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海归高级创业人才为盘锦发展建设点赞

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海归高级创业人才为盘锦发展建设点赞

10月20日,第15期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圆满结业。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名海归高级创业人才在5天的专题培训和互动交流中收获颇丰,不仅开启了一场关于创业创新的“头脑风暴”,还与本地企业签订了12个项目的合作意向。“我们感受到了盘锦市和兴隆台区求贤若渴的强烈意愿,看到了干货满满的优惠政策,觉得这里是一方可以安心安身安业的热土,希望可以在此落地创业。”课程结束之后,研修班学员纷纷“点赞”盘锦发展。

安心:服务有求必应

此次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由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办,兴隆台区委区政府承办,学员囊括了海归创业企业家,获得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资助的留学人员,获得2017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称号的留学人员,各地重点支持的留学回国创业人员,国内高端人才等各路精英。这些走南闯北的高端人才在几天的学习培训中感受到了诚意和温暖。

史博士三年前曾在国外深造免疫学,学成归国后,开办了自己的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赢得了“天使投资”的青睐及大量注资,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她说:“从这几天研修班的课程和活动安排上看,兴隆台区政府的确倾注了大量精力。从学习授课到参观考察,再到饮食生活习惯,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任何问题都是有求必应,让我们感到了诚意和温暖。这也说明盘锦市和兴隆台区谋发展的意识很强,营商服务意识也很强,对创业企业家和高端技术人才是求贤若渴。我们作为海归创业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尽快让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企业或者项目中形成生产力,是我们的梦想,也是使命。盘锦市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梦想实现地。”

近年来,全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留学回国人员“融资难”、人才和产业“不匹配”、群众和企业“办事难”等问题,在优化人才环境、丰富要素资源、提供全面细致的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研修班选在盘锦举办是对盘锦留学工作的支持和肯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党委书记姜旭对盘锦的人才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说,盘锦市着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特别是连续成功举办了盘锦“双创”精英会、海外学子盘锦行等以创新为主题的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落地了一大批招才引智项目,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各位学员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学习之余多走走、多看看,寻找合作机会,实现共赢发展。

安身:工作生活两相宜

本次研修班邀请了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服务创新研究部主任蔺雷等多位大咖围绕“海归创业者的领导力开发”、“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创业思维”、“看懂企业内创业”等专题进行现场授课。在进行理论研讨的同时,兴隆台区还组织学员进企业、看园区,感受多元的城市风貌。

学员们走进人民网推出的“网红”景点大洼区石庙子村,感受村容村貌、美食美景、水稻收割、民宿、认养农业,一路不停地拍摄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在兴隆台,学员与区内重点企业、园区开展交流对接,在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谋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山西德兰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张非凡此前对盘锦的了解还停留在河蟹、大米上面,这次近距离感受盘锦,忽然有一种身临大都市的感觉。她说,盘锦这座“小”城其实不小,无论城乡,在创新发展上有一种“大”气魄,让盘锦的城市胸怀气度不亚于江浙一些高速发展城市。我对在盘锦开展养老医护等方面的国际技术交流,助力盘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很有信心。

王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与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和创业,十几年前曾经来过盘锦。此次故地重游,城市的变化让她惊叹,“街道整洁宽阔、市民精神饱满,城市发展的朝气和活力很足。兴隆台区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工作生活两相宜。”

安业:合作领域广泛

辽宁泓新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胜今年10月份成立了盘锦大工碱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始从事碱蓬的产业化运营。这次参加培训,他可谓是收获满满,不仅了解到行业前沿资讯,还与北京、上海、内蒙古、湖北、厦门等地企业签订了6项关于碱蓬茶的合作意向,针对碱蓬全国品牌建设、碱蓬茶出口、碱蓬种植技术推广、碱蓬产业大数据分析、碱蓬健康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还有5家企业与海归创业企业家或其代表的主职企业签订了包括水稻育苗喷淋设备引进开发及产业化、智慧园区产业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人才交流项目等在内的6项合作意向。这次合作将加快全市企业进入国内相关高端技术领域的步伐,推动与国际国内尖端技术人才的深入合作。

这次在东北地区首次举办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是一次英才济济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也是兴隆台区展示创业创新实力的窗口和实现产业与人才有效对接的平台。全区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石油加工及润滑油生产、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储备和培养各类人才9万多人,6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都建立了研发中心,拥有院士工作站3个、技术专利1737项。威海惟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健对兴隆台区的产业发展和创业氛围印象深刻,“兴隆台区产业特色鲜明,专业类人才集聚,像中蓝电子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都选择在这里发展,说明区域营商环境优良,配套服务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