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包括哪些地域?

謝吟楓


藏族自稱為蕃(བོད),所以藏族自己指稱藏族人生活的地方,通常會說是“蕃域”(བོད་ཡུལ),這個叫法,從吐蕃時代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變過。當然這是比較正式的說法,一般來說,在藏族學者的著作和人們的口中,經常又不會這樣說,就像我們說中原為“赤縣神州”一樣,藏族人也經常用“雪域”(གངས་ཅན ཁ་བ་ཅན)來代指他們生活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藏區。


按照藏族史學名著《賢者嘉宴》(完成於16世紀中期)的說法,藏族人把藏區分成三大部分,即阿里、衛藏與多康,不過另外一些典籍裡又有一些大同小異的說法,總的來說,在藏族傳統地域觀念中,藏區大約還可以有衛藏、安多和康區的三分法,即將上述的阿里併入衛藏,而把多康分為安多和康區。現在我們基本上可以把藏區傳統地理中的基本單元找出來了,就是衛、藏、阿里、安多、康五部分,這五部之間可以再拼合拆解,從而形成不同的藏區三部。



這樣一來,藏族傳統地域概念裡,藏地的範圍實際上遠遠超出了今天所謂的西藏自治區的地域範圍,除西藏自治區外,還包括了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的部分地區。要注意的是,這樣一個廣闊的地域,反映的只是藏族傳統地理文化的整體框架和區域分類,事實上是一個文化地理的概念,而不是政治地理的概念,也就是這樣的一個藏區地域範圍,他在歷史上既不是一個政治實體,也不是一個具體的行政區劃,他只不過是一個概念、一種文化觀罷了。所以其內部各單元之間,也就沒有明確的分界,只有大體的概念,所以我這裡只是畫的示意圖,只是表達這一概念的大致範圍,不是一個精確的分區,事實上也找不到精確的分區。


藏區最核心的區域是“衛”和“藏”,合起來叫“衛藏”或“烏斯藏。"烏斯“是對”衛“的另一種音譯。


其實我自己小時候覺得西藏是很遙遠的,跟自己的日常生活關係也不大。後來我才知道,其實這種感覺只是因為我們對西藏的歷史地理不瞭解所造成的。比如我們從小到大,看著西遊記長大,大家知不知道,二師兄是從哪裡出來的?


當然,我們都知道天篷元帥是從天上被趕下來的,不過從天上下來後,投錯了豬胎,那麼天篷元帥成了豬八戒,貶到人間的高老莊當了女婿的高老莊,是在哪裡?


這個問題可能大家就都沒什麼印象了,我也是,當我後來長大後再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豬戒是一隻藏香豬啊。給大家看看《西遊記》第18回的原文:


行者(孫悟空)順手一把扯住道:“那裡去?我問你一個信兒:此間是甚麼地方?”那個人只管苦掙,口裡嚷道:“我莊上沒人,只是我好回信?”行者陪著笑道:“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何害?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那人被行者扯住不過,只得說出道:“此處乃是烏斯藏國界之地,喚做高老莊。一莊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喚做高老莊。你放了我去罷。”


只愛潘多拉


所謂藏區的定義如果是藏文化輻射區概念的話,那前面幾個回答說的都不夠全面。

因為,除了西藏自治區、雲南藏區、四川藏區、甘肅藏區、青海藏區以外,還有兩片被侵佔的藏區,即拉達克(清朝後期英屬印度強佔,面積4.5萬平方公里)和藏南地區(9.2萬平方公里)。

另外,不丹、尼泊爾、錫金、巴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查謨—巴爾蒂斯坦),作為深受藏文化輻射的地區,理論上也應該算藏文化區。

在目前國內控制的藏區裡,除了西藏自治區以外,雲南有迪慶藏族自治區、四川有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肅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青海則下轄海北、海南、玉樹、果洛、黃南,五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但一般來說,我們對藏區的印象更傾向於跨越省界的三大藏區區劃,即衛藏、安多和康巴藏區。

這種分法,實際上是從人種、地理上對三個藏區進行了區別。也就是西藏史料上“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的說法。這也是藏族自古以來,對於三處風格各異藏區的劃分。

“法域衛藏”中的“衛”和“藏”分指兩個地方。

“衛”是前藏,一般來說範圍是東起怛達拉山,西到崗巴拉山。大致相當於現今的拉薩市、那曲市、山南市和林芝市西部(林芝、工布江達、米林、朗縣四縣);

“藏”嚴格意義上說應該特指後藏,並不包含阿里地區,是從由崗巴拉山(崗巴拉山其實就是拉薩去羊湖前翻過的那個高埡口)以西,直到尼泊爾交界,大致相當於現今的日喀則市(北方小部除外)。但說到“法域衛藏”時,通常將後藏和阿里當做一個大區域來對待。

這樣的話“法域衛藏”的意思就是,衛藏是“法”最昌盛的地方。因為,衛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藏地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中心,佛學教法是全藏區的發源地,擁有最多的宗教聖地,也最為昌盛,稱為

“衛斯藏確吉確卡”(衛斯藏乃佛法的發祥地)。因而“法域”之名,名副其實。

康巴藏區地處橫斷山區的崇山峻嶺之中,“康”在藏語裡是“邊地”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古代藏族心中,康地是一處地處邊遠的所在。

生活在群山溝谷中的康巴人,男的身材高大、勇武異常,女的明眸善睞、嫵媚異常。因為勇武善戰,康巴自古以來盛產俠客和“夾巴”(強盜),因此有“藏族的哥薩克人”之稱。

又因地處漢藏結合部,便於經營商業康巴多有名商巨賈,又被稱為“藏族的猶太人”。再因為自由不羈的性格特點,又被稱為“藏族人中的吉普賽人”。

正因有了極具特點的康巴人,康巴藏區才被稱之為“多堆米伊確卡”(即康區乃人之發祥地),有了“人域”之名。

《安多政教史》記載,藏語

“安多”的發音分別取阿慶崗嘉雪山和多拉山的首字母組成。吐蕃文獻中,一般稱為多麥(元代譯為脫思麻,意為“多康的下部”)

和康區多山的地貌不同,安多藏區擁有大面積的草原牧場。大多數人對西藏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西藏是以遊牧生活為主,但其實衛藏是農耕遊牧混合型的經濟模式,能夠遊牧的草原面積並不大,康區地形崇山峻嶺草原的面積就更少了,真正支持吐蕃鐵騎的是安多藏區的馬匹。

正因為安多藏區盛產良馬,而被稱為“多彌達伊確卡”(即安多乃馬之發祥地)。所以才是“馬域”。

其實,除了三大藏區的分法,古代藏區還有這樣一個分法,“上部阿里三圍,中部衛藏四茹,下部多康六崗”。

需要注意的是,藏族以西方為上部,東方為下部。這種區分上下的概念,可能是從海拔高低對人的感知而來。

我們剛才說到了,嚴格意義上“衛藏”並不包括阿里地區,從這個說法就能明顯看出,上部的阿里和中部衛藏是並列關係。

“阿里三圍”的名稱來源於古格王朝的創始人吐蕃王子——吉德尼瑪袞。

公元842年,吐蕃最後一代贊普朗達瑪因滅佛被刺殺,綿延二百餘年的吐蕃王朝崩潰。在屬民暴動的打擊下,王子吉德尼瑪袞西逃象雄故地。在當地土王的支持下,創建了古格王朝。

晚年時,他將領土分作三份分別封給了三個兒子。長子日巴袞佔據磨域(又作芒域),以今克什米爾的列城為中心,後成為拉達克之首領;次子扎西德袞佔據普蘭,以今西藏普蘭縣為中心,成為當地的首領;三子德祖袞佔據扎佈讓,繼承其父的事業,以今西藏札達縣為中心,成為古格之首領。

因為三個王子名字中都有“袞”字,這便是著名的“三袞佔三圍”。而阿里這個名字也來源於此,這塊區域被稱為“納裡速古魯孫”(意為阿里三圍或阿里三部)。

“衛藏四茹”的出處是吐蕃時期,將衛藏地區劃分為四個“茹”進行管理。

拉薩周邊的是“伍茹”和“約茹”,日喀則周邊的“葉茹”和“茹拉”。一般認為“衛藏”是吐蕃民族的本土,“衛藏四茹”是吐蕃民族最基本的成分。

“多康六崗”中的“多康”是“安多”和“康”兩個名詞的組合。

《安多政教史》記載,多康之地又稱“四水六崗”,四水指金沙江、雅礱江、怒江、瀾滄江;六崗指的是:色莫崗、擦瓦崗、馬康崗、繃波崗、瑪扎崗和木雅熱崗。又稱,

嚴格意義上說,藏地對於藏區的劃分並沒有明確的地理標識,更多的是漫長曆史年代中一種相對比較模糊的認知,並不能代表這些地區都被藏族政權進行了長期有效的統治。

目前國內學界對藏區基本處於避而不談的模糊狀態,原因就是59年逃去印度的那個人,一直在在國際上宣稱“泛藏區”的概念,他心裡想的是啥,我們拿後腳跟想也能明白。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估計這哥們想也是白想了!



藏地讀行0白髮布衣


藏區很大,不僅僅是西藏,還有西藏之外的十個藏族自治州,更還包含已經屬於國外的一部分地區。

首先是,12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藏自治區。

其次,十個藏族自治州:

甘肅省:甘南州

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

雲南省:迪慶州

青海省:玉樹州、果洛州、黃南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

國外,不丹全國屬於藏區;印度的錫金邦,印控克什米爾阿克賽欽、藏南地區;尼泊爾部分地方。

中國作為大國,有責任讓藏區重新統一,完善國家主權。


武大東湖


藏區即指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族同胞活動區域,以川滇藏交界處的雲南迪慶州的香格里拉為代表的“藏區”是中國西南地區極富特色的民族異域風情區,主要生活著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生活方式也與中國內地差異很大。



三大藏區是衛藏、康巴、安多。


衛藏指的是西藏拉薩、日喀則一帶。
康巴指西藏的昌都和四川的甘孜州、青海的玉樹州、雲南的迪慶州。


安多指的是青海除了玉樹以外的其他藏族地區和甘肅的甘南州,四川的阿壩州。



青海的藏族自治州有六個,分別是玉樹自治州、黃南自治州、果洛自治州、海南自治州、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北自治州。


四川的兩個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
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轄德欽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


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

經丘尋壑


我在西藏待了七年多,其中拉薩四年,日喀則三年。比較瞭解當地人的習慣。按風俗習慣應該分為前藏(拉薩山南),後藏(日喀則),康藏(昌都林芝)。這三個地方人口占整個西藏的90%。一般很多人都喜歡把前藏後藏統稱為衛藏,但是自我感覺這種不對,日喀則和拉薩風俗習慣很不一樣,比如我在這裡的機關單位上班,要過三個年,日喀則新年,拉薩新年,春節。日喀則六一林卡節望果節都要放七天假,拉薩只有雪頓節放七天假。除此之外,安多藏族也自成一系,但是和青海海西藏族風俗習慣差不多。阿里呢,總人口也就八萬多。駐軍都是蘭州軍區,不是成都軍區。


關中小靚仔




凡是經幡飄揚過的地方,應該都屬於藏區,好吧!

藏區的包括的地域很多,西藏基本上全部都屬於藏區,這就不用多說了,接下來的藏區還有青海,青海總共有六個藏族自治州,當然還包括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壩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還有云南的迪慶藏族自治,這是大概分佈。

詳細的分佈,當然還有很多,例如甘肅的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的木里藏族自治縣,當然,青海有六個藏族自治州,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海西藏族自治州,應該有六個藏區,再加上四川的阿壩和甘孜,以及雲南的迪慶,甘肅的甘南,還有西藏,組成的整個藏區,分佈之廣。

藏族有氛圍衛藏,康巴,還有安多,衛藏主要分佈在,拉薩以西的地方,包括阿里,日喀則,以及拉薩地區的等等,這邊主要是以信仰,法會著稱,所以拉薩日喀則這邊的寺廟,比較多,信仰更為主。

康巴藏族,主要分佈在甘孜阿壩,迪慶,玉樹,等等地區,這邊的藏族,是以經商為主,康巴的漢子和康巴的女人,都非常的聰明,可以稱作為藏區的小猶太人,做生意,以及豪情壯,值得學習。

安多,知道的人並不多,因為他們和蒙古族和漢族打得比較近,所以也會更多被同化,主要是以放牧為主,馬背上的民族,馬背上的藏族,主要以放牧為主,主要分佈在青海一代,差不多就是這樣。

當然,每一個分類都有自己的特色,總而言之,到藏區去旅遊,還是要遵守當地的規則,最好不要隨意的去拍照,特別是到了寺廟裡,更是如此,要尊重人家當地的風俗習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藏族的主要是主食,就是青稞,我們經常聽到的青稞酒,糌粑,包括酥油茶,這些都是由青稞製作而成的,當然還有酥油,酥油茶是用酥油和茶,以及犛牛牛奶製作而成,非常好喝,當然是一股鹹味。

說起是鹹味,總有一種感覺,就是手沒洗乾淨,製作而成的酥油茶,因為手是鹹的,總給人感覺有一種很不衛生的感覺,其實只是我們多想了,真正的酥油茶還是非常棒的,當然製作工藝也比較特殊。

不說了,口水都流出來了,回去喝酥油茶了。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到藏區旅遊,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私信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一位驢友能夠去西藏玩的開心。


川藏自駕遊


藏地的概念包含甚廣,總劃分為“

三大藏區”。對三大藏區,藏區有典雲:“法域衛藏、人域康巴、馬域安多”,已概括出衛藏之宗教,康藏之人,安藏之馬的獨到魅力。

何為三大藏區

對藏區的劃分自古有之。藏文史籍就記載有“上阿里三圍,中衛藏四如,下朵康六崗”的“博曲卡松”(意為藏地三部的劃分方法)。劃分的依據是地理環境。

而如今我們所說的三大藏區是指安多區衛藏區康區這三大方言區。

這一劃法可追溯至元朝:元憲宗蒙哥汗派兵統一藏區、扶植薩迦派建立地方政權後將整個青藏高原被劃分為“朵思麻”(即安多地區)、“朵甘思”(即康區)、“衛藏阿里”(大體上即今西藏全境,包括前藏、後藏、阿里、拉達克)三個行政區域。

當然了,時至今日,三區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行政概念或地理概念,而更有了一分依文化而相互區分的味道。


安多藏區

• 地理範圍 •

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省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區。

對安多最初的印象,來源於這裡坐落著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擁有中國最完整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的藏密學院的拉卜楞寺。

安多區草原資源富厚,故而以馬聞明。

其實,這裡不僅有好馬,更有多源的文化景觀。由於地處中心藏區的邊緣地帶,它本身就是連接東邊的漢文化和北方的阿爾泰文化的橋樑,加之歷史上吐蕃、匈奴、吐谷渾、蒙古、土、回、撒拉等族的先民們多聚居此地,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下,塑造出安多文化的豐富獨到性。

諸文化瑰寶中,最絢爛的莫過於熱貢藝術;熱貢藝術中,最著名的莫過熱貢唐卡。

唐卡,又名唐嘎,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繪畫技巧上類似於漢族的工筆重彩,更以細緻、生動、色彩鮮豔見長。無論人物還是山水、花草、鳥獸,每一個形象都性格鮮明,形態各異,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 圖為金色唐卡,藏語曰“塞唐”。金色唐卡就是給佛“穿金衣”,造成佛光普照的藝術


衛藏

• 地理範圍 •

以雅魯藏布江流域為中心,主要以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大斷裂帶作為劃分藏北、藏南的界限。

衛藏實則是三大藏區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區。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作為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的拉薩就位於此地。

日喀則也屬於衛藏。日喀則境內有什麼呢?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還有有扎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廟。


康區

• 地理範圍 •

主要包括的是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東部(聶榮、巴青、索縣、嘉黎五縣)、林芝地區東部(察隅、波密、墨脫三縣),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西部除外),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對康區最初的印象來自她冠絕藏地的自然風光。“塞上江南”林芝,“吉祥之地”迪慶,高原的五色明珠稻城......定是神靈對康區有特別的偏愛,才讓人間仙境數處都散佈此地。

▲圖為林芝桃花

▲ 圖為迪慶的山色。

▲ 圖為稻城的五色海。

康區對獨到的風景其實不是自然景觀,而是康巴。所謂康巴,“康”為邊地之意,“巴”是人的意思,二者合起來就是康區的人。

一直覺得唯最濃的酒,最烈的馬方配得上康巴。或許是世代生活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區,山高谷深、江河縱橫便塑造了其彪悍豪爽的性格。


更多實用有趣的旅行資訊,請關注:OKYLIN麒麟喲喲


OKYLIN麒麟喲喲


一直很納悶和西藏接壤的省份 雲南 四川 青海 甚至甘肅也有藏區 可是和西藏接壤的新疆為什麼沒有藏區?從來沒聽說過新疆有什麼藏族自治州 甚至連自治縣也沒有 要知道新疆南部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屬於崑崙山 地理上是屬於藏北高原


比特幣和尼瑪幣


藏區的地域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壩藏族自治州,甘孑藏族自治州,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及麥克馬洪線以外被印度實際控制的阿魯納察而邦(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尼泊爾,布丹,錫金,等地區。


楊哥的


還有不丹、錫金、拉達克、巴爾蒂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