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李世民的戰功有多高?

勞倫斯602


按照《新唐書》、《舊唐書》和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說法,在唐王朝創建的過程中,李淵只是一個碌碌無能之輩。相反,他的次子李世民則是一位高超的軍事領袖:有魄力,有進取心,英明天聰。因此,李世民才是創建唐王朝的最大功臣。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麼?首先我們來看李淵起兵,按照傳統的說法,李淵造反前的組織策劃,都是李世民一手完成,李淵完全是被動參與的。

據說,李淵本來不敢造反,但卻在李世民的設計下,稀裡糊塗的睡了隋煬帝留在當地的嬪妃,他為逃避懲罰只能同意造反。

但其實,這種內容,大家聽一聽就可以了,在李淵起兵時,晉陽最有權力的幾個人分別是:晉陽留守李淵,晉陽令劉文靜、晉陽監斐寂、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而在他們之下,還有眾多高級軍政長官、豪門大佬。

在這種背景下,眾多資深望重的軍政大佬、豪門大佬,拿出全部的家檔去進行一項巨大的投資,主要策劃人、組織者是一個19歲的少年,其它人都是打醬油的,這可能嗎?

更重要的是,在當時背景下,一個人能推動這場叛亂,根本不需要多了不起的本事,恰恰相反,一個人能阻止了這場叛亂,那才叫真的有本事!因為當時造反就是潮流!



接著,李淵晉陽起兵後,51歲的李淵是大元帥;28歲的李建成是左軍元帥;19歲的李世民是右軍元帥。14歲的李元吉是中軍元帥。其實,我們從這個最基本的權力排行榜就可以看出,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誰才是真正的核心人物!

我們先不說李淵和李建成,就單說李元吉和李世民,按照史書上的說法,李元吉始終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但是,李元吉的地位呢,始終與李世民相當。

最開始,他們一個是右軍元帥,一個是中軍元帥;後來兩人一個是秦王,一個是齊王;再後來李世民是司徒,李元吉是司空;李世民是尚書令,李元吉是侍中。他們的權力地位,始終都是一個等級的。李世民在最後,只有一個天策上將的名號,是李元吉無法比擬的。

面對這種事實,真有人相信,李元吉的道德才能功績,與李世民相差十萬八千里麼?顯然不會有,因為李元吉的軍政地位,一直可以與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更不用說李建成,如果李世民的才能功績真比李建成大太多,李建成所依靠的,就是他嫡長子的身份,那李世民又何需偷偷發動玄武門之變呢?想後來唐睿宗的嫡長子李成器是怎麼對待李隆基的?



另一方面,李世民的戰功,顯然也被史書無限誇大。因為李唐的開國戰爭,從始到終都是以強對弱的戰爭。

在奪取關中的過程中,李淵集團的軍政資源遠遠高於任何一個對手,當時山西、關中地區也沒有多少大隋帝國的駐軍,而隋帝國的主力部隊又被李密牽制在中原,所以他能夠一舉奪取關中。當然,奪取關中的領銜人物,是李淵,並非李世民。

接著,唐王朝又出兵奪取川蜀,這次領銜出征的人物是李孝恭。當然,唐王朝奪取川蜀一點都不困難,因為隋朝皇帝從來沒有安排一個強勢人物在這裡坐鎮,這裡只有相互制約的文官政治,所以李孝恭輕而易舉就攻下了巴蜀。



等到唐王朝佔據巴蜀和關中這兩個地方,他們居高臨下角逐天下的形勢就已經具備,加上唐王朝佔據山西的主要經濟區域,這種實力,是一個什麼概念?在這種背景下,李世民出兵對付一個佔據小部分山西的劉武周,根本就是手到擒來事情。

等到李世民打王世充、竇建德的時候,李淵集團已經佔據著整個西北、西南、山西,還有江南大部分地區。而王世充、竇建德呢,只佔著河北、中原部分地區;因為河北的羅藝、高開道;河南的徐世勣、徐圓朗都站在李淵一邊;而且李世民大軍一出動,竇建德、王世充下面的軍政長官,紛紛向李世民投降。

面對這種實力懸殊的戰爭,真的會沒有李世民,大唐帝國就無法打出勝仗麼?

事實上,李唐的開國戰爭,從頭到尾都是以強對弱;而且強弱之勢非常明顯!我無意說,誰處於李世民的位置上也能打出類似的勝仗,我只想說,打出相關的勝仗,並不意味著他的戰功有多麼大!


我是趙帥鍋


秦王李世民天資聰穎英明神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每戰必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可以這樣說大唐天下統一全國中他多為元帥統兵幾十萬建立了豐功偉績,似天下兵馬大元帥天策府是秦王府第,十分天下有其七。






94310417小云


李世民可謂歷史上戰功最卓著的皇帝之一,畢竟不是開國皇帝很少能有機會參與戰爭,同時皇帝的特殊身份又很難有機會親自在前線統兵作戰。而李世民在唐朝統一戰爭期間,既非皇帝又非儲君的親王身份讓他獲得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李世民的征戰生涯三階段

李世民在唐統一戰爭中的表現可以清晰的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李世民都有清晰的定位和作用。


  • 第一階段:李世民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的第一個階段從公元617年到618年。即李淵起兵到攻取關中的唐王朝草創時期。這一時期李世民與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一樣都是李淵身邊的重要助手。這一時期李唐集團的主要統帥是李淵本人,雖然史書中有很多記載中將晉陽起兵和攻取關中的功績歸於李世民。但從當時李淵本人過往的軍事表現和當時李唐集團集團面臨的孤注一擲的局面來看,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李淵軍事上的主要助手的定位較為準確。

  • 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公元618年到621年,也是李世民在唐統一戰爭中表現最耀眼的階段。這一階段李世民先後擊敗薛仁杲、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和竇建德,奠定了唐王朝統一天下的大局。而且這些戰役都是李世民作為主帥親自在一線指揮,實實在在靠自己打出來的軍功。

  • 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從公元621年到公元624年,即李唐集團最終完成統一的階段。但是這一階段李世民因為軍功過大,引起了李建成一系的猜疑和恐懼,從此李世民失去了獨立領兵的機會。基本上和李建成一樣坐鎮大本營,由李孝恭和李靖這些將領去前線統兵作戰。因此李世民在這一階段主要作為唐王朝軍方最高將領的身份統籌指揮,沒有過多的戰場軍功表現了。

從統一進程來看,唐王朝的疆域大半由李世民攻佔

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所佔之地只有他原本管轄的山西一帶。在隋末群雄中並不突出。但是李淵的戰略眼光很準,同時也更果決。他沒有李密和楊玄感等人的猶豫,幾乎孤注一擲的選擇了進軍關中。

  • 李淵攻佔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關中地區之後,李唐集團勢力最大範圍時控制了今天陝西、山西和巴蜀一帶。但是當時西北仍有薛舉和薛仁杲父子,而且由李元吉看守的老巢晉陽又被劉武周等人奪走,潼關以東的中原地區還有王世充和竇建德。

  • 而李世民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任唐軍主將,肩負起為李唐王朝掃平群雄開疆拓土的重任。原本李世民的主要目標是東出潼關爭奪中原,但是唐軍其他將領在與薛舉、劉武周、宋金剛等人的作戰都敗下陣來,無奈李世民只好先消滅李唐集團的後顧之憂,出兵擊潰薛舉父子和劉武周。到公元619年,李世民擊敗劉武周基本消除了西北甘隴和河東晉陽一帶的敵人,將李唐集團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西起隴西、南接巴蜀、東到潼關,北達河東。

  • 此時在中國北方只有佔據河北和河南的竇建德和王世充兩人,於是李世民又開始了東出潼關逐鹿中原。而在洛陽一帶擊潰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聯軍,幾乎一舉解決了北方問題。某種意義上李世民幾乎以一己之力幫助李唐王朝統一了北方,當然後來河北地區出現反覆,但是李世民已經失去了獨立領兵作戰的機會,最終征服河北的是太子李建成了。

從對手和戰略震懾的作用來看,唐朝統一的勁敵幾乎都由李世民擊敗

李唐統一過程中擊敗和征服的對手,能夠擊敗唐軍和與李唐集團一較高下的對手十有八九都是被李世民擊敗。

  • 薛舉父子稱霸西隴,在李唐集團攻佔關中的過程中,曾經一度也想入關中。隨後在與唐軍的作戰中,曾經多次擊敗唐軍,甚至還有一次是李世民本人領軍(史載當時李世民患病在床,無法指揮)。

  • 劉武周攻取河東,將留守晉陽的李元吉打的連夜逃回長安,嚇得李淵一度打算放棄晉西南,徹底放棄黃河以東地區。結果又是李世民領兵擊敗劉武周和宋金剛的聯軍。

  • 逐鹿中原的群雄中,除了李密和宇文化及,只有佔據東都洛陽和河北的竇建德勢力最強,一度也是爭奪天下最有可能的兩人。結果兩人聯手都被李世民擊敗,正是這一戰徹底奠定了李唐王朝統一的大勢,從此再無人可以抗衡李唐集團。

  • 而之後的杜伏威和輔公佑等人都是紛紛歸降,雖然也有所反覆,但也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總體而言已不是合格的對手了。

因此擊敗的對手來看,李世民幾乎以一己之力擊敗了所有能和唐軍匹敵的對手。而擊敗王世充和竇建德聯軍一戰,更是起到了戰略決戰的威懾作用了,至此之後天下群雄莫敢爭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