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吴建义


李渊只有一个皇后,叫窦皇后,她的父亲叫窦毅,母亲是北魏的襄阳长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窦皇后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义里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渊的嫡子,储君之位必然是从这三个人产生。而且,窦皇后为李渊生的这四个儿子又刚好是李渊最年长的四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李玄霸生于公元599年,李元吉生于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终年只有十六岁。

那我们再来看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在公元617年,被隋将阴世师所杀。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生于公元618年,刚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除了已经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长的,也只有九岁,那么其他几个儿子想参与争斗,也根本就不现实。

那我们来看看李建成他们三兄弟此时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显然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食邑三万户,天策大将军,司徒,尚书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学馆。

李元吉,是齐王,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为军功极高,手下的谋臣与猛将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与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不过最终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历史简单说


说明这三兄弟是最出彩的三个人了,别的都是杂鱼。

我给你举个例子,康熙晚年,储君之位悬空,九子夺嫡。

皇四子胤禛与皇十三子胤祥为一队,后期胤禛被封为雍亲王,皇13字被软禁宗人府

皇八子胤禩与皇九子、十子为一队。

康熙皇帝总共24个儿子,可是为首的、最容易夺得皇帝位的也就那么两三个,所以大家开始站队,最后康熙传位给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更有了我们喜欢看的甄嬛传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就算在现在这个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要以史为镜。


家中扛把子


论生育能力,唐高祖李渊在古代开国皇帝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这个“大器晚成”的皇帝,从53岁进入造人高峰,这一年正是他占据长安、建立政权的时候,也是从这一年起,李渊接连生了十七个儿子,原因很简单:他做皇帝了。

在李渊登基前,总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有四位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另外还有一个与李元吉同岁的李智云,但是侧室所生,而且在李渊起兵时就被阴世师给杀了,年仅十四岁,而三子李玄霸,也在李渊登基前去世。

可以说,在李渊起家的过程中,原本只有四位嫡子追随参与,并立下了功劳,而且三子李玄霸英年早逝,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虽然李渊三位嫡子各个出类拔萃,但最终还是被权势迷失了心智。尤其是李世民功劳越来越大,使得不少大臣也开始起了二心,不服李建成。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开始与李元吉联合,而李世民则同一班武将联合,双方蓄势待发。最终,才引发了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和一般武将除掉,随后李世民等人逼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禅让退位。

要知道,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这一年,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才八岁,以虚岁算,也不过九岁,很难有机会参与皇位的角逐,其他的儿子多数还都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呢!


碣石樵子


这话不假,确实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而且李渊其他的儿子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羡慕的看着这三个大哥哥,表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有争斗。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太小了。

四姑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渊一生共有41个孩子:19个女儿和22个儿子。按理说,儿子这么多,争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渊的儿子是一个例外,李渊生子很不均匀,他589年有了长子李建成,然后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云(603年),然后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个儿子李元景。

这期间的十五年中,李渊只有两个女儿出生,可以说断层很明显,前面的五个儿子远大于后面的十七个儿子。我们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争权大约发生在621年~626年这段时间。也就只能李渊的前五个儿子有可能参加,其他的十七个儿子最大的也不到十岁,小的则还没有出生,中间的那部分则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个儿子完全不用考虑在内。

接下来就看看李渊前五个儿子,其中李渊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时李渊还没有起兵,还安静的做着隋朝的官员。617年,李渊成为太原留守,正式开始有了自立的条件,当时李建成拖家带口住在河东,秘密联络有才能的人,以图大事。李渊起兵之前,派人去河东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义。李建成在走的时候却把李渊的庶长子李智云留在了河东。

李渊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员下了通缉令,李智云被逮捕,押送到了长安,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五岁。

所以,李渊攻入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长大了的儿子,而且三人还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自然权力的争夺集中在他们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为是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太子人选。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建成会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这个意外就是李渊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强悍了,他是既能打又会指挥,军功蹭蹭往上涨,一直到621年李渊对李世民封无可封,就造了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府置署官,这权力可就大了。

本来李世民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将,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也就真正和这些人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也由此,李世民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与此同时,李建成自然也开始忌惮李世民。争储之战由此开始,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三个人分成两个阵营一直争斗不断,但是李渊却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给李世民增加了筹码,甚至在624年的杨文干事件后,李渊一度想要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终只是将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为了孤立李世民,开始将秦王府的能臣猛将进行收买或者外调。收买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将秦王府的人外调,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紧逼,李渊的默许等诸多因素让李世民的团队感到了危险,遂开始谋划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在626年的六月初进行,李世民成功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这个时候,李渊的所有活着的儿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话,最大的一个不过才九岁。李渊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李世民合法继位。


萧晓四姑娘


李渊的人生曲线应该来说是起点颇高,7岁就成为了世袭的唐国公,大隋的开国皇帝杨坚是其姨夫,可以说已经是位于顶级社会圈子了。

不过,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李渊又往窜了一下,成为了权力金字塔最顶层的那一个人。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成为了开国皇帝。这一年,李渊53岁,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这一年,李渊还开始迎来了自己另外一个高峰:生育高峰。

我们知道,李渊的生育能力可不差,光有记载的就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而李渊的这些儿女,大都是在618年之后出生,比如说李渊的22个儿子中,有17个出生在李渊称帝之后。

也就是说,在李渊起兵之时,李渊一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李建成(生于589年),次子李世民(生于598年),三子李玄霸(生于599年),四子李元吉(生于603年),五子李智云(生于603年)。



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四人一奶同胞,都是李渊的元配窦皇后所生,李智云则是李渊的侧室万贵妃所生。

李玄霸在民间小说中被演绎成为了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但实际上李玄霸身体不太好,在614年就病死了,当时李渊还没有起兵。


李智云,则是比较倒霉的一个了。李渊太原准备起兵造反时,李智云和大哥李建成正居住在河东。李渊一起兵,李建成自己先跑回了太原,李智云则被隋朝的官员逮捕押送到长安,并于617年被杀,时年14岁。

说白了,李渊起兵到建立唐朝这一段时间内,李渊实际上只剩下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

因此,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是这三个嫡子。其中李建成是嫡长子,李世民立下的战功最多,皇位之争主要也是集中这两人之间。而李元吉排行老四,战功不如李世民,选择了和李建成结盟。

而至于李渊其他的儿子们,在玄武门事变发生时最大的也不过8岁,比如说老六李元景。当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外和李建成李元吉兵戎相见的时候,他们的那些小弟弟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有的才刚刚懂事。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些弟弟们还算是不错,只要不闹腾,该封王的就封王。比如说贞观五年,李世民一次性就封了自己5个弟弟为王。


小镇月明


李渊虽然有22个儿子,但在唐朝建国时期能够积极参与军政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李渊的22个儿子,出生时间分布很不均匀。22个儿子中,有17个是李渊起兵占据长安之后才出生的。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李元景出生于唐朝刚刚建立的第一年武德元年(618年),此时李渊已经53岁。

李渊53岁后还生了17个儿子,另外还可能生了十来个女儿。大概是早年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比较强势,能够收纳的妾室比较少。李渊起兵时,窦氏已经去世几年。没有强势原配夫人的管束,做了皇帝的李渊终于能尽情的宠幸美女了。

李渊的身体条件应该也非常好,一般的高官权贵,这个年纪即使好色也早就力不从心了。

李渊起兵造反时,还只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是和原配窦氏所生。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在李渊造反前几年已经早早夭折,当时年仅15岁。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庶子)则在李渊造反时没有及时逃脱被隋朝官吏捕杀,留守李渊老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跑时没有带上他。

(李渊)

这样李渊正式开始造反创业时,只有三个活着的儿子,28岁的李建成,19岁的李世民,14岁的李元吉。李元吉年龄太小,在最关键的前几年没法发挥作用。李渊最能信任的儿子,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渊太原起兵时,最初把军队分为两部分,让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统领。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都不错,表现出出色才能,没有沦为名义上的首领。李渊的造反行动非常顺利,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七月出发进军长安,十一月就攻入长安,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此时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不到半年,第二年三月,杨广在江都被杀,五月份李渊就自立为皇帝,建立唐朝。

李渊进入长安后,很快就成为天下间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势力。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是无可争议的世子以及称帝后的太子。太子和皇帝的关系自古敏感,李建成继续领军已经不合适了。

李世民自然成为统领军队的最佳人选,军权在儿子手中才最可靠。当然要是李世民能力比较差,担负不了这个责任,李渊自然只能选择其它远支宗室或者外姓大将分别统军。不过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虽然年轻,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李世民作为唐军统帅,指挥了唐朝建国过程中多数关键战役,自然势力大大扩张,到武德中后期已经影响到太子地位。

李元吉年纪稍大后,也被李渊给予了很高地位,但李元吉军事能力不高,没有立下大的功勋,和李世民抗衡远远不足。

如果李渊第三子李玄霸(评书中的李元霸)不早死的话,则很有可能会平衡下李世民的势力。李玄霸只比李世民小一岁,在李渊起兵时就可以委以重任。李世民的权势被分摊后,威胁太子李建成就很难了。


仁勇校尉


626年7月2日 ,大唐爆发了玄武门之变,秦王对齐王、太子进行灭族,天子完全失败,秦王随即成为太子不久成为天子。福垊需要说明的是,而此时李渊并没有22个儿子,而是有18个皇子。这18个皇子中有除了太子、秦王、齐王三个皇子外,其他的孩子因为年龄和庶出,连吃瓜皇子都算不上,而是吃糖皇子甚至吃奶皇子。(下图是玄武门之变时皇子的年龄及嫡庶)

那为什么说18名皇子呢?

△未出生的皇子有两名。密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连吃奶皇子都不是,他们都出生于玄武门之变之后。故而他们不可能参与皇子争斗,更何况他们还都是庶子。元方,你怎么看?周王元方才6岁,表示自己只会打酱油,谁赢支持谁。而元芳还没出生。

△因病因事而早夭的儿子有两名。三嫡子卫王(追封)李玄霸(599年-614年),因病早夭。李玄霸其实就是隋唐演义中最牛的牛人卫王李元霸。庶子中的年长的李智云(603年-617年),他跟李元吉同岁。李智云初名稚诠,李渊起兵后,令李建成携弟弟李稚诠团聚,可李建成因为他年龄小就没带他,最终被隋朝将领阴世师所杀,阴世师还挖了李渊的祖坟。真正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啊,阴世师后被李渊所杀。其女为李世民妃,生齐王李佑。

为何这三名嫡子斗的厉害呢?

三位皇子虽然斗的厉害,但他们只分为了两派。太子派和秦王派,太子派本来就强大又加上齐王李元吉的支持就更加强大了。那么李元吉为什么支持李建成呢?前面说了,因为李建成的原因,导致了与齐王同龄兄弟楚王(追封)李智云(唐太宗后将皇子李宽过继给他)被杀。这也将李建成非常愧疚,福垊认为李建成就将这种补偿给了齐王李元吉。

说起李元吉,也挺可怜的。生下来的时候,因为长得太丑,被亲娘窦氏给扔在垃圾堆里。他到底有多丑,都让亲娘都狠心抛弃。都说儿不嫌母丑,为什么这里却是娘嫌儿丑呢?丫鬟陈善意很善意,名副其实,偷偷将他抱回,自己喂养,成了李元吉的救命恩人和乳母。后来禀报李渊,在李渊的努力下,窦氏才接纳了李元吉。

可能主要看气质(脸)吧。李世民对这个弟弟也非常不喜欢,但李建成因为愧疚之心而对李元吉非常好。这也就决定了齐王李元吉喜欢大哥哥,讨厌甚至憎恨小哥哥。故而在太子争斗中,李元吉非常支持李建成。一是李建成是好哥哥,二李建成太子势力更强大。福垊需要说明的是李元吉没有夺嫡的想法,因为他并不受爸妈的喜欢而且能力也不算太强。

可太子势力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而实际还是比较弱的。文武全才的太子,早在李渊还是唐王时,他就被封为世子。李渊称帝后,册封李建成为太子。太子经常留守后方,历练他治国安邦。李世民常年马上征战,他军功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高。太子感受到了挑战也是太子和齐王联合的一个原因。他们联合,引发了李世民的不快。很多时候,李元吉恨不得一刀宰了李世民,可总被李建成所阻拦,大概还是因为他对李智云的愧疚吧。李渊同样不快,他为了维持一个平衡,就对李世民更加器重,于是爆发了杨文干事件。

太子经常留守,难以获得军功,而且李渊对李世民越来越好。李建成积极拉拢齐王李元吉外,恐怕李世民会取代他的位置,他决定铤而走险。624年,李建成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李渊获悉密报,令李建成进宫见驾。李建成的属下的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起兵,有的认为请罪。李建成采取了后者,而杨文干不知道李建成请罪,在约定日期中起兵。李渊以太子位的许诺令李世民平叛,结果李世民平叛后,李渊却后悔了——太子还是太子,秦王还是秦王,而且齐王还是于太子结盟。李世民对父、兄、弟非常不满,而太子派与秦王派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中庶出的吃糖皇子与吃奶皇子们都开心地吃糖和吃奶,为的是以后当吃瓜皇子,他们不站队。而李渊的兄弟中去有站队的,他认为自己是站对,结果自己的小妾却做了侄子李世民的老婆,因为他被李世民打败了。





福垊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渊的确是有22个儿子,这个不假。但是这22个儿子,大部分都是在晋阳起兵之后生的。

李渊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这是五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第六子李元景出生于武德元年,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所以不存在什么争权夺利。

再说说前面五位儿子,李玄霸也就是诸多隋唐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他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力大无穷,反而体弱多病早早去世。

而五子李智云,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他本来是和李建成一起在李渊河东老家的,然而在从河东回到太原的过程中,被当地官府抓住了,后被解送长安直接给杀了。

所以说,李渊虽然有22个儿子,但是在武德年间,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成年了,其余的要么还小,要么已经死了。不是他们斗,难道还要加上平阳公主一起斗啊。


扶摇郡主


唐高祖李渊子嗣众多,开国皇帝中应该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能在生孩子上与他相提并论。李渊一共生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其中有17个儿子都是在他登基当皇帝后生的。要知道,他登基的时候虚岁都53岁了。




在李渊建立唐朝之前生的五个儿子分别为: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齐王李元吉、卫王李玄霸(追封)、楚王李智云(追封)。其中李玄霸和李智云分别于唐朝建立前的614年和617年去世,这样到李渊登基建立唐朝的时候,他成年的儿子仅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这个时候李渊在建立唐朝后生的17个儿子,最年长的也才九岁。九岁的小皇子和他们早已经二十出头的哥哥们比起来,显然不具任何威胁性。李渊追求多子多福,拼命地和三宫六院的妃子造人,却无法制衡他三个成年儿子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


李渊晋阳起兵推翻隋朝统治到底是谁出的主意史书说法不一。《新唐书》说是李世民出的主意,而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但不管谁出的主意,李渊晋阳起兵,次子李世民都是出力最多,为李渊建立大唐江山建功立业贡献最大的一个儿子。自618李渊在长安登基建立唐朝,长子李建成早早就被立为皇太子留在京都处理政务,李世民则继续带兵在外讨伐四方割据势力。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随时都有可能被功勋名望俱增的李世民所取代。高祖在明知三兄弟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并没有采取措施缓和他们的关系,在太子之位的最终归属问题上态度模棱两可,最终导致了李世民的先发制人,爆发玄武门之变兄弟操戈,血洒门楼的人伦悲剧。




李建成贵为皇太子,而素来对二哥李世民无啥好感的四弟李元吉自然选择站队大哥李建成这边。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为太子之位斗的难分难解的时候,李元吉为了能帮到大哥想尽了各种手段,据《旧唐书》记载:“太宗尝从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护军宇文宝于寝内,将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害!”,为了帮大哥铲除二哥,李元吉竟然派刺客想要谋杀李世民;李元吉还秘密向高祖进言请求除掉李世民,后因高祖不允做罢。此计不行李元吉又想出了对二哥下毒的阴招。为了除掉二哥李元吉可谓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也难怪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要痛下杀手,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不留统统屠灭,并霸占了弟媳齐王妃杨氏。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联合日夜构陷李世民,想尽了各种办法要置秦王于死地。但奇怪的是对兄弟相残尽晓过程的高祖却毫无作为。一直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这中间,兄弟关系如同水火,身为高祖为何没有任何处置方式?


大国布衣


关陇贵族在曾经的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仅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朝代,就有四个强悍无比的朝代是关陇贵族们集齐全力铸造出来的。

这四个朝代分别是我们历史中的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隋朝皇族杨氏家族原本就是西魏、北周时期的关陇贵族一部分,在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因为隋炀帝刻意打压各大关陇势力的原因,所以这些关陇贵族就改变了他们的支持方向。


在隋朝末年各地陷入农民起义的混乱时,他们帮助当时的唐国公李渊扫荡了天下群雄,由此建立了后来称霸东亚和中亚世界的大唐帝国。

李渊三个儿子的争权夺位

而在李渊建立大唐帝国的过程中,他三个儿子的表现都极其的耀眼。

在李渊的三个儿子中,权势最为庞大的是太子李建成,因为他不善于打仗的原因,所以他被李渊安排统筹起了重要的后勤工作。

虽然李建成并没有直接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打仗,但是手底下所汇聚的武将人数也是不少的。


李世民在当时权势是排行在第二的,他的手下汇聚着大量的武将。

这些武将的存在为他建立下了泼天的战功,不过虽然他的功劳很巨大,但是和李建成还是有着一定差别的。

而排在第三的人则是李渊的三儿子李元吉,李元吉的角色定位和李世民是没什么区别的。

李元吉的身边也汇聚了一大批的武将、他也时常带兵冲锋陷阵在前,是唐朝建立过程中的一号重要统帅,只不过与他的二哥相比,他的战功要差上一些。

与李世民不同,李元吉并没有那么蓬勃的野心,在当时他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他达成了同盟,全力帮他守住了他大唐继承者的地位。


在二人的联手下,李世民后来有点渐渐无法招架住他们的逼迫了。

于是李世民为了改变这种危险的处境,他就趁着李元吉、李建成进入皇宫的机会杀掉了自己的这两位亲生兄弟,然后从自己的父亲手中夺到了整个大唐的权力,自此坐上了那冰冷而崇高的皇位上。

李渊其他儿子没能挣权夺位的第一个原因

因为在夺位过程中这三兄弟的冲突实在太过于激烈、他们的冲突也仅局限在这三兄弟之间的原因,所以在不了解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产生出一个错觉,那就是以为李渊只有这三个儿子。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李渊的儿子数量非常庞大,人数一共有22人,只差一人就能组建成一支足球队了。


那为什么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只看到了这三兄弟的相争、只看到了这三兄弟的成长呢?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个原因是李渊的其他儿子出生时间都比较晚。

李渊的儿子中除了包括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在内的五人,其他17人全都是在李渊建立了大唐江山之后才降生在世间的。

他们年龄那么幼小,自然是无法参与到那段时期汹涌澎湃的权力斗争中的,这也是他们在历史中的存在感普遍低微、很多时候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原因。

李渊其他儿子没能争权夺位的第二个原因

而李渊的22个儿子中,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人之外,李玄霸和李智云的年龄和李世民、李元吉是差不多的。

其中李玄霸只比李世民小了一岁、李智云和李元吉是在同一年出生的,为什么他们两人后来没能参与到那冰冷无情的兄弟相争中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李玄霸的运气是最差的,他并没有能活到李渊后来起家的时候,他在自己15岁的时候就因为生病丢了自己的性命,自然不能穿越到后来参与到这个兄弟相争中了。

而李智云的运气也比较差,他在他老爸刚起兵的时候,就倒霉地被隋朝官府抓捕到了手中,没过多久就死在了隋朝官府的手下。

所以说唐朝早期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争夺帝国权力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渊其他儿子的年龄还比较小,第二个原因是李渊其他两个年龄比较大的儿子没能活到后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