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继续攻打英国结局会怎样?

秦皇见汉武


两面作战,一直被认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那么,如很多人想象的一样,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希特勒并没有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突然进攻苏联,而是坚持攻打英国,结局会怎样呢?他能否将英国灭亡呢?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英国会因此损失惨重,但却不会因此被德国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作为高超的战略大师,我们所担心的两面作战问题,希特勒绝非没有考虑,而且早已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这个计划就是著名的海狮计划。1940年7月16日,在闪击法国并将其灭亡之后,希特勒就开始了入侵英国的16号指令,这就是著名的海狮计划。


鉴于英国无与伦比的海军优势和间隔英吉利海峡的地理优势,希特勒明智的将进攻的希望选择在了空中,计划利用德国的空军优势消灭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制空权彻底摧毁英国的防御,进而登陆英国。

二战初期,德国空军的实力是极为强大的,当时的德国空军主力拥有三个航空队,高达2669架飞机,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各有一半。同时,这些飞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而作为对手的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


可以说,在空军对比方面,德国空军无论是先进程度还是数量,都占据了巨对优势。因此,狂妄的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甚至向希特勒作出了“只需四天,就可向进攻波兰那样战胜英国”的保证。

然而,英国的空军显然不像法国军队那样毫无抵抗意志,在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之下,应用雷达等预警设施,英国空军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而英军的飞机也丝毫不弱于德国战机。

因此,战争初期虽然德国空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也严重破坏了英国的飞机工厂,雷达站和机场,但英国空军一直有一战之力,且给德国空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尤其是当德国空军占据上风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戈林却改变轰炸目标,给了英国空军喘息之机。最终,不列颠空战德军虽然给英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但单纯以空军而言,英国的损失比德军更轻,英国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利用空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之后,希特勒并没有甘心,德国空军再次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已经精疲力竭算惨重的英国空军,也被迫再次与德国空军进行了惨烈的厮杀。

但是,不列颠空战德国最终都没能取得胜利。德国的失利,除了英国空军的顽强抵抗外,美国因素成为极为重要的原因。因为美国也开始插手这场战争,并大力援助英国。同时,由于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准备就绪,德国空军开始大规模转向东线战场,不列颠空战彻底结束。

那么,在两次空袭受挫之后,德国是否有余力继续进攻英国呢?如果放弃进攻苏联,德国当然是有能力继续进攻英国的,但是,德军的手段依然只能仅限于空军空袭。

看欧洲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岛国,英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任何欧洲大陆上的国家,无论陆军多么强大,只要没有一支能够击败英国海军的舰队,英国就可以高枕无忧。德国也是如此,希特勒的坦克大军无论多么强大,战术多么先进,也不可能跨越英吉利海峡。

而德国唯一能威胁英国的军队只有空军。如果持续对英国进行空袭,的确可以给英国的工业及军队带来惨重的损失,也可以给英国人带来巨大的伤亡。但是,仅靠空袭显然无法摧毁一个国家,而英国先进的科技,如雷达的应用也使得英国空军绝非毫无无还手之力。

而英国占据世界第一的广阔殖民地,也决定了英国拥有无与伦比的战争潜力。虽然损失极为惨重,但在意志力极为坚定的丘吉尔带领下,英国完全跟德国耗得起。更重要的是,英国背后还占着一个工业生产能力近乎bug的国家。

而事实上,早在1940年5月15日,也就是海狮计划之前,刚刚上台的丘吉尔就给罗斯福发了求援电报。美国也进行了积极响应,尤其是当美国被德国可怕的闪击战震惊后,美国人开始大力援助英国。罗斯福甚至将当时美国军火库的所有物资全部给了英国。

在租借法案通过之后,1941年3月11日,美国更是一次性就拨给了英国70多亿美元的援助。借助财大气粗,且工业能力超强的美国,英国完全可以跟德国继续耗下去,而德国狭小的国土面积和致命短板——石油短缺决定了,在持久战中,德国反而不是英国的对手。

因此,如果德国没有进攻苏联,一心一意的攻打英国,德国的结果也绝不可能更好,虽然可以给英国本土带来巨大损失,但英国等国在美国的支持和帮助下,依然有能力拖垮德国,对德国唯一不同的大概是,进攻英国并最终战败之后,德国人不会遭遇如苏德战场上那般惨重的伤亡。


鸢飞九天2018


德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攻打了国士面积大,在欧洲人口多的苏联,德国已横扫了欧洲,当时的苏联为了把战事抗之门外,苏联边境的罗马尼亚国家军队溃不成军进入了苏联领士,遭到了苏联军队的驱赶,苏军还打进了4进入了苏联边境的国家,希特勒错误地认为苏联有霸占希特勒的战果从而发怒把矛头指向苏联,当时的苏联在苏德条约下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的,万没想到的是,德国怒气地对上了,战争的初期德国把苏联打过措手不及,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情况就不一样了,英法的联军已被打到撤出了战场,德国如果不进攻苏联,守住英吉利海峡,英国就没有了卷土重来的希望,德国不进攻苏联,意大利的非洲战场也不出什么大问题,英国唯有希望的就是今后非洲战场的胜算,德国不进攻苏联,站在中立场的美国也不会卷入到欧洲的战场中去,苏联抵住了德国的进攻从而反击,欧洲是在苏联的无形的帮助下在德国的铁蹄解放出来。


乐信8



希特勒之所以舍弃英国攻打苏联,不是他突然对英国发善心或者没有兴趣了,而是英国凭借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和强于德国的海军,使得德军久攻不下,还白白的消耗实力,希特勒是在无可奈何之下才转而进攻苏联的。

希特勒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德国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补充国力、建设强大海军,不但无法打下英国,甚至折戟沉沙,在实力消耗殆尽时遭到群狼攻击分食,所以,他必须先下手为强,将欧洲范围内唯一能够威胁到德国的苏联干掉,德国才能高枕无忧的背靠欧洲,俯视世界。



再者,对英国久攻不下,使希特勒意识到德国的优势是陆空军的闪电战,而英国的优势是海空军的保卫战,德国打英国是以己之短攻英国之长,在这种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他必须调整思路,调转进攻方向,而苏联与德国陆地接壤,进攻苏联能够发挥德军的优势。


所以,德军不进攻苏联继续进攻英国的战略选择根本不存在,如果说一定要做出更优化的选择,他应该充分评估苏联的实力和韧劲,先把战争的脚步停下来,认真经营西欧大陆,全力深化西欧社会融合和治理,凭借西欧大陆的强大制造、科技实力和资源,打造一个强大的超级国家。

这期间,只需要一小部分力量去消耗英国,阻止英国的发展,待到德国实力足够,海军强大时,再一口吃掉英国。

因为德国背靠富饶的西欧,无论空间还是资源,都是英国无法比拟的,其发展速度和前景英国更是比不了,如果以局部力量来消耗整个英国,英国基本上死定了。


谢金澎


结果还是一样。

首先必须看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希特勒只动用空军和潜艇对英国本土进行战争,刚刚打赢西线战争的军队都没撤退也没有解散,跨过英吉利海峡,不就灭了小小英伦三岛。

很遗憾,办不到,所以陆军在英吉利海峡止步,只能依赖空军和潜艇对英国作战。

其次,英国很顽强,顶住了德国的压迫性的空袭和海上的封锁,战争持续性将英德战争一直拖下去,延续下去。

德国与英国的消耗比,德国亏大了。

不得不宣布所谓的海狮计划无限期延后。

最后,苏联虽然和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但和英美的眉来眼去,甚至已经勾勾搭搭,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充军备,苏德双方就看谁先下手为强了。

综上所述,德国继续攻打英国,可能所有的战争初期的获利会被拖成严重亏损,更是反过来被完成所有政治交易的苏联践踏互不侵犯条约打过来,也就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典型做法。

呵呵,小日本不也是如此下场?


鸿哥iouyh福小铺


德国不进攻苏联,不行啊,坦克军团没有油,怎么行?石油,资源才能养战!进攻英国?英国贫油,如何可持续?相持不下,也是死定了!希特勒进攻苏共没错,错在那个铁哥们日本,临阵变掛,走海路当海盗,抢占东南亚去了,上了瘾后,贼胆肥了,居然抢到黑老大美利坚头上?摊上了,所以,败了,完了?


杨群凌


德国在攻击英国时犯下了个致命的错误,想依靠强大数量的德国空军拿下英国,避免海陆空全部出动穿越英吉利海峡,以减少其战争费用!可英国皇家空军虽然数量少但拥有优秀的飞行员和最先进的雷达技术!几十次交锋使的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如果德国从新调整步骤,三军联动越过英吉利海峡,英国只能选择投降!因为英国陆军根本就形不成战斗力!而海军也无能为力,相反丢失了国土,海军也只能是外逃,寻找新的补给基地,流亡在外!而德国却能掠夺英国的先进装备,优其是先进的雷达技术会对德国空军以后的战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可谓是如虎添翼!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雷达技术在二战前后的重要性有多重!英国人靠它把德国人阻挡在了国门外!让德国空军损失巨大!美国靠先进的雷达技术击垮了具有强大优势的日本海军!而这些恰恰都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德国没能拿下英国是二战一步错棋的开始,而后更是一错再错,直至最后崩溃!



路上LS588


这个问题在于德意日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单纯的说打谁不打谁。

日本的意图是成为亚洲的唯一代表,事实上如果单纯在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并不是妄想。因为东南亚对于日本不是那么反感,特别是日本“赶走”了英国人,所以当时日本对于东南亚来说是有恩的。直到现在,亚洲抗日比较坚决的也就是中国和朝鲜,就是这个道理。

日本在中国的停滞不前,加上无法将亚洲掠夺的资源转化为对战争的支持,才是让日本最为头疼的事情。即使在二战初期日本最顺利的时候,日本国内并没有过上好日子,换句话说日本国民并没有得到战争红利!要不是日本人的一根筋思维,估计当时国内就开始反战了。

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部不得不考虑干翻美国人。所以,事实上不存在选择性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这样做。

而德国人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拿回一战失败者的尊严,统一管理欧洲。仅剩一个英国的时候,德国最高统帅部并没有认为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怎么用最小的代价去拿下英国。因此,当戈林提出让空军一家承担拿下英国的时候,希特勒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然后呢?“解决”了英国问题后,德国统帅部开始考虑接下去干嘛。是打完收工还是顺路灭了苏联?不得不说当时确实是有这个机会,亚洲就剩中国在抵抗,但是之前援助过中国的德国军事顾问团认为中国早晚会失败。而苏联这个时候经过几次政治运动,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关键还是在于苏联的工业并不是这么发达,打下工业城市之后难道苏联人赤手空拳的抵抗德国战车?简单地说,德国统帅部实际上并没有担心拿不下英国,也没有担心拿不下苏联,仅仅是时间问题和损失问题。

至于意大利。。。。。。不写了。

所以,当时的情况下,德国和日本在理论上已经认为到了统一地球的时候了。换句话说,只有当你认为是难题的时候才会去考虑,而当你认为不是难题的时候怎么可能去考虑呢?

我们经常说历史不能假设,为啥不能假设?就是因为失败往往就是在你认为根本不可能出问题的事情上出来了问题。就像中国人、苏联人为了保卫祖国,确实赤手空拳的面对子弹拼命!这是德国统帅部和日本军部认为最不会出问题的。

因此,我们现在说抗战为啥伟大?就是因为是我们的先辈用肉体拼出来的胜利!


那一曲花瓣雨


希特勒灭不了英国,因为英国的海军实力在苏联之上,再加上英国有庞大的黄金储备,可以无限的从美国购买任何军舰和飞机,试问,德国的工业生产能比得上美国的工业规模吗?英国可以无限制的购买美国的军舰、潜艇、战斗机、轰炸机。而且英国有大量的殖民地,英国的财力耗得过德国。德国将最终被英国拖跨。在40年代,英国的海军能打败除美国外任何国家,包括日本。


云上峰山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两线作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大忌。希特勒的扩张之路为何要选择四面开花的军事行动!是希特勒的盲目自信还是另有苦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由法西斯同盟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率先发动战争。世界上其他几个主要的国家以及无数附属的国家殖民地和地区则被迫进行战略防御。但最终的战争结果则是法西斯彻底失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产生的。二战期间,人类已经不同于冷兵器时代。现代化的军事武器以及工业机械设备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因此有人说战争消耗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但实际上战争消耗的是有限的能源。人要靠吃饭来维持战斗力和生产力。机器只要靠能源来维持动力和运行。


因此希特勒进攻苏联,实际上是因为随着战争的扩大,使得德国的自然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和维持战争所需要的能源开支,因此希特勒急需通过占据苏联西部的重要能源产区来继续维持其统治下的上千万纳粹军队这一战争机器的运行。

德国在选择执行进攻苏联之前,实际上正在跟海峡对岸的英国进行着惨烈的空战。德国在发动战争以来。可以说前期一直十分的顺利。希特勒坚信的闪电战战无不胜这一军事理论屡试不爽,不断的给希特勒带来战争胜利的好消息。无论是对波兰的战争,还是对法国的战争。德国都凭借着闪电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对方的防线和重要军事节点而取得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但是英国不同,英国与欧洲大陆没有直接的陆上交通。一湾英吉利海峡将英国与欧洲大陆分隔开来。德国强大的陆军此时派不上用场。因此德国在1940年制定了海狮计划。负责执行该计划的这是希特勒手下的干将戈林将军。由于德国在飞机的数量和性能上都优于英国。因此戈林盲目的自信,曾信誓旦旦的向最高统帅希特勒承诺将在几天内便把英国精英有的空军力量全部摧毁,并且将英国国内重要的军事工业基础破坏。

但实际上德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英国首相丘吉尔此时早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虽说在战机数量上不足德国的一半。但是丘吉尔深知,德国强大的陆军暂时无法对自己构成威胁,而德国的空军看似强大,实际上有自己的短板。因此英国凭借着陆上雷达系统的精确判断,一次又一次的抵挡住了德国的疯狂进攻。明确的说,英国凭借着更少的战机拖住了德国空军的轰炸和袭击。甚至英国还发动了对德国柏林的轰炸,进行了一波反攻。

战争开始白热化,希特勒面对受到的挫折开始疯狂的报复。原本戈林一直没有对英国的首都伦敦进行轰炸。但是此时希特勒已经顾不了许多。命令戈林向英国首都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没有摧毁英国人民反抗的意思,反而激怒了英国人的情绪。德国遭遇了更为猛烈的抵抗。英德战争就这样不断的僵持着。



此时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已经刻不容缓。根本原因在于战线的扩张使得德国国内的自然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尤其是对石油和煤炭电力的需求严重无法满足。因此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倘若德国继续跟英国死磕到底。而不选择在没有拿下英国之前,进攻苏联。德国真的会改变二战的结局吗?显然不会。德国对能源的需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德国军队对外作战的效率和能力。倘若不采取对苏联等能源大国的军事行动。能源的缺乏,也势必会影响到德国进攻英国的速度和步伐。尤其是德国的空军对于石油电力的需求十分巨大。而且英国还有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可以为其提供能源和经济支持。这点是德国比不了的。



其实后来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最直接的导火索。也是由于美国不断的支持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并且切断了日本的石油补给。日本才不得不将美国拉入这场战争的漩涡之中。尽管日本心中明白,将美国拉入这场战争意味着自己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不确定因素大了许多。


但日本也不愿意看到美国暗中参与这场战争并且左右这场战争的战局和结果。日本相信正面的与之交锋,尚有一线生机。这便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后期所做偷袭珍珠港的根本原因。


珞珈山的猫


二战初期,希特勒及其将军们就己经制定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行动方案。英国虽然资源匮乏,但战略地位在欧洲来说相当重要!一,拿下英国可直接对欧州的反纳粹主义以沉重打击,使其失去主心骨,对胜利的前途失去信心;二,拿下英国就意味着整个欧州己形式在纳粹的掌控之下的态势,对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们、在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三,拿下英国就可以控制整个大西洋防务,在今后对美作战是很有帮助的,英国作为老牌欧州强国,吃掉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敦克尔克大撒退后,英国几乎在军事防御上己呈山穷水尽之势,在兵员数量及武器装备的配备上远远不及德军,因此德国在那个时候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拿下英国!但是法西斯德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战争,鬼使神差的希特勒的个性,与生俱来的对各种事情产生多疑,他相信并且断言英国有大批的军事装备,害怕一旦发生对英战争,会造成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从而在一定形式上,给已经占领国的抵抗分子以一定的反扑机会;还有就是纳粹空军头目戈林认为,德国的空军极其强大,要用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毁灭性的轰炸,以造成英国人在心理上的恐怖,从而对英国的城市和英国人的意志进行摧毁,这一对战争的误判,再加上英国情报部门,根据丘吉尔所布置对德国人的障眼法,使希特勒对拿下英国彻底失去了信心,最后他决定用海军对英国实施海上封锁计划,等时机成熟,再回过头来拿掉英国。

再说当时的苏联,国土面积和综合国力,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但在希特勒眼里,偌大一个俄罗斯大帝国,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懦夫,吃掉这个庞然大物(胃口不小),对德国的利益是再大不过的了!一,苏俄的高加索油田,对德军的装甲机械化燃料问题,将一劳永逸的解决。二,吃掉红色苏维埃,会对英美中等国产生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再就是提高纳粹在轴心国的"老大哥"地位。三,更关键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决,希特勒在对待共产党这个问题上是毫不含糊的,在抓到同样的苏联战犯时,首先处决的就带有政治色彩浓厚的各级军政主管当中的"政治委员",予以无形的处决。

尽管希特勒胃口是如此之大,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苏俄的战略纵深地域的广茅性,以及斯大林所拥有的钢铁般意志的独特个性,埋葬了希特勒这一厢情愿的天然梦想,将希特勒妄想独霸天下的一枕黄粱,打回到他姥姥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