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当了24年皇帝,特别擅长哭,这点连刘备都自愧不如

说三国中谁最爱哭,我们会先想到刘备,曾有人戏言,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虽说有一定的打趣成分,但是也能看出,刘备确实爱哭。

有明确记载的,刘备哭过四次。一是任豫州刺史时,手下将领田豫,因母亲年事已高,想辞官回乡照顾母亲,刘备不舍,送别的时候潸然泪下,说:“恨不能与君一起共成大业。”二是取西川的时候,手下谋士庞统被羽箭射中而亡,使其失一臂膀,刘备每每提到,都会痛惜的泪流不止。三是手下重臣法正去世,刘备也痛哭了几天。四是刘封自杀,刘备闻之后,伤心的掉泪。

此人当了24年皇帝,特别擅长哭,这点连刘备都自愧不如

除了刘备,汉献帝也是一个爱哭之人,不过这与他的悲凉处境有很大关系,从一个几岁的小孩,就被董卓、曹操这些虎狼之人挟持,过的是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生活,而且还背负可能会葬送祖宗基业的沉重负担。

汉献帝共哭过五次,第一次是程昱去世,他为之哭泣。第二次是高乡亭侯桓阶去世,他也为之伤心掉泪。第三次是张辽去世,汉献帝也为他哭过。第四次是杜畿在制造御用楼船时,遇大风不幸沉没,汉献帝听闻后难过的掉泪。第五次是夏侯尚去世,汉献帝也潸然泪下。

此人当了24年皇帝,特别擅长哭,这点连刘备都自愧不如

三国中的另一大枭雄,曹操比刘备还爱哭,《三国志》中有记载的,就多达十次。曹操虽然是一个奸诈狡猾之人,但也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遇到难过事,也会伤心大哭。他第一次哭,是黄巾起义时期,大将鲍信战死,未找到尸体,他用木刻替代,哭着祭奠他。

大将典韦战死后,曹操也为他痛哭过;建安九年,任俊去死,曹操也伤心的流泪;曹操平定邺城后,还专门去吊唁对手袁绍,并在他的目前难过的掉下了眼泪;郭嘉、曹冲、荀攸、袁欢等人去世,曹操皆哭过;大将庞德在樊城被俘,因至死不降被关羽杀害,曹操闻之也是为之流涕。

此人当了24年皇帝,特别擅长哭,这点连刘备都自愧不如

毛总岗点评三国时说,曹操前哭典韦,后哭郭嘉,二者虽是哭,但是寓意却有很大的不同,哭典韦是感众将士,哭郭嘉是愧众谋士,前面哭是对将士的褒奖,后面哭则是对谋士的羞辱。哭有时也是一把利剑,可以让人们实现自己所要实现的目的。例如诸葛亮哭周瑜,就是明显的表演成分大于真情实感,但是感动了东吴将士,维系了孙刘结盟。

曹操和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两大枭雄,很善于用哭去笼络人心,但相比孙权,他们的哭还要逊色一筹,三国中最能哭之人,就是孙权。孙权特别善于哭,而且总能哭到恰到好处。孙权的江东基业,就是以哭开始的,孙策死后,孙权哭个不停,张昭提醒他,现在江东处境危险,不能顾念礼制而一味哭泣,帮助他脱下孝,让孙权去巡察军队。

此人当了24年皇帝,特别擅长哭,这点连刘备都自愧不如

三国中,孙权哭的场景特别多,除了哭兄长孙策,他还哭爱将、臣僚,差不多有六回,分别是周瑜之死,张纮之死,凌统之死,吕蒙之死,吕范之死,朱然之死,这些大将、僚臣死后,孙权都为他们痛哭过,听闻周瑜死后,孙权还穿着丧服去吊唁,悲伤之情感动了众臣僚。

孙权还为宗亲子嗣哭,一是孙皎与甘宁发生冲突,他写信劝慰孙皎时,写道“心悲泪下”。二是孙虑去世,孙权因悲伤而不愿吃饭。三是孙登去世,孙登死前,给孙权提了很多中肯建议,以至让他想起就忍不住落泪。

此人当了24年皇帝,特别擅长哭,这点连刘备都自愧不如

孙权哭过的人也很多,一是对老臣哭,孙权和张昭关于公孙渊之事发生冲突,张昭为表忠心,泪流满面,孙权也悲伤的与张昭相对而哭。二是为少臣哭,陆逊之子陆抗,在京都治完病要返回时,孙权送别时也难过的哭了。三是为使臣哭,蜀国的使臣宗预出使东吴,因言辞犀利而受孙权赏识,在他离开时,孙权也忍不住难过的掉泪。

在《三国志》中,孙权共哭了十九回,比刘备和曹操二人的总和还要多。孙权文武皆不是顶级的,但是他却能在乱世中,得以施展一番抱负,让众多幕僚对他忠心耿耿,正是得益于他的坦陈、真挚,和对幕僚的厚待,他不吝啬自己的泪水,为他们痛哭,背后的,正是孙权的感恩、在乎和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