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今日頭條算法的區別是什麼?為何用戶體驗上今日頭條的算法特別精準?

張靜琪


精準?明明是成精了好不好,雖然不知道頭條的算法到底是什麼,但它絕對是橫跨了眾多APP。

比如!當我在百度搜索應該怎樣才能快速減肥,百度的搜索結果令我非常不滿意,於是我關閉百度想著打開今日頭條刷一會,結果一打開正好就看到了回答…我曾經一度懷疑頭條在偷聽我的生活也是因為這個,每次不管我有什麼疑問,打開頭條一定會刷到相關的解答,在同樣的方面百度就差一些了,每次總給我刷出來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廣告,雖然我之前確實搜過拉肚子應該怎麼辦,但這並不代表我有痔瘡好厶?天天都刷肛腸醫院……

接下來,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百度和頭條算法的區別,百度主要是搜索,當你在搜索問題的時候它的後臺就會記住問題的關鍵詞,然後適當的給你推薦一些小廣告或者等你下次再搜索相關問題的時候它就會把你第一次搜索時打進去的問題自動排在第一個,所以百度搜索的時候如果是以前搜過類似的現在只用打關鍵字即可。

頭條的算法就更加複雜一些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頭條一旦開始刷就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頭條算法的強大之處,它會自動分析你點開了哪怕文章並且在裡面停留了多久,之後會根據你的喜歡推薦類似的文章,從不打開看的文章會逐漸減少推薦,還會自動分析研究出你可能會喜歡的其他類型,例如喜歡萌寵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會比較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喜歡歷史的人大多會喜歡探險研究科學類的問題,根據種種推算然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文章似乎每一篇都值得打開,然後就不知不覺的花費了大把的時間用來刷頭條。


鎂客網


第一,頭條和百度的算法機制是不同的。一個是人工智能計算出來的結果,即個性化興趣推薦算法制度,這是頭條本身的一種AI層面的算法,而我個人聽說,這個算法目前頭條已經發揮到極致,好像是已經邁入了“無監督學習”這塊的效果。(頭條內部有員工跟我說,他們的人工智能技術員上千人,每天都在調試個性化推薦這塊)

大體就是,根據讀者對於頭條信息流的興趣提取,然後推薦同類興趣內容,不少讀者會因此多看許多文章,文章就會得到更多曝光和訪問量的機會,廣告效益也會增大,而且更加精準。

具體技術細節不太清楚,好像是跟協同過濾、矩陣分解幾個算法有關係。

第二,百度則主要是在SEO層面的算法(我沒有提feed,是因為百度主要收入又不是信息流,我專指SEO部分),即搜索引擎優化。雖然百度本身也附帶人工智能、信息流的技術(不少百度搜索結果在不同地區確實有不同推薦),畢竟百度也是主攻做AI項目,但歸根結底,它的產品還是屬於

搜索優化這方面的算法。即根據某關鍵詞搜索出來的不同結果的用戶點擊、興趣、內容質量、頁面結構、相關性,進行搜索引擎的排名變更算法。


賴仲達


百度是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優化算法,也就是SEO關鍵詞搜索啦,搜索結果主要是看關鍵詞比重,網站比重,感覺機制還是比較傳統的。

比如,花錢購買關鍵詞,就能排在百度首頁靠前的位置。某些網站運營時間比較久,搜索相同內容,這些網站也是排名靠前的,跟用戶瀏覽習慣沒有關係。搜索出的結果往往並不是用戶想要了解到的,但是沒辦法啊,搜出來就是這些啦。


頭條信息流

今日頭條算法基於較為完善的線性邏輯計算原理,通過智能計算識別,比對數據庫存,對所有文章標題內容進行分析識別,自動生成最匹配的tab,並自動劃分所屬板塊,然後在把這些標籤與用戶的興趣進行匹配,作為推薦參數。

說白了就是,根據用戶瀏覽行為,建立用戶畫像數據庫,比如說,我每天在頭條瀏覽科技類文章,偶爾看看汽車文章、金融文章,那麼頭條會根據我的瀏覽情況,建立我的個人數據庫,是個喜歡看汽車、科技、金融文章的用戶,進一步判斷我是男性,或者在我註冊頭條賬號時,主動填充信息,還能抓取我的手機信息,分析出我的經濟能力。這時,關於我的用戶畫像就比較清晰了,包括年齡、收入、愛好,然後根據我的情況,在我下次登陸頭條時,直接在首頁給我推送科技、金融、汽車類文章,推送我喜歡的手機品牌文章等等。


算法不同,殊途同歸

百度和頭條的確算法不同,信息資訊呈現方式不同,但是二者目的是一樣的,商業化方式,變現方式都是通過廣告,百度的廣告更直接,花錢就能在最醒目的位置,頭條則用千人千面的概念,針對特定群體推送感興趣的廣告。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簡單明瞭的回答一下

百度是靠SEO,就是所謂的搜索引擎優化,是需要工程師不斷的去優化網頁結構,源碼等,通過技術去競爭排名的先後(當然還有一個百度競價,這個就好比是普通玩家和人民幣玩家的區別,百度競價就是人民幣玩家,誰給的錢多,誰就排名靠前)

頭條的算法其實是依賴用戶的行為,我們在手機上使過的任何一個應用,都是會留下這些緩存信息的,頭條應用可以去獲取這些緩存信息,然後加以分析,就知道你做過什麼事情了,不要問怎麼過去到的,沒辦法,有些緩存數據你就是可以直接獲取到,就叫這些公共緩存,誰都可以獲取,最簡單的就是瀏覽器的緩存,有些也可以通過某種接口去訪問,雖然我有緩存,但我不對一般人提供,我只給和我好的人或者給我錢的人分享,所以有時候你百度搜了個東西,頭條就給你推薦相關廣告,你買了某個東西,或者搜了什麼,他不僅有本地,還有網絡,就是雲端,分析瀏覽記錄,關注,收藏,評論等去算你的喜號。


景德鎮瓷小生


百度(搜索引擎),是主動搜索,即輸入關鍵詞,返回命中該關鍵詞(短語)的結果,並排序,排序使用排序學習,簡單說就是預估點擊率高的內容和花錢多的廣告放在前面讓你優先點擊。

頭條(推薦引擎),是被動推薦,即用戶沒有主動的搜索意圖。那為什麼會被動接受到的內容大概率都是感興趣的?因為你雖然沒有貢獻關鍵詞輸入,但是你平時貢獻了用戶行為,用戶行為指瀏覽,關注,分享,收藏等等。且內容之間可以通過文本(圖片,視頻等也可以計算,但是比較高端了)分析計算相關程度。這個過程通常分為粗選,細選和重排序過程,粗選和細選主要是考慮計算成本的平衡,對,你沒有看錯,這裡也有排序學習,也會投放廣告,也做流量變現。具體算法不列舉了,沒勁,也不重要!對,不重要!算法的貢獻只佔5-10%!重要的是機制,迭代機制,也就是說只要你在我的平臺玩,我這個平臺就可以越來越準!當然其他的策略,評估,ABTest也很重要。

從宏觀上講,搜索是為了快速獲得精確信息,至於為什麼百度沒那麼精確,這個我也不清楚!我只能說,一這個確實不好做,二有非技術原因。而推薦,主要是為了時間消費!也就是怎麼把你的時間消磨掉!恕我直言,當你被推薦的內容都是美女啊,花邊啊,那也就間接說明了你平時把時間消費在了何處!

在來講一下搜索和推薦的關係,這個除了主動和被動,還有一點不知道細心的你發現沒有?那就是你下拉內容的時候,頭條的頂端是會顯示一些關鍵詞的,儘管和所展示的內容未必嚴格相關,但也是有一定契合的。拋出一個和上述非強相關的結論,用搜索是可以做推薦的,當能夠預測你的可能輸入之時,這時推薦引擎就退化為搜索引擎,但是非直接退化,因為推薦要保證一定多樣性!

不要在頭條上問為什麼頭條推薦做的最牛逼?目的不純,下意識的告訴人們,頭條的推薦做的最牛逼!事實是這樣嗎?

負責任的告訴你,可以這麼講...

至少在國內的,諮詢平臺這塊,是可以這麼講的...

但是,這未必是好事!你可以想象為什麼你剛看了淘寶京東百度,就把上面剛使用過的app上瀏覽過的內容馬上就推薦給你?為什麼甚至你在微信裡聊過的私密話題,也會把相關的內容推薦給你?請想一下為什麼。如果想不通可以來問我,雖然我什麼都不知道!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最後,不要問頭條做的好不好了!不好你別用,又不是微信,沒有那麼大用戶粘性!好也沒什麼,所有專注時間消費又沒有善意(中立也是不夠的,要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的app,好也沒什麼!技術上也不是好到多驚豔!


天池kaggle幹群架啦


你有這個想法,只說明一個問題,你待在頭條的時候比百度的時候要多很多。如果你經常百度,你同樣會發現百度會根據你的喜歡進行推薦。不相信你可以看看同學同事的手機,你會發現你們推薦的文章視頻完全不同。所以,你提出的問題根本不存在,只說明一個問題,你使用頭條的頻率要比百度多。

只要你留心觀察,你會發現頭條百度都會根據你的興趣推廣閱讀,除非你在他們推薦的內容那點一下不感興趣,立即主示減少此內容推薦。一旦你又看了相關內容,立即恢復推薦。而且頭條你感興趣的內容,百度也會推薦給你。

這就是智能管理,個性分析。


水寒雅芙


百度的算法我可是領教過了。前一段時間,在百度上查閱有關紅軍長征的信息。過後,百度的新聞就給我投送大量的紅軍及紅軍將領的各類信息。剛開始還行,還看一看,可越來越多,並且是大量的解放後的傳聞一類的帖子,最後,我感覺我都要吐了的感覺,沒辦法,只有少看百度新聞。偶爾翻翻,還那樣。還不知什麼時候能過這個勁兒!頭條稍微好一些,分欄目,其他帖子都有。

推送挺好,但凡事不能過分啊!


耕讀186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15fd000782d62751b611\

秦緒文自媒體


恩這個算法嘛,如果這樣這樣這樣,是不是好一點兒,你們說是不是


加油3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