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中小學教師職稱等級與工資掛鉤會給義務教育帶來怎樣的正面影響?

熊忠萬冷眼看世界


設計職稱制度的初衷,是給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分級,按等級確定薪酬高低。水平越高,工資越多,這符合價值規律,也能促進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從而整體上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但在實踐中,因為職稱評審制度存在設計上的缺陷,評審過程中,無法準確量化的人為主觀因素過多,致使職評的結果往往有失公平,同時一些評分規則不科學,容易使人鑽空子,因而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特別是在一線教師群體中,要求取消職稱制度,或取消職稱等級與工資掛鉤的呼聲很高。

取消職稱制度是另一個話題,這裡不討論。先討論如果職稱等級不再與工資掛鉤,有什麼正面影響。

正面影響肯定是有的。不需要為了評職稱去買論文版面,不需要去參加各種無意義的評獎活動,不需要四處請託拉關係,同事間不再為爭職稱指標勾心鬥角,不再為年度考核評優吵得面紅耳赤……最重要的是,不因職稱拉大收入鴻溝而導致教師心理失衡。

不過,如果職稱等級不與工資掛鉤,則職稱制度就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但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其勞動應遵循優質優酬原則,那麼,這方面將如何界定呢?

一種觀點認為教師工資應主要與工齡掛鉤。毫無疑問,工齡工資應該在教師工資構成中佔據重要比例,這既能鼓勵教師終身從教,亦是對教師的長期工作貢獻的一種肯定。但若主要按教齡發工資也有很大弊病,會養懶人,助長混資歷、不思進取的風氣。

一種觀點認為應以崗位定教師工資。教師在哪個崗位,就拿哪個崗位的工資。崗位工資能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而且崗位工資還可以按績效表現(教學成績)調整,兼顧了效率與公平。但是,教育教學工作有其特殊性,有些隱性的東西,如德育與文化浸潤,是無法量化考核的,與教師的師德、教學方法、文化底蘊、經驗都有關係。單純按崗位和績效確定教師工資,也有失偏頗。

最重要的是,如果教師職稱沒有了意義,教師的職業發展就失去了方向。本來教師職稱僅初、中、高三個等級已經太少,而且高級又遙不可及,很多教師評上中級後就已失去了工作熱情,得過且過。這樣一來,教師更不會主動去追求專業成長。一名教師若不能終身學習,靠吃老本是撐不了多久的。

所以,教師職稱等級與工資掛鉤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要改革職稱的評審制度,應朝著應公平公正、科學合理、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

比如,參照公務員職務系列,增加職稱的層級;縮短職稱晉級的年限,兩年或三年有機會晉級一次;組織全國統一的職稱考試,原則上通過了考試者,師德考核合格便可順利晉級。

同時,因為職稱層級增加,相鄰職稱等級間的工資差別就相對縮小了,教師不易產生心理落差。而且,因為“總有前途可奔赴”,教師的人生有奔頭,生活有盼頭,工作就會有勁頭。


毫米


教師職稱評定製度確實存在弊端,已經嚴重抑制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首先,中小學職稱制度導向偏離了教育本意,一切向錢看。

由於中小學教師職稱是與工資掛鉤的,所以大家挖空心思想著評職稱。以期望通過職稱評比來達到提升工資的目的。中小學高級教師的工資要比中級職稱的老師多1000多元。

其次,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同樣的工作,甚至比高級教師做的還多、好。但工資卻相差一千多元,同工不同酬,造成了不公平。也給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環節多,容易滋生腐敗!

評選過高級教師的老師都有共同的感受:累!

關卡一關接一關,每一關都需要打通。都要付出代價,等到打了通關,早已遍體鱗傷,都沒了喜悅感!甚至有老師吐槽,每個關卡還明碼標價了!可悲可恨!

第四,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評定製度,嚴重分散了教師的精力。失去了教育的本來追求。

當大家整天為了公開課、課題、論文、榮譽等而活的時候。教育的本來功能、追求反而沒了。直接本末倒置了。

第五,中小學職稱評定製度,增加了教師的經濟負擔。

這制度不但牽扯教師的精力,還給教師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且不說為了“打通關”而“打點”的花費。教師光為了“發表”而付出的代價就非常大!據說按照文章發表的級別不同,花費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教師發表一篇文章,少則1000多,多則幾千!筆者曾經接過“代寫”的活,一篇評特級用的文章,稿酬5000 元。

當然,廢除了職稱制度後,給教師教育帶來的正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期待吧!


姑蘇講堂


教師職稱就是個笑話!無論你多能幹,多優秀,多敬業,多無私奉獻,因為沒有空崗,你無法晉級,因為沒有評職稱的材料,你業績再好,也不夠格!因為沒有縣級以上講座,你條件不夠!因為你沒有輔導學生獲得大獎,你不夠格!最無恥的是,當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這些東西弄齊了,然後告訴你,沒空崗了,你沒機會了!


活著才是王道13


職評不合理不公平說的已不少了,這次已不再多說。既然職評很難公正,不如取消。有人會說,沒有了職稱,老師們工作不積極,那就錯了。今年我校校長已宣佈不再發獎金,按道理說,老師該不積極了,可是,大家幹勁仍然依如過去。上午第一節8:00上課,而實際上我校第一節都是7:30開始,晚自習本來6:20開始,但我校老師都是6:00開始。沒獎金工作的積極性不也很高嗎?同樣,取消職稱,大家照樣努力工作,不信試試。


石子782


不應該掛鉤,往往沒評上職稱的拼命幹,評上的退二線,公平何在?


醜卜楞


職稱可以不取消!工資不能全按職稱分配。職稱每級只能差距180元,每擋只能差距60元,有教齡工資,課時工資,績效工資(工作成績)。學校分兩個工作部,教育教學工作部,後勤保障工作部。教育教學人員按公務員待遇,後勤保障部按企業人員待遇。讓精英執教,振興教育,強我中華。根治學校中層幹部終身制,校長每屆5年,中層每屆3年一聘任。


光一二


為晉升職稱真是亂象叢生,烏煙瘴氣,有個別老師加班加點,搶課占課,打亂正常教學秩序,雖然教育局學校明令禁止,仍我行我素,目的只有一個晉上級多拿錢。這就造成學生偏科不能均衡發展,沒有希望晉級的老師那隻好……,還有不擇……,為晉級,老師之間也不那麼和睦……為晉級花錢買論文……等。校園本來應充滿陽光,朝氣,和諧,積極向上,老師應該向學生傳播正能量的場所,而現實是,在某些學校變成了名利場。最令人悲哀的是個別人的師魂受到名利的汙染了。


易水瀟瀟957


你說的是全國教育的普遍現象,職稱取酬弊端太大,職稱已完成其歷史使命,應壽終正寢。


用戶9972750599293


挖空心思評職稱,使得在教育事業辛苦工作36年的老教師,培養出優秀學生數不勝數,現在年歲大了,超高還是定不上,因為找不著辦事的人,花不起辦事的錢!!職稱坑人不淺!!


愛生活151123506


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會出現管理層閒死,一線教師累死現象。有的老師職稱只要評上就立馬退出教學一線。職稱所帶來的教師工資水平差距太大,造成教師心理不平衡,只會教書的人自然沒有動力。讓教師迴歸教學,不用溜鬚拍馬走後門,買獎狀,買論文,增加教師壽命。

教師工資應該主要以教齡、所帶課時數、地區偏遠程度等掛鉤,或者到工齡自動晉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