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无论婆婆做得多么好也始终不如自己的亲妈?

吴小sa之寻梦之旅


1.婆婆再亲近,也可能在生活中有摩擦,而你也不能像说亲妈那样直言不讳的说什么。小事多了,也许就是隔阂。

2.亲妈养育自己二十多年,加上血缘关系,就是你糊涂时在妈妈面前做的再过分,亲妈也会翻篇,但是放婆婆身上就不一样了。

3.再说绝一点,你妈可以为了救你倾家荡产,婆婆会吗?反过来,你可以吗?

4.婆婆和妈同时重病时,你照顾谁?

5.婆婆和妈不要比,也不能比。

所以,不要纠结婆婆和妈的位置了,自己拎得清,生活过的好,就行!别和亲妈比,做好友善的好亲戚就成。

其实现在的婆婆也好多了,开通明理,也不会刻意刁难儿媳,所以见好就收。以人心换人心,以孝心敬她一尺,让生活简单幸福就好。


全职妈妈话家常


婆婆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婆婆是丈夫的妈,丈夫的妈靠丈夫的能力大小,赚钱多少,处世为人的气势与孝顺父母的态度,外加儿媳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心怀的宽广与狭小来确定在家庭中的地位。人生中一切有为无为都靠自己来演绎。只有丈夫的妈,所有一切言行都带着"引号" 持"待定"状态。

自己的妈才是名副其实的妈。自己身上流着妈妈的血。妈妈含辛苦茹苦把自己养大,然后送给了别人。女儿对妈总是存在愧疚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在自己的概念里,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我一朋友当了几十年小学校长,说话做事都带着女强人的气势。她儿子是博士后,儿媳妇是一般本科生,因夫贵妻荣而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儿媳妇的妈妈也是小学老师退休。妈妈婆婆都是同乡一同去儿子女儿家带小孩。儿子经常不在家。每逄双休日,儿媳妇和妈妈带着小孩坐在客厅沙发上磕着瓜子,吃着水果。婆婆拖地抹灰煮饭洗衣。小孩要换尿布了,儿媳妇非常礼貌的吩咐:"奶奶,给你孙子换尿布吧!"偶尔儿媳妇会亲切的叫:"奶奶,出去买菜时买点什么什么回来吧!我妈很喜欢吃!" "六-一"儿童节到了,姥姥给外孙买了一个婴儿床蚊帐作为节日礼物,花了150多元。奶奶给孙子买十桶奶粉作为节日礼物,花了1500多元。过几天,儿子回来了,儿媳妇兴高釆烈的拿出妈给他们儿子买的节日礼物给丈夫看:"你看姥姥多爱宝宝呀!"只字不提奶奶也买了礼物。

人都是自私的,妈妈和婆婆没有可比性。妈妈和婆婆做同一件事情,尽管做出同一样的效果,但是在女儿兼儿媳的看起来一定是妈妈的好,婆婆的不好。做官的婆婆帝不过讨饭的妈,全凭三寸不烂之舌的渲染。所以,我奉劝天下婆婆们 ,千万不与儿媳妇治气。儿媳妇对婆婆好,婆婆应该感激不尽。儿媳妇对婆婆不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婆婆对儿媳妇没有养育之恩,没有血缘之份。所以,婆婆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不要去在乎儿媳妇的态度!





心如莲花173349538


无论婆婆做得再好,为什么媳妇总会认为不如自己的亲妈?


不是不如自己的亲妈,而是婆婆不是自己的亲妈。自己的亲妈有养育之恩,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狗还是一窝亲呢!”没出嫁之前,亲妈就是打骂自己,对自己再不好,那她还是自己的亲妈,也不会与她对着干,也不会跟她记仇。那怕亲妈做错的事,那也是做对的事。这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婆婆就大不一样了。婆婆与媳妇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不说,还有很多“利益”之争。同争家庭的一个女主人之位;同争一个男人的“宠爱”;加上对同一个孩子“抚养教育”观念的分歧等等问题,自然婆媳相互都看不惯。媳妇就会总拿婆婆的缺点和自己亲妈的优点比较,越比较越觉得婆婆不如亲妈好!



作为一个媳妇,当你迈进婆家门改口叫婆婆为“妈妈”时,你就要把自己当成婆婆的亲女儿,对待婆婆多尊重一些,多理解一些,多关爱一些,多欣赏一些,多包容一些,你就会对婆婆做的什么事情,都看得顺眼!(图片来自网络)


言劝


婆婆做再好,这个好是怎么界定的,同一家问不同的人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家,在我看来我婆婆做的没有一点好,人懒嘴勤快,就刚刚我在给我儿子蒸鸡蛋,她坐那边磕瓜子边看电视,我儿子就跑她那去了,等我把鸡蛋放锅里问她娃呢,她眼睛都没抬一下说,跑出去了,我就赶紧跑院子外去找,不到两岁的娃好动,蒸个鸡蛋都里外跑几趟她都不会动一下的,这是没出事,就前天也是相同事情相同场景,不同的事儿子自己在院子里玩车子翻了跟头,头上摔了个包人哇哇叫她奶奶还是相同姿势磕瓜子看电视,头都不带抬一下,我厨房还在里边她在外面看电视都不出去看一下,我抱着儿子气不过说娃哭听不到吗。她说,那谁听得到……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给儿子洗澡我一手按着他一手拿放在板凳上的浴巾,儿子翻出来了,洗手间都是瓷砖儿子头上摔了一圈包,她还是坐那看电视说听不到哭声,我洗衣服儿子从床上摔下同样的理由,听不到,……

太多太多,说不完,说几个太伤人心的。

小姑子带儿子住在一起,小孩在上学跟着婆婆睡,我儿子刚出生没几个月就说她们这里兴带孙子,我是远嫁河南嫁湖北,让我把儿子给我娘家妈带,我说我妈带我弟的两个小孩,小的才一岁多大的刚读幼儿园,弟弟弟媳都在外边打工哪里有空带我的孩子,她说,让你弟媳妇把她小孩送娘家去不就行了,我就生气了说,你想带外甥你就带,我儿子我就自己带,我都没说她带外甥她还嫌我带娃在家里了,不知道是我太矫情还是太作,各位看客给评评理。

她从来没有正常的给我儿子讲过话都是用吼的,我公公有时候看不下会说两句,她就哭天喊地到处全村说我坏话,每天就是挑事,挑拨离间家里关系。

太多事了,比如我做月子,杀了三只鸡把鸡肉都留给闺女和外甥吃,把水煮面条给我,说吃肉不如喝汤,会把鸡头和鸡爪子留给我,

在比如我儿子体检医生说可以加辅食了,我回去说明天开始蒸鸡蛋给他吃,结果早上找遍厨房都找不到一个鸡蛋,留着煮给外甥吃,在比如炒菜只要有肉的在锅里就要把肉挑到外甥碗里,在比如外甥要吃煎饺,让我买皮xian让我包早上六点喊我起来给他做,吃了好去上学,在比如外甥想看我们电视跟我们睡,每天在我们屋里看到十一二点,早上五点起来接着看,晚上跟着我老公睡我们屋里,哦,这是放假休息的日常,……

说不完,但是我婆婆跟我小姑子嘴巴会说,会演戏,在外面天天说,说一日三餐做饭几辛苦几辛苦,说我几难伺候,说她天天累的全身疼,是的,动不动一躺就是一个礼拜,指挥我做饭洗衣服,她就躺着,等她外甥闺女一回来就精神来了好吃好喝的去伺候了,你说在她闺女眼里她这个婆婆能不好吗,她外甥的羽绒服都是手洗,我儿子的口水巾她看都不会看一下,一次我把脏的口水巾刚丢到盆子里,儿子要闹着出去我就带他出去了,想着回来在洗,结果回来看到她奶奶在用我泡口水巾的盆子洗她外甥校服,我就想着毕竟两个口水巾顺手估计给我洗了吧,就去摘菜做饭,隔了两天我洗衣服把桶盆子什么收了一下才发现婆婆没有帮我洗只是把它倒进了一个很小的盆子里,我发现的时候已经长毛了,……

在我婆婆的嘴里,我在家里什么都不干的,她闺女造业,其实只有我知道完全不是,早餐她从来没做过,都是我,其它两餐都是我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她和公公换着做,她闺女也只会做点她儿子自己吃的小东西呀打扫下自己房间,之前我怀孕的时候都是我打扫后来他们这样对我我就没动了,她闺女就造业了。

很多很多说不完也说不下了,只能奉劝不要轻易远嫁,不要轻易和婆婆住一起,远离姑子婆婆珍惜生病,我儿子还不到两岁我才28岁,我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


杨家四妞



答案四个字——见仁见智。

第一,事实。而且9成以上的家庭中,这都是一个事实。

婆婆的确不如亲妈。亲妈从孕育到生育,到养育,到教育,付出了多少。这是用时间、情感和金钱累积起来的。要让媳妇改变这种认知,那么婆婆同样要以时间、情感和金钱作为代价去换取这种改变。

言下之意,婆婆要让媳妇把你当成亲妈,先把媳妇当成亲生女儿来对待。但事实上,对有些婆婆而言,儿子是亲儿子,孙子是媳妇的儿子。即便是公正宽厚的婆婆,问一句儿子和媳妇掉水里,先救谁?答案一目了然。

第二,认知。

好这个字在不同人看来有不同的理解。婆婆把媳妇扔掉的丝袜捡回来补好,花了心思,费了时间,婆婆认为是好。媳妇一时不察,穿着打补丁的丝袜上班,成为办公室笑谈,丢了脸,媳妇认为是不好。归根结底,对好的认知关系到做的结果,所以沟通很重要。

婆婆一味地去践行自己以为的好,只会加深媳妇的偏见,成了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亲妈因为在沟通上的先天优势,就不会有这种顾虑,因而情感的表达和量化更直接。


第三,心态。

组建一个家庭,经营一段感情都不是容易的事,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总还得付出吧。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点情绪和偏见。因为你已经认定了在那个女人心里,婆婆就是不如妈。相当于彻底否定了那个女人转变心态,和婆媳关系发生改变的可能。

其实不必这么绝对。铁石心肠的人终究少,心怀感恩的人实在多。端正心态,主动沟通,努力经营,问心无愧就好。


书不知悉


问题: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着无论婆婆做得多么好也始终不如自己的亲妈?



对于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做与不做的问题,实际上是婆媳之间懂不懂感恩的关键所在,这里所说的有人指的是部分女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部分女人对婆婆的付出不如自己的亲妈呢?

1,不懂感恩。

都说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为你默默付出的家人,爱人,亲人,更要心存感激,不要觉得别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就心安理得的去享受这一切。

对女人来说婚前都是家里的公主,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你做多少都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婚后就不一样了,因为不知道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婆婆,其实站在母亲的角度来说婆婆也是女人,也都疼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外来的媳妇婆婆也视为珍宝,她也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作为媳妇要有感恩之心。



2,感情因素。

在婚姻中听得最多的就是:婆婆不是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其实很简单,就因为没有感情,众所周知,婆婆和媳妇刚开始是没有任何感情关系的,唯一的关系都是因为男人。

在婆婆和亲妈之间女人多半都是偏向亲妈,并不是说亲妈对她好,也并非亲妈为她做得更多,有些时候婆婆的付出远胜亲妈数倍,付出的并不比亲妈少,但因为感情的存在女人潜意识里对婆婆的付出并不领情,甚至觉得婆婆的任何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3,不习惯婆婆的做事风格。


女人没有结婚之前已经习惯了原生家庭的各种习俗,家庭里每个成员的做事风格,哪怕是在别人看来不合理的她都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习惯了。

然而结婚后,因为女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进去新的环境后适应不了新家庭的做事风格,特别是在婆媳关系的相处中容易产生分歧,导致了付出很多却得不到认可的局面,在女人看来婆婆的做法背离了亲妈的想法,付出再多都是无用功。


猫咪眯


想问一下提问者你是丈夫还是妻子?希望你看到回答一下。

“无论婆婆做得多么好也始终不如自己的亲妈”(我下面说的话可能会被人说是不孝的,大家谅解一下)其实说实话:婆婆确实不如妈。当然这也有例外的,有的人亲妈真的跟没有一样,有的人的婆婆也确实比亲妈好太多了,但是这都是个别的,大多数的婆婆都不如妈的。

想想我们的亲妈跟我们认识了多少年?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这些怎么可能会被婆婆偶尔的好给抵消呢?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愿意付出,很多婆婆抱着娶进门就得孝顺我的态度处在儿子与媳妇之间,要不然婆媳问题为什么自古就有,并且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一天?


成成家的小事



冷淑华


婆婆是婆婆,亲妈是亲妈,两位妈虽然都是妈,婆婆做的多么好,始终是哺养了男人的妈,没有哺育儿媳妇。亲妈是哺养了自己的那个人。婆婆做的多么好,关键时刻,生死关头,亲妈和婆婆:-也有区别。

比如,生孩子,儿媳妇从产房被护士推出来,婆婆做的好的,上前道一句“辛苦了”,亲妈一句话不说,只是紧紧地握着女儿的手,但她心里在流泪,亲妈的焦急,心疼都从眼里,脸上流露出来了,发自内心的感情不一样。

没生没养和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能一样的?女儿身上流着的是亲爹妈的血,没流着婆婆的血。婆婆做的再好,也需要通过时间,通过小事一点点培养出胜似亲妈的亲情来才行。


伊莲758


首先得明确,婆婆不是妈。

虽然有的时候婆婆和自己生活的时间要比妈还要长,但血缘关系不是时间能改变的。

明白了这一点不是让媳妇疏远婆婆而是更好地和婆婆相处。

在婆婆面前你永远不要像对妈那样随心所欲,你说深了做过火了,妈会生气甚至妈你,但当妈的永远不会记恨女儿,但婆婆会,一点小事,她会联想到一大片,所以对婆婆要尊敬,最起码要做到表面上的,也许你的真心就毁在你的一句口无遮拦上。

对婆婆的要求不要太高,这也不能和妈相比,只要从婆婆的角色她做得好了,你就该知足。不要想她对儿子女儿比对你好,那也是自然的,只要不是太过份,你就别往心里去。

婆婆和你是两个世界的人,因为有了你的爱人才和她扯上关系,只要你爱你丈夫,你就要适应他的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