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征伐不斷,英雄輩出,為什麼後來還有五胡亂華之禍?

楊壽強


那我說一說五胡亂華的幾點根源

1.對於晉國江山的來源,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坐享其成得來的,在司馬懿掌權後,其後司馬師和司馬昭又分別掌權,其勢力根升蒂固,到了司馬炎自然順其自然的得了江山,俗話說輕易得來的總是不會珍惜。

2.晉國建立後大肆封王,西漢時期的七王之亂大家都知道吧,大肆封王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下降,也就埋下了禍根,在有強主的時候還能鎮的住。

3.晉朝的奢靡攀比之風太盛,司馬炎好大喜功還支持攀比,士族之間鬥富攀比,什麼糖水刷鍋,燒蠟做飯等,底層被層層盤剝。

4.晉國建立後,上層基本都是士族的人,底層沒有上升通道,自然沒有很優秀的人才,晉國自建立後就沒有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這也是五胡亂華的原因之一。在三國時個個求賢若渴,三國每個都能吊打遊牧民族。

5.司馬炎駕崩後留下了一個傻子皇帝——司馬衷,導致賈后專權,這也是八王之亂的導火索

晉國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一個被外族吊打毫無還手之力的朝代,相比於隋和宋,雖然同樣是篡位得的,但相比於兩朝,隋朝府庫充盈,大破突厥前期一片盛世。而宋朝雖然軍事雖弱,但經濟文化繁榮,雖然差點滅國,但仍然有人能力挽狂瀾,又延續了百於年國祚。





釣海翁


首先三國和後來的五胡亂華沒有必然關係,但有理不斷的間接因果!

先說三國,三國上承秦漢下啟魏晉南北朝,而五胡亂華就是南北朝的亂世前奏。三國時期風起雲湧,一時多少豪傑?那是一段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精彩畫面,至今仍為大家津津樂道。曹操死後司馬代魏,開啟了士族門閥勢力統治朝野的新氣象。司馬炎成為了西晉的第一位皇帝,坐享其成的西晉江山唾手得來使得司馬炎衝昏了頭腦,當時朝野上下腐化興盛,他本人也是好色之徒,當時還頒佈令法禁止全國婚姻,以便自己挑選宮女。當時全國剛完成大一統,南北東西各地是暗流湧動、極其不穩定的,北匈奴蠢蠢欲動。新朝之初為了穩定地方和拉攏勢力,分別把全國主要地盤統統交給司馬家族的親戚兄弟。史稱“八王”,等到晉惠帝司馬衷登基以後,賈南風成了皇后,這個猶如後來清朝慈禧老妖的女人為了掌控權勢,精心設計了一出好戲,成為了八王之亂的導火索,緊接著司馬家族八王為了自己的利益骨肉相殘,流血成河。自此“八王之亂”走向高潮!

“八王之亂“”是“”五胡亂華“”的前奏,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婢、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南下,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地區,對西晉首都形成了包圍的態勢,八王之亂以後,晉王室國力空虛,民不聊生,華夏大傷!各胡人部落先後乘虛而入,先後建立政權南侵西晉,公元317年,晉愍帝被殺,歷時51年,西晉進入歷史墳墓,自此終結。

說到底,是西晉王朝最終被五胡亂華毀滅,原因有三:

一、西晉自取滅亡,晉室自相殘殺,過度腐化,民不聊生。

二、胡人部落的韜光養晦,潛伏待陣的迅速崛起,不斷殘食晉室的統治。

三、天道所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馬賴氏


漢末黃巾起義,軍閥割據,到接下來的三國鼎立,這期間征伐不斷,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損失。於是就出現了允許、邀請或者強迫周邊少數民族內遷,用來補充人口,增強實力的情況。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在北方,為五胡亂華埋下了隱患。

西晉建立以後,司馬炎又大封宗室諸王,後來為了將軍權收歸中央,於是罷減地方州郡軍隊,少數邊郡雖然仍有軍隊,也被大大裁減,分封的諸王國軍隊成為地方上的主要的武裝。

而司馬炎又立白痴兒子司馬衷為太子,他死以後諸王為了爭權奪利,爆發了八王之亂。連年的戰爭使得西晉國力日益衰敗,而政治上的腐敗又使得內遷的遊牧民族或因為野心,或為生存壓力而起兵,地方政府缺乏軍隊也無力收拾爛攤子,最終引發了五胡亂華。




不沉的經遠


三國時期謀士如雲,猛將如雨,雖說還沒有統一,但是軍事實力絕對碾壓一切遊牧民族。


尤其是曹操北征烏桓,烏桓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建安十二年七月,郭嘉提議曹操丟棄輜重,率部千里奇襲。由田疇帶領下,曹操大軍從盧龍塞出關,一路遇山開山遇水搭橋,終於到了平岡。

八月曹操一直急行軍到白狼山附近,此時距離柳城不到二百里。袁紹兩個兒子和烏桓首領們才倉皇集結軍隊迎敵。

曹操的優勢在於出奇兵,又看到敵方倉皇集結的軍隊軍陣不整。便命令張遼、張頜二人為前鋒直衝敵陣,數萬騎兵大混戰,戰鬥十分慘烈。 這次戰鬥,曹操出其不意,以少勝多,最終平定烏桓。



這一戰我們可以看出遊牧民族之所以會崛起,肯定有中原士族門閥的縱容和支持。三國時期兵強將廣,經濟,政治,文化都達到了一個高峰。遊牧民族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

司馬氏在世家門閥的支持下篡奪曹魏江山後,大肆分封世家門閥和既得利益集團,制定律法法規保障他們的利益和地位。


為了牽制世家門閥做大,又解除皇室參政議政的限制,放權給皇室王族,導致皇室王族勢力過大,引起了八王之亂。

世家門閥貪腐成風,壓榨剝削底層民眾。導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無法調和,內耗嚴重,遊牧民族趁機崛起開始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


解讀歷史人物


其實,三國英雄輩出到並不見得,三國的人物總體層次水平其實一般,之所以家喻戶曉,實在是拜《三國演義》和羅貫中所賜。

但五胡亂華的發生,卻並非種因於三國,更多的卻肇因於兩漢,但是東漢末年和三國的亂世放大了五胡的力量,而由於西晉政治制度的倒行逆施,導致局面糜爛,而至一發不可收拾。

這其中的緣由,說起來還真是一言難盡。

有這麼一句話,“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這話正確與否姑且不論,但漢滅國無數,卻是事實。北擊匈奴,南滅趙佗的南越國,收閔越、甌越等,西部打通西域,滅西域三十六國,南平巴蜀;這些既拓展了大漢國威,但也使整個國家的局面複雜化。即各種民族開始了大融合。

比如匈奴、五胡亂華中的主角之一沙陀人,都是此時進入中原的。後趙石勒,五胡亂華時期的一代梟雄,沙陀人,同時也是正宗的山西人。這些民族都是在兩漢時期,由於漢擊潰匈奴、遠征西域,帶來了眾多的異族。這也是強大的後果之一。

而隨著漢末和三國亂世的到來,又加入了兩大族群,即來自東北的鮮卑、烏桓。這點在漢末三國之中體現的特別明顯,比如熟悉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曹操官渡大敗袁紹以後,袁潭袁熙兄弟就是逃往遼東,依附於烏桓。後在曹操的壓力之下,烏桓斬二人之首以獻。而遼東之所以頻頻出現在三國和漢末的史書記載中,其實與漢徵匈奴有關。烏桓鮮卑作為漢打擊匈奴的盟軍,頻頻在東邊騷擾匈奴。隨著漢軍與烏桓鮮卑交流的增多,兩者也開始介入中原。

最早介入中原的方式,其實就是參加漢末混戰。比如劉備趙雲的老東家公孫瓚,其部下就有不少收編的烏桓鮮卑將士。

而讓諸葛亮名垂青史的七擒孟獲,打的其實就是雲貴緬甸邊境的少數民族,其中有兩隻,氐羌,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融入。氐羌,也是五胡亂華的主角之二,一個後來建立前秦,苻堅為氐族;一個後來建立後秦,羌族,姚萇。

如此一來,五胡亂華的主角就基本現身了

只不過五胡亂華,本身也可以不發生的。這點責任主要的責任人有二,一是西晉的藩王統兵制度,二是發端於兩漢的人才制度,即察舉制和後來完善於魏晉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固化了階層,同時也擴大了歧視,比如對五胡的歧視,加大了這些族群的屈辱感;其次,西晉的藩王制度是五胡亂華的直接誘因

晉武帝司馬炎對於自己取曹魏而代之成功的原因歸因於曹魏宗室沒得到重視,而不能有效屏藩曹魏皇室,所以大封藩王,而且藩王基本上都是統兵。手裡有了兵,宗室算什麼。殺司馬家最狠的,全是司馬家的人,八王上臺一個,前面掌權的,基本上殺個精光。是人都是有私慾的。

而當手中兵力不足的時候,自然就會利用五胡的力量,這就放出了那頭猛獸。但是,事實上,五胡並不算禍,至少比西晉的八王要強得多,那是真的為了個人私利而殺得屍橫遍野。

五胡雖然有不少昏君暴君,但苻堅和石勒,卻都是試圖撥亂反正的明主。這樣的明主,不比那些所謂的漢人,即大都畜生不如的西晉八王強得多?


江上一峰青


三國有沒有英雄似乎與五胡亂華關係不大,畢竟年代久遠了一些。三國時代實際上在蜀漢滅亡的公元263年就算是結束了,因為那時候就剩下兩國了。而且緊接著晉朝建立(265年)。

實際上,我們所謂的三國時期早就結束了,可能在234年諸葛亮去世就結束了,因為後面就沒有可以稱之為英雄的人物了,我們看三國演義,到了105回“星落秋風五丈原”之後就沒什麼看頭了。

而五胡亂華時期從304年劉淵建立漢趙開始,真正的導火索是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的起因是司馬炎死後,其子司馬衷即位,有點半傻不翹的,而他的皇后賈南風不是省油的燈,悍婦一枚啊,為了爭權奪利,導致了司馬氏八個王爺混戰了十幾年,晉朝大為削弱,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也不止五個少數民族,乘機南下。

三國後期也不能說沒有英雄,像東吳陸遜、陸抗父子,北邊的羊祜、杜預,蜀漢的姜維等等,但是到了西晉時期,似乎真的沒有什麼能人站出來,最後晉室跑到了江南才站住腳,北方被五胡亂華折騰了數百年。


磨史作鏡


三國有好多英雄是冒牌英雄,都說呂布是“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是我們看到,西涼人馬就用了區區小計--調虎離山,車輪戰;就輕易的擺脫了呂布的圍追堵截,殺氣騰騰奔向長安,結果是王允跳樓,皇帝被劫持。當然,也有真英雄,郭嘉遺計定東遼;諸葛亮七擒孟獲....五胡亂華,為什麼那麼輕而易舉,晉國內部自相殘殺,無暇顧及;甚至為了爭權奪利,引狼入室,勾結夷狄一起燒殺搶掠,坐地分贓,等等....


古河洋橋


答:征伐不斷•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定是混亂和糟糕的時代,和平時代是不會出英雄的。

最終導致司馬家族竊取江山,而司馬氏功於心計,不善治理,終為胡人所破。


XyE


五胡亂華之所以可以發生還是因為八王之亂,西晉王朝的腐敗給予北方遊牧民族創造了很好的入侵條件。


長鬍子的微笑King


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各個國家注重招攬人才,各個國家為了生存下去厲兵秣馬,軍事實力和人才實力比較雄厚。到了西晉,九品中正制的選官方法和朝政腐敗,軍隊也得不到鍛鍊,國家軍隊戰鬥力不強,導致五胡亂華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