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战斗机现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热心的小胖陈



空军不论什么新型战斗机都要打火箭弹这个事情一直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诟病!其实,做为一名战斗员需要掌握各种不同弹药的使用和战法的运用(美俄飞行员也这样),虽然现在精确制导弹药已经普遍了,但是没有精确制导弹药咋办?还不打仗了?!军人要有大无畏的制胜勇气与决心!不论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完成任务,这是我军从建军那一天起每一名指战员都必须要做到的!

歼轰7战斗轰炸机从1992年服役以来,拥有两个型号:歼轰7/歼轰7A。约有250架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服役,目前是我军执行中短程战术轰炸任务的主要机型,但是歼轰7是1974开始研制的,也参照了英德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轰炸机、苏联СУ24战斗轰炸机…最早的歼轰7甚至采用了“可变翼”,后来全世界放弃这种复杂的机械装置,加之我国未全面掌握该项技术也就作罢 ,重新设计成固定的上单翼机翼…。

机翼下可以挂载四枚空地83(KD83)对地/反舰导弹,歼轰7A战斗轰炸机最大理论载弹量为9吨,已经超过了СУ30MKK的载弹量!并且,我军目前所装备的大部分精确制导弹药都能使用。
总体来看歼轰7本质上属2代半的飞机设计,当时“一型多机”的概念刚刚形成,但是技术水平并未达到,大部分的所谓战斗轰炸机只能当做轰炸机使用,空战性能实在不佳!歼轰7本身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它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与我军引进的СУ30系列和自行研制的歼16这样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相比明显的落伍了!已经不能进行空战,只是保持它的轰炸功能。
歼轰7的电子战型号,军迷戏称“咆哮豹”,机翼下可以挂载两具大功率电磁信号干扰吊舱,其性能貌似与美军EF–18“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功能相当。
图片虽不甚清晰,但也能看出来机翼下挂载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加之有大型电子干扰舱的配合,压制敌防空系统非常有效!

那么,歼轰7在我军的战斗序列里性能已经落后,它必要继续服役下去吗?回答是它还可以继续服役10~15年直到机体寿命到期!通常情况下一架飞机的机体寿命是25~30年的时间,而歼轰7进入到1998年之后才全面生产,其改进型号歼轰7A也只是停产不久…说明歼轰7系列还在青壮年阶段,这样就退役了显然是极大的浪费!与我国国情也不相符,虽然歼轰7系列在我军战斗序列当中显得落后,但是与周边国家的飞机,比如:F4D、СУ22、МИГ23…等二代、二代半机相比还是先进的,并且我国是武器装备自行生产大国,完全可以利用歼16等先进战机的部分技术改造歼轰7,当不了战斗机不能空战,安心的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当战术轰炸机还是合格的!并且部分改造成电子战飞机也是很好的选择!


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战斗轰炸机,机腹重型挂架挂载了两枚“暴风之影”远程隐身巡航导弹。

“狂风”战斗轰炸机制造时间至少要比歼轰7早了15年左右,其经过了多次的改进后仍然在皇家空军服役,今年四月份还从地中海的塞浦路斯英军基地起飞,执行美英法空袭叙利亚任务。当前“狂风”可以执行的作战任务和携带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歼轰7也同样可以完成!

所以,从国情和歼轰7的机体寿命、对周边国家的飞机存在先进性…等诸多方面来看,它仍然可以继续服役。


皇家橡树1972


飞豹,是国内军工研发的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主要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打击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属于第三代战斗机。

作为战斗轰炸机,飞豹包括改型机机长21米,机高6.22米,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35吨,实用升限15.2千米,有10个外挂架,最大载弹量8-10吨,作战半径1650公里,最大航程3650千米。

从这个指标性能来分析,飞豹特别是飞豹A型战斗轰炸机,目前依然堪用,能携带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和鹰击系列空舰导弹,以及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实施对地对舰攻击,并具备一定的空中自卫能力。

飞豹及改型,具备昼夜全天候投放精确制导武器,防区外攻击和反辐射攻击等强大功能,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战时依然堪用的强有力武器。

当初,飞豹是为对付敌方水面作战舰艇,配合海军作战而研发的,其改型飞豹A出来后,空军很满意也采购了,主要负责对地精确打击。

海航飞豹则打击水面舰艇为主,常态下即可挂载4枚鹰击83K空舰导弹,外加4枚空空导弹,载弹量相当惊人,战斗力也相大强大,目前看除了最新型的歼16外,飞豹A依然是强大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的有力空中平台。

飞豹战斗轰炸机,还是可以用的,战时依然具备强大的对地和对舰打击能力,当然,随着歼16这款性价比更高的战斗轰炸机的服役,飞豹基本型就显得式微了,退出现役是迟早的事,但飞豹的改型还将服役相当长时间。

总之,随着歼16战斗轰炸机的服役,飞豹基本型将逐渐退出现役,但飞豹A型战斗轰炸机,依然可以堪用,还没那么快退出现役,仍然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地特别是对舰打击的主力战机。

关注作文作者,悟空问答包括头条号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创作品,选择“国平军史”不会有错,每天与您快乐分享军史知识,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发表您的高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13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还是有一定需要的,但意义不大了。

现代化的空中战争,战机的数量并不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投放弹药的能力、命中率以及自己的生存力。

打个比方,你用100架飞豹去对20架F22,可能连敌人在哪儿都没看到就全被击落了。

飞豹最大的问题,是空战能力弱。虽然也可以发射对空导弹,但空战能力和现代化多用途战斗机无法相比。自然也可以改进,但毕竟最初设计过于老旧,改进的意义不大了。

飞豹空战能力弱,就只能在己方战斗机掩护下攻击。

或者协同主力战机做次要目标的攻击。

然而,一旦空战爆发,战斗机需要争夺制空权,分兵保护飞豹的可能性较小,也没有必要。

至于攻击次要目标倒是可以执行的,但仍然存在飞豹生存力的问题。

同时,飞豹只能携带5吨弹药,歼16则可以达到12吨,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歼16还有很强的空战能力,自己就可以完成空战和轰炸任务,是飞豹无法相比的。

总体,目前飞豹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随着现代化战机歼10、歼16、苏35大量装备,飞豹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2017年3月,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称飞豹已经正式停产。


萨沙


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有的。对不起,我是豹粉,特喜爱这款飞机,它太漂亮了。理由嘛,以为战机退役正常,以新换旧,可是飞豹还有使用潜力,要退役不是现在。自1992年开始入役,还不足30时光,最新批次的“飞豹”就更新,就这样转身而去,不符合我国空军习惯,至少还没人家那样奢侈,个人判断见不到浑腥,它是不会退役而去的。一者飞豹低空飞行性能优异,任务还非常繁重;二来改进后性能有明显提升,可作为电子战机伴随攻击,有称“咆哮者”,以其航程较大的特点,再加上可携带副油箱出巡,开辟电磁通道,实施电子压制干扰,正能持续发挥作用;三是数量可称庞大,至少在200架以上,经过多年使用,性能已非常稳定,堪谓皮实结实,用着顺手,易于维护,正是一件称手的兵刃。这样讲,不知人们赞同否?要为飞豹点个赞,个人判断,还要使用十年以上。

绰号比目鱼。国人咸知飞豹,缘自2000年上映的电影“冲天飞豹”,影片的最后有字幕,明确无误地告诉世人,已达到了三代机的标准,现在飞豹渐老,争议渐多,甚者视之为敝履,这是喜新厌旧的心理是不对的,好像任何装备都是后来的好,更先进,不是这样,装备已成体系的中国海航和空军,自有用途。飞豹,这是国产战斗机第一个绰号,飞豹的拼音缩写正是FB,正好与战轰同名。北约喜欢给外国军机乱起绰号,不知怎么与眼睛长在一起的比目鱼扯上了关系,比目鱼是残疾,人们以之讽刺只看事物一面的人,也许飞豹最善长低空突击一样活吧,说是也是。飞豹出世日,俄罗斯的评价,真正中国产的第一架性能不错的飞机。有个邻居对它大为紧张,即因忌惮它优异的低空飞行性能。

比之“狂风”能如何?飞豹设计之时,主要根据我国海洋面积广阔的特点而设计,需要在较远的距离上发动对海对陆攻击,考虑到大航程兼有一定的制空能力,而狂风不同,狂风是英德意三个国家自二战后没有发展战斗机,而进行练手的首款装备,主要的使命近距空中支援,截击遮断,对海攻击,因航程较大,以后又有了电子对抗和侦察等型号,要对地对空使用,于是通过变后掠翼技术解决了这种近似矛盾的发展需求,我们知道变后掠翼飞机普遍存在着操纵复杂,故障率高,不易维护的问题,也给未来升级改进带来困难,而我们的飞豹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它的主要使命,可靠性要比狂风好得多。狂风唯一的靓丽,就是给它不停加武器,因是我们常自看到它挂满了各式导弹和炸弹。但随着欧洲三代机的普遍装备,装备国家开始将它退役,原因之一在战场的表现欠佳,机体不能穿着太厚的装甲而不堪一击。飞豹呢,生存率明显要比狂风高些。

传说JH-7B。2013亮相,改进了机载雷达,那意思,全新的航电了呗,由于改变而改变了许多,比如数字式航电系统,可以发射射程400千米的鹰击12了,这叫什么?沾上死挨上亡,不给对方留机会。更不像话的是,传说隐身飞豹,可见有人与我一同喜欢,本来嘛,它的潜力无限,这就更有意思了。把短小的制空能力放大,把涡扇-9做得更强,实现了空中加油功能,作战半径大为增加,几乎什么都在改变,一款不一样的歼轰-7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样做的意思无非要将飞豹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过,纳闷的是,没有出口,一款空重只有14.5吨的飞机说出口自无限制,这么多年没有卖出去,以为这才是飞豹所要努力的方向,载弹与航程,不虚美国攻击鹰,只能比它更大;聪明有过歼-16,弄过了飞豹可以走得无限远,至少五十年没问题,只是,可能吗?


魂舞大漠


咱家里是有矿吗?歼七战斗机和歼八战斗机都还没退完。怎么会想着不要先进半代的飞豹了。飞豹再服役10年到15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再怎么着,肯定也会比歼七和歼八要晚退役。继续生产飞豹当然是不明智的,但是把现有的飞豹给扔掉也是不合理的。


图一:传说中的隐身飞豹。

我国还有数百架歼七战斗机,还有一些歼八II战斗机。歼七战斗机没有打中距弹的能力。歼八二战斗机的机动性也就那样了,勉勉强强好过人操火箭。而且歼七战斗机和歼八战斗机的腿都很短。歼七就是机场围墙保卫者。看起来又瘦又长的歼八好像很大,然而航程也不远。

飞豹可以客串制空战斗机使用,携带霹雳十二中距空对空导弹和霹雳八近距空对空导弹。歼七和歼八号称的多用途,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好过没有。这两者的低空飞行性能很差,而且载弹能力也很低。真的是在空战的时候,歼七和歼八未必打得过飞豹。对地攻击和反舰攻击就不用比了,这是飞豹的强项。


图二:当年飞豹差点变成一种并列双座飞机。

飞豹并不是一种战斗机,而是一种战斗轰炸机。它比歼七和歼八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多用途。飞豹是目前国产低空突防能力最强的战机之一。即使歼10C这么先进,但是挂同样多的弹就没有飞豹飞得远。歼16的攻击能力更强,但还在生产之中,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替换飞豹。就是谁也没有他低空攻击有优势。

飞豹采用的是涡扇发动机。歼七和歼八采用的是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比涡喷发动机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省油。在进行远海巡航的时候,歼七歼八甚至是歼十,都不能长时间的执行远程护航任务和巡逻任务,飞豹是没问题的。中国加油机数量相当少,在实际执行远海巡逻任务的时候,用的机会很少。



图三:飞豹仍然是一种还能用的战斗轰炸机。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会退役的战机。取代飞豹战机,最佳选择就是歼16。当歼16和歼20生产足够数量的时候,飞豹就可以下岗了。飞豹毕竟是二代机的底子,再怎么改也打不过歼16。更不可能跟日本的F-35对抗。飞豹肯定是一个大功臣。当有一天飞豹功成身退的时候,也就是我国已经全部装备四代机和五代机,成为世界最强空中力量的时候。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


厉兵


西飞的飞豹曾经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原以为西飞能够基于飞豹战机研制出更好的歼击轰炸机,但是,这个风头被沈阳的J16给抢了,很好奇西飞为什么没有顺利推出替代机型,导致失去先机?难道J16真的可以完全替代专业的战术轰炸机吗?

JH7以落后的发动机获得高达1650公里的作战半径,应该说设计是成功的,是中国少有的采用非三角翼布局的战机,但是需要继任者,从对地攻击效能来说,J16并不比JH7A优秀多少,但是J16多才多艺,还可以兼顾制空

歼轰7战机气动布局设计确实落伍了。为增加航程,采用大展弦比后掠机翼设计,但是,机体与机翼缺乏优化,导致挂点不多,特别是中央挂点挂载能力不足,另外,缺少前缘可变襟翼,导致低空操作品质恶化,低空事故率高。J16研发成功后,空军海军停止了歼轰7的订货,自然就面临停产局面。

J16是多面手,但是对地攻击模式满载后,作战半径下降明显,显然无法替代专业的重型战术轰炸机,在前线300至800公里是J16的天下,可是超过900公里,则是专业的JH-X天下

显然,歼轰7停产对西飞来说可不是好消息。歼轰7的对地对海攻击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其航电系统曾经是国产战机最先进的,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后来引进的SU30MKK,只是气动布局设计上的短板导致低空飞行品质不佳,几十年的时间,西飞完全有时间拿出大改方案,继续歼轰7的生命,可惜没有下文。

西飞下一代JHX项目设想,项目是否存在?与SU34在整体上相同,但是取消了鸭翼,以前翼根小襟翼来提高飞机机动性能,这种设计可以提高隐身性能,是非常靠谱的设计

中国版的鸭嘴兽是否在研制中?诚然,J16综合性能非常强悍,但是毕竟不是专用战术轰炸机,虽说有8吨的最大载弹量,但是满载之后,作战半径大大下降,从空优模式的1200公里急剧下降至不足900公里(苏30MKK的数字,J16应该类似),而SU34鸭嘴兽由于采用更大的机翼面积,更高的机内载油系数,采用同样的发动机,即使是挂载8吨武器,其作战半径衰减也不明显,依然可以超过1200公里,因此,J16完全取代专用战术轰炸机显然还不可能。

显然,SU34的对地攻击能力是J16、SU30MKK所不能比的,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可以弥补战略轰炸机与多用途战斗机留下的空白

既然J16不能完全替代具备远航程的战术轰炸机,那么答案不言而喻:西飞一定在研制中国版本的鸭嘴兽,以成为歼轰7的接替者。相比J16,新版的歼轰X应该具有更大的机翼面积,采用涵道比为0.7左右的涡扇发动机(WS10B),并列双座,最大载弹量14吨,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机身采用隐身化处理。至于猜测是否正确,期待时间的验证吧。


鶇飞天


2018年是飞豹战机首飞30周年,尽管从技术上看这架战斗机有些落伍了,不要小瞧这款30岁高龄的战机。飞豹战机的存在意义在于足够成熟,性能适中,能够使用全系列国产弹药。

飞豹战机以及系列改进改型,为我国空海军实现从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的发展转型,形成多维度、体系化的作战格局和战略威慑,打下了坚实基础,立下了赫赫功勋。对于如今的中国军队来说,现在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还有存在意义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就应该从“飞豹”战机的现实替代者以及“飞豹”战机的剩余使用价值来进行分析。

首先,如今“飞豹”战机的最合适替代者当然是目前开始大规模装备歼-16三代半战机了,作为一款先进的重型战斗机,歼-16增强了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无论是从综合飞行性能还是从多用途方面来说,歼-16战机绝对属于“飞豹”战机最合适的替代者。

不过,目前歼-16战机的量产工作才刚刚展开,服役数量比较有限,造价也比较高昂,而目前中国装备了300多架“飞豹”战机,歼-16战机如果想要完全替代“飞豹”战机,那么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飞豹”战机在继任者尚为到位的情况下,未来仍然需要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另外,“飞豹”战机的剩余使用价值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升级后的歼轰-7A,对地对海打击能力都有明显提升。近年来,歼轰-7A战机的使用领域也正在拓展,例如从空军发布的消息来看,飞豹战机开始经常性的挂载全新的大型电子干扰吊舱,由于飞豹战机挂载能力较强,可以同时挂载两个电子吊舱,基本能够做到全频干扰,能够有效压制对方,保证自方战机的安全。在电子战版本的歼-16以及歼-15服役之前,飞豹战机将承担起这一重任。即使这电子战版本的歼-16和歼-15服役了,飞豹战机也能够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

未来即使飞豹战机的本职工作被歼-16战机等先进战机承担了。由于飞豹战机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多用途能力,所以它可以充当“万金油”的角色,填补其它领域的空缺,简而言之,未来飞豹战机仍然有不少可供其发挥的领域。而且论退役还真的轮不到飞豹战机首先退役,中国空军目前仍然装备着一批歼-7战斗机,这就说明中国目前先进战机的数量仍然是不足的,所以断然不会把仍然有较大使用价值的飞豹战机退役的。


科罗廖夫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很弱智,飞豹目前只是停产,从未传出过退役的消息。即便之前最初期的海军型也并未退役。飞豹停产很正常,因为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歼16,并且之前生产的飞豹和改进型数量上已经够用,没有必要再生产而已,可以把资金投入到生产更先进的机型。
但这并不代表飞豹没有使用价值,从性能上看即便是初期型的3650公里航程,1650公里的作战半径,6.5吨的载弹量在国产战机中也数佼佼者。作为一种攻击机来使用完全合格。即便是最让人诟病的空战能力,相对于苏24、F111、A10等攻击机来说也要强。A10上世纪90年代初最后一架走下生产线后就宣布停产,但知道现在仍有A10服役


天涯咫尺1986


您好,这个问题由东北讲武堂为您解答。从作战的能力上看,歼16的战斗力肯定要远远超过飞豹的。不过目前来看,虽然飞豹已经停产,但还是有他的用武之地的,暂时不会退役,估计会用到寿命终止的一刻。

首先是产能的问题,沈飞现在的任务量很重,已知需要生产的机型由歼11,歼16,歼15等机型,此外还有五代机FC-31的研制,改进任务和其他机型的后续改进工作。歼16的产能短期内无法满足空军和海军的需求。

目前正在服役的飞豹基本上以改进型为主,由于使用综合化的先进航电系统,并配备了包括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在内,多种较为先进的对海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现在的飞豹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在南海方向,挂副油箱接近3000公里的航程,配合鹰击81反舰导弹,飞豹的作战实力是够用的。

其次,飞豹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便宜,皮实100%国产化的零部件。南海方面,环境对飞机损耗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温度、湿度、盐度这些问题上,飞机的防腐蚀设计并不只是涉及到涂料,而是牵涉到结构和设备的具体设计等环节,从性价比的叫来看,飞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公举防务


歼轰-7是我国于1973年开始研发,1988年试飞成功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发初衷是满足我国远程航空战备巡航的需要,是一款具有重要意义的现代化战机。

随着近年人民空军队伍的壮大,不断有新的战机加入空军队伍,各种性能更高,巡航半径更大的战机陆续服役,“飞豹”头顶的光环渐渐褪去,而其中规中矩的气动也让很多人产生廉颇老矣的错觉,有许多人质疑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飞豹战机尚在青年)

实际上,飞豹是一款相当“年轻”的飞机,该机研发历经18年风雨,设计总师在1983年就提出了“二十年不落伍”的口号。该机自1998年定型至今仅有20年时间,许多机体生产年数只有十几年,尚处于青年时代。处于研发成本与效用等多方面的考虑,军方往往会将一个型号战机的潜力“压干榨净”才予以退役。在其服役途中,会根据自身需要予以改进,令其更加适应战场。20年时间在我们看来也许很长,但对于一款现代军机来说,服役20年显得稀松平常。以我们熟知的f-15为例,1976年正式服役的f-15至今已经飞翔了42年;而近年活跃在叙利亚战场的苏-25攻击机,服役于1984年,部分参展的战机甚至参加过阿富汗战争;而某些国家仍在使用的米格-21更是“年过半百”。与他们相比,飞豹还十分年轻,仍有利用价值。

(f15服役已有42年)

也有人质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技术水平,是否还适用于现代战争?答案是当然的。飞豹服役这十几年见,并非一成不变。不断的现代化改装令飞豹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我们所知,1974年的f-15与如今的f-15有着天壤之别,服役之初的飞豹与今天的飞豹也有着天壤之别,再加上隐身时代不对称战场的效费比问题,像飞豹这样的“炸弹卡车”仍有大显身手的舞台。

(炸弹卡车仍有它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