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百姓如何與政府建立信任關係?

“塔西佗陷阱”是國際流行病,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又一重要問題。

許多國家流行“政府無用、官員無能”,無論政府官員做什麼,老百姓都不相信、不支持,這種現象會在中國出現嗎?

一旦出現就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巨大陷阱!

塔西佗陷阱:百姓如何與政府建立信任關係?

“塔西佗陷阱”是什麼?

古羅馬歷史學家烏斯塔西佗曾經說過,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惡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都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

也就是說,當政府失去公信力時,無論是說真話還是說假話,無論是做善事還是做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都會失去人民的支持,這就是著名政治學定律之一的“塔西佗陷阱”。

作為先後歷任過古羅馬執政官、保民官、行政長官等職位的著名歷史學家,塔西佗在羅馬史學中的地位可以與修昔底德比肩,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和政治智慧。“狼來了”的故事和中國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都是“塔西佗陷阱”的經典案例,“塔西佗陷阱”反映的是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和質疑,反映的是政府的信任危機。人民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使政府陷入了因小失大的危機和困境中。

“塔西佗陷阱”出現的路徑一般是通過政府失信行為的不斷髮生,使得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不斷下降,最終導致政府的統治無能和權力喪失。也就是說,當一個政府體制不穩定,政策不切實際、前後衝突,決策缺乏程序,官員官僚主義、腐敗成風等現象嚴重時,民眾的信任度就會逐漸下降,政府的權威就會逐漸喪失,最終陷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已成國際“流行病”

“塔西佗陷阱”始終是圍攏著世界許多國家的魔咒,已成為國際“流行病”,但由於國情的不同,“塔西佗陷阱”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表現略有不同。

塔西佗陷阱:百姓如何與政府建立信任關係?

(一)經濟失敗是主要根源

有的國家執政黨在執政時期,由於政策前期準備分析不足、主觀判斷失誤、管控風險能力差等,導致政策錯誤、政府失敗,影響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得人民群眾失去對執政黨的信任。

拉美一些國家的官僚主義盛行,導致政府失能,有些國家雖然建立了公務員選拔體系,但是領導任命現象嚴重,導致選拔的低素質官員無法勝任工作,政府效率極低。

韓國多任總統因獨裁或腐敗,導致民眾運動爆發,最終導致下臺甚至牢獄之災;

美國曆任政府的民調顯示,信任政府的民眾比例從1958 年華盛頓政府時期的73% 下降到2001 年布什政府的50%,1984 — 1994 年期間克林頓政府信任比例降至21%;

印度國大黨實施了錯誤的財政政策,導致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支失衡明顯,使印度處於債務陷阱的邊緣;

印度尼西亞專業集團黨盲目向外借債,使整個國家在金融危機來臨時經濟崩潰,使人民逐漸失去對執政黨的信任;

20 世紀50 年代,蘇聯的“信任危機”導致戈爾巴喬夫時期即使推進“公開化”和推動改革也不能贏回民心,積重難返,蘇聯解體前的一份調查顯示有21% 的民眾認為黨組織已經不具有任何政治威信。

(二)政府失靈是理論依據

政府失靈,或政府失敗、政府缺陷,是一個重要理論問題,薩繆爾森提出的政府失靈、查爾斯沃爾夫提出的非市場失敗(Nonmarket Failure)都是研究政府失靈問題的。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市場在“無形的手”的調節下運行順暢,政府做好“守夜人”的工作就足夠了,這一思想得到古典經濟學家、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大力追捧,至今西方主流經濟學派仍然推崇自由的市場經濟,把政府作用稱為“閒不住的手”。而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完全靠市場的力量是無法解決共同性、壟斷性、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市場會失靈,經濟危機會不斷爆發,社會穩定必然受損,世界經濟發展無數次重複這種規律。

1929 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許多國家的政府與經濟各界認識到沒有政府作用的不足,廣泛採取了凱恩斯主義的政府幹預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市場失靈的不足,但又出現了政府幹預過多,扭曲經濟規律的問題。還有一些國家政府職能不到位,沒有提供公共品維持市場出現“政府失靈”。因此,“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高效協調,有效解決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政府失靈是政府等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品方面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導致經濟效率下降甚至出現社會混亂。造成政府失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策失誤或錯誤,政府幹預過多扭曲了市場規律,導致經濟效率下降;二是政府不作為或官員無能,不能夠保障公平、公正、公開的經濟秩序,導致壟斷、腐敗等行為產生,使經濟效率下降;三是公共支出規模過大,導致經濟效率下降。

政府失靈的例子有很多,美國前總統胡佛當年提出對所有進口產品加稅,結果不但沒有實現美國經濟的增長,反而引起了新的金融危機;特朗普今天重走胡佛的老路,其結果可想而知。里根採取減免稅收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增長,但使美國財政赤字迅速增加;克林頓上臺以後,不得不取消減稅政策。又如阿根廷等國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後,由於政府的政策失誤,沒能夠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三)官員腐敗無德是導火索

官員腐敗無能、無德、無誠信是導致許多國家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導火索。當政府失靈、經濟效率下降時,如果官員與廣大民眾同甘共苦,廣大民眾仍然能夠支持政府、相信官員,但是如果官商勾結、貪汙腐敗,則必然陷入“塔西佗陷阱”。黃炎培先生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了“60 年週期律”2,實際上,這就是“塔西佗陷阱”在中國朝代更迭中的體現。“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廣大民眾“不患寡而患不均”,腐敗是社會的毒瘤,腐敗的官員則是社會腐爛的病原菌,必須及早根除、徹底剷除,防患於未然。

作為國際流行病,“塔西佗陷阱”表現出:有的官員無能,有的官員腐敗,有的官員則既腐敗又無能,有的國家則表現得十分嚴重,最終導致廣大民眾推翻政府,人亡政息。

2001 年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上臺時曾決心肅清腐敗,因此獲得民眾支持,但兩年後腐敗問題仍無進展,民眾對政府的支持與信任與日遞減,政府走向“窮途末路”。此外,“影子工程”等現象嚴重,使菲律賓一度位列亞洲腐敗國家之首;

日本自民黨接連不斷髮生的貪汙、受賄、偷稅、漏稅等政治醜聞,都有黨內關鍵政治人物的參與;

印度尼西亞專業集團黨在蘇哈托的軍事獨裁之下,家族財產達到兩百多億美元;

羅馬尼亞原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齊奧塞斯庫因任人唯親、蠻橫專斷、奢靡腐化,脫離群眾,不惜用民力大搞議會宮等“形象工程”,把自己送上斷頭臺;

1991 年蘇共垮臺時民眾的第一反應是漠然,“8 19”事件發生時廣大人民的無動於衷就說明了一切。

一系列腐敗、作風問題案件的發生讓人民越來越不信任官員,久而久之,人心丟了,執政地位也就塌了。一旦腐敗有朝一日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時尚”,就會瘋狂成長並被不斷複製。韓國朴槿惠、李明博、金大中、盧泰愚等前總統無一倖免地遭遇牢獄之災,與腐敗的行為是分不開的。

本文摘自王宏廣著

塔西佗陷阱:百姓如何與政府建立信任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