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去年,诺兰的电影《敦克尔刻》是电影界讨论的热门。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诺神不愧是诺神,玩得了科幻、耍得了悬疑、弄得了惊悚、搞得了剧情。但是,无论怎么样,诺神的电影中都蕴含了许多的科学原理。虽然他是一个文科男。但是可能是男人的天性,得不到的偏偏最想要。无论是其早期的《记忆碎片》,以“认知论”这个哲学命题的阐发,探讨“如何认知客观世界”,本片的主人公Leonard不相信主观记忆,相信的是客观的记录,有了客观的记录经过逻辑演绎就可以得到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数千年来一直争论的点,所以诺兰也没有给我们答案。

而盗梦空间则大玩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当然了,还有数学,是不是没有想到?电影中阿瑟与梦境设计师阿丽雅德妮走过的那段回形楼梯,让人印象 深刻而且不可思议。 阿丽雅德妮走了四段楼梯,一直往上走, 但却又回到了起点的地方。这其实是荷兰错觉图形大师埃舍尔著名画作 《上行与下行》 中的无限楼梯, 画中精巧的数学几何图形产生了一种视觉错觉,但是现实中的 “ 不可能世界 ” 在梦境成为了可能。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对的,再强调一遍,诺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科男,学的是英国文学。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编剧!

这次的历史悬疑大片《敦刻尔克》,自然也是大秀科学原理。而他不仅仅是运用在剧情里,还有叙事逻辑上。《敦刻尔克》是一部关于悖论的电影:时间的物理性与主观性,「时间」是诺兰几乎每部电影的共同元素,《记忆碎片》典型非线性,《盗梦空间》潜意识时间和《星际穿越》的相对论,最为抽象的概念可以以不同形式呈现,给人以客观性。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敦刻尔克》的时间结构:

《敦刻尔克》里,总共有三条故事线,一系列看似独立的事件收敛于最终时刻,从而揭示其相关性。三线非等长时间叙事用以架构整个故事空间。这样,一小时,一天,一星期看似是故意给出的客观时间,实则弱化了时间的物理尺度,这只不过是你主观上对于时间的认知,客观其实是人为的主观,仿佛是在强调,所有的客观其实都是人为界定,其实也是一种主观。

这是诺兰自己对于科学的看法,更像是对十几年前《记忆碎片》的回答,这也更像隐喻身在敦刻尔克不同视角的人对时间的主观感知——相对论式的呈现方式。因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认为有一个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一世界有其自身的统一性和先定的和谐性,按自身的规律运动发展,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这种规律。无论观众感受到的时间是怎么样,电影中的三条线都在按自己的时间轨迹发展,最终汇合。是不是听起来很烧脑,所以我也很好奇,诺兰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三条叙事线像表盘里三条指针,最慢的时针为一周,分针为一天,秒针为一小时。三条线曾无数次交替相汇,时间大概也是诺兰给出的战争隐喻:宏大的历史事件所依附的其实是无限小的选择和机会,分离的三条线里有着非常多不确定性,形而上的随机性,以及引出结果的不同事件神奇的协同作用。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伯格森认为,情绪只有强度和质的变化,而没有量的变化。这和时间一致,按现象学的说法,意识是一条单线的流,没有截断,没有终止,没有量的变化,这是一种意识时间。《敦刻尔克》的音乐构建的是与声效和画面完全异质的时间,它有绝对的连续性,它的起承转合只与情绪有关。但意识时间对物理时间的排斥也体现在了高潮戏中,我们基于对常识物理时间的理解在意识时间的连续性中彻底挖掘。也就是说他用音乐来象征着意识时间,而电影的叙事走向是物理时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禁锢。

叙事逻辑上隐含的科学原理是一个大的方面,而剧情里也充满这许多的科学原理,

为什么海滩会起泡沫: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敦刻尔克海滩危机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线,德军对这里进行重点袭击,许多赶来救援的船只都被击沉,这导致了大量的船舶机油泄漏到海水中。船舶机油使用的是重油,含碳量高达85%,粘度也有150左右,主要成分是胶质和沥青质,非常的粘稠。大量的有机物质在海水的运动中搅动翻腾,形成了泡沫,被冲上了海滩。

而英吉利海峡的平均水深只有60米,但因为地理位置,经常波涛汹涌,所以非常有利于海藻的繁殖,藻类植物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叫“表面活性剂”的东西,是形成泡沫的必要前提,加之有足够的条件与水和空气接触,在物理运动的搅拌下,形成大量的泡沫。

而其三就是工业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的工业污染达到一个高峰,伦敦成为雾都,许多城市被浓烟侵袭,而敦刻尔克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工业城市,炼油产业非常繁荣,再加上食品垃圾的倾倒,为海滩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

所以海滩上的泡沫是由这三个方面造成的,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有没有主动去分析一下呢?

法瑞尔为什么不跳伞: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在二战之前,因为弹射装置还没有发明,必须低空恒速飞行,拉开飞机罩爬出去跳下去打开跳伞,才能够安全降落,而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即使是身体素质更强的伞兵跳伞,也必须是在300米以上的高空,而法瑞尔当时都能看见欢呼的人群了,怎么跳,摔成泥降落伞都还没有打开

(可以尝试一下黄飞鸿的降落方式,前提是你的伞够坚挺!)

为什么会出现因罹患PTSD而颤抖的英国军官:

从物理的角度看电影《敦克尔刻》,原来这么好玩!

由于早期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直到印刷书籍出现,才又引起了一系列对于宗教、有害信息以及社会孤立现象的恐惧。

工业革命期间,新兴的机械技术引发了一些有意思的恐慌。火车刚刚出现时,人们担心火车速度过快形成真空环境,导致女性子宫飞出体内,然而到现在火车也没能达到这个速度。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在铁路事故发生后,那些没有外伤的人也反映自己后背刺痛。经过研究,这种情况被医学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此后,经历过性侵害、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的人,都可能产生这样的精神疾病。

还有士兵计算潮汐时间,飞行员通过怀表计算剩余油量。这是基于对速度以及另一艘飞机的同时性推断。我们获悉了一小时尺度和油量之间的尺度关系等等,《敦刻尔克》虽然是一部历史大片,可却蕴含了非常多的科学原理与物理知识。

只能对诺神说一句:你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