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建發集團為人才創新創業送出億元“大禮包”

與市高新投共同發起設立“人才基金”,拓寬創業融資渠道,優化人才創新環境

為全面貫徹落實光明區人才工作“鴻鵠”計劃,值此“11·01”深圳人才日之際,由光明建發集團全資企業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光明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正式成立,這標誌著光明強化人才創新創業金融扶持、充分釋放和放大創新創業潛力再添有力舉措。該基金首期基金規模1億元,主要面向符合深圳市、區政府人才主管部門認定標準的人才創新創業的企業。

  • 專項基金助力人才創新創業

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創新的基礎是人才。光明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的設立,標誌著光明強化人才創新創業金融扶持、充分釋放和放大創新創業潛力再添有力舉措,力破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難題。

隨著光明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光明區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處處湧動創業熱潮和創新動力,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支撐,而資金困擾是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共性難題之一。為力破難題,光明區設立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將充分發揮光明區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依託市屬國有金融機構,吸引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用金融資本助力現有存量人才和引進增量人才在深圳、尤其是在光明區創新創業,配合深圳市和光明區人才政策,齊心協力把深圳市、尤其是光明區打造成為“人才高地”。

據悉,光明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由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首期基金規模1億元。將推動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

  • 著力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早在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努力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必須堅持人才優先發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2018年9月,光明區一屆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引領源頭創新方面打造新引擎;區黨代會還明確提出要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導向功能,加快構建基礎引領、企業主體、“政用產學研”結合的創新生態格局,聚焦科技前沿,搶佔創新高點,推動光明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從“跟跑”向“並跑”“領跑”戰略性轉變。

作為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光明區“人才基金”定位為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投資基金,實現光明區人才與資本結合,營造尊重人才、服務人才的社會環境,增強聚集人才的效應。

基金將著眼於海內外科技型人才,以投資、孵化各類人才優質創新創業項目為抓手,主要投向國家、省、市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包括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項目及國內外前沿技術、原創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主要投資對象為符合市、區人才主管部門規定的人才創新創業的企業,為光明區引進和培育高精尖傑出人才、加快建設“四城兩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貢獻力量。

  • 打造基金管理使用行業標杆

談及“人才基金”的操作模式,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將牢牢把握服務光明區人才工作主線,充分發揮“點火器”“助推器”“加速器”作用,積極調動政府和社會力量,真正把符合光明區未來發展定位的、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的項目扶持好、服務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切實解決人才創新創業項目“風投不敢投、銀行不敢貸”的困境,大力助推全區創新創業。

在具體操作中,“人才基金”採取參股創業投資為主,配套融資擔保資金,對新興產業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初創期、成長期企業進行扶持,通過發揮股東優勢和基金管理團隊的專業能力,推動被投資企業持續成長及產業整合,實現股權增值,獲得投資收益。

對於如何管理和使用基金,該公司負責人坦言,將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加以完善,真正確保基金管理的規範性和基金使用的有效性,把“人才基金”打造成為開放式、良性循環發展的標杆。

寶安日報記者 陳玲玲 通訊員 鄒瑋 張純皓

相關鏈接

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3月29日,是光明建發集團全資子公司,基金規模10億元。引導基金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同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扶持創業投資行業與中小企業發展。據介紹,目前光明建發集團已參股設立深圳市紅土光明創業投資基金、深圳市高新投正道軍民融合基金、創東方光明先進製造產業基金、深投控南科大天使基金和光明區人才創新創業基金五支子基金,進一步活躍了光明區創業投資氛圍,提升企業競爭力。

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12月,是20世紀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為解決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而設立的專業金融服務機構,現已發展成為“具備資本市場主體信用AAA最高評級的全國性創新型金融服務集團”。

光明區“鴻鵠計劃2.0”

光明區結合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轉變人才服務工作思路,本著“給想幹事的找機會,給有本事的搭平臺,給幹成事的予以獎勵”的原則,對人才政策進行大升級,推出“鴻鵠計劃2.0版本”。

突出問題導向。重點圍繞過去的重獎勵輕環境、重引進輕培養、重人才輕產業等核心問題,提出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建立培養獎勵機制,鼓勵用人單位更加重視人才隊伍的培育,重點支持建設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投融資平臺、專業服務平臺等。

突出產業導向。根據光明區產業發展佈局及定位,重點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一代顯示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製藥等產業人才。

突出需求導向。注重高精尖缺等領域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以及符合光明區海綿城市建設、環境水源保護等城市發展理念的人才引進。

“一事一議”專項支持。著眼於培育光明區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產業發展,將“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納入支持範圍,對其主要負責人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並在人才政策配套、項目空間、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一事一議”專項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