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会不会“打”起来?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主流地位。

不过,近两年氢燃料电池忽然“嗖”地在全国各地火热起来,不仅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都比动力锂电池高很多,获得了下游车企的极大关注,甚至有言论认为氢燃料电池才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种种迹象表明,氢燃料电池正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未来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直面竞争似乎在所难免,两条利益链上的相关人士也为此互相“不看好”、“瞧不上”,一场不见硝烟的争执在两个行业内蔓延开来。

值此动力锂电池迈入残酷整合期和氢燃料电池初步导入汽车行业的关键时期,12月19-21日,2018高工锂电&氢电&电动车年会将于深圳维纳斯皇家酒店(宝安沙井)举行。主流车企、动力锂电池企业和燃料电池企业将齐聚深圳,探讨新能源汽车走向、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变革路径。

在12月21日下午举行,由先导智能冠名的闭幕式专场(一)“冬寒气候的电动车赛道及动力电池变局”和闭幕式专场(二)“锂电池下半场的同行相伴——氢燃料电池”中,知名车企、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企业第一次同台发表精彩演讲,一场年度思想盛宴即将开启。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奇瑞新能源副总经理倪绍勇、中航锂电董事长刘静瑜、国轩高科执行总裁王强博士、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辉能科技董事长杨思枏、先导智能副总经理钱政伟、红星汽车董事长李凌云、中电力神总裁秦兴才等将围绕“冬寒赛道上,电动车与电池如何合作共赢?”、“国内外电池与国内外电动车的如何内外竞合?”、“从锂电池到固态电池,产业链要做哪些准备?”等话题发表演讲,并展开圆桌对话。

中兴智能汽车副总裁姚权力、亿华通常务副总经理于民、武汉泰歌首席执行官朱水兴、南科动力总经理叶江德、Re-Fire重塑科技产品工程部副总监孙北、爱德曼CEO龚靖、魔方新能源总经理华周发博士将围绕“国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先行”、“燃料电池产线的工艺难点与最新进展”、“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掣肘是?突破口在哪?”、“面对氢燃料电池机遇与挑战,企业如何抉择?”等话题发表演讲,并展开圆桌对话。

一方是动力锂电池典型企业,一方是氢燃料电池典型企业,因各自产业链条发展进程不同,双方各自关心的话题会有所不同。动力锂电池相对成熟,氢燃料电池初出茅庐,目前还谈不上是竞争对手,更多的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双方各自坚持的立场,总会让旁观者感到暗暗较劲的意味。

未来,随着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成熟,是否必定会与动力锂电池有一场“战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储能电池汽车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两者各有所长,可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两者将是并存发展的态势。”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氢燃料电池汽车与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看,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在未来以分布式为主、零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主体架构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会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

事实上,不管未来是不是各自有各自的应用场所,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也离不开锂电池的配合。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高工氢电:“燃料电池要想一下子输出很大的功率,是很难实现的,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所以未来汽车形态应该是燃料电池和电池、电机的一个组合。”

另一名资深人士则表示:“所有的燃料电池汽车几乎都需要锂电池作为辅助电源。因为燃料电池没法实现快速启停,锂电池可以实现。除了需要锂电池配合实现快速启停外,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要实现更平稳的运行及保持长寿命,也需要锂电池的帮助。”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锂电和氢燃料电池的“组合”方案颇受用户欢迎。

以公交车为例,目前公交车队采购零排放公交车时,公交运营商通常在锂电电动公交车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之间做出选择。这两种技术都在现实世界运输系统的日常运营中得到了证明,这两种技术都实现了零排放要求。

然而,单独使用每种技术都表现出缺点。锂电动公交车比燃料电池公交车便宜,但它们的工作运营里程受到限制。传统公交车很轻松实现远距离运输并可在恶劣的线路上运行,但这对纯锂电公共汽车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此外,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锂电电量消耗更快,从而续航里程衰减更多。另外路线沿途的充电基础设施可能难以安装运营成本高。

将锂电和燃料电池“混合”后,改善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的续航里程长的特点,弥补了纯电动公交车的不足,可保证在最具挑战性的线路上超正常运行范围要求工作,如在寒冷的天气以及多段坡道线路中。

随着锂电/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的应用,对运营商来讲优势有:更远的续航里程、更好的寒冷或炎热天气性能表现、卓越的爬山能力、更轻的车辆自重,最大化乘客负荷、规避线路上充电基础设施的限制、更高效的热量使用效率。

你猜,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会不会“打”起来?

上图是一款12米长的宇通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配套的是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108.13KWh(CATL)高能量密度电池。这就是业内俗称的“增程式”解决方案。

不过,在近期成功举办的“2018高工氢燃料电池全国巡回调研”活动中,也有不少行业人士坚定地向高工氢电巡回团队表示,未来随着国内大功率燃料电池研发成功及量产,必然会在车辆动力系统中起到主动力的作用,“直驱式”才是行业发展主流。

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到底是相互弥补,还是互相取代?欢迎广大业内人士积极报名参与高工年会,与行业“大咖”共同探讨!(报名方式见下方小贴士)

你猜,动力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会不会“打”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