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別人家做客,會遇到一些大點的孩子不讓自己的寶寶玩他們的玩具,父母怎麼處理好?

L151323665


日常生活中,多個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麼一個讓寶媽頭疼的場景。比如,問孩子,“咱們把蘋果分給其他小朋友好不好”,“這是我的,我不”,而且態度非常強硬。媽媽就會覺得孩子不懂得分享,不管怎麼說,孩子就是不同意,而且如果強制分給其他小朋友,孩子還會大鬧不止。寶媽們如果發現寶寶在某個階段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不用擔心,因為寶寶並不是小氣,摳門,而是到了自我意識的敏感期。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大都出現在孩子一歲半到三歲之間,因個性差異或早或晚。在這個時期的寶寶的口頭禪經常是“這是我的”。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意識到東西屬於自己所有,他們用“是我的”來區分我和你的不同之處。還有一個常用語就是“我不”。“吃飯好不好”、“把零食分給小朋友好不好”,得到的答案就是“我不”,寶寶變得非常執拗。如果寶爸寶媽強制剝奪他的物品,他隨時可能大發脾氣。自我意識的敏感期是寶寶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寶媽們要理智對待。如果寶寶的態度非常堅決不去分享,就要尊重寶寶做出的決定,不能指責式的埋怨寶寶,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寶寶的行為。碰到不分享的孩子也很正常,這位媽媽可以抱起自己的孩子,教導孩子物權意識,比如“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噢,既然哥哥姐姐很喜歡,我們就不能搶過來自己玩對不對”。或者出門的時候帶上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引導孩子分享交流,但是不可以強制分享。


YoKID優兒學堂


這樣的情況我也碰到過,我帶兒子去鄰居姐姐家玩,姐姐比我們大2歲,那時她3歲左右,我兒子1歲左右,她家裡玩具很多,兒子碰哪個她就要把哪個拿走,姐姐奶奶說,“你給弟弟玩玩,玩玩就給你了。”她就是不肯。那樣的情況下,大人覺得尷尬,是因為不肯分享,不過我倒覺得沒什麼,告訴孩子,“那是姐姐的玩具,姐姐不給你玩,我們先玩別的去。”

孩子還小,剛剛建立自我意識,不太明白分享的含義,雖然家長在旁邊一個勁的引導,可她堅定認為這是我的玩具誰也不能碰。

到了姐姐去我們家玩的時候,見了兒子的玩具可不是她對我們的態度了,見什麼玩什麼,兒子那時也並沒有不讓姐姐玩的意思,願意玩哪個就玩哪個。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姐姐上了幼兒園,(姐姐是3歲多上的幼兒園)居然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僅主動讓弟弟玩她的玩具,還讓弟弟騎她的小車,好吃的也要拿給弟弟。

我倒覺得如果孩子不讓玩他的玩具,其實沒什麼,要麼孩子太小,要麼孩子並沒有建立分享的概念,而我們家長平時引導自己的孩子慢慢學會分享,樹立分享的榜樣,帶孩子去人家玩之前告訴孩子,不可以亂動別人的玩具,那不是你的,要想玩要徵得主人同意;也可以出門帶個玩具,可以作為交換分享,好在別人玩玩具時不至於眼饞吧。



潤澤花園


這種情況我女兒前段時間也遇到了。過年前,我帶女兒去廣東那邊旅遊,在深圳的時候是住在表姐家的。她家孩子今年6歲,剛去的時候他就明確表明他的玩具不給妹妹玩。我的女兒雖然有點失望,但也沒有堅持要玩。



後來幾個小時後,他終於鬆口答應給我女兒玩了。可是玩了還沒幾分鐘,他又硬搶了回去。如果一直都沒玩到可能還沒什麼,但這種得到又失去的感覺才是最難受的吧。我女兒沒有當眾表現她的難過,她自己跑到房間默默流淚。

我看到也很心疼,於是安慰女兒,並轉移她的注意力。我向她表示第二天會帶她去好玩的地方,她心心念念想去的恐龍實驗室。她聽了眼睛都亮了,漸漸也不哭了。然後我拿出ipad說那我再給你看一會動畫片吧。她立馬忘了玩具的事,開開心心看起動畫片來。

讓我最欣慰的是,一會那男孩過來表示想玩iPad,我女兒說好的,等我這一集看完就給你。她一點都沒有生哥哥的氣。第二天去恐龍實驗室我給她買玩具時她還記得也要給哥哥一份。



我表姐兒子的行為吧,也能理解。那天他姥姥指責他不要這麼霸道時,他就說了,她又不是我同學,我為什麼要給她玩。因為跟他不熟,所以他就不想把玩具拿來分享。熟悉後就好多了。就像第二天他就允許我女兒玩他的玩具了。可能也因為我給他也買了玩具。所以想讓別的孩子分享他的玩具,一是要跟他混熟。二是要“賄賂”。如果這些方法都不管用的話,那就隨他去吧。畢竟每個人都有拒絕別人的權利,不是嗎?


暖茶tea


這時候,就是父母發揮的最好時機了...

是個很好的培養孩子獨立性,改善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解決辦法還是從自身出發。

因為小孩子有自己的佔有慾,是很正常的。

你不能指望改變別人孩子的想法,讓他們學會分享。

而且孩子都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不喜歡跟小孩子玩。

這點來說,人家的孩子不見得是敵意,只是單純的自我一點了。


我們父母這時候千萬不要只為了客人面子,還一味的跟主人講話。

讓孩子一臉委屈的在一邊。


當你發現了孩子這時候被敵意放在一邊。

這時候他的問題是:缺乏安全感。


安撫孩子的情緒

通過共情,快速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孩子有了父母,會極大增強自信和安全感。

通常來說,孩子受了委屈,爸媽過來,孩子都會很粘著父母。

這時候,你跟他交流,孩子都會很開心。


教會孩子獨立

情緒安撫後,不要教孩子逃避,讓孩子不要在意,覺得沒什麼。

這樣孩子只會覺得你不理解他。

而是可以陪他玩別的遊戲,當好守護者。

不要幫孩子做決定,讓孩子想出解決辦法。

“媽媽在這裡,別人不跟我們玩,你能不能想出別的辦法,又不用那個哥哥,自己又玩的很開心呢?還有沒有別的遊戲方式啦?”

當孩子想出別的解決方案,開心的玩著別的玩具的時候,給他鼓勵,讓他有極大的自信。


給孩子立規矩

題主的孩子,很乖。

其實很多孩子,受到了委屈之後,很容易發脾氣

會讓問題更加惡化。

這些需要我們父母,平時注意管控孩子的脾氣,教會孩子禮貌。

在別人家裡,不能搶玩具。

事先做好鋪墊,這樣,孩子即使受到了別人不理睬的問題,也能很快的調整自己情緒。

而父母,也就不用每次都過去安慰寶寶啦!~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有不懂的歡迎再問我喲。在線學育兒,歡迎關注:啟鵝學堂!

啟鵝學堂


首先碰到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不讓別的寶寶玩他的玩具,原因是什麼?


2歲以後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不讓別的小朋友是對自己玩具的擔憂,害怕自己喜歡的玩具被破壞,擔心玩具被搶走,只有在自己手上才會有安全感,對外人有敵意也是同理,因為感覺侵犯到他的領域,他失去安全感。這並不是自私,也不是小氣,只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所以要先以理解的心態去想問題。

其次,孩子就是孩子,即使TA有這些很強的自我意識,但還是可以通過大人的引導而放鬆TA的警惕。先讓自己的孩子和TA商量跟他說:哥哥(姐姐)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玩具嗎?通常在家長的注視下,有一些孩子會同意,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強硬,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也可以主動站出來說:可以讓弟弟(妹妹)和你一起玩玩具嗎?你們一起玩會更好玩,而且一會我們走的時候就還給你了,不會給你帶走,好嗎?謝謝你。我的經驗,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同意了(目前還沒碰到過這個時候還不同意的)。


再次,孩子需要玩具,別人家孩子需要,自己家也需要,你想要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孩子也要做到,去別人家時可以帶著孩子自己的一部分玩具,如果想要玩主人家孩子的哪個玩具,就拿自己的去交換,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對於別人的玩具也有好奇心,這樣,TA內心會覺得公平,也更容易接受,這樣一般也能夠解決問題。

最後,其實最重要的一點,之所以孩子對你們有敵意,多半是因為你們不夠熟悉,對於主人家的孩子來說,是陌生人,所以才會比較緊張,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朋友,那麼可以多多走動,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當然如果是一般的朋友,想要避免這些尷尬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不帶著孩子去別人家。因為孩子在一起,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問題,如果雙方不能夠理解,那麼也會影響大人之間的關係,得不償失,因此適當的保持一定距離還是比較好的。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處理方式,因為我家寶寶特別喜歡和大孩子一起玩,所以經常碰到同樣的問題。

1、出門前,給孩子戴上一兩個他喜歡的玩具。比如,我們雙休日會帶他去家裡樓下的公園草坪上玩,遇到大孩子,我兒子就會上前要搶別人的玩具,這個時候,我就會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玩具,讓他和大孩子交換。通常這個方式都能奏效,因為孩子總是喜歡玩自己平時沒有的玩具,這樣一來,兒子逐漸知道了別人的玩具和自己玩具的區別,知道東西要和別人交換的道理,同時,兩個孩子也不會有衝突。

2、如果碰到不願意交換玩具的情況,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出馬了。通常,我會和小朋友商量:“你能不能和弟弟一起玩呀?弟弟特別喜歡你的玩具。”這個時候,別人的家長一般也會友好地站出來,勸說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堅持不願意,那我就會和兒子說:“哥哥/姐姐不願意跟你玩,你拿自己的玩具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好不好?”兒子可能會暫時鬧鬧小情緒,但是通常這個時間不會持續太久。

3、遵循小的總愛跟著大的,大的喜歡更大的這樣的原則,如果以上兩種方式都行不通,那我就會自己加入到孩子們的遊戲中,陪著兩個孩子一起玩耍,這樣,兩個人都能玩起來,心思就不會放在玩具上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做媽媽的也要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不要太玻璃心。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一定有被大姐姐大哥哥排擠在外的經歷,孩子會有自己的小失落,但是都是短暫的,他們的忘性很大的,你會發現,一旦哥哥姐姐帶他們玩起來,他就立馬屁顛屁顛地成為他們的小跟屁蟲了,哪裡還記得自己之前遭遇的排擠。如果發現真的融入不了,那就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知道不管怎麼樣,還有媽媽可以陪著他。


麵條麻麻叫面面


這就有點尷尬了……不過是很常態的尷尬,反正學齡前的寶寶,哪個沒搶或被搶過玩具,這個年齡段的娃,會覺得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也會看到好東西都想要,得4歲以後才會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然後慢慢有自律。

所以,一定要淡定,娃的事情讓娃自己解決,不干涉,不提前介入。

不然,主人說“把玩具讓給弟弟/妹妹”,或者客人說“不許搶小哥哥/小姐姐玩具”,放心,寶寶們絕對不會聽你們的。

一來這種“緊張”時刻哪聽得進去啊,二來也是剝奪了寶寶鍛鍊社交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最要不得的是用大人的強勢,來逼大寶寶讓出玩具,這樣看似小寶寶得到了玩具,其實是在告訴小寶寶“以後啥事都找大人就行”,會讓他更有依賴性,更沒法自己解決問題;同時,大寶寶也得到一個錯誤信號“誰的塊頭大,誰有說話權”。

你們該吃點心吃點心,該喝茶喝茶,讓寶寶們自己去解決,給小傢伙一點熟悉對方、社交的時間,一般來說,用不了太多時間,他們就自己玩到一塊兒去了。


兒科醫生魚小南


一般情況下,小朋友來我家玩,我女兒都願意把玩具拿出來一起玩,只是偶爾不願意。我家鄰居有個小男孩比我女兒大一歲多,有時候來我家玩,我女兒都會拿玩具給他玩,上次我女兒去他家玩,結果玩了沒多久女兒就回來了,我問她怎麼回來了,女兒說那個男孩讓他以後別去他家玩了。當時我聽了這句話我還有點不開心,想著孩子怎麼這麼說話,看我女兒表情也沒什麼,於是我就說不讓玩那就不去玩吧。我們在家玩。後來我就把這事也忘記了,但是我發現打那以後女兒出去不肯跟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多的時候,她就站在一旁不再像以前圍上去,顯得很不合群。之前女兒很會交朋友的,怎麼突然變這樣了呢,我想了想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就突然想起來那天的事。我才意識到那次小男孩的拒絕傷到女兒了,所以她現在害怕被拒絕就不願意主動去交朋友了。我看到眼裡急到心上,目前還沒想出開解的辦法,大家帶小朋友去別人家玩時,也要注意這種事情,免得傷到孩子。



倆寶媽米粒


碰到這種問題,大人習慣性地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代入思考,覺得寶寶會覺得很委屈,自己不被受歡迎,好像別人是在趕自己走……其實大可不必。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他們遠沒有我們想的那般複雜,自然也就不存在你所說的那些尷尬。對於三四歲孩子來說,對物品有佔有慾是非常正常的,碰到其他小朋友想玩自己的玩具時,會本能的排斥並保護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我不建議大人干涉太多,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談判。

怎樣才能讓對方接受自己,和自己一起玩呢?可以教孩子幾招談判的技巧,比如:

1,帶著玩具去做客,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可以提出交換。

2,教給孩子輪流玩的概念。讓孩子去說服孩子,表明自己並不是想佔有玩具,只是想要一起玩而已。

3,讓孩子知道一起玩更有趣。比如拋接海洋球,動動手比速度等等,必要時大人可以參與交給他們比賽玩,一起玩的方法。

4,如果談判失敗,那讓自己的孩子換位思考,這件玩具是不是對那個小朋友很重要,有特別的意義,所以他才不想共享。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物品歸屬用途的權利,我們應該尊重別人。如果自己真的很想很想要,可以和媽媽私下講,媽媽會給你購買。

教給孩子談判的技巧,教孩子做一個受歡迎的人,不要什麼事情大人都衝在前面,要讓孩子得到充分鍛鍊的機會,懂得在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除了爸爸媽媽的愛是無條件的付出和給予,其他都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與倆寶共成長


我孩子2-3歲的時候也會這樣,當時是一個比他大幾個月的小姐姐來我們家玩。我孩子任何玩具不讓姐姐動,即使是一些平時自己不玩的東西,只要姐姐一拿,他要麼搶下來,要麼哭。平時在小區和姐姐玩的很好,也去過姐姐家玩過姐姐的玩具,姐姐倒是很大方。

當時看著都有些尷尬,一時半會兒和孩子講道理也講不通,好在姐姐很通情達理。隨後幾天特意帶孩子到不同的小朋友家串門,讓他在享受別人分享玩具當中找到分享的樂趣;也會邀請別的小朋友到家裡玩,讓他明白小朋友玩了他的玩具之後還是會還給他,並不會帶走。和幾個關係好的小夥伴之間也會經常交換一下小玩意兒,比如一張摺紙,一顆小星星。

幾次之後,孩子就明白“借”和“送”的意思,也願意分享了。同時,為了避免孩子成為什麼都不保留,只要有人要就會往外送的包子,我也告訴孩子“願意與人分享當然大家都會很開心,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特別珍惜不想與別人的東西,也可以不和別人分享。媽媽也會有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東西,就像你和爸爸,我就絕對不同意與人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