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现在“吃”的直播很红火,很吸晴,有不少大胃王靠吃掉很多东西吸引了很多粉丝关注。有没有大胃王能挑战吃掉六十个包子呢?估计接下这个挑战还是需要勇气的。

民国有一个人能做到,他和朋友打赌谁一口气吃完六十个包子,谁就获胜。结果当他吃下五十个包子的时候,朋友就吓坏了,认输不比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玩笑。

但是他还是坚持吃掉了60个包子,这还不够,他还吃了一杯咖啡。

结果是什么?回家卧病数日才恢复。

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苏曼殊

他就是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他的诗风在当时影响很大,虽然他是中日混血,但生活在日本时却不肯说日语,宁可找人翻译。

有一次他生病了,朋友来看他,为何不去看医生。他死活都不回答。

说到最后,他说如果你能当我的翻译,我就和你一起去医院。

到了医院,朋友代他用日语向医生描述情况时,他就不见了。

等找到时才知道朋友描述错了他的症状。他朋友不解说,你知道我说错,为什么你自己不解释。

结果他慢悠悠说出一句话,让友人内伤三天。他说我不说日语。

当表兄希望通过停止资助的方式来逼迫他放弃参加进步组织,结果他反而决定放弃学业,回中国投身相关活动。

回国之前写了一首《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表达自己的志向。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因为他曾经说过,如果有需要,他愿意当现代的荆轲。

如果你只看到这一面,你肯定竦然起敬,但是如果你看到他对吃的态度,你又会哭笑不得。

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他喜欢吃糖,有一年到了香港,因为自己对钱财没有概念,所以经常处于贫困之中。他在香港看到很多巧克力糖,可惜囊中羞涩,只能回到寓舍。

回到寓舍的苏曼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思考怎么才能买到那些巧克力糖。

最后他想到自己嘴里的金牙,第二天清晨,他就拔下自己嘴里的金牙,然后想换点钱再买糖。

结果没有人买他的金牙,最后气的他把金牙扔到海里。

第二次路过糖店,他终于受不了,脱下外套典当,终于吃到了巧克力糖。

这件事情让作家章士钊知道了,他就写了一首诗调侃苏曼殊。

齿豁曾教金作床,只缘偏嗜胶牙糖;忽然糖尽囊羞涩,又脱金床付质房。

苏曼殊最后为自己的嗜吃付出了代价,患肠胃病,1918年仙逝,年仅34岁。一代天才居然折损在吃之下,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实际上类似苏曼殊的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叫黄侃。

黄侃

黄侃被后人列为与章太炎、刘师培同级的“国学大师”,将他和他的老师章太炎列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

王闿运是晚清的经学家,文学家。曾经在曾国藩幕下服务,后来在湘绮楼讲学授徒,门生弟子数千,影响力巨大。

黄侃作为后生去拜见前辈。王闿运很欣赏黄侃,他觉得这孩子太有有出息,然后感叹自己的孩子真是太笨了。这有些类似曹操感叹孙权一样,“生儿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结果黄侃听完,居然说了一句: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您儿子。

不知道当时王闿运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他和刘师培关系很不错,当刘师培在杨度的串联之下成为所谓的“筹安会”成员,“筹安会”就是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先行组织。他当场与刘师培决裂。

袁世凯想请他写《劝进书》,价钱是三千银元加一枚勋章。礼他全收,但《劝进书》就是坚决不写。据说那枚勋章被他系到家中猫的脖子上了。

别看他在大事上原则性很强,但是在吃的方面,他又会变的毫无原则。

有一次他得知他曾经骂过的一个人今天请客,席上有熊掌等八珍,他很想吃,但是又不好意思,因为曾经公开骂过人家。

但是为了吃,黄侃决定放弃面子,他通过好朋友的关系终于要到请帖,当然他表示在席上不骂人而且一言不发。因为他是名人,结果他一出席,大家都觉得奇怪,全过程一言不发,大家更觉得奇怪,以为他性格改了。

他在北大开了《说文解字》这门课,因为比较难懂,所以自然有些同学不及格。这帮不及格的同学就凑了点钱请黄侃吃饭,结果这帮人全部及格了。

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就责问他你为什么违反校规,这就是典型的行贿受贿,以权谋私。

结果黄侃轻飘飘来了这么一句话:这帮学生知道尊师重道,所以我不想为难他们。

不知道当时蔡元培听完是什么反应。黄侃做的这件事情以及他对这件事情的回复,如果发生在今天,黄侃八成要吃不了兜着走。

名人是时代土壤下的名人,任何时代的名人都不可以将其剥离当时的背景来讨论行为,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每一个时代对名人的行为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黄侃与苏曼殊在在“吃”上的表现,足以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不同的是黄侃喜欢吃精品食物,苏曼殊只喜欢暴饮暴食,所以黄侃的寿命比苏曼殊长,黄侃1886年生,1935年病逝在南京。

民国两位大师在“吃”上的表现,让很多“吃货”自愧不如

结语:

他们被后世推崇和敬仰除了学术造诣之外,还有就是他们在大是大非上的铮铮铁骨。他们在吃上的把持却不如普通人,又让我们觉得这些大师并不是高高在上,是鲜活,有血有肉的,而且很有趣。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古人吕端。宋太宗曾经对吕端有过评价: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人吃五谷杂粮,怎么可能完美无瑕,若真有完美无瑕之人,那必大伪也。这句话在一些朋友看来有些偏激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