時,曹操手裡的軍隊至少有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嫡系,兗州本地的鮑信餘部、李乾也自然從屬於曹操。到了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討伐孫權後班師屯居巢,讓夏侯惇都督二十六軍。就算青州軍在列,也只不過是這二十六軍中的一支而已。何況,曹操能調動的軍隊肯定不止這二十六軍。

而且,青州兵在史書上毫無寸功可言,有的只是軍紀敗壞的醜聞。


下面我一點一點來分析。

青州兵的人數

《武帝紀》寫的很明白: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這是說曹操從三十萬投降的黃巾士兵中挑選出精銳之人,組建出的“青州兵”。可見青州兵的人數絕無三十萬人之多。

在當時,一支軍隊的正常編制,也就幾千人。何況在漢末亂世,軍隊的補給本身就是個大難題,曹操根本養不起人數太大的軍隊。

例如高順的陷陣營也不過七百多人,曹仁歸附曹操時的人馬大概也是一千多人,可見當時常見的情況就是這樣。

後來,在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呂布爭奪兗州的時候,因為饑荒的緣故,曹操為了節省開支,都罷免了官吏、士兵中的新招募的人。

《三國志·武帝紀》: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

仔細想想,青州兵這種非嫡系的軍隊,自然是被重點裁剪的對象啊!

所以,青州兵的人數保底一千人,多則撐死幾千人,就是這樣。如果腦補成上萬人的主力軍,這是與史書記載不符的,曹操沒有可能把青州兵當成主力使用。

青州兵的戰績

在呂布和曹操爭奪兗州之時,呂布的騎兵衝殺青州兵,青州兵根本無法對抗,四處逃散,導致曹操的軍陣大亂,曹操遇險墜馬,左手掌還被燒傷。

《武帝紀》:(呂)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

同樣的騎兵與步兵的對抗案例,

袁紹大將麴義率八百步兵為先登,用一千強弩掩護,擊敗公孫瓚的數千人的“白馬義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青州兵缺乏對抗騎兵的作戰經驗。


青州兵的軍紀

在《于禁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伐宛城張繡,被賈詡算計,兒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喪命,曹操負傷逃亡。

同在逃亡路上,于禁的軍隊只有幾百人,看到有十多個曹操軍士兵赤身裸體,負傷而行,就覺得奇怪:張繡軍要追殺,也是殺死人,為何要搶劫衣物?

於是,于禁就去問這些倒黴的士兵,這些士兵說:“是青州兵在逃跑的路上,搶劫了我們!”

于禁大怒:青州兵本來就是曹公的軍隊,怎麼現在又做起強盜的事來?!

于禁便帶著幾百人的隊伍去把青州兵的軍營砸場子洩憤(于禁的幾百人都搞定了青州兵,可見當時的青州兵人數真不多)。

青州兵還不服氣,等於禁轉身離開,他們就去找曹操告狀。好在曹操是聰明人,明事理,在弄清楚事情原委後,給於禁加功晉爵。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青州兵的軍紀敗壞,曹操對青州兵也不是很信任。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雒陽病逝。青州兵和臧霸的軍隊以為天下將亂,便擅自離開雒陽。

《魏略》: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可見:幾十年過後,哪怕青州兵這支軍隊更新換代了一批人,他們對曹操的忠誠度仍然很低,包括軍紀也仍然趨向於無。

此後,史書上再也沒有這支青州兵的記載了,聯繫到魏文帝曹丕趁著東巡的時候奪下臧霸的兵權,想必,青州兵也給曹丕給整改遣散了吧。


最後,我切題給出答案:

青州兵,這種一沒有軍紀,二沒有戰績,三沒有忠誠度的軍隊,曹丕還能留著指望有什麼用?


潯陽鹹魚


魏武帝曹操之所以能夠削平諸侯、一統中原,靠得就是“足食足兵”的原則,而“足兵”的要義,便是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武裝。屬於曹操的軍隊來路有很多種,其中有一支生力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自組建之日起便獨立成軍,終身只效忠曹操一人而已,在他死後立刻譁變逃散。這支“奇葩”的部隊,便是名聲赫赫的青州軍(又稱青州兵)。



青州兵由漢末黃巾軍殘餘轉化而來。自黃巾軍起事失敗後,其殘餘部隊轉戰各州,其中青、徐兩州的黃巾餘部作戰尤其勇猛,堅持時間也足夠長。陶謙擔任徐州牧後,任用臧霸、孫觀為將,指揮丹陽軍大破黃巾軍,迫使後者逃離徐州,湧入青州作戰,並與當地黃巾軍殘部合流,數量多達三十餘萬。由於黃巾軍轉移時攜家帶口,所以男女老幼加在一起,竟有百萬人之眾。


黃巾軍在青州作戰無人可敵,轉而又攻陷兗州,斬殺刺史劉岱。此時,濟北相鮑信等人迎立東郡太守曹操為州牧,合力進剿青州黃巾軍。雖然曹鮑聯軍僅有數千人,但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秉持著屢敗屢戰的不服輸精神,終於在意志上擊垮了敵軍。初平三年冬(192年),青州黃巾軍首領率部投降曹操,青、兗兩州的戰亂得以平定。



青州黃巾軍百萬餘眾投降後,曹操從中選出精壯男子三十萬,再經層層篩選,最終將數萬最精銳的士卒整編為軍,號稱“青州軍”。對於沒有被編入軍隊之人,曹操則下令分給他們耕地、耕牛與農具,讓他們從事農墾屯田工作,每年將收成的五到六成上繳官家,並由典農中郎將、典農都尉等專典其事。


經此一戰,曹操不僅收穫數萬最精銳的部隊,而且還變流民為佃農,為軍隊解決軍糧來源問題,由此具備爭霸天下的資本。清代大學者何焯在校訂《三國志》時,稱此事件是曹操人生的轉折點,是其強盛的開端(“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見《三國志·卷一·魏武帝本紀》。何焯曰:“魏武之強自此始。”)



由於青州兵歷經戰爭洗禮,作戰異常勇猛,加之實行父子相繼、世代為兵的制度,總是能夠得到新鮮血液的補充,所以其編制能保持近三十年時間,為曹操征戰天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青州兵作為曹操的生力軍,屢屢出現在討伐陶謙、袁術、呂布、袁紹、劉備等勢力的戰事中,在官渡之戰中,曾創造過不俗的戰績。


但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作為生力軍的青州軍,同時也是一支軍紀敗壞的部隊,時不時地在本方戰敗期間搶劫友軍,自相沖撞。比如,興平元年(194年)的濮陽之戰,呂布衝散青州軍的防線,導致曹軍陣腳大亂,曹操墜馬被燒傷,幸得部將及時救援才脫險。建安二年(197年)的宛城之戰,曹操被張繡偷襲後一度下落不明,青州兵趁機作亂,四處搶劫友軍,甚至於把友軍的褲子、鞋子都搶走。青州軍軍紀之渙散,可見一斑。



青州兵軍紀之所以渙散,除了“流寇”的出身外,還與曹操的寬縱、放任有關,對他們屢屢犯的錯,幾乎從未實施過嚴懲。而規模龐大的青州兵,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一位名將,跟它的軍紀敗壞不無關係,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曹操難辭其咎。


青州軍自組建之日起便獨立成軍,只對曹操一人效忠,他人根本無法進行指揮調度,甚至於連曹操的接班人曹丕也是如此。所以等到曹操一死,處於洛陽的青州兵立刻譁變,“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見《三國志·卷十五·賈逵列傳》),根本不把馬上要繼位的曹丕放在眼裡。消息傳來,文武大臣無不驚駭,要求出兵鎮壓者不在少數。



在這種危峻的情況下,負責治喪事宜的大夫賈逵當機立斷,建議不可征討以釀成更大的變亂,而是由各地長官溫言撫慰,並給他們提供路費、口糧,准許他們回鄉務農,並得到曹丕的首肯。就此,終身只效力於曹操一人的青州兵,在魏初退出歷史舞臺,被放歸鄉里,成為以耕種為業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