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为救援被围的第六集团军,曼帅带领了多少德军去解围?你怎么看?

准备着6


在德军第6集团军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后,南翼的德军整体态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在希特勒不准第6集团军的突围请求后,拯救第6集团军20多万官兵的唯一途径就是由外围德军发起的解围进攻了。然而即使是在如此生死攸关的危机下,希特勒在解围兵力的投入上却如此的“吝啬”,在最有希望的首次解围进攻中,德军投入的只有2个装甲师而已,即使到了后期也不过只新加入了一个装甲师,他们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却最终无法再前进一步。



执行解救第6集团军任务的是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下辖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这些集团军是早就已经身处前线的部队,没有一支是新锐部队。时任该集团军群司令的曼施坦因元帅在开始解围行动之前就指出要想解救第6集团军并恢复之前的态势至少需要投入一个新的集团军规模的部队,待完全展开后发起反突击,解救被围德军。


原计划的解围行动是在两个方向上发起钳形攻势,为第6集团军打开一个较宽的缺口,重建一条地面补给线。分别是由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57装甲军和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第48装甲军执行,计划配属给第57装甲军的兵力是第6装甲师、第23装甲师、第15空军野战师以及隶属与A集团军群的大量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然而第15空军野战师当时还需要几周才能组建完毕,预备队炮兵也只到达了一个烟雾迫击炮团(火箭炮);而计划配属给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兵力是7个师,其中已经有2个师派往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线也稳定整个集团军群的北翼阵线,计划调拨的第3山地师临时派往了其他战场,下属的第2装甲师在之前的战斗中便已经损失严重,失去战斗力,2个空军野战师也战斗力太低,只能执行防御任务(戈林编组的垃圾部队),实际执行解围行动的兵力只有第48装甲军下属的第11装甲师和第336步兵师。


也就是说在一开始德军用于解救第6集团军的兵力只有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后期由调来了1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只能弥补解围行动中的损失,无法增强其突击能力。这个兵力是多么的弱小,对于曼施坦因不断的增援要求,希特勒表示已经没有任何可用的部队了。然而在南翼希特勒如此的吝啬,却在北翼和中路不惜浪费兵力去坚守那些已经没有意义的突出部,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有12个师,勒热夫突出部有29个师,如果放弃这些突出部可以分别节省出10个和22个师的强大兵力,这些兵力完全可以解救第6集团军,而且恢复南翼的态势也绰绰有余,可以希特勒没有这么做。

那些突出部是很好的进攻莫斯科的跳板,可是当第6集团军覆灭后,希特勒也不得不承认德军在也不可能有实力恢复对莫斯科的进攻了,之后也不得不放弃了那些突出部,可惜已经为时太晚,第6集团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小小狼王


我是寰宇长剑,我来回答。

背景笔者不在此赘述,就是为了救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因为孤军冒进被近200万苏军包围的东线德军最大的一个集团军——第6集团军的30万人马。

担任救援行动的是临时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是曼施坦因元帅。这个集团军群与其他苏德战场上的集团军群不同,实力差距极大。指挥部是原属于曼施坦因指挥过的第11集团军指挥班底的基础上组建的,所属部队大部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上打的筋疲力尽的军团。主要有以下部队:

1、尚在包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

2、进攻高加索败退下来的坦克第4集团军

3、A集团军群所属的摩托化第16师、坦克第23师

4、由5个被打残的步兵师组成的“霍利特集群”

5、从法国调来的坦克第6师,这也是全军唯一一支建制完整的军团。

6、被苏军打垮后溃退下来的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

总兵力大概在50万人上下,装备坦克500多辆。但是由于被围困的第6集团军就占了一半,因此实际突击的兵力十分有限。靠着这些临时拼凑起来、人齐马不齐、马齐鞍不齐的部队实施救援行动,这对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曼施坦因来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曼施坦因很清楚,整个行动是以救援第6集团军突出重围为根本目标。而要同战斗力数倍于己的苏军交手,就必须依靠包围圈内的第6集团军和圈外的顿河集团军群各部密切配合,一里一外,相向突击。

但是,生性保守谨慎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以部队粮食、燃料、弹药极为有限、无法进行反复突击为由坚持不肯主动出击,硬要曼施坦因冲破苏军重围来接他。

力量同样有限的曼施坦因所部如何能敌得过苏军?代号“冬季风暴”的行动一开始,苏军各部就拉开架势严阵以待。双方经过20天激战,在苏联百万大军面前,曼施坦因再也无法重复单刀突入阿登森林、偷渡西德维纳河、攻占克里木的战争神话,在1942年的最后一天距离第6集团军还有不到40公里的地方,因为发现已经有苏军部队向自己的两翼运动,为避免再次被围,不得不下达退兵。“冬季风暴”行动就此结束,曼施坦因这位战功赫赫的德国元帅在别有一番苦涩滋味中迎来了1943年的元旦。


寰宇长剑


照曼施坦因原定计划是从奇尔河与顿河交界的下奇尔斯卡亚及顿河以东的科捷利尼科沃同时以德第48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发起解围行动,因苏军对奇尔河防线的进攻,德第48装甲军未参与解围行动,向斯大林格勒实施主要突击的就剩德第57装甲军及其担任掩护任务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残部、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所属的第6和第7军。12月12日冬季风暴行动开始,第57装甲军下辖德第6、23装甲师,503虎式重型坦克营、德空军15野战师和罗马尼亚2个骑兵师(骑兵5、8师)17日德第17装甲师加入该军。

德第了6装甲师12日编制为11装甲团、14、114装甲掷弹兵团、76装甲炮兵团。

德地23装甲师12日编制为201装甲团、126、128装甲掷弹兵团、128装甲炮兵团。

德第17装甲师17日编制39装甲团、63装甲掷弹兵团、40装甲掷弹兵团、27装甲炮兵团。

包围德第6集团军的苏军总人数约35万,对内正面20万,对外正面15万,这也是约15万的德军救援部队能短时间内连续突破苏军防线,从1百英里外于19日进至距包围圈30英里梅什科瓦河的原因所在。在苏军投入新锐的近卫第二集团军和苏西南方面军突破德B 集团军群防线威胁顿河集团军群左翼情况下,曼施坦因于23日抽调第6装甲师填补奇尔河德11装甲师的空缺,同日夜命57装甲军从梅什科瓦河撤退,至12月25日德军再没考虑过给斯大林格勒解围,解救行动最终破产。

此次救援失败,除了希特勒不愿后撤,兵力集中过少过慢外,曼施坦因这个人称二战德军最伟大的战略家也需承担责任。下奇尔斯卡亚桥头堡距卡拉奇和卡尔波夫卡30英里,集中救援兵力从这打开条救援通道不是不可能的事,42年初苏希尼奇、霍尔姆和杰米扬斯克,乃至45年的柏林12集都成功救援。战略家的思维总是异于常人,曼施坦因采纳霍特建议从科捷利科沃出发,的确达成突然性,迫使苏军大土星改行小土星,但兵力分散、时间浪费曼施坦因难辞其咎,44年2月的切尔卡瑟之围,曼施坦因就因贪大求全错失救援时机。“我会尽力救你们出去”旷世迷案!


猫啦猫抓


曼施坦因的救援部队都是从各处抽调来的,其中包括被击溃的坦克第四集团军残部,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的残部,德军摩托化第16师,(此师不能随便调动,它还得掩护A集团军群的后方),还有来自A集团军群的坦克第57军司令部和坦克第23师,刚刚从法国休整补充过的坦克第6师,一个由4一5个师的残部组成的所谓"霍利特集群"。靠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力量去完成解救重围之中的第六集团军,对于久经场丶战功赫赫的曼施坦因来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东方敏鑫


第六集团军敢于向外突围,完全可能突出重围,主要还是保卢斯是参谋出身,不敢将在外,君命可不执行。


手机用户61959222822


曼帅带领的德军应是德军的第二集团军的一部,装甲第四集团军的一部,和由其他战场调过来的部队,合计在三十万上不。德军挨了围点打援之计,德军损失惨重,伤了元气之后一路惨败到柏林。


12974529251李运裕


顿河集团军群人数不详!

我认为应该是斯大林格勒外圈,原来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作为其主力构成。应该是第二集团军一部,装甲第四集团军一部,肯普集群,加上若干独立部队,和由其他战场调过来部队,但建制不超过师。

合计应该在三十万上下。。


吴林宝1


前苏联有个电影,热的血,很少见的以反坦克炮兵为主题的,就是反映这一段


DingdingCat


第二集团军不是黎属中央集团军群吗?何时调南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