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外賣的人是什麼心態?

手機用戶6965726361


因為懶得動手,又或者是沒有時間,外賣並不好吃而且也沒什麼營養,但是方便。

現在多數年輕人都不太會煮飯,我很多九零後的同事,連蔬菜的種類都分不清,分不清什麼是排骨什麼是龍骨,反正是豬骨頭所以統稱排骨,這一點都不誇張。

在家裡面是心肝寶貝,爸媽根本沒讓下過廚房,所以也就懶得花時間去做一頓不一定能吃的飯。還不如點個外賣,外賣不管好不好吃味道怎麼樣,但至少能保證可以吃。


而我也是一個經常點外賣的人,但我並不是以上說的不會做飯的幸福孩紙,我是一個六七歲就開始煮飯,而且是一家人的飯的苦逼娃。當時的我比灶臺高不了多少,踩在小板凳上炒的菜。

我是一個有著二十年做飯經驗的人,但我卻是外賣的常客,因為我平時上班比較忙,最忙的時候別說做飯了就連買菜的時間都沒有。


所以我一錯過公司的飯點,我一般都會叫外賣,提前半個小時或者四十分鐘叫好,下班都家就可以吃了,省時省力還不用洗碗。


一帆L


外賣出來之前,統稱為盒飯,這個問題問的讓人很心酸。叫外賣的人是什麼心態?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大部分叫外賣叫的其實是一種無可奈何。外賣又不是美味,也還不便宜,為什麼那麼多人叫呢?

其實,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叫外賣的主要群體是哪些:一是苦逼的上班族;二是大學生;三是確實沒有時間做飯的人。

苦逼的上班族,一般午休的時間太短了,回家做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早上做好帶到公司去也不是很方便,去酒店吃飯又太奢侈了,所以只能選擇外賣(當然有女神、男神送飯的除外)。大學生,手頭比較寬裕,嫌食堂的飯菜不合味口,要吃雞沒時間出來吃飯等,也只能選擇外賣。那些沒有時間做飯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說外賣對於叫它的人來說,是既愛又恨,但又無可奈何。個人覺得外賣這個東西是現在快生活節奏的產物,同時也會讓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發生質的改變。對於外賣,不提倡,但也不反對,如果有條件還是建議自己在家做做自己想吃的可口飯菜。


縱創裝修管家—軍鍋


首先更正一點,外賣不算特別貴,就跟在外面吃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堂吃,一個是打包的區別。菜的價格,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貴的便宜的都有,不過一般都是滿20起送,一個人如果比較節省,20元是有點貴,但如果兩個人以上,20元隨隨便便就超出了。至於送餐費,也沒有特別貴,一般2-5元的樣子,甚至有的商店免送餐費的也有。

再說說吃外賣的心態。

有的上班族租房子,無法自己開火,所以只能吃外面的。有的人不出去吃而叫外賣,可能是有事忙著不方便,或者上班比較累回家就不想再出去,或者天氣原因,太冷或太熱或下雨什麼的,有的也可能就是單純的懶或者宅。

能開火的情況下吃外賣呢,可能是因為懶得做飯又不方便出去吃。或者覺得家裡菜不夠,臨時點外賣加菜,或者突然想吃什麼東西了,又太遠懶得去買就叫外賣了。

其實外賣真的不大好吃,同樣的東西打包的口味就是不如堂吃的。而且一次性餐具既浪費又不衛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個人是不提倡的。

不過外賣還是給很多人生活帶來便利的,有的情況下,還真的是叫外賣既省力又不用捱餓。而且看著外賣小哥兢兢業業的,多下單對他們來說當然是好事。所以有點小矛盾,哈哈。


安知知


簡單來說,無非幾種要麼沒時間,要麼懶得做飯,要麼條件不允許,要麼不會做。

一是, 沒時間是因為我們的工作太繁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安心做一頓飯,吃一頓飯。因為許多的工作都需要你加班加點的完成。

二是, 懶的做,一般是那些有時間的人,但是,不怎麼會做飯,或者不喜歡做飯的人來說,外賣大大方便了他們。現如今一個APP就能搞定的事情為什麼要自己動手。

三就是要麼租房要麼住公司辦公室,鍋碗瓢盆這些東西並非所有人都能具備,所以既然沒有條件還不如叫外賣。

最後一種就是像我這種了只會煮方便麵的人了,根本不會做飯。所以叫外賣總比方便麵好吃吧。


再者,外賣太方便了啊。


葉落輕羽


叫外賣不是有好多錢的問題,是快,現代社會節奏快,顧不上做飯,做飯很煩嗦,還有遊戲玩家,打著遊戲,只有叫外賣,在中國打遊戲的好多啊,再加上懶得動手的人挺多。致於心態就是懶的動手!!!!


隨風1688888888


說白了其實就是懶,自己做不會做,出去吃懶得動,所以就點外賣咯。還有一種是純吃貨,在app裡足不出戶就能嘗邊周邊美食,想一想還有點小激動呢!不過所有的一切根本原因就是懶。說的委婉點叫做便捷。也是消費觀念的一種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