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最忠君的是誰,雖然有千千萬萬的候選人,但是這個第一名,一定要給武侯諸葛亮。畢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不是白瞎的。諸葛亮是何許人也?而為了報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生生的耗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連劉備將皇位捧到他面前他都不去做,反而一心扶持劉備那痴傻的兒子劉禪即位。最後死在了五丈原。杜宇諸葛亮這個人的評價,歷史上歷代的判定是很高的,但是並不是沒人懷疑過他這麼做的動機。哪怕是在當時的蜀漢,諸葛亮死後,也有人大呼痛快“死得好”。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了蜀漢王朝。但是這個皇帝每當多久,僅僅一年後,劉備就因為關羽的死不聽勸告,強行東征,最後被火燒連營,退守白帝城。此時就到了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難有皇家風範,這一點是歷史認定了的。他畏畏縮縮不感出頭,哪怕是劉表都敢先他一步在這亂世爭一爭。但是劉備不敢,在沒能遇到諸葛亮之前,他把自己比作無水之魚,遇到諸葛亮之後就是如魚得水。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作為一個亂世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劉備或許有他的先祖劉邦那樣能籠絡一大批能人異士的人格魅力。但是他所處的時代,不比劉邦時期放眼天下都是漢土,劉備只是一個衰微王室的有著薄弱的血緣關係的不重要的人物。治國之道和行軍用兵,他完全比不上曹魏和孫吳的主公。但是他有諸葛亮,這個智囊,強撐著據地勢而守的蜀漢。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白帝城託孤,劉備用的計謀,是攻心計。他明明知道諸葛亮不會接下皇帝的位置,還是要問上一問。如果諸葛亮接下了,恐怕就會先劉備而死。他不接下就恰好證明了他的忠心。聰慧如孔明,他不會掉到這樣一個圈套裡去。但是忠誠如孔明,他自幼把自己比作管仲那樣的人物,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當時的形勢他的才華也只能在蜀漢施展拳腳。因為北方的曹魏有司馬懿,男方的孫吳有魯肅,這些人一點也不比他差勁。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也許天命不在諸葛亮這邊,也許他沒有遇上一個好主子。更何況當時的蜀漢幾乎是他一個人在強撐,“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這樣的現象,在劉禪主政時期已經不復以往了。反觀國內,多的是屍餐素位的官員,多的是上書劉禪抨擊他獨攬大權的人。五丈原前的諸葛亮,連死都只能秘不發喪,整理衣冠,羽扇綸巾在步輦上,嚇退了追擊而來的司馬懿。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諸葛亮死後,劉禪大慟,哭了三天三夜。雖然他不滿諸葛亮把握朝政,但是作為太子太傅,諸葛亮真的像父親一樣陪伴他成長,反而劉備並不喜歡這個不肖父的兒子。當然,在一代權臣死後立馬就會有人出來企圖貶損。這個人,就是當時國內反對諸葛亮的積極分子李邈。李邈本來是劉璋的屬臣,劉備入蜀後李邈得罪了劉備本來要處死,但是諸葛亮勸服了劉備並讓他留任。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好心或許被當成了驢肝肺。李邈在諸葛亮死後上書劉禪,說他是:亂臣賊子,這樣如虎狼一樣的人戍守邊疆是國家的不幸,如今諸葛亮死了應該慶祝。沒曾想到劉禪居然大怒,將他關押到牢房,並下令誅殺。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其實哪怕是現代都有很多詆譭諸葛亮的言論,人們或許不能理解他的愚忠和不會變通,所以就想到了是不是當時的諸葛亮真的有謀反的打算。因此還把他比作是沒有謀反前的董卓。只是諸葛亮死的早,不然蜀漢或者也會改朝換代成為諸葛家的天下。小編認為,這種不理解從而詆譭的行為是及其惡劣的。至少孔明先生留在這世間的最後的樣貌,是那麼的正義凜然。有的詆譭,真的讓人心痛。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謝謝您的閱讀,關注須彌山史,小史官為您宵衣旰食,筆耕不輟。

諸葛亮死後,有一人站出來說他是大奸臣,劉禪點了點頭:立刻斬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