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吼孩子他越固執,你家孩子是怎麼成功越過“叛逆期”?

諾寶媽咪秀


有時候,養娃不能按常規出牌,否則你就輸了成為好父母的資格。

前段時間有媽媽跟我說,她家的兒子越來越讓人不省心了,讓刷牙不刷牙,讓睡覺不睡覺……反正就是事事跟自己作對,她越發覺得兒子沒以前那麼可愛了,相反還覺得兒子很讓人煩。

後來,這個媽媽要出差一週,將兒子寄託在朋友家。第一晚過去後,朋友說她兒子很乖,自己刷牙、自己睡覺,非常懂事,也讓人省心。這位媽媽回答說“孩子肯定是到別人家不好意思,過兩天便露出馬腳”。

沒想到,一週過去後,朋友還是反映她兒子非常自律。她出差回來到朋友家接孩子時,也發現孩子似乎真的變乖了,問朋友施了什麼魔法,朋友笑笑說:“我只是把他當自律懂事的孩子看待而已。”

為什麼這位媽媽接兒子時也發現兒子“似乎真的變乖了”?那是因為過去一週朋友給她傳達的信息對她產生心理暗示,讓她同樣以不同於以往的眼光搜索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而她的朋友,她的做法是否讓我們感覺似曾相似?

這就是被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定義的“自我預言”,即你把別人當成什麼,別人似乎也按你看待的特徵反饋給你,從而印證了你心裡所想。這個可以說是一個有雞湯色彩的理論,但卻已被無數心理學家認為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親戚家有個非常調皮搗蛋、成績糟糕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變動而轉學,新學校的校長跟孩子父母的關係非常好,校長便在帶孩子託付給班主任的時候,當著父母的面跟老師說了一些好話:“這孩子天賦高,待人友善,是個好孩子,你要好好栽培……”

班主任以為收到好學生非常高興,他也看出校長跟家長的關係,為了拍校長馬屁,第一天就把孩子任命為學習委員,還要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搞得這孩子臉紅……結果沒鬧出笑話,反而是一學期後這個孩子被評為真正的三好學生。

還有個坊間流傳甚廣的故事,不知真實與否。

說的是一個多動症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差,還經常屁股“貼不住”凳子,注意力非常差。老師每次找孩子的媽媽談話都是嘲諷的話,這位媽媽聽後很難過,但沒有告訴孩子,而是跟孩子撒謊說:“老師又讚揚你進步了,媽媽為你感到高興”,結果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一點點進步,最終考上了名牌大學,成為媽媽的驕傲。

看完上面兩個故事,你是否想起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忽悠大法”?

這個哥們煞有其事地對孩子進行測試,然後忽悠老師說,一些孩子天賦異常,一些天賦中等,而另一些孩子天賦低於平均。當然,這些孩子和家長都不知情。隨後,老師就對天賦異常的孩子寄予厚望,結果那些被稱為天賦異常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孩子。而真相讓人跌破眼鏡,當初所謂的天賦區分,羅森塔爾是隨便抓出來的。

當然,“自我預言”並不是你僅動動嘴皮便能成為現實,而是需要真實的心態和行動,就像上面故事和實驗裡的老師真的相信自己面對的是優秀的好孩子,而孩子也相信自己如別人嘴裡所說的那樣優秀,也像《窈窕淑女》的伊莉莎那樣,伊莉莎只有真正被別人像淑女那樣對待後,才能從一個粗俗的賣花女真正變成了一個姿態婀娜、舉止高貴的淑女。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有辦法利用“自我預言”,養育更好的孩子嗎?有辦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首先需要抓住下面2個重要原則:

1、給孩子表達客觀而正面的評價

我們舉一個例子:孩子南南總是打其他小朋友,而你要讓南南改掉這個壞習慣。

你可以跟孩子這樣表達:“小明說你剛才打他了,媽媽非常難過,因為打人的行為非常粗野。但媽媽知道你不是一個壞孩子,因為你昨天扶起了摔倒的小琳,還幫她擦眼淚,媽媽知道你是個非常善良和有愛心的小朋友,媽媽相信你以後也會友好對待小明,不會再打人了,最終會成為一個真正有愛心的小朋友,媽媽說得對不對?”

給孩子帶有認可和期望的評價,這本身已經是一種提醒和激勵,孩子帶著大人正面的評價,也容易以積極的行動向大人預想的“真正有愛心”的好孩子靠攏。

不要違心地對孩子說謊話,比如“孩子明明打人,你卻告訴孩子說他是個絕對不會打人的好孩子”,因為違心,也因為撒謊,孩子也不會朝著你所期望的方向進步。

2、父母經常在他人面前正面評價孩子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

比如當你在超時買了一個玻璃杯而不是一個不鏽鋼杯子後,回到家被丈夫問你為什麼買玻璃杯而沒買不鏽鋼杯,你大概會下意識地跟丈夫列舉買玻璃杯的種種好處,以此證明你的決策是正確的。即使你一開始並沒覺得玻璃杯比不鏽鋼杯好多少,但經過這一輪“列舉”,你似乎更認可自己買玻璃杯的決策是對的。

經常公開地正面評價孩子,也能起到上面類似的效果,從而讓你更加相信孩子的確優秀。另外,受人性驅動,父母也能在這樣公開的“宣言”中自我印證以證明自己的評價的確不假,有利於父母從孩子身上發掘更多的優點。

最後,把孩子當成你心中預想的樣子

當你能真正那樣做的時候,你不會再有像對待一個糟糕孩子那樣的言行舉止出現,比如指責、咆哮、呵斥、不耐煩,而更多是以微笑、耐心、憐愛善待孩子。父母僅僅是這一態度的改變,也能導致孩子的行為發生改變,因為孩子不再是反抗和叛逆的,而是帶著驚喜、帶著父母的認可,積極擺脫不良行為,在心情愉悅和激動中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認可,而最終真正成為父母心中預想的樣子。

這就是心理學家嘴裡所說的“自我預言”的實現,對跟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來說有挑戰,但卻是可以做到的。


幼兒說


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與成長!

家長A

“兒子3歲,以前一直比較聽話。可是近來特別任性,還總跟我彆扭。前些天,天氣特別冷,給他穿棉衣,告訴他不穿棉衣會凍著、會生病。可他堅決不穿,穿上就脫下穿上就脫下。我上班都要遲到了,急得我衝孩子喊起來,還打了幾巴掌。最後索性強按著給他穿了棉衣,但孩子一邊走還一邊不停地扭動著。你說我應該怎麼辦?”

家長B

孩子常常表現出一些不服從我們的舉動。有一次家裡來客人,我就叫孩子出去買個西瓜回來解暑。但怎麼說孩子就是不去,我特別尷尬,只好對客人說:“我這兒子真是慣壞了,很任性……”使不動孩子,只好自己去買西瓜了。

家長C

對孩子非常嚴厲。常常為一些小事罵孩子、打孩子。結果和自己的孩子關係鬧得很僵。他的話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他很煩心,老是訴苦。

家長D

我的孩子三歲了,有一天在商場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我沒有給他買。他就大哭大鬧,先是拳打腳踢,後來索性坐在地上撒潑。我十分難堪,怎麼勸怎麼哄也不行。最後只能拿出錢包,“屈服”了。

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叛逆期,哪個孩子是真正是任性倔強呢?

讀過孩子成長方面的書的家長就會知道,孩子有叛逆期,在這個時期,你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你要他向南,他偏要向北;你跟他來硬的,他比你還硬。

比如家長A,孩子不穿衣服,家長可以用緩和的語氣告訴她外面很冷,不穿厚衣服會感冒,帶她到室外去感覺一下,孩子感覺到冷,她自然會加衣服。這樣做也用不了幾分鐘,這樣孩子就會順從!如果你硬要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做,經過激烈的碰撞孩子會暫時屈服於你,但時間長期以往,家長會將一個叛逆期的孩子塑造成了真正任性倔強的孩子。

再比如家長B,爸爸媽媽老說孩子不聽話,還愛在別人面前說孩子任性倔強。然而那個孩子在爸爸去買西瓜後,卻跟客人道歉:“叔叔對不起,不是我不想聽話,是我爸媽老說我任性倔強、不聽話,我很煩,所以故意氣他們……”

孩子叛逆期會呈現叛逆倔強的特徵,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任性倔強呢?

真正的任性倔強就是: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倔強有好的一面,可以堅持自己!但是一旦過了頭就很糟糕。一般來說,任性、倔強的性格會有遺傳因素,但是更多任性倔強性格的形成,跟早期家庭教育不當有關。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會造成孩子任性、倔強呢?

第一種是慣出來的;

第二種是打出來的;

第三種是家長強調出來的。

第一種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孩子的愛太多,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不會進行愛的互動。對孩子的要求,無論對錯一律滿足,長此以往,孩子形成了想要什麼就得有什麼,我想怎樣就怎樣的錯誤認識。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就哭鬧不止,家長如果繼續遷就,就更增長了他任性的成分;

第二種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格,他們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不允許孩子有過失和錯誤,最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後教育觀念,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語言暴力,孩子特別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明孩子也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將父母當成了敵對的人,繼續對抗,養成了倔強的脾氣,家長更生氣,於是再狠狠打。越打越犟,越犟越打,本來平靜隨和的孩子,卻被家長打成了一頭不服管教的犟牛。

第三種,孩子本來偶爾犯一些小脾氣,使一點小性子,家長就認為是孩子任性、犯倔。於是不分場合人前人後地講孩子這麼任性、多麼倔強,講得多了。在孩子眼中,父母一直在強調自己倔強,就形成了心理暗示。強化了他的叛逆,由偶爾的任性犯倔,變成了真正的任性、倔強。

你家孩子屬於哪種任性倔強?

找出孩子任性倔強的原因,才可以根據不同的原因採用不同的方法。

教你三種好方法,正確面對孩子的任性倔強!

對於慣出來的任性倔強,家長就要狠心、堅持原則劃好界限,在孩子哭鬧時不遷就、不給他好處,等他停止哭鬧了再給他講道理,並告訴他以後越哭鬧越得不到。還要告訴他無論什麼事情、什麼要求,都要用積極協商的辦法去解決。這樣不但可以糾正孩子的任性,而且培養了孩子用積極方法處理問題的好習慣。

對於打罵造成的任性倔強,家長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檢討自己,要摒棄落後的教育觀念和粗暴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講道理。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試了行不通的時候,你再給他指導,這樣他才會心服口服,這樣培養出的孩子,不但不會任性,而且還養成了自信、堅強、勇於創新、善於改正錯誤的好習慣。

對於因為強調造成的任性倔強,家長應丟掉人前人後講孩子缺點的壞習慣。淡化他的任性倔強,有意表揚他的平靜隨和。當孩子偶爾犯倔的時候,採取寬容的態度,容許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允許孩子發洩不滿,事過之後再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孩子的任性倔強就會一點點地消失,而且會變得通達、隨和起來。


冬九魚


對孩子多些信任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