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抵扣細則來了:大病可按每年6萬元標準限額據實扣除

个税抵扣细则来了:大病可按每年6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十月份個稅改革紅利剛剛收進荷包裡

第二波個稅紅利又來了!

10月20日上午,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揭開面紗,得了大病、租房購房、哺養教育孩子、贍養父母……一系列減輕人們負擔的個稅扣除條目,都一一亮相。

个税抵扣细则来了:大病可按每年6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在兩部門官網開始為期兩週的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一併公開徵求意見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後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以下專項附加扣除:

●大病醫療

●子女教育

●繼續教育

●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

●贍養老人

……

个税抵扣细则来了:大病可按每年6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01

什麼是專項附加扣除?

新個稅法目前已施行最新“起徵點”和稅率,專項附加扣除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何為專項附加扣除?

它指的是,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起徵點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六項費用

這是我國首次在個稅制度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也被普遍認為是我國推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要一步。

新個稅法明年實施後,折算到月收入的個稅計算方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徵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算法看似複雜了些,有些人說與其這麼折騰,還不如把起徵點再提的高一點,達到的似乎是同樣效果。

但一位財稅專家向記者表示,專項抵扣的最終效果,是讓部分納稅人個稅感到負擔減輕,其長遠意義在於推動各部門信息共享,推動大家能夠與相關部門互動,有利於民眾有序瞭解,遵循稅法,深化個稅綜合與分類改革,體現稅收公平

02

大病醫療限額扣除

每年60000元

个税抵扣细则来了:大病可按每年6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什麼是大病醫療支出?

在醫療方面,徵求意見稿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社會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的,包括醫保範圍內的自付和醫保範圍外的自費,由個人負擔超過15000元的醫藥費用支出部分,為大病醫療支出。

大病醫療支出可以扣除多少個稅?

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標準限額據實扣除。

納稅人發生的大病醫療支出由納稅人本人扣除。納稅人應當留存醫療服務收費相關票據原件(或複印件)。

03

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扣除

2000元/月

當前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年輕人贍養老人的相關負擔也成為社會焦點。

徵求意見稿規定,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以進行扣除;其中分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兩種情況。

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可以分攤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如平均分攤、約定分攤等情況,分攤方式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此外,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最高不得超過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舉個例子,一位老人有三個子女贍養,每個孩子可以平均分攤每年24000元扣除額度,每人每年8000元;也可以經老人指定或者子女約定,每個子女分別享受6000、6000、12000的扣除額,但每個子女的扣除額不能高於12000元。

贍養兩個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數增加扣除額。

个税抵扣细则来了:大病可按每年6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04

子女教育和繼續教育

都可享受扣除

徵求意見稿規定,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每個子女每年1.2萬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

也就是說,二孩家庭將能享受到每年24000元的定額扣除。需要指出的是,每年12000元或24000元的扣除,既可以父母一人扣50%,也可以由一方扣除100%,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納稅人接受學歷或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支出,在規定期間可按每年3600元或4800元定額扣除。

05

租房和貸款買房

都能享受扣除

對買房的人來說,按照徵求意見稿,納稅人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非首套住房不得扣除,並且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扣除機會。

對租房者來說,按照徵求意見稿,納稅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租房產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扣除。

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

在其他城市租房,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12000元(每月1000元);

在其他城市租房,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扣除標準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需要強調的是,納稅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這意味著,房貸利息和房租只能扣除一項。

最高扣除額度

可達5600元/月

看過專項附加扣除的詳細規則後,可以設想下,漂在大城市追逐夢想的年輕人至少有租房項可以扣除,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職場人則可以扣除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

因此,大部分個稅納稅人都會有一項、兩項,甚至最多五項全部符合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根據記者測算,除大病醫療附加扣除和其他極其特殊情況外,假設一人符合四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即享受最高扣除額度,應當這樣計算:1000×2(子女教育)+400(繼續教育)+1200(租房)+ 2000(養老),總計5600元。

此次公開徵求意見旨在廣泛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更好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暫行辦法出臺前,相關部門已經以無方案徵求意見方式廣泛聽取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兩會”代表委員和群眾代表的意見。

按照暫行辦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並非一成不變,將隨著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據悉,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將依法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