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一些王朝的末年,會發生農民起義?

永老師


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王朝的特性,始終是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種權力一代代的傳承,終將攫取掉大部分人的利益,這種利益不均衡導致的矛盾逐漸積累,終有一天會不可調和。

而到了不可調和的時候,就會以各種呈現形式,來終結王朝的統治。最普遍的一種,就是農民起義。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即馭下不力,就是中央失去了對臣下的控制,因為沒有了權威,被臣下篡逆。

這裡簡單談談一些朝代的滅亡原因:

秦。秦始皇大肆徵發民力,酷政不絕,到了秦二世手裡,不止沒有改變這種狀況,還信任宦官趙高,被趙高把持了朝政。百姓民不聊生,朝中奸臣當道,大澤鄉起義颳起了亡秦風暴,秦歷三世而亡。

秦亡,兩種原因兼有。


漢。漢末桓靈二帝昏聵,十常侍亦把持權力,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終致黃巾之亂爆發。從此諸侯林立,漢室威望不斷削減,最終失去對臣下的控制。董卓、曹操先後架空天子,袁紹、劉備、孫權等名為漢臣,皆圖謀爭奪天下。這一切,漢獻帝劉協只能看著,他無力改變這一切。

漢亡,也兼有兩種原因。

唐。唐亡基本就是亡於節度使,唐玄宗寵幸安祿山等人,致使節度使開始走上權力頂層,他們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名義上為唐臣,實際上互相征伐,兼併力量。

唐哀帝亡於朱溫之手,數百年社稷一旦傾覆。唐之亡,宦官和節度使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唐之後期出了不少昏君,但他們所能控制的疆域也都很有限了。

唐末有黃巢起義,不過這個起義被鎮壓了,所以這不是唐亡的主要原因。

唐這裡,是馭下不力。


明。明分封諸王,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百姓不堪重負,崇禎時,連年天災不絕,北方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面對這種情況,朝廷沒有進行有效的撫卹,致使農民起義規模越來越大,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禎帝自縊。

南明小朝廷不是沒有希望,可是宗室、大臣們爭鬥不休,不能團結一致,將領們各懷異心,未能矢志報國。他們沒有支撐多久,也宣告滅亡。

明亡,兩種原因也是兼而有之。


迴歸到主題——農民起義。回顧歷史,基本上農民起義歷代皆有,不論有沒有被鎮壓,他們起義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生存空間被壓榨,走投無路之下,手無寸鐵的百姓們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


浮沉於史


每個王朝的末年都有農民起義,這是王朝覆滅的歷史的必然也是以前經濟社會的體制所決定的。

中國有句古語: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每個王朝建立之處,統治者一般都是從底層奮起反抗,都能夠懂得百姓的艱難和不易,所以建國之初一般都是寬刑法,重生產輕賦稅,讓老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同時在以前,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主要以農業為主,朝廷的賦稅也主要是依靠千千萬萬的農民來承擔。

每當到了一個王朝的末年,都是統治腐敗,尤其是當朝皇帝和官員,基本都是貪汙腐敗,大肆揮霍,只顧貪圖享樂,這樣子會使國家財力迅速消耗。當奢靡風氣興起的時候,這種無度的揮霍負擔將會轉嫁給普通的農民,於是農民的賦稅負擔必定會不斷加重。

以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比較弱,農民都是靠天吃飯,遇上風調雨順的時節,農民還能勉強維持生活,交的起賦稅。可一旦遇上天災年,別說交稅,就連飯都吃不飽。再加上王朝末年一般貴族階級和地方官員都是貪汙腐敗,對農民更是橫徵暴斂,最後造成很多農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個時候農民就不會管造反是不是死罪,被餓死是一死,造反也是一死,農民就會揭竿而起,去爭取一絲活下去的希望,於是農民起義就會逐步大規模爆發,最終導致推翻腐敗的舊王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歷史劇情


如果您認真閱讀過北宋大學者司馬光先生編纂的歷史大作《資治通鑑》,您就可以得知歷朝歷代的地方叛亂和農民起義是層出不窮的。並非只在王朝的末年才爆發農民起義。

之所以很多王朝的末年,農民起義顯得尤其激烈,破壞作用很大。一是王朝末年,吏制通常更腐敗,百姓活不下去了,除了造反,別無他法。二是王朝末期國家機制已經千瘡百孔,政府的組織動員能力大幅下降,已無力應對風起雲湧的民眾暴動了。

王朝都是家天下,這個家不單指皇家,其實也包括了世家望族。皇家和世家望族,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官僚體系,共同構築了社會的統治階層。

王朝剛建立時,剛經歷前朝的教訓,和勞動人民的武裝打擊。新上臺的皇族和歷經劫難的世家望族,還知道自我審視,對勞動人民的壓榨會有所減輕,剛剛經過改朝換代大洗禮的官僚集團也還算是人才濟濟。

一旦過了個幾十上百年,統治集團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對勞動人民的無視和壓榨就會進一步加大,而官僚體系壞人庸人也會大幅增加,而好人能人將會大幅減少。當勞動人民被迫暴動時,統治階層的應對將顯得十分困難。

到了王朝末期,不但皇家多敗兒,世家望族也多紈絝,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吏制腐敗,整個統治階層一塌糊塗。統治者已無力鎮壓反叛勢力和民眾暴動了。改朝換代已成必然。

農業文明社會的民眾暴動,主要是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並不代表生產關係的改變,也不代表生產力的進步,頂多只能讓個人及家族命運發生改變。所以只能起改朝換代換皇帝的作用。因此從推動社會進步的方面來看,農民起義沒有太大的意義。


鬼影147951010


中國古代社會的根本問題是土地問題,每當王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統治集團腐敗享樂下層勞動人民失去土地無家可歸,便會揭竿而起發動起義。一,秦始徵發徭役修驪山陵墓,戌邊徵發上百萬人,那個時侯人口也就二千萬左右,造成田地荒蕪,民不堪命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爆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二,西漢末期人口六千多萬,土地兼併嚴重,人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當時統治集團己處在火山口上。安漢公王莽最先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新朝建立后王莽試圖進行自上而下的社會改革,最後改制失敗。公元23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三,光武帝劉秀是依靠豪強地主建立的國家,這些功臣勳貴建立封建莊園,土地高度集中。這時人口剩二千萬人左右矛盾並不突出,到東漢末年人口又增長到六千多萬,農民失去土地社會矛盾嚴重。張角創立太平道,聲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集。”公元184爆發了黃巾起義。四,隋末年,隋煬帝徵高句麗,修大運河徵發大批人力造成田地荒蕪,民怨沸騰,公元617年爆發遍及全國的農民起義。五,明朝末年發生水,旱,蝗災,波及全國,政府無力救濟,為鎮壓遼東女真人叛亂,明朝徵加遼餉,助餉,剿餉費用,1628年陝北農民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佔領北京,明朝滅亡。歷史經驗教訓證明,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是天下最根本問題。





關東俠客


未必每個王朝末年都有農民起義,宋朝末年就沒有,一些短命的王朝,大多沒有。秦漢隋唐元明清等朝代的末年都發生了規模很大的農民起義,這是有原因的,也有歷史規律性。

首先,農民在社會最底層,不但要養活自己和家人,還要供養國家機器。賦稅,徭役全部壓在農民肩上,負擔太重。

其次,古代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民要養活自己都難,遇到天災人禍,受難最重的就是農民,農民捱餓,就只有起義。

其三,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王朝初期,大多耕者有其田,到了一定時期,土地兼併加劇,很多農民失去土地,活不下去,不甘心的只好起義。

其四,一個王朝初建時,統治者大多知道體恤百姓,會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抑制對農民的盤剝,到後來的統治者對此放任,農民沒有活路,只有揭杆而起。


羽書遲


每個朝代都有農民起義,因為每個朝代都會由盛轉衰,腐敗滋生,官逼民反也就很正常,究其原因,在於制度,皇權至高無上,不受監督,如果統治者賢明,那麼百姓生活尚可,如果統治者昏聵,則老百姓生活艱苦,每個朝代都會出現昏庸之君,這很正常,但是昏庸之君擁有至高無上且不受監督的權力,對國家和百姓就是不幸,首先統治者就會盤剝殘害百姓去,如紂王,夏桀等,其次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如趙高,魏忠賢等,所以,遇到昏君且連續出昏君,這個國家就岌岌可危,封建時代土地兼併嚴重,老百姓辛苦一年尚不能溫飽,還要被盤剝,哪能不造反,所以,歷來各朝各代都是官逼民反,但凡有口飯吃,誰願意去玩命呢?當然,也有不愁吃穿的人去造反,如黃巢,黃巢是富二代,家裡搞私鹽的,後來科舉屢試不中,恨透了朝廷就造反,這種情況比較少,而且多半是在已經出現農民起義的時候趁機作亂。


喜歡歷史的學生


歷代王朝末期發生農民起義不外乎以下原因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農民起義的革命史。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卻又循環往復,不是被血腥鎮壓就是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歷代王朝末期發生農民起義不外乎以下原因:

1.饑荒。其實我們國家的農民是最本分、最有忍耐力的,為什麼還要去冒著誅九族的危險去造反呢?理由很簡單,不造反活不下去了。如明朝末年,因為自然災害,關中爆發饑荒,一群活不下去的流民首先挑起反旗。引起饑荒的一般是自然災害加上官吏盤剝,即天災加人禍。

2.暴政。孔子說“苛政猛於虎也”。所以苛政也是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秦朝嚴苛的法律斷了他們的活路,風起雲湧的隋朝農民起義也是因為隋煬帝四處征伐、濫用民力。歷史上,忍受不了官吏集資攤派而揭竿而起的大大小小農民起義更是多如牛毛。

3.階級矛盾。一般王朝早期,統治者會汲取前朝失敗的經驗,實施寬宏的政策,調和矛盾,發展生產;到了中晚期隨著財富的增加,統治階級的貪慾隨著治理能力的下降而增長。聲色犬馬、驕奢淫逸、紙醉金迷、歌舞昇平,成為所謂盛世的標配。可是一旦開啟慾望之門,多少民脂民膏都填不滿,於是就層層盤剝,直至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一步步把老百姓逼上梁山。階級矛盾發展到這種程度,對舊王朝來說就是一股毀天滅地的力量。


言其故


王朝的末期,也是時代的末期,也是朝政體制的末期。

任何一個國家走到頭,都是朝政昏暗,制度腐朽,國事艱難。

當中央機構陷入癱瘓狀態,民間一系列民生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所以老百姓才會造反!

但是為什麼造反的都是農民呢?

因為從上古時代一直到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社會一直是農業社會!

士農工商,農為本、商為未!

所以農業是國本,也是國家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

中國古代的經濟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民,小農經濟出現了癱瘓受害的還是農民。

正是因為農民是社會最大的群體,所以任何社會災難都是身有體會,任何災難也都是第一受害人。

所以古代造反的都是農民!


瀟湘夜雨l


農民起義和王朝末年與否沒有必然聯繫。

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不起義也難以活命,不如起義。

農民通常是很愚昧的一群人,膽小、怕事、沒文化,這也跟統治者實行愚民統治有很大關係。

古代生產力水平低,農民大多靠天吃飯,遇到個天災什麼的,收成不行,家中又無餘糧,農民的日子就會很難過。如果政府沒有做好賑災工作,農民沒飯吃,活命都成問題。這時候,如果有人帶頭挑動農民出來鬧事,農民頭腦一熱,膽子一大,很可能就跟著鬧起來了。不只是王朝末年會發生農民起義,但凡農民沒飯吃的時候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發生。只是有的農民起義被輕易給鎮壓了,沒成事。

二、農民被利用了。

農民愚昧,大多也沒有啥追求,他們也不敢有啥追求。由於生產力的原因,即便不發生天災,古代農民的日子通常也不會好過到哪去,這時如果有洪秀全之類的出來許以各種虛無飄渺的好處,煽動農民出來鬧事,通常一部分遊手好閒者馬上會站出來響應,愚昧的農民也會不斷有人站出來。為什麼膽小怕事的農民會站出來?原因也很簡單,愚昧無知,沒文化,都搞不清啥是啥,聽到某些誘人的口號難免流口水。加上搶奪地主財產聽起來就很爽的感覺,愚昧的農民很容易被利用。

每一個王朝的末年,有農民起義是一種必然。因為每一個王朝的末期基本上都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這個時候會有不少野心家想著要改朝換代,無論天災與否,愚昧的農民都很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你想要少被別人利用,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愚昧和無知者常常不是為自己而活,多數情況下都是為別人而活,因為你沒有自我,你很可能被別人利用了還在為別人數錢呢。


手機用戶中華人168


朝代更替,歷史以來,在遇到特大天災,與災難面前國家無力挽救百姓脫離災難,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天災,天旱顆粒無收收,百姓無食,宋淳化年間,清城縣農民王小波與李順因天下百姓無食。以今為屬君子,為由,天下不公,為藉口。聚眾起兵。陳勝,吳廣,因修城長,按期不能到達而揭杆起義。很快被鎮壓了。李自成,洪秀全,朱元璋,都是農民中領袖人物。起義時,對手下大將如同親兄弟。農民隊伍中人,頭腦比較單純。有對皇帝殺他了,他還不知道。歷史以來,一個地方受災,百姓流離失所。沿街汽討。凍死,餓死無數。因無交通,運輸工具,造成天下大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