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10歲的男孩子沒有一點自控力,已經影響到學習和生活了,作為媽媽我該怎麼去幫助他呢?

145878863


孩子都沒自控力,不要以為長大點了,10歲了,自控力也就長大了。5歲前自控力好,要麼不懂玩,要麼看的緊陪的多。

培養自控力很難,不如從習慣養成抓起。


孩子就是這樣,你放鬆他放鬆,全靠自覺不可能。父母面前沒有自覺,只有任性!

你教育孩子方面沒有出大問題,主要你力不從心,也沒辦法。

二胎前,孩子懂事自控,有了其他孩子後,母愛少了不止一半,關注少了不止一半,陪伴少了不止一半……

母親被分享,有時候是孩子人生的痛苦事件。很多媽媽,都覺得有了老二,對不起老大。


孩子調皮,學習生活要亂套,對待造反的孩子,你只是怎麼幫,應該怎麼出手管教吧?

孩子一天天沒有了自控力,父母疼愛萬分,希望幫助孩子,那麼,誰來幫助養家活口的父母。孩子懂事,就是幫助父母也在成就自己。


母親疼愛孩子沒錯,因為二胎疏忽了一些孩子有錯,但是父母精力有限,需要孩子怎麼樣很重要。

父母心中希望孩子:做好哥哥,做個好榜樣,懂事努力,讓父母少操心,好好學習,按時睡覺吃飯等。

按目標,制定計劃,和孩子一起努力。

幫助孩子按時起床吃飯,放學做好作業,多閱讀,學好特長等。

多開展孩子喜歡的活動,比如週末爬山,踢球,去閱覽室,下棋等。


白沙踏歌隊


十歲孩子沒有一點自控力,已經影響到學習和生活,不清楚孩子的自控力是如何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或有什麼具體 的表現。因此,這裡就這個孩子的狀況進行一個一般性的分析。

首先,孩子十歲時,是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處於巨大變化中。首先說生理,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出現性特徵。比如:身體的一些部位開始長體毛,男孩子的性器官開始變大,孩子的身高會迅猛增長,體型也會有所改變,總之,在生理上孩子對於自己的身體變化既有好奇,也會有迷惑不解。加之我們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生理知識普及不夠,性知識缺乏,會讓孩子處於相對困惑和迷茫,有的孩子甚至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狀況。另一方面,在心理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想表明自己的獨立性,想用一些方法向爸爸媽媽和身邊人表示自己長大 了,同時,在情感上又相對想尋找一個支撐和依靠,因為生理上的變化,讓孩子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正常的,別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於是心理上還會在同伴中尋求歸屬感。此外,十歲的孩子大約處於小學四年級,也是學業上的一個分水嶺,很多小學老師都認為小學四年級處於小學階段的轉折期,因此,會格外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時候的孩子在學業上也會有較之前更大的壓力。

由此可見,十歲的男孩子在生理上、心理上和學業上都面臨著一些困擾和壓力。

而這個男孩還面臨另一個問題:二寶。男孩子五歲之前,爸爸媽媽和家庭所有成員的所有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五歲有了二寶,身邊親人的全部注意力都轉移到了二寶身上,原本屬於他的一切都被另一個奪走,孩子巨大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內心埋藏的想奪回所有人的關注的力量,加上生理、心理和學業甚至與小夥伴的關係等一些問題的壓力,孩子很有可能自己無力承受,於是,退化到小嬰孩兒的時候,以小嬰孩兒的方式,希望世界圍繞自己轉,所有的人都以我為中心,以我的意願為主。一方面是以此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表達自己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情緒。因此,我們的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怎麼突然變了,怎麼變得這麼不懂事了。

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爸爸媽媽接納孩子的現狀,因為孩子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提醒著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需要有所調整。

期次,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愛。二寶的出現對孩子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需要爸爸媽媽在照顧二寶的時候,儘量多地陪伴大寶,讓大寶意識到爸爸媽媽並沒有因為二寶而忽視他,爸爸媽媽對大寶的關愛依然沒有改變。

第三,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孩子即使疏導一些負面情緒,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處理這個情緒。同時,也需要及時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並學習接受這些變化。

總之,孩子出現的各種狀況往往是提醒我們爸爸媽媽,孩子需要關注,我們需要改變。


沉吟心理健康札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誠信守時。現在十歲還有機會,有時間給他矯正過來。我估計沒自控力是玩手機,想打王者榮耀吧。如果孩子已經玩上癮,你要完全禁止她玩手機可能一時半會兒做不到。建立家庭獎懲制度吧。規定寫到紙上,孩子可以通過家務勞動獲得玩遊戲的時間或者是成績單按比分按比例獲得遊戲時間,有句話叫做堵不如疏。通過上面的辦法,第一個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二個提高學習成績,第三個也就是最重要的,慢慢的轉移他的興趣點。這個需要家長也要付出努力,自己多充實一下,多看一看書,學學一些文學典故,講一些有趣而有意義的故事給孩子聽。只有孩子用崇拜的眼光看著你的時候,你說的話才最有效。


手機用戶經常在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和他一起制定一些規則,並確定出達到了怎麼樣,沒達到怎麼樣。大人多督促,多鼓勵。慢慢的就能養成好習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