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受益者是谁?

润杨阆苑


抄检大观园是一件特别恶劣的事。荣国府因为此事而闹得人心惶惶,几乎人人都在这件事上是输家,但凡事也有正反两面,有这么几个人,在抄检大观园中获得了利益。至少遂了心意。



【一】邢夫人

邢夫人截获傻大姐拾到的绣春囊,封好了令心腹王善保家的送过来,这事办的很妥帖。毕竟荣国府王夫人是管家,邢夫人没办法越俎代庖处理,更不可能隐秘不报。

邢夫人和王夫人妯娌之间暗中是有嫌隙,但远不到撕破脸,邢夫人也不可能将绣春囊交给贾母。其实交给儿媳妇王熙凤最好,王熙凤可以很好处理。交给半退休的王夫人就有了质问的意思。毕竟荣国府分房不分家,出现这样的问题,王夫人失察难辞其咎。但邢夫人将绣春囊给她还是令王夫人感受到了羞辱。其后王善保家的提议抄检大观园,王夫人顺水推舟是一方面,也是她被逼无奈,无法拒绝,绣春囊让她很被动,她也必须给邢夫人交代。

邢夫人用绣春囊把柄挟制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闹得尽人皆知。抄检后,绣春囊根本瞒不住,无论如何,邢夫人都出了一口气。至于打了王善保家的,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

探春说出真相: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古人大家庭讲究长者爱、幼者孝、泛爱众、能亲仁、谨慎为、诚为先。贾家已经丧失殆尽!



【二】王夫人

王夫人被邢夫人逼的抄检大观园,使得她颜面扫地。她管理的荣国府出现这种事,绣春囊根本瞒不住,王夫人没脸是一定的。但聪明人遇到坏事就尽量将之往有利的方向扭转,来抵消坏事带来的损失。王夫人自然是聪明人。她正是利用这次抄检大观园,将她早都想收拾的怡红院彻底整顿一下。

王夫人对贾母的不满是隐晦的。但通过撵晴雯彻底爆发出来。晴雯是贾母给贾宝玉选的准姨娘,王夫人坚决反对。她认为晴雯狐狸精,病西施,会勾引贾宝玉。根据晴为黛影,王夫人的指向明显是林黛玉,也就是贾母看好的宝黛姻缘。

王夫人第一步是升了自己看好的袭人,袭为钗副,与薛宝钗人品性格特别相似,也表达了对薛宝钗的认可。

第二步就是先斩后奏,借助抄检大观园,撵走晴雯,撵走芳官四儿等一干眼中钉,从此,怡红院就都是她的人了。经过十几年争夺,王夫人终于掌控了儿子!王夫人也通过撵走晴雯向贾母宣示,你选的人(晴雯,林黛玉),我不同意。有人说袭人也是贾母的人啊。但贾母从来没想过将袭人给贾宝玉做妾,袭人名义还是贾母房中人,这是完全两码事。



【三】麝月

抄检大观园撵走了一批人。几乎人人都受到波及。薛宝钗呆不下去搬走了。袭人也被贾宝玉质疑为何只有她和麝月秋纹没错处。唯独麝月,这个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丫头得到了大利益。虽然贾宝玉也提到她,可晴雯被撵走,麝月顺理成章成了贾宝玉身边第二丫头。别小看这个位置,怡红院那么多丫头,年纪到了绝不可能都留下,一定会被放出去配人。贾宝玉都对春燕说,怡红院的丫头以后都放出去,不再是奴籍,还给自由身。但身边最重要的丫头,理论上就有成为宝玉侍妾的可能。之前最有可能的是袭人晴雯,晴雯一走,麝月的可能比之前排在晴雯之下的机会翻了几倍不止。万一袭人再出点问题呢?麝月就成了唯一选择。而事实印证了这一点,袭人也被嫁了,只留下了麝月!

关于麝月是王夫人内奸,是撵走晴雯背后的告密者,之前说过很多次。简单总结下就是:

第一,晴雯判词已经讲得清楚:霁月难逢!

第二,麝月时刻出现在晴雯身边,有监视之意。别人却没有!

第三,晴雯撕了宝玉和麝月的扇子(散),撕扇子与她被撵最相关!宝玉难辞其咎,麝月呢?

第四,麝月是晴雯被撵最得利益之人。

第五,开到荼靡花事了,是一句贬义。麝月露头之时,百花凋零。麝月靠抄检大观园上位,群芳因抄检大观园离散。

…… ……

抄检大观园是贾家彻底衰落开始,内斗显现,只需再有一次外力,贾家就彻底完蛋。所谓赢家,也不过眼前些许意气,终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愚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受益者是谁?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没落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明媚鲜妍的大观园进入枯枝败叶的境地,生活在里面的姑娘们,也都各自凋零,回到薄命局销账去了。其实抄检的起因,不过是傻大姐捡到个绣春囊,然而因为各方势力的推动,最后,变成了一场悲剧。

  要说这次受益者,我的个人看法是,从头到尾,没有谁受益。是的,没有一个。

  不知来历的傻大姐,递了个玩意儿给邢夫人,邢夫人为了损王夫人,派王善保家的把这东西交给她,王夫人受了气,质问王熙凤,王熙凤当然不能背锅,于是提出了检查,不过她的愿意是悄悄地查,以现成的常见的查赌为名,搜一番,而王善保家的提的意见则是激进的,大张旗鼓地查,虽然说了个查贼赃,然后大观园姑娘们的具体负责人李纨也配合调查……

  结果呢,检查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大肆折腾一番,最后搜出来的是上夜的老婆子们收藏的短蜡烛头,入画箱子里贾珍赏给她哥哥的银子,最大的收获无非就是司棋那里,竟然还查出来了非常刺激的东西,要找的绣春囊的主人,也并没有真正找到,把帽子扣在司棋和潘又安头上,虽然有那么点可能,但也并没有实证,其他,则就没什么了。

  这次抄检,不但没查到真正想查的东西,反而从此后大观园里风声鹤唳,美好什么的,全都没有了。

  邢夫人原本是想得点甜头,打倒王夫人,她就有机会了。王夫人本来想自证自己能力还行,查处结果不满意,一气之下,就把怡红院的几个“狐狸精”给撵走了,王熙凤自证清白,提出搜查,结果意见没得到同意,反而成了陪衬,王善保家的检查前给晴雯下了绊子,并想着借此分一杯管理的羹,李纨反正无所谓,你查便查,于我一个在野党无干。

  最后,邢夫人依然没得掌权,王善保家的也出了最大的丑,连累得邢夫人脸上不好看,王夫人这一下,开了几个丫头,可是却连累了众人的名声,王熙凤做为管理者,难辞其咎,李纨虽然似乎好点,但是姑娘们是归她教导的,丫头们也有一部分是归她管束的,管成这个样子,也似乎可以定性为无能。

  在抄检之前,兄友弟恭,妯娌间一团和气,母慈子孝,婆媳相处融洽,主子宽厚得像个佛爷,丫头忠心,丫头与婆子之间,和睦共处,完全就是积善人家,诗礼人家该有的和谐景象,配着花团锦簇的大观园美景,国公府好气象!

  可是抄检后,以上所有表象,统统靠边。贾府体恤下人是假的,人际关系祥和是假的,邢王二位夫人关系和睦是假的,王熙凤与邢夫人婆媳关系好是假的,王熙凤与王夫人亲厚是假的,王善保家的一类和周瑞家的一类人和气是假的,王熙凤与薛宝钗的亲上加亲是不稳定的,老婆子与小丫头的其乐融融是假的,所有的她们与她们,不满嫉恨骄狂心机不合作,统统浮出表面……

  经此一事,贾府大肆“寻贼赃”,会被传播得面目全非,各种不堪的闲话,会满天飞,最终将不可收拾,成为政治对手利用的一步棋。可笑的是,身在其中的她们,都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哟呵,我不高兴,竟然查我,哟呵,还有惨点的,哟呵,这人比她还惨,很好很好,继续——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别人的笑话,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是受害者,他们自己成了笑话。(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其寓意是相当深刻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

人生及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之间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

开始的时候,王夫人邢夫人各有目的,后来到了失控的地步抄检大观园的受益者是谁?确实不好定论,

王夫人得到了清除儿子身边祸害的目的邢夫人等于狠狠地给王夫人与凤姐一个耳光,从这里看,相比较,抄检大观园的受益者是邢夫人,可是,总体来说,是两败俱伤,使妯娌、婆媳间的矛盾更加表面化

宝玉看来,只有在园子里才能保持自己的

真性情,女儿们才能永葆青春与清净。他希望这座花园能常驻人间,女儿们也永远不要离开这里。但是,大观园毕竟只是理想的存在,它依托于现实世界的外在形式,自然不能避免世俗的袭扰。大观园的最终命运,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核心所在。

抄检大观园,是毁灭的开始,所以惊心动魄。抄检的起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可能是司棋与潘又安幽会时遗落在园里山石上的。这件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而园子里住的是未婚男女,所以才使王夫人感到震惊。她担心宝玉乱性,做出风流情事,坏了名声。尤其是当她听信了王善保家的挑拨,见到晴雯打扮得像个病西施时,就越发动怒,于是下令抄检。

在这次事件中,邢夫人未出场,却扮演了一个可耻的角色王夫人一来就怀疑绣春囊是凤姐所遗,显系邢夫人暗示的结果。邢夫人与王夫人面和心不和,妯娌间本有矛盾;与凤姐更是介蒂很深,常常互相拆台。邢夫人借机一石二鸟,是想让王夫人与凤姐姑侄俩难堪。

她还派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惟恐天下不乱,最终导致了抄检。所以说,此情节反映了妯娌、婆媳间的矛盾。王熙凤在此间扮演的角色值得注意。当她被冤枉时,侃侃而谈,以五条理由辩白,终获王夫人信任,反映出她的机敏。当她知道邢夫人与王善保家的用心时,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以此后的言谈举止就特别讲究分寸,渐渐变被动为主动,最后把难堪又还给了邢夫人与王善保家的一方。

凤姐管家有年,深明利害,有此翻云覆雨手段,是合乎情理的。从抄检过程看,凤姐只是奉命行事,并无故意加害于园中人的用心。她为晴雯、紫鹃、入画等说情,更可看出她的心是向着大观园的。由于后四十回掉包计的影响,凤姐与黛玉的关系常被误解,这是应当分辨明白的。对于抄检事件本身,园中主人的表现,作者主要写了探春、惜春两姐妹的反应。

探春反应激烈,持坚决对抗的态度,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她从家族的全局利益着眼,义正辞严,眼光敏锐,头脑清楚。她无所畏惧,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惜春年幼执拗,始则惧怕,继则撵入画,与探春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丫鬟,主要写了晴雯、入画、司棋等的反应。晴雯最无辜,却先遭谗陷,被王夫人痛骂,所以抄检之夜她的态度也最激烈。她兜箱底倒物的举动,突出表现了她内心的愤怒与火爆性情。然而,结果对她十分不利,在七十八回,她成了抄检的最大受害者晴雯的命运,集中反映了宗法社会中大家庭家长们的刻薄无情。

入画被撵事出有因,衬托出惜春冷面冷心的特点。司棋完全是邢王两派家庭矛盾的牺牲品,但她无所畏惧,且毫无羞愧之意,可见她与表弟潘又安的相爱是出于真心的,她的性格也是泼辣大胆的。因此她的行为虽有失检点,其悲剧命运却也同样值得寄予深深的同情。

从艺术上看,这段情节颇为曲折。事件的发生极为突兀,王夫人的怒气令人摸不着头脑。接着写凤姐的辩解与谋划,事情得以平息。不料,王善保家的又来挑拨是非王夫人立即叫来晴雯呵斥,情势急转直下。抄检时由南至北,开始平淡无事,忽写探春大义凛然,最后以王善保家的打嘴现世作结,可以说波澜起伏,变幻不定,文情非常活泼生动。

借事写人,是曹写芹一贯的艺术追求。通过抄检大观园一事,作者描写了众人不同的反应,既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也刻画了人物的鲜明性格。王夫人缺乏心计,耳软面硬;凤姐精明干练,老于世故;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没有眼色;探春刚毅果敢,明辨是非;晴雯脾气刚烈,司棋敢作敢当等,均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一直健走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抄捡大观园,没有赢家!

抄捡大观园起源于邢夫人看到贾母房里的傻大姐捡到一个绣春囊,作为一等将军夫人的邢夫人,在府里一直不得贾母宠爱也不得下人尊敬,家里的实权全在王夫人这一边,这会捡着这么一个东西,以为是抓到了把柄,可以要了当家的好看,让在贾母面前的王夫人和一向不待见她的儿媳女王熙凤出出丑。于是这个绣春囊就到了王夫人手上,王夫人来找王熙凤,相当于董事长来找总经理问责:你当的什么家?碰到这样的事,即使是聪明伶俐的王熙凤也是百口莫辩,难以自证清白,只好听凭王夫人吩咐。

抄捡大观园导致的恶果至少有以下几个:

一、所有人都变得人心慌慌。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抄家,究竟抄什么,也不知道究竟与自己有何干系。那段时间里估计谁都在胆颤心惊地过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罪责降临到自己头上。

二、抄捡大观园严重丢了园子里公子小姐们的脸。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抄什么,为什么抄,那么公子小姐们都有嫌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若是传出去,颜面尽失,小姐公子们声誉就完了。

三、抄捡大观园让大观园这个青春王国从此走向散场。宝钗搬走了,迎春、探春出嫁了,黛玉去世了,惜春出家了,大观园因人而存在,因人而充满生机,现在人死的死散的散,生机不再。

四、看起来邢夫人是得益者,可是她不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积极主动参与抄家,结果抄到了她自己的外孙女儿头上。这还只是表面的不得益。更深层次的恰恰是探春所说的:“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所以说抄捡大观园是后来贾家抄家的一次预演,果然后来很快探春的话就被印证了,抄家就这么呼啦啦地来了。

说到这里,你哪里还敢说抄捡大观园中有受益者?整个一场悲剧的序幕!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凤姐并不想抄检大观园,对于傻大姐捡到绣春囊事件,凤姐的主张是暗地里查访,“胳膊折了折在袖内”。是王保善家的借机(绣春囊事件和宝玉为逃避贾政检查而谎称的夜里园子里有动静被吓着了)献策对大观园内进行上纲上线的思想风化整治查处运动,鼓动后王夫人觉得大观园内有很严重的风纪问题,进行严打,而王保善家的应该是想通过这次整风巩固提升自己的地位,打击在自己职权范围外的大观园内的丫环甚至是小姐队伍,使之也归于自己能影响管制的权力范围之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