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体诗和格律诗时,怎样根据内容和意境来选择韵部呢?

鲁阳挥戈


我常与人争辩作诗是否必须依格律。

这个问题正好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很多人作诗为格律声韵束缚,像这个问题提出的那样,他不考虑为什么作诗,而去考虑韵部,纠缠于细枝末节,这是学作诗的人需要警惕的。

我向来推崇浑然天成,因为你刚开始想说想表达的,是最真实的东西,经过雕琢和修饰之后,很多已非你的本意。



写诗不是为了无病呻吟,是心有所感,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于是一击而发,一气呵成。

所以写诗不是说先选择韵部再动笔,而是你已有句子脱口而出,依据你心中所思所想而定下韵,有其中一句,就知道自己该用哪一个韵部了。

我一般写诗都是忽然有了一句,于是就用这个韵部。

先找韵部再作诗也可以,不过这已不是作诗的本意了,更像是文字游戏。

如红楼梦中,咏白海棠的时候,迎春限韵,她叫丫鬟随便说了一个字,丫鬟说门字。于是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然后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鬟拿了“盆”“魂”“痕”“昏”。

大家就按着这韵脚去作。

同样,红楼梦里写香菱学诗,黛玉出题,咏月,用十四寒的韵,让她用爱用的几个字。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韵,香菱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办法,就选定一个韵部,用你爱用的那几个字。

至于说什么韵部有什么意境,切合什么内容,这个实在是无稽之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不止一个意思,两个字组合,意思更是千变万化,指望拿着某几个字去套用成固定模式,还作什么诗?

如今有大把的人卖弄风雅,堆砌词语也敢称作诗填词,满眼红,香,愁,离,殇,怨,情,都是些不知所云的东西。

我认为:以情为诗则上,以酒为诗则中,以景为诗则下,至于无病呻吟,机心造作,窃以为无品也。

所以作诗最要紧的是你知道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古往今来的好诗,都是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

最近我没有诗作,拿从前的东西凑数吧:

《鹧鸪天·和李兄曲江词》

金风乍冷上小楼,大雨倾城泣还休,年光电扫惊白露,未老红尘气横秋。

飞斥鷃,走学鸠,熙熙攘攘稻粱谋。长安米贵居不易,携手归来为谁愁。

甲午年八月长安连雨十三日,我们头回起社,也成了最终一回。

不知道他们还写不写诗词,还记不记得当年为“水木风烟”纠结的往事。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格律诗中,都是押平声韵。因平声字的特点是读音舒平,没明显升降调变化。因此选用什么韵部,从音律上说,区别都不大。也就是说就平声韵而言,用什么韵部,与情感表述或意境达成没有必然的联系。



那么创作时如何选用韵部呢?

每个人的创作习惯不同,用韵习惯也有不同,如有些人说,他写诗是先规划好架构,再按起承转合依次谋句。那么,其所用的韵部,自然是依所得的第一个韵句的韵字而定。

而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多是先得句,再成诗。有时,我们突然来了灵感,吟出一句五言或七言的句子,自我感觉良好,便意欲借此成诗,而这句诗不一定适合作为起句,其也可能适合作转句或结句,那么,诗的韵部自然是依此诗句的韵字而定。

我自己则可能受基础训练时的影响,得到句子后,不管用不用,都习惯先做对仗。例如,立春日写下了“已无好梦因春立”,然后做对句对出“惟有深情待月圆”。很明显,如我觉得句子可以成诗,那么此诗的韵部就必然是用“圆”字所属的“一先”韵。



而对于初学者,也可先集中训练,例如这个月我只写“一东”韵的句子,以便对韵部逐步熟悉。

今人写近体诗,可依《平水韵》,也可依《中华通韵》。《平水韵》因古今音不同,有部分汉字的调值发生了变化,显得不那么押韵。《中华通韵》也因编制原因(仅分十六个韵部),亦有部分同一韵部的韵字,显得不押韵。我的方法是对这些韵字,一律弃用。毕竟,用韵的目的是为了使诗具有韵律美,而不是为了迎合韵书。



至于写古体诗,也有可能会押仄声韵,而仄声又可分出上、去、入三声,有着不同的升降调变化,在音律上,其相对押平声韵复杂一些。目前也不常用,这个有机会再另行讨论。

我是筱静,喜欢国学诗词,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探讨……


筱静诗词书院


古人如何作诗,我是不知道的,只是因为喜欢,读过一些诗,近年来也试着写写,感觉比写一篇文章难多了,一个是词汇的问题,现代汉语放在诗里缺乏韵味,不用呢又找不到合适的文言,比如“电脑”“手机”这些古代没有的东西。再一个是环境问题,都市里常年生活导致缺乏古时的常识,写起来格外困难。生搬硬套就显得做作了,只好局限自己在今古共有的地方落笔。关于用韵,我个人理解是不用过多考虑的,兴致一来略加思索就动笔了,能直抒胸臆就好,用韵是自然发生的,更多的是选择哪个字更准确表达自己,写完觉得畅快就算满意,毕竟诗的作用首先是满足自己的。如果写完觉得可以分享给人看,那是要重新斟酌一番,但整体来讲只要意境可以体现出来就没什么问题。对我来说韵更像自己出来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经历,谈不上经验,还是底子薄搞不出像样的东西,自娱自乐罢了!

分享个我乱写的东西,主要是我自己感觉把心情写出来了,文学价值我是不考虑的。

冷月

作者陈稻农

寂寥中秋夜,孤影伴孑身;

柳随冷风摆,残荷起萧声;

人迹已罕至,蛙鸣亦不闻;

谁与君一醉?冷月与花魂!





陈稻农


不论是古体诗、格律诗、或自由诗,别人不知道,要是我的话,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立意,如何架构,如何把句子做得更流畅,如何才能引人共鸣。至于用什么韵,真的不太重要,因为汉字同声同韵意思相近的字,实在太多了,选择面广,因韵害意只会发生在一知半解上。

我们不要期望自己就是李白,随口一吟就可迷倒大众。我们大多数人的榜样应该象杜甫贾岛那样,老老实实下苦功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苦行僧般的态度,反复推敲。好诗好句是炼出来的,灵感很重要,但灵感这玩艺不是随便就会光顾,只会在苦思冥想后才乍光一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先要踏破铁鞋,最后才不费工夫,不费工夫实际上是费尽工夫的结果。

我经常看友友们对句的动态,发现很多友友总喜欢漫天撒网,一小时就对出十几句,结果没看到有一句可称赞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友友只相信最初感觉,随口就对上了,不炼句,哪来的好句子?

押韵是写诗最基础的课程,也是诗的最低要求,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押韵上的话,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诗句;同时押韵又是诗歌最起码的标签,你写出再好的诗句,如果不押韵的话,也称不上诗啊。

所以押韵是诗歌基础的基础,打牢基础,才能走出下一步。基础打牢后,你会发现,首句得了好句,自然就可根据首句韵部,逐渐拓展,水到渠自成,用什么韵就不太重要了。

不过韵对意境的表达还是有一点相关的,个人经验,an韵最宽,选择范围广,而且可表达不同心境,初学可多选用;ou韵适合表达幽深意境,写景抒情均可;a韵适合欢乐诙谐气氛;ing韵也便抒情。这些只是经验之谈,没有什么根据,各人自有各自理解。



云卷飞山


《雪松诗选》

老屋.七律

稼穑春秋近百年,

耄耋犹现古风欢。

帘鸣喜鹊飞天外,

柱咏淳风绕瓦间。

腊酒鸡豚常待客,

貂皮衣帽尚耕田。

门迎麦黍千重浪,

户纳良田水一川。

《雪松诗选》

这是我的一首早年发表在《燕赵老年报》上的七律诗。素材广涉,意境集中,韵脚就好把握了。平仄,对仗,粘连,要安排好题材,在写作中打理,发现不妥也可在最后敲定。这是很吃功力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向杜甫看齐!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手机用户15301雪松


古人如何作诗的?科举考试,作律诗,从韵书的多;歌行等,从口语的多,大约如此。从韵书的情况,比如《封氏闻见记》里说: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为 《切韵》……以为文楷式;而先、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法言所谓 “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者也。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言道:“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那么今人写格律诗和古体诗怎样根据内容选择韵部呢?既然体裁选择古体诗和格律诗,就必须遵守他们的规则。作诗之前先立意,明白写什么,比如送别、酬友、庆祝、怀人等等,立意之后就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立意,是借景抒情还是古今对比,或者是咏物言志等等?然后通过景、物、情等找到最贴切的韵部,最后是逐字、逐句的锤炼,如果突然有灵感,就以灵感这句为韵部,整诗就押灵感的韵部。



临风浅吟


古人作歌唱,今人写诗忙;

总把平仄错,想要押韵难。

中国的诗词已让唐宋写尽,后人永远无法也不要试图超越,不要太纠结,记住基本常识,再循序渐进,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尽量做到平仄相间,唱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便好,千万不要孤平或孤仄;一(可韵可不韵)三五七不韵,二四六八押韵,立意达意,直抒胸臆即可,自娱自乐吧!



永远在路上2096


我一般用拓展法。见到好图好景或某件事,突发感悟,便思出一句来,然后以此句为基础,句尾为韵,结合景物事件,上下拓展,形成一首完整的诗或词。比如:

抬首漫天乱飞絮,远眺大地浮玉肌。

何叹冬日无颜色,红梅点点惹人惜。

看图,我先想到的是第四句。



阿利351118662


写诗讲究平仄格律。以推叠几句那叫“顺口溜”。诗就是歌必须要求韵调好听,把文字的读音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读起来有高低起伏,听起来有旋律。如:“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he。2、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huai。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a。4、葡萄美酒夜光杯hai,欲饮琵琶马上催Cai,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huai。


陈相因6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