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简介

青白江区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辖区,是成都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北部,1960年建区,因境内清白江而得名。青白江区距成都主城区25公里,幅员面积378.9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124个行政村(社区),2018年总人口60万。 [1] 地理坐标为北纬30°39’33"~30°55’0",东经104°9’37"~104°29’31"。东邻金堂县、南连龙泉驿区、西接新都区、北与广汉市接壤。区人民政府驻红阳街道。

青白江区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也是蓉欧快铁的起点。 [2]

青白江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交汇点,境内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成都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的重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产业园的核心区域。 [1]

青白江区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所在地,是成都市4个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之一。 [2-3]

青白江区已连续9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连续7年跻身中国“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1] [4]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5]

地名由来

青白江区的得名,缘于流经北界的河流清白江。

青白江区简介

成都市行政区划影像图

1956年,成都铁路局在弥牟镇北的火星村设立车站,因地处清白江畔,故命名“青白江站”。1958年,弥牟乡建立人民公社,也命名为“青白江人民公社”。

1956年,国家计委和国家建委决定,在金堂县建设四川肥料厂,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委在大同、华严、弥牟三乡设立四川省金堂工业区。省委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四川省的中等工业城市,因金堂旧县城城厢镇也在规划之中,拟称为金堂市。 1957 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工业区建设委员会撤销,只保留四川肥料厂一个建设项目。四川省规划设计院对原规划进行修改,制订了以四川肥料厂为基础,在这里建设一个工人镇的规划。

1958年3月,中共四川肥料厂现场党组向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作了关于在工厂建设地区设立工人镇的请示,并建议使用 “ 青白江 ” 为镇名。请示称 :“ 镇的名称可为成都市青白江镇(因厂距青白江接近,与附近场镇易于区别,又系火车站名称。)” 。请示中由于笔误将清白江写成了青白江。

历史沿革

成都市青白江区境域原为四川省新都和金堂二县辖地。

青白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2100年)即在此建立聚落。公元前316年,秦国并蜀,青白江隶属蜀郡管辖。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40-88年),新置广汉郡,今青白江地区隶属于广汉郡新都县和犍为郡牛鞞县管辖。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均取道青白江,并在其战略要地(今弥牟镇)留下“旱八阵遗址”。 [8]

1956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的四川肥料厂(今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确定在金堂县华严乡(今成都市青白江区主城区)境内建设,四川省委员会设置四川省金堂工业区建设委员会。

1957年,国家缩小基本建设规模,金堂工业区拟建的7个项目中,只保留四川肥料厂1个在建项目。同年7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撤销金堂工业区建设委员会,四川肥料厂的建设改由中国共产党成都市委员会领导,地方行政管理的工作主要由金堂县负责。

1958年,四川肥料厂第一期工程进入土建施工高潮,四川省小型氮肥示范厂(今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和成都钢铁厂(今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相继破土动工,职工和家属人数猛增,职工生活、市政管理等问题都急需解决。四川肥料厂现场党组多次向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委员会和成都市委员会汇报,提出建立地方政权组织的意见。

1959年1月,中国共产党成都市委员会就扩大成都市区的问题向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提出建议,将新都、金堂等县部分乡镇划归成都市管辖。

1960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筹备组在四川肥料厂招待所召集金堂县、新都县、四川肥料厂、成都钢铁厂负责人参加工作交接会,宣布成都市青白江区成立。同年2月,中共成都市委任命程福全、党思维为中国共产党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员会(简称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任命四川肥料厂党委书记韦从俭为第一书记,任命成都钢铁厂党委书记金星为第二书记。同年7月,省人委批准成都市青白江区批准行政区划,辖弥牟、华严、大同3个公社。

1960年,建区时辖华严、大同、弥牟3个人民公社,下分29个管理区,157个生产队。

1961年,3个公社划为37个生产大队,288个生产队。

1962年,3个公社划为40个生产大队,345个生产队。1966年,3个公社划分38个生产大队,331个生产队。

1981年1月,金堂县城厢区辖的1个镇(城厢)、6个公社(祥福、绣水、玉虹、姚渡、日新、龙王)和太平区辖的5个公社(太平、福洪、合兴、人和、云顶)划归青白江区。11月,省政府批准设置大弯镇的建制,区辖3镇,14个人民公社,178个生产大队,1580个生产队。同年,太平更名为清泉。

1983年,大同更名为景峰,12月,设置清泉镇,区辖4镇,14个人民公社,178个生产大队,1627个生产队。

1984年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恢复乡、村建制,全区辖大弯镇、弥牟镇、城厢镇、清泉镇、景峰乡、华严乡、祥福乡、绣水乡、玉虹乡、姚渡乡、日新乡、龙王乡、福洪乡、合兴乡、人和乡、云顶乡。

1995年,青白江撤销景峰乡,新建大同镇,镇人民政府驻新街,辖原景峰乡所属行政区域。

1997年,撤销华严、绣水、祥福、姚渡、日新、合兴6个乡镇。将原华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大弯镇管辖。大弯镇人民政府驻青江中路。将原绣水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城厢镇管辖,城厢镇人民政府驻城厢。新建祥福镇,镇人民政府驻康家渡。辖原祥福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姚渡镇,镇人民政府驻姚家渡,辖原姚渡乡所属行政区域。新建日新镇,镇人民政府驻红瓦店,辖原日新乡所属行政区域。新建合兴镇,镇人民政府驻合兴场,辖原合兴乡所属行政区域。

1998年,青白江区新设置华严镇,华严镇人民政府驻青江中路,辖大弯镇划出的团结路、青江路、怡湖小区、青江中路四个居委会、成都钢铁厂家委会及顺江、红阳、红峰、同井、玉带、永红6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

2004年5月27日,撤销大弯、华严、日新、合兴4个镇和玉虹、云顶2个乡。原大弯、华严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将原玉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城厢镇;城厢镇人民政府驻城厢。将原日新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祥福镇;祥福镇人民政府驻康家渡。将原合兴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王镇;龙王镇人民政府驻龙王庙。将原云顶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清泉镇;清泉镇人民政府驻廖家场。

2005年5月10日,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人民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2014年8月,川府民政〔2014〕20号文件批复,撤销福洪乡,设立福洪镇,辖原福洪乡所属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隆盛街34号。 [9]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其中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9.68平方公里(含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0.18平方公里)。 [10]

2017年7月,青白江区被正式纳入成都中心城区。 [8]

行政区划

青白江区简介

清白江区(2张)

青白江区辖2个街道、8个镇、1个乡:红阳街道、大弯街道,弥牟镇、大同镇、城厢镇、祥福镇、姚渡镇、清泉镇、龙王镇、福洪镇,人和乡。区政府驻红阳街道。

成都市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市东北部,位于东经104°9′37″~104°29′31″,北纬30°39′33″~30°55′0″,东连四川省金堂县,南邻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接成都市新都区,北靠四川省广汉市。区境地形呈现西北平坝向东南丘陵山区的走势,东西间距31.6公里,南北跨距28.4公里;最高海拔916米,最低海拔451米。青白江区幅员面积为378.94平方公里。

地貌

区境地形呈现西北平坝向东南丘陵山区的走势,区境兼有平坝、丘陵、低山三种地形。西北部为平原,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海拔451~480米;最低点城厢镇玉虹桥,海拔45l米。中部为丘陵,属东风渠灌溉,引蓄结合灌区,海拔480~700米。东南部为龙泉山的低山区,海拔546~915米,最高点人和乡高土地,海拔915米。青白江区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而平原区则北西高,东南低。

水文

区内有清白江和毗河两条大河,实为都江堰渠系内江系统的两条干流。

清白江

清白江为沱江二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上段为蒲阳河,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至彭县长寿桥始称清白江;继向东,流经新都县,至区境朱家弯,沿弥牟西北边缘,于右岸纳弥牟河水,分出马棚堰,再流向广汉向阳场,然后流向赵镇,汇入沱江。

毗河

毗河为沱江三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上段为柏条河,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南,至郫县石堤堰始称毗河。自新都邵家寺入区境,流经祥福、日新、绣水、姚渡、玉虹等乡,在祥福乡康家渡于左岸纳羊叉河水,在日新乡接龙村于右岸纳西江河水,在绣水乡沿沱村于左岸纳绣川河和长流河水,流向赵镇,汇入沱江。区境流长17.5公里,平均河宽155米,水深3.5米,比降1.32‰,过洪能力8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000立方米/秒。

青白江区地处内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16.7℃,全年无霜期273~279天,年平均降水量为 925.4 毫米,年平均日照1239.1 小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青白江区土地总面积378.56平方公里(37856公顷),其中农用地30576.97公顷,占80.77%;建设用地6396.09公顷,占16.90%;未利用地882.49公顷,占2.33%。在农用地中,耕地15529公顷,占50.79%,园地3219.03公顷,占10.53%,林地3447.77公顷,占11.27%,其他农用地8381.17公顷,占27.41%。在建设用地中,城镇及工矿用地2589。07公顷,占建设用地40.48%;农村居民点用地3188.2公顷,占建设用地49.85%;交通用地611.61公顷,占建设用地9.56%;水利设施用地7.21公顷,占建设用地0.11%。在未利用地中,其他用地651.68公顷,占未利用地73.85%。

矿产资源

青白江区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浅丘地带,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类10种,其中有一定资源储量的矿产资源3类7种,矿床16个,矿点73处。主要矿种有天然气、页岩、砂岩、粘土、砂砾石等,其中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福洪乡,清泉镇,龙王镇一带。境内天然气层与龙泉驿区洛带镇、新都区属同一生气层,气层深度1000~2000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0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500亿立方米。各气田天然气品质优良,甲烷含量达95%,不含硫化氢。2000米以下深部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大,探明远景储量1200亿立方米。泥炭。主要分布在毗河、西江河两岸的祥福镇、姚渡镇跳蹬子两个点上。条石砂岩。主要分布在人和乡和清泉镇低山区,已探明资源8处,储量318.99万立方米,远景储量1000万立方米。模具用砂质粘土矿。主要分布在城厢镇磨盘山一带,资源面积15.60平方公里,尚未探明储量。砖用页岩。主要分布在清泉镇低山区和福洪乡等丘陵地区,已探明有一定资源量的共6处,储量138万立方米,远景储量3000万立方米。河道砂石。主要分布在青白江、毗河河道两岸的弥牟镇、祥福镇、姚渡镇和城厢镇。仅毗河河道砂石储量22.35万立方米,远景储量200万立方米以上。

森林资源

青白江区简介

青白江区

青白江区林业用地8643.7公顷,其中:有林地8490.7公顷(具体为林分3676.7公顷,经济林2971.9公顷,竹林1842.1公顷);疏林地112.3公顷;灌木林地10.7公顷;苗圃地30公顷。四旁树占地面积4057.1公顷,森林覆盖率33.23%。森林面积蓄积376231.7立方米,杂竹58930吨。

区境内古树名木有:黄葛树、柏木、罗汉松、银杏、大叶榆、黄连木、皂荚、枳具、香樟、茶树、苏铁、无患子等。

交通运输

区内现有“五纵六横两环”的骨架路网,其中国省干线公路7条,分别是G42成南高速公路、G5成绵高速公路、S2成巴高速、G4202成都第二绕城高速、G108国道(大件路)、省道101线唐巴公路、成青快速通道;县级公路7条,分别是跨地区县道三西路、广大路,跨区县县道成环路、大石路、云石路、龙赵路、青解路。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 成巴高速公路串起成都市二、 三圈层以及周边广汉、 简阳等12个区( 市) 县, 分别与成绵、 成南、 成渝、成温邛、 成灌、成自泸、成雅等10条高速公路直接连接, 形成“融一、 串二、 连三、成网成环、 内通外联” 的区域快速交通体系。

截至2013年,青白江区公路总里程已达到694.278公里,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道31.24公里,省道23.985公里,县道134.371公里,乡道403.635公里,村道101.087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5.8公里,一级公路56.072公里,二级公路43.669公里,三级公路74.173公里,四级公路488.948公里,等外公路5.016公里。公路密度为1.8公里/平方公里。

铁路交通:国家干线铁路3条:宝成铁路及复线、 达成铁路及复线、 成渝铁路。成都铁路枢纽线3条:北环铁路、 成汶铁路、 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火车站5个:青白江东站、 大弯镇站、 青白江站、 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城厢站)、 陈家湾站。客运专线1条: 成绵乐城际铁路。

公共交通:现有公交线路20条(区内1路、2路、3路、3A路、4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2路、13路、14路、16路、17路、18路、19路、20路、21路由成都公交集团青白江巴士公司运营,可使用天府通卡(电子钱包);601路由成青金公交公司运营), 同时青白江客运站开通了至成都五块石车站、梁家巷车站、成都东站汽车站及成都各郊区县(除大邑、蒲江两县)外的县际直达班车,至广汉、德阳、绵阳、简阳、乐至、安岳、蓬溪、遂宁、南充、广安、通江、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宜宾、合川、重庆、达州、巴中等20个区市县的市际班线。

人口民族

人口

1949年末,青白江区总户数38666户,总人口170401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医疗卫生状况逐步改善,死亡率逐年降低,区内人口自然变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1960年末,青白江区总户数达47484户,总人口215609人,其中男性119370人,女性96239人。当年出生人口2670人,人口出生率12.34‰;年内死亡人口7362人,人口死亡率34.03‰。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区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1.69‰。

1981年初,青白江区总户数达78005户,总人口34879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4.47人。总人口中,男性179498人,占51.46%;女性169298人,占48.54%。性别比为(女性为100下同)106.20。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93178人,占总人口的84.05%;非农业人口55618人,占总人口的15.95%。1981年青白江区出生人口5490人,人口出生率为15.67‰,年内死亡人口2223人,人口死亡率为6.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33‰,当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96人。

1990年末,青白江区总户数达105723户,总人口3748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3.55人。总人口中,男性195192人,占52.07%;女性179687人,占47.93%,性别比例为108.63。总户数中,农业户86013户,占81.36%;非农业户19710户,占18.64%。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04994人,占81.36%;非农业人口69885人,占18.64%。1990年出生人口4740人,人口出生率12.69‰,年内死亡人口2491人,人口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长率6.02‰,年末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56人。

1950~1975年间,除1959~1961年人口出生率较低外,其余年度均在21.59‰至49.75‰之间。这个时期的人口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型。1976年,计划生育在区内全面开展,人口的高自然增长逐步得到控制。青白江区人口出生率从1975年的24.1‰,逐渐下降到1990年的12.69‰,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1949~1990年,青白江区共出生人口258539人,死亡人口106143人,自然增长人口152396人,机械增长人口52082人,共增长人口204478人。

2012年末青白江区户籍人口41.34万人,比上年减少0.04万人。出生率为8.15‰,死亡率13.7‰,机械增长率2.9‰。 [11]

民族

青白江有26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弥牟镇、城厢镇、红阳街道和大弯街道,主要以回族为主,是川西最大的回族群众聚居地,另有土家族、彝族、藏族、满族、苗族、壮族、蒙古族、白族、土族、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等其他少数民,呈散居形态分布。

经济

综述

2012年青白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6.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青白江区人均生产总值71176元。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为4.7:74.6:20.7。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贡献率为81.0%,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7.7%。 [11]

第一产业

2012年青白江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种植业12.63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5.7 %上升为58.7%;牧业实现产值 7.27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6.9%下降为33.8%。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0.1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2.49万吨,比上年下降7.4%;油料总产量1.26万吨,比上年下降1.6%;肉类总产量2.31万吨,比上年减少4.5%。 [11]

第二产业

青白江区自1960年建区以来,一直是成都重要的工业卫星城,是四川省重要的化工、冶金基地。区内聚集了各类型工业企业2200余家,主要有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中铁八局成都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蓝风(集团)公司、成都宝洁公司、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升达林产有限公司、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区内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已成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化工、冶金、建材基地。

2012年青白江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8.8%,工业集中度达8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7.3%,资产负债率为60.8 %,总资产贡献率为2.6 %,实现利税6.6亿元,企业亏损面达12.61%。 [11]

第三产业

2012年青白江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零售业零售额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9.4 %;住宿业零售额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餐饮业零售额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43.80亿元,比上年增长9.7 %;乡村零售额2.89亿元,比上年增长62.8 %。

2012年青白江区实现批零住餐销售(营业)总额8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业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零售业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住宿业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餐饮业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1]

社会

科技事业

2012年青白江区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科普项目47项,获项目支持32项,累计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持1146万元。全年科技项目投入区级财政资金44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总量397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企业专利282件。专利授权195件,其中发明19件,实用新型150件,外观设计26件。 [11]

教育事业

2012年末青白江区有普通小学校10所,在校学生19242人,专任教师1123人;普通中学校15所,在校学生22063人,专任教师 1614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5657人,专任教师273人;幼儿园55 所,在园幼儿数10620人,专任教师5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5%,初中升学率97.2%,高中升学率85.4%,3-5岁幼儿入园率达94.3%。 [11]

高等教育

坐落在青白江区的高等院校共计1所: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中等教育

坐落在青白江区的中等院校共计16所:

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大弯中学蜀星中学川化中学龙王学校青白江中学清泉学校城厢中学城厢学校红旗中学姚渡学校祥福中学人和学校福洪中学

初等教育

坐落在青白江区的初等院校共计9所:

大同小学弥牟小学外国语小学校大弯小学实验小学祥福小学玉虹小学日新小学福洪小学

医疗事业

2012年末青白江区有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中二级综合性医院3家: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青白江区中医院、攀成钢青白江医院。一级医疗机构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220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895张。卫生技术人员20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3人,注册护士709人。 [11]

文化事业

2012年末青白江区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4.8万册。年末青白江区拥有电视台1座,制作节目2套。光纤电视用户76697户。 [11]

金融事业

青白江区内共有工商银行青白江支行、农业银行青白江支行、中国银行青白江支行、建设银行青白江支行、交通银行青白江支行、农业发展银行青白江支行、农商银行青白江支行、成都银行青白江支行、兴业银行青白江支行、南充市商业银行青白江支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青白江支行、华夏银行青白江支行等12家银行分行;证券公司营业部2家;保险公司1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

考古事业

青白江区相继发现了三星村商周遗址、包家梁子汉墓群、弥牟镇汉墓群、成都二绕战国古墓群,特别是三星村商周遗址的发现将青白江和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联系到了一起。双元村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的发现,再一次将青白江与古蜀国开明王朝的蜀王家族联系到了一起,为古蜀文明的变迁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青白江区历史脉络将更加清晰。 [12]

风景名胜

青白江凤凰湖湿地公园

青白江凤凰湖湿地公园是一出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区,以生态、休闲、水景环境及具有多国风情的建筑为特色,是青白江又一张对外发展的名片。

汉代铜马

青白江区简介

国家一级文物——汉代铜马

汉代,一级文物,1987年出土于青白江区大同镇战斗村三组。体高1.43米、长1.2米、宽0.55米,由头、颈、前身、后身、尾、四足九部分构成,其体魁腰壮,两耳迎风,双目圆凸,张鼻,大嘴阔张,吐舌、露齿,呈嘶鸣状,四足蹬地,呈站姿,刚健有力,臀部、腹部滚圆,尾上翘,尾端打结,形象生动逼真,威武雄健。是迄今为止全国出土汉代青铜马中体积最大的一匹。

绣川书院

绣川书院位于城厢镇东街,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建筑面积1969平方米,共四进。大门三楹面向大街,八字墙,门内为庭院,左右为厢房。该书院是全省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的最高学府。现为青白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八阵图遗址

八阵图遗址在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

青白江区简介

三国八阵图遗址

练士卒所用。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家珍专祠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门与家珍公园相通,坐南朝北,为传统四合院布局,专祠收藏了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的牌匾。该祠已成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基地。

怡湖园

占地约213亩,其中湖面积约70亩。该园于1986年由青白江区建委动工兴建,短短两年多时间建成,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怡湖公园属于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公园,该园以其强烈的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园林风格建筑和异域情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上海学林出版社曾将该园编入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中国旅游名胜》画册。

青白江区简介

怡湖园(2张)

青白江姚渡龙门仙境

是成都市近郊踏青赏花的又一景观,坐落在青白江区毗河南岸一一小川北水陆古道线上的姚渡镇,境内有厚重文化积淀的龙门村。

诸葛井

诸葛井位于青白江区弥牟镇老横街1号铺左侧,始建于三国时期,砖石结构,井台为方形,井口为圆形,上并腹成八角形,由上至下撕宽,下井腹与上井腹成等距的错位八角形,由宽渐窄,井壁用条石砌成,井面至井底水面为2.02米,并台座东北向西南,井台正中有一摇架,高0.92米,宽0.25米,厚0.1米,有三孔。现未使用。是青白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