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金臺區硤石溝裡的“土專家”

位於寶雞市金臺區西北部的硤石鎮司家窯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李讓煥,這個名字在司家窯村可謂家喻戶曉,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成了中藥材種植的講堂。為種植中藥材,他長期奔走在山間,十幾年的經驗積累,大家都親切地稱他“李專家”。勞動致富後,他還不忘鄰里鄉親,帶領村民一起闖出了一條小康路。

“當時家裡只有三間土房,吃不飽也穿不暖,日子難熬的很。”李讓煥坐在土壟上感慨著世事變遷。十幾年前,他與家中六口人務農,收成好的年景勉強解決溫飽,真的是靠天吃飯。為了生計,小學四年級便跟隨親戚南下打工,“走的再遠也忘不了家鄉的黃土地。”一個偶然的機遇,他從朋友口中瞭解到種植中草藥也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在經過一個階段的鑽研學習後,他毅然回到了熟悉的田間地頭,再續綠色情緣。

潛心鑽研,初獲成功。說幹就幹,2004年開始,他帶領5戶農戶流轉本村及周邊耕地160畝,發展柴胡和花椒種植。“當時沒經驗,我帶著他們實驗了一批種子,看看什麼品種最適合咱當地的環境。”李讓煥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試種了多個品種,最終選取了最適合當地氣候、生態、土壤的優質品種。兩年後第一次出貨就賣出了一萬多元,李讓煥成了村裡名副其實的“萬元戶”。

“咱這山溝溝裡面就是環境好,種藥材正合適!”李讓煥介紹道,合作社周圍空氣清新,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土地和剩餘勞動力充足,周邊無任何工業汙染源。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中藥材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2018年3月,在鎮村黨組織的幫助下,李讓煥成立了百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目前合作社種植有柴胡、何首烏、金銀花、附子、黃金草等新品種80畝、花椒50畝、花卉盆景70畝。目前,他帶領全村100多戶農戶發展中藥材700餘畝,實現總產值280多萬元。金臺區硤石鎮黨委書記陳衛東說:“在黨員李讓煥的帶動下,司家窯村已成為全鎮規模最大、效益最好、貧困戶最聚集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扶貧攻堅的推進,百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參與扶貧攻堅。“他愛鑽研、愛學習,誰家需要幫忙他都不會推辭,一心幫我們脫貧致富,是個大好人!”52歲的貧困戶司金倉向記者說道,他跟隨李讓煥學習柴胡種植技術,第一次便試種了1畝多,收成後淨入三千餘元。司金倉一算,種藥材遠比種糧食收入高的多。試種讓他嚐到了甜頭,2016年一口氣種了20畝柴胡,去年淨入三萬餘元,全家順利脫貧。今年,司金倉又跟隨李讓煥學習花卉盆景製作,為今後持續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張欣 本報記者 董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