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小时工作制案”获得通过始末

  96年前的“五一”,代表全国34万有组织工人的173名工会代表聚集广州,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简称“一劳大”),6天的会期里,大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等决议,成就了全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次大聚会,开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纪元。

揭秘:“八小时工作制案”获得通过始末

“一劳大”旧址

这次成功的大会使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当时全国甚具影响力的香港海员工会等工运组织的支持,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96年后,广州市总工会与广州日报社将共同在“一劳大”旧址上开办广州劳工大学堂,给全市各行各业的职工特别是异地务工人员提供一个提升素质,实现自我增值的公益平台,传承和活化这幢老房子。

中国工运潮起、成长珠江

工会联合抗争初取成效

“‘一劳大’召开无疑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篇章”,广州工运史专家王建生如是说,广州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组织的最早诞生地之一, 1922年正是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那年年初,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信心。但是当时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工人团体,各地罢工处于分散的状态。不久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向全国各工团发出了在广州召开“一劳大”的通告。

“选在广州举行,一是因为当时广州的政治氛围相对比较宽松,孙中山等对工人运动持支持态度;同时,广州邻近香港,海员大罢工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王建生这样解释“一劳大”在广州举办的原因。

当年5月1日,“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在广州顺利召开。当天,参加“一劳大”的代表和广州工人5万多人一起在第一公园(即今天的人民公园)开大会庆祝“五一”劳动节,陈独秀、张国焘分别发表了“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无产阶级革命之必要”的演说。谭平山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身份,亲自高举红旗,走在示威游行队伍的前列。

随后,“一劳大”在珠江南岸的广东机器总会开幕,张国焘主持大会,谭平山在会上作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当年著名工运人物如李启汉、邓中夏、邓培、陈炳生、苏兆征、林伟民、黄焕庭等均参加了大会。

这次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等10个决议案,这也是8小时工作制第一次在广州获得通过。大会还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机关,并负责召集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这实际上承认劳动组合书记部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新局面,中国的工人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中国工人阶级在珠江畔实现了第一次大联合”,王建生说,在6天的会期结束后,张国焘带领来自外地工会代表赴香港与刚刚进行了大罢工的香港海员工会等工会组织进行了联谊,争取到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香港海员工会,支持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一劳大’的成功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有成效的一件大事”。

王建生坦言,尽管“八小时工作制案”获得了通过,但是在中国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推行却遇到了极大难度。“贫苦的工人都希望多劳多得,八小时工作所赚的工钱其实远远不够开支,往往是进行12~14小时的工作,但是‘一劳大’通过的‘八小时工作制’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闲置多年后,市总工会去年开始对“一劳大”旧址进行原状修复,作为“广州工人运动纪实馆”对市民开放。跟以往的展览不同,“一劳大”展览中以广州各行各业的工会会员会章实物,带出各个行业工会通过联合争取权益的历史片段。只见上了规模的酒楼、药房、理发店、肉菜店都会成立自己的工会组织,还联合成了各个行业的行会和工联会。为了明确组织,每个工会和行会都有自己标识醒目的会章或者会员证。

而工会们的联合抗争获得合理权益也获得了实效。记者看到展览上《一年来广州罢工统计》,在1921年至1922年间,九成以上的罢工活动都成功争取到加薪,在1921年8月,8640名茶楼工人就成功争取到加薪5成的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