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劉備可以帶500人打大勝仗,帶75萬人卻全軍覆沒?

衰默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劉備為什麼只有500人的時侯卻能夠打勝仗,然而擁有75萬人的時侯卻打了敗仗呢?



劉備早年與公孫瓚一起拜經學家九江太守盧植為師。而盧植、鄭玄、管寧、華歆都是太尉陳球的弟子。

這些人對於儒學和政學方面是深有研究的,但對於兵法常識還是沒有什麼獨到之處。當然劉備的兵法知識自然也只是那麼個半桶水了。

那麼我們來看看,對於兵法還不是那麼熟悉的劉備是怎麼樣用他的500人馬擊敗了黃巾軍5萬人馬的。

劉備雖然自幼家境貧寒,但是他生性豪爽,花起錢來手頭卻是非常闊綽,從不吝惜錢財。並且生性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剛開始在涿郡起事之時,就受到中山大富豪張世平、蘇雙的鉅額援助。

劉備用這些財物在幽州涿縣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500人的隊伍。劉、關、張三人對這支隊伍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沒過多久,黃巾軍手下大將程遠志率領5萬人馬往劉備的所在地涿郡殺奔而來。

涿郡太守劉焉慌得六神無主,劉備卻主動要求出擊。這個劉焉也不知道是存心刁難劉備,還是對打仗一竅不通,竟然要劉備以500兵開出城外去抵禦5萬的敵軍。



年青氣盛的劉備竟然也不推辭,率領人馬當即出城迎敵。劉備、關羽、張飛身先士卒衝向敵陣,張飛一槍刺死了黃巾軍來犯人馬的副將鄭茂,關羽砍死了對方主帥程志遠。

一時之間5萬人馬群龍無首,慌作一團,逃的逃、跑的跑、降的降,傾刻間土崩瓦解。劉備得勝押回降卒幾萬,自己卻不敢組織隊伍,交於太守劉焉。

從這次戰鬥中可以看出,劉備三兄弟是憑著勇敢和“擒賊先擒王”的策略,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後來鄒靖要劉備帶兵5000去相助青州太守龔景守城。劉備安排關羽、張飛各領1000兵左右夾擊,又一次打敗了黃巾軍,說明劉備帶5000兵是沒有問題的。

後來劉備向公孫瓚借了2000兵救了陶謙。陶謙臨終之時當面託付徐州給劉備,又怕劉備再行推辭,叮囑糜芳務必把徐州交於劉備手上。

從那時起,劉備有了10萬人馬,劉備運用這10萬人馬取了漢中。不過此時諸葛亮已經來到他的身邊,不能算是劉備一人帶兵10萬。

那我們來看看劉備是如何以75萬人馬敗給了只有5萬人馬的東吳。

公元221年,劉備南面稱帝。但是守荊州的關羽卻被孫權殺了,荊州也沒了。劉備大怒,再也不顧姻親關係,也不管諸葛亮等朝臣苦苦相勸。於222年召集75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往東吳殺去。

孫權只有區區5萬的兵力相比之下可謂是“小巫見大巫”,根本就無法相比。只得派諸葛瑾向劉備求和,諸葛瑾說:

“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存?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劉備不聽,執意揮師南下。

孫權無奈,只得任用年紀輕輕的陸遜為都督組織抗敵。陸遜自知敵強我弱難以正面相抗,於是採取節節敗退、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將蜀軍引到猇亭一帶。

然後陸遜堅壁清野、深溝高壘、堅守不出。任憑蜀軍如何搦戰,如何侮辱,只是不出。時間一直拖到了夏天,水路士兵在高溫的煎熬下苦不堪言。

劉備只得撤水軍移于山上紮營,75萬士兵依山傍水連營達七百多里。探馬報到諸葛亮那裡,諸葛亮大驚失色,流淚嘆息,連忙命令探馬日夜兼程趕到猇亭,務必使劉備改變行營佈署。

但是等到探馬從千里之遙的蜀地趕到時,為時已晚,陸遜使用火攻將劉備的75萬大軍燒了個精光。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又羞又恨,不久也一命昇天。

那麼為什麼劉備會敗給年紀輕輕的陸遜呢?本人認為劉備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首先劉備所起的並非正義之師。

大家知道荊州其實是孫權看在他妹妹的份上,借給劉備暫時棲身所用,不料劉備卻一直賴著不還。

其次劉備犯了越俎代庖、本末倒置、輕重不分的錯誤。

當時劉備已經稱帝,何必以九五之尊去做這種手下人所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報仇,隨便派個得力的手下去打就好了。一個統帥竟然去搶將官們的飯碗,做這種得力不討好的事,豈不是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還有劉備犯了輕敵的毛病。

劉備自恃擁有75萬大軍,躊躇滿志,視東吳都督陸遜如同黃毛小兒一般,並不把他放在眼裡,所以才敢連營七百餘里,以劉備帶兵多年的經驗來看,他應該知道連營七百多里的後果。

最後,劉備犯了兵法運用上的錯誤。

當曹丕聽說劉備連營七百多里以拒敵時,說道:

“備不曉軍機,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乎?包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法所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

當然劉備還有犯了其他錯誤,如以怒興師、恃強冒進,以及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等。

夷陵之戰對於蜀漢來說是一個由強轉弱的轉折點。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它不但使得蜀漢君臣數十年來辛辛苦苦所積攢的一點資本灰飛煙滅,更是使得蜀漢從此開始走向衰弱,一統中原的願望已經不可能實現了。


農夫看天下


這都是羅貫中妙筆生花,勝敗只在一念之間,只要老羅想贏,500人打多少人都會贏,只要想輸,75萬?就算750萬也是傾刻就輸!創作需要而已。

實際上,參加夷陵之戰的蜀兵僅4萬,加上南兵1萬餘,共5萬餘人,東吳共出兵5萬,雙方勢均力敵,勝負在於運籌,不要以小說家言為史!

時下有很多人可勁的噴抗日神劇,說不符史實,但一回頭又使勁的吹三國演義,老夫順口問問,抗日神劇體現我軍民不畏外侮捨命殺賊的決心和信心有什麼不好?就這點創作的思想高度有必要噴嗎?那三國演義除了一股英雄氣,就思想性而言差抗日神劇何止千里!況且那股英雄氣還是為內戰殉葬,廣大的民眾呢?老羅眼裡有他們嗎?


黔北花滿樓


以少擊強,自古數不勝數,重要在於天時,地利,人和,排兵佈陣,川山險要,措手不及。劉備偶有以弱勝強,亦是準備充分。然夷陵之戰號稱70多萬大軍,實際不過10來萬左右,畢竟蜀國那時候人口只有100來萬,劉備只是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作戰他都是敗多勝少,夷陵之戰時他又耍性子,自以為經驗豐富,剛愎不羈不聽勸告,又輕視對手,認為陸遜乳臭未乾,不想自古英雄出少年,當年的孫策,諸葛亮,周瑜,郭嘉,哪個不是二十來歲幹出經天緯地之才?怎麼陸遜故意示弱就麻痺了你?一句話,還是劉備不是打仗的料,人性的缺陷莫過於看不清自己的弱點,關羽張飛魏延龐統馬謖莫不如此,結局都是悲劇的。夷陵之戰前手下還提醒劉備了,七百里連營要防火攻,有一點常識者都明白這是犯兵家大忌,劉備太自以為是,如此低級的錯誤都不能明白,回顧沒有諸葛亮時期,自己都是常敗將軍,劉備都不能反思,可見劉備的失敗半點也不冤。


陽光海岸59108


75萬是小說瞎編的,蜀國滅亡時清點戶籍,總人口不過90萬。夷陵之戰劉備五萬加數千武陵蠻,陸遜部六萬,吳國在江夏另有五萬駐軍。以少打多還分兩路沿長江兩岸進攻,蜀國水軍又薄弱,不得不在強攻吳軍夷陵營壘不克後,沿長江佈置兵力保護自己補給線。劉備素不知兵犯了分兵的大忌。


大漢破虜


首先說劉備在漢中戰勝了曹操,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得了荊州,益州,漢中,有點志得意滿。蜀國也達到了最高峰時期。所以劉備帶大批人馬入侵東吳的時候,他已經是飄飄然了,就連諸葛亮的勸告也聽不進去,破壞了隆中對的戰略。試想,一個很驕傲的人,豈能不敗?


劍膽琴心01


韓信統兵,多多益現,作為皇帝,只能統將,這就是面子問題!劉備打仗,五百人,能勝利,那是為將,沒有什麼戰術,戰略問題,冷兵器,五百人,叫一聲,大家往前衝,往上衝,往前圍,往後退,殺出一條血路來,人少看將敢死,衝風,人更有主動性,人的指揮更靈活!到了上萬,上十萬,過了百萬時,講情報,天時,地利,人和,法度,判斷,戰略,戰術,後勤,糧草,兵員,用器,醫療,士氣,那個環節出問題,都是大事,打仗只是低上談兵,害死人,要實戰!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害死三軍,劉備最好例證!劉備為弟報仇,指揮不當,害死三軍,戰敗!


說道231960427


劉備是一方俊傑,深得蜀國人民的愛戴。如果君臨天下,必定是一代明君。但他不是一代名將,帶兵方略的欠缺和全局評估的失誤,使劉備一敗塗地。

三國時期,蜀國是弱國,要想生存,只能聯吳抗曹,在狹縫中求生存。從綜合國力考慮,單打獨鬥,不論魏國還是吳國,蜀國都打不過。

因此,從個人能力上講,稱得上一代明君,但不是一代名將。從綜合國力上講,強弱差距太大,以弱勝強,只能搞聯盟。


語文360


這只是小說而已,我感覺作者更深的是想表達夷陵之戰失敗後對蜀國後期北伐失利的影響。


景中影之美


只是情況不一樣了,劉備後來只想為關羽報仇,義氣用事,低估了對手…


鬼谷傳人策劃家梁守成


75萬人誇大其詞了……且不論人數上有多少,劉備可能治國還行,論打仗估計就沒那麼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