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其实已经灭亡了,刘秀建立的东汉和刘邦的汉朝有关系吗?

江河明月心


其实是有联系的,因为王莽篡夺汉朝的政权,所以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号更能吸引人,也更加名正言顺。当时最大的势力,更始帝刘玄也是汉室宗亲,跟刘秀是很近的宗亲。

刘秀跟刘备不同,刘秀是有据可查的皇室子孙。是汉景帝的儿子刘发的五世孙。

汉景帝有几个比较喜欢的妃子,其中有一个程妃,给汉景帝生了三个儿子,可见很得宠。有一次汉景帝喝高了去程妃寝宫,正好程妃来大姨妈,就让一个跟自己很像的宫女小唐代替自己。过去没电灯,烛火原本照不清楚,加上汉景帝喝高了,竟然没发现。谁知道这一次宫女竟然怀孕了,而且是小皇子,宫女就被封为唐妃。因为母亲不受宠,汉景帝也不喜欢刘发,就封在了当时很贫穷偏僻的长沙国,从小就远离母亲,刘发聪明懂事,出了名的孝顺。每次去京城都带好多东西,回来时带土,用这些土建望母台,马王堆开始就被怀疑是刘发给程妃和唐妃建的陵墓,刘发还通过给汉景帝祝寿时跳的一段舞,弄到了很多封地。刘秀不是刘买发的嫡系子孙,好像更始帝刘玄更正宗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汉是西汉的延续,也说的过去。


加菲喵语


当然是有关系的,不但有关系,而且从这种关系上还反映出世事无常的偶然性。光武帝刘秀的先人出自汉景帝。



汉景帝有一次喝醉了,就想临幸一位姓程的妃子,可是程妃因为来了例假,身子不方便,而又不便于推脱。就把自己宫里的宫女唐儿打扮成自己的模样送入汉景帝的寝宫,汉景帝在不清醒的时候,临幸了唐儿,结果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临幸错了,不过得知情况后,也没有追究。可唐儿仅有的一次临幸竟然怀孕了,后来就生了儿子。因为唐儿被临幸是被汉景帝第二天发现的,所以汉景帝就给这个儿子起名叫“发”。因为刘发的母亲出身低微,别的皇子都被封到繁华富裕的地方,而刘发却被封到当时偏远落后的长沙。

正因为如此,刘发这一支才没有卷入汉末皇权之争中,再加上后代繁盛,到汉末时候,各个支派遍布南方数郡,刘秀这一支就是几经迁移到南阳郡的,汉末竟然成为了南阳郡的豪族。借着汉末绿林农民起义,这些刘氏家族顺势而起,掌握了起义的领导权,而刘秀脱颖而出,竟然平定天下,重建汉朝,使大汉王朝又得以延续。
如果汉景帝在天有灵,知道自己的江山社稷竟然被自己最看不上的儿子后代所延续,该如何感叹呢?历史的发展,有时候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古鼎烹茶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西汉与东汉两个王朝的合称(西汉在前,东汉在后)。西汉王朝是指刘邦在公元前3世纪末时建立的汉朝;东汉则是指刘秀在公元1世纪时建立的汉朝。

这个两个汉朝都是统一王朝,一共享国400余年,合称为“两汉”。其中,西汉和东汉是有联系的。东汉的建立者刘秀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只不过不是直系后裔,而是旁支后裔。


秦朝末年,农民出身的刘邦扫灭了项羽和群雄,开创了西汉的根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在位时期,西汉的国力强盛。先有汉武帝讨伐匈奴,后有汉宣帝平定西域(新疆)的事迹。一时间万国来朝,汉朝威名远扬。

公元8年,西汉的外戚权臣王莽篡位,废除少帝孺子婴,建立了新朝(新莽)政权,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8)就这样灭亡了。自新莽以来,群雄并起,诸侯称霸,这就是西汉末年以来的分裂时期,而结束了分裂的人就是后来的荆州人刘秀,史称“光武中兴”。


荆州南阳人刘秀是西汉舀陵侯刘买的“五世孙”,是正规的的皇室后裔。不过,他这一支南阳刘氏距离西汉皇室的嫡亲血统已经比较遥远了。他虽是刘邦的后人,但充其量只是西汉皇室的远支,这就是他和西汉王朝的关系。

光武帝刘秀崛起于河北,依靠世族的力量统一了中国北方,并逐步南下消灭了南方的诸多割据政权,再次统一中国,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历史上将刘秀建立的汉称为“东汉”。因他是西汉皇室后裔,所以认为他复兴了汉朝,而把他建立的东汉与其祖先刘邦所建立的西汉合称为汉朝。


历史的荒野


可以准确的无疑的说东汉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的建立者刘秀是刘邦的后裔,根据《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只不过此时刘秀家已经根据“推恩令”的原则,到自己父亲刘钦时只不过是南顿县令,其叔父刘良也只是萧县的县令,不过这些汉室的宗亲还是能领到朝廷分发的微薄禄米,生活也算得上无忧。等到王莽篡汉,这些个南阳宗室一下子从皇室米虫变成了一介布衣平民,刘秀年轻的时候也比较善事陇亩,其兄长刘縯经常取笑他,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

不过后来跟随兄长起兵反莽,打着的口号“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光武帝刘秀绝对是一个厉害指挥的的人物。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虽然宛城起兵遭受重创,但是指挥昆阳之战,以三千人干掉了王莽的42万大军,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是位面之子。

不过此时刘秀的领导是自己的族兄更始帝刘玄

,他们同出于刘发之后,刘玄此人并无大才,但是猜忌心重,还杀害了刘秀的兄长刘縯,而刘秀却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一直隐忍甘愿做刘玄的部下。

不过刘玄依旧对其不放心,将其派往河北去征伐势力较强的自称汉成帝之子的邯郸王郎(自称刘子舆),刘秀以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抚平河北,以河北之地为根基,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或后汉。

后又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开创了195年的东汉王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其实并无关系,刘秀虽然姓刘,但跟刘邦家族一点关系也没有,更非刘邦后裔,其出身一个刘姓地主家庭里,只不过恰好和前朝皇帝同姓而已。

我们知道刘邦是先封了汉王,后建立了汉朝,是沿用了封号成国名。而刘秀没当过官,更没当过王根本不可能有封号,我们知道取国号也是要有出处的,是不能乱取的。刘秀很聪明,他知道大汉虽然已经灭亡,天下经历大乱,天下人又开始思恋灭亡不久的大汉国,如能打出恢复大汉国的旗号,必然得到天下人支持,最难得的是自己也恰好姓刘,天下人很容易把他想成高祖后人,刘姓人坐大汉江山顺理成章。

因此,刘秀夺取江山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大磨难,但总体来说算是比较顺利的了,夺取天下后也是天下很快就实现了安定,这说明天下人是比较认同这个政权的。


时光工坊


当然有关系。

看到很多人说刘秀和皇室血统远……其实经历王莽之世,西汉后期君主就没有子嗣了。刘秀作为景帝子孙已经不错了。再者,刘秀觉得自己是中兴汉室,并不是开创新的王朝。

先说一下西汉后期的皇位传承,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皇纲不振。成帝、哀帝、平帝都没有留下子嗣。当然这是有原因的,成帝子孙或者夭折,或者为赵飞燕等害死;之后,哀帝好男宠,再之后王莽当政。

无论如何,一定要按照宗法制度来选继承人的话,只能从汉元帝、汉宣帝子孙中找。这一点,既然我们都知道了,王莽要篡汉时,早就意识到了。所以宣帝的几支,“王莽时绝。”元帝也绝嗣了。所以《汉书·宣元六王传》最后说:“孝元之后,遍有天下,然而世绝于孙,岂非天哉!”

这样一来,离开皇室血统最近的,也要去元帝以前找。海昏侯自己被废了,都不算皇帝。汉昭帝自己没有子嗣,这样才轮到海昏侯。这样说来,经过王莽之世,离开皇室血脉最近的,就是汉武帝的后裔。

我们知道,刘秀是汉景帝的后裔……也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爹。

总之,经历王莽之乱以后,论资排辈刘秀也挺有竞争力的。


在野武將


通观我国封建王朝的强盛超不过200年,朝代更迭不超过300年。这一奇怪现象困扰了史学家,也困扰着史学爱好者。神秘吗?不神秘。

一、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以自耕农为基础的,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与自耕农一起构成了封建时代的经济基础。这里自耕农与租种土地的农民的差别是自耕农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土地,二者的抗风险能力都很弱。

1、新朝代建立之初,由于大量田地荒芜无主,朝廷都会大迁民,均田地,比较有名气的有汉朝和唐朝的均田政策,而且效果显著。

2、中兴与变法

整个封建历史中兴的朝代以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的”光武中兴”最有名气,唐朝的”开元盛世”也算是唐朝的中兴,其余的就是改革(改制)主要有汉末的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中兴是成功的,特别是光武中兴取得了极大成功,改制基本都是失败的。为什么?

二、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经济周期,一般是10年左右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而且周而复始。难道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也会爆发经济危机?答案是会的。



1、经过均田制,社会的生产资料——土地得到了平均,但农民的经营条件、技术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加上贵族,功臣,皇亲国戚优越的经济条件,占据了竞争的很大优势,起点不在同一条线上。风调雨顺的年月,除非自耕农遭遇婚丧嫁娶病等特殊事件,算是人祸,依靠种田维持生活还是可以的。即使有破产是小范围的,可以不予考虑。每逢大的天灾,自耕农就过得比较吃力,如果与人祸叠加在一起,会有一部分人卖掉田地,转化为租地农民,同时因技术较差,经营不善自耕农也会破产一批,变为租地农民,甚至雇农。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自耕农转变为租地农民的比例就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税基会萎缩一些。经过数次自然灾害,土地的兼并日益严重,大量自耕农破产,政府收入下降。有的朝代开始时是禁止土地买卖的,但面对在自然灾害中遇到困境的农民,由于生产力和财政收入的限制,又无能为力,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地下买卖兴盛。经过数次大的自然灾害,不会超过200年,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农基本上都转化为租地农民,大地主转嫁灾害,政府的财政恶化,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只要有一次更大的自然灾害,农民起义实属必然。

2、土地的兼并使政治统治集团与经济统治者融合,利益固化,政治被利益绑架,改革改制无法推行,阻力重重,大多以失败告终。只有通过农民起义进行大洗牌,重新开始这一条路。虽然政权更迭比较滞后,一般在经济基础崩溃后苟延残喘几十年后,或内部崩溃,或外部推翻,改朝换代实现,一个轮回结束,下一个轮回开始。这也是光武中兴成功和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说光武中兴就是新轮回的开始,只是人们受宗法观念和正统思想影响,把两个朝代,硬是合并在一起。200年的宿命并未改变。618年建立的李氏唐朝,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755年安史之乱并没有真正动摇社会的经济基础,经过后期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到878年黄巢起义,封建社会最强盛的唐朝的经济基础才真正崩溃,勉强维持到907年朱温夺权后彻底覆灭,没有超过300年。960年五代十国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从建立之初就与战争为伴,1125年北宋被金灭掉,建立南宋,1279年又被元灭掉。辽宋夏金元是外部矛盾大于内部矛盾时期,外部的推动是国家政权覆灭的重要原因。南宋与北宋分别存在150多年,但土地的兼并也很严重。明朝从1368年建立,至清朝1644年入关,统治近280年。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前期吏治比较好,中期没有发生大的农民起义,但不代表土地兼并、农民破产不严重,自然灾害只是李自成起义的导火索,不过明朝的统治总体还是可圈可点的。清朝1644年入关到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155年,开始由盛转衰,其后的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1840年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轮番侵略,再加上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911年清朝最终覆亡,存在270多年,客观地说,不是外族入侵,清朝还可能苟延残喘数十年。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工业化的产物,无限扩大再生产催生的经济危机具有间隔短的特征,商品生产与交换十分快速灵活全面,加上金融市场的推波助澜,造富运动异常快捷,贫富的金字塔结构形成很快,通过一次次经济危机,微调结构,继续强化贫富分化和财富的金字塔结构。

由于生产力发达,政府的财力,物力,资源比封建社会强大好多倍,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也不会造成生存灾难。所以,工人罢工游行常有,武装起义夺政权的鲜有。

每一位总统换届就相当于一个封建帝王,平均十多年换届一次,大改革一次,也可以说是变法或改制,至今天,最长的英国已经达到300多年,法国有200多年,后起的德国美国日本时间较短。其余国家更短。

四、封建社会的经济金字塔经济结构的形成,由于受限于农业生产方式,没有灾难一般不买卖土地,所以比较缓慢,微调与强化也比较缓慢,一旦形成贫富分化的牢固的金字塔结构,就意味着利益的固化。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政府的调控能力很弱,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对外战争,农民起义不可避免,改朝换代顺理成章。而资本主义社会,虽然金字塔结构形成很快,由于生产力比较发达,平时劳动者和小生产者,农民获得的收入有一定结余,国家有大量储备粮食,物资等,同时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即使歉收,还可以别国进口,不至于饿殍遍野。至多推动中央政府换届,调整经济政策。


五、奴隶制周朝和商朝为啥统治超过400多年呢?其实,并不违背规律 。因为当时的社会细胞是奴隶主控制下的奴隶制,生产单位不是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即使发生自然灾害,奴隶主也很少破产,加上井田制的国有性质,所谓的土地的和平买卖基本上不可能。天子拥有庞大的武力,奴隶受奴隶主控制,没有能力造反,奴隶主一般不会有生存危机,也不会主动造反。由于金字塔结构无法形成,层级不明确。所以奴隶制社会虽然不人道,却十分漫长。

其实,这是万物诞生之初的共性,小树不可摇根,新鸟不可拔羽。万物诞生之初是脆弱的,经不起折腾。人类社会岂能例外?于是,神化帝王,专制,世袭,宗法,礼教,男权等都是手段。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而不是拿今天的观念去裁量历史。


一叶扁舟l


问:汉朝其实已经灭亡了,刘秀建立的东汉和刘邦建立的汉朝有关系吗?

有关系,因为刘秀是刘邦的第九世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七世孙。只是在武帝刘彻和长沙王刘发这一辈分的枝,西汉是延着武帝刘彻这一枝延续到孺子婴被王莽取代的。

东汉是长沙王刘发这一枝五世孙刘秀接续的。

我们这里有一棵四百年的老槐树,据说这棵老槐树枯死了三次,每次都是从根部又生出一棵树杈而长大的。直到如今这棵树还在,只是换了三次树干,能说这棵槐树不是原来的那棵树的延续吗?

两汉也是一样,刘发一枝顶替了刘彻那一枝的主干。

如果后汉刘备成事的话,那么中山王刘胜这一枝树杈的后代继续延续刘邦的大汉,就和那棵槐树一样。

这正如戏文里所唱的,他们是:景帝玄孙一脉流。






金苹果老楊


西汉东汉合称两汉,很多时候位于两汉之间立国十余年的“新朝”反而被人们忽略了,两汉政权确实不同于两晋或者两宋,因为两汉出现了断代。

刘秀和刘邦的关系

刘秀和刘邦当然有关系,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自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发的太爷爷才是刘邦,从刘发到刘秀又延续了五代,实际上刘秀和刘邦的亲缘关系已经非常远了。

老百姓常说不出五服都是亲,但是刘秀和刘邦差了二百多年,在普通人家早就形同陌路了。刘秀虽然是皇亲,但是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只能在济阳县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和真正的贵族已经相去甚远了。

两汉的分割点,新朝

公元八年,西汉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新朝短短十几年,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朝有着许多开创性的举措,比如王田制,币制改革等,但是由于新朝王莽的篡权行为为后世统治者所不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新朝是不被历史承认的。

刘秀为什么要称汉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赤眉、绿林等起义军极大的动摇了王莽的统治,刘秀看清形势于是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起兵,但是刘秀根基太浅,实力太小,刚起兵的时候连战马都没有,只能骑着牛上阵杀敌。

为了能在乱世生存下去,刘秀不得不依附绿林军,成为更始政权的太常偏将军,而更始政权打出的也是大汉的旗号,攻破长安,灭亡新朝恢复汉室的正是“更始政权”,而刘秀则是为更始政权立下大功。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刘秀实力壮大后引来了更始帝刘玄的猜测,刘秀和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并在河北鄗城(今邢台辖区)称帝,建元建武,国号依旧为“汉”。

刘秀作为远支皇族,自身实力有限,当时汉朝灭亡不久,王莽又不得人心,刘秀借助“复兴汉室”的口号可以笼络更多人心,依附于更始政权时,又攻陷长安诛杀了王莽恢复汉室,得到天下的认可,所以沿用了汉朝的国号。

但是若按照亲缘关系以及政权延续性,其实两汉关联并不大。


一点点历史


历史上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部分共四百余年。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定都长安故称西汉。东汉(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是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是汉皇族直糸血脉。国家制度是西汉的传承。所以东汉是西汉的延续。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是汉文化的奠基者。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文帝,景帝,武帝到刘病己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公元8年外戚王莽从儒子婴手里禅让得到皇位建立新朝。王莽通过改制失败天下群雄并起。绿林和赤眉军发动起义。公元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打败王莽军队主力名声鹊起。更始皇帝刘玄继位后,刘秀经略河北靠云台二十八将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恢复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休养生息,精简官制,倡导儒学是封建社会文才最高休养最好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