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母基金值得投資嗎?

股權固然能夠造富,但股權投資卻並非易事,豐厚的回報除了需要優質的標的、好的時機、價格及退出渠道外,還需要專業的持續護航能力才能達成。

從財富管理角度看,權益類資產可分為一級市場股權與二級市場股票。

在實務中,股權投資一般被狹義地理解為對未上市公司股份的投資,按投資階段分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併購(Merger and Acquisition)、PRE-IPO等,與二級市場股票的投資邊界一般被認定為企業IPO;二級市場股票波動性較大,且國內的市場偏價格投機,想追求價值投資很困難。

不過多年來,股民對於股票的熱衷也證明了權益類投資的魅力,背後折射的是國人對財富的渴望與焦慮。

私募及母基金

所謂私募,是針對公募而言,公募面向不特定的公眾公開募集,而私募面向特定合格投資者推介和銷售,只有適合的投資者才有資格買入,原因在於私募產品複雜程度高,風險大,需要客戶具備足夠的投資經驗、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這也意味著,在嚴控風險和優選項目的前提下,產品可以帶來極為豐厚的回報。如果把投資比喻成海灘拾貝,公募則像在人多的海灘上作業,私募則是在人數寥寥的海灘上精耕。

從證券類母基金的發展軌跡來看,當證券市場上股票和債券數量逐漸增多後,便進化出了挑選證券標的、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產品,母基金正是這種源於成熟資本市場標的數量增長而進化衍生出的新品種

母基金即投資於其他非母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簡寫為FOF),其所投資的標的通常為一攬子子基金。

我國金融市場存在著諸多形式的母基金,如公募證券FOF、私募股權FOF及私募證券FOF等,其表現為一種基於子基金篩選邏輯的基金組合結構,母基金管理人的核心能力基於自身數據庫的子基金篩選邏輯。

母基金的認知誤區

母基金在國內的發展時間不長,截至2018年9月19日,國內首批公募FOF剛剛運行滿1年,國內不少投資者對母基金常常存在認知誤區,對母基金缺乏系統性的理性認知。

母基金並非代銷基金產品。《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未經註冊並取得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或未經中國證監會認定的機構,不得辦理基金銷售及其相關業務。

由此可見,基金代銷或代銷基金的行為主體是依法取得基金銷售資格的金融類機構,無論從法理上,還是在具體的事務邏輯中,母基金都不構成代銷的主體或存在代銷的邏輯。代銷的法律關係表現為依法取得基金銷售資格的金融類機構充當銷售媒介,在代銷產品清單端進行基金種類和數量上的採集,並在銷售端銷售其代銷基金端的所選基金。代銷基金最終表現為一種中介性質的銷售活動,而母基金則是一種結構化的基金產品。

2018年4月21日,資管新規落地,資金池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一時間成為經濟下行週期中資產管理主體的一大罪狀。然而,作為一種資金與資產的運作模式,資金池的最主要特點表現為:資金端產品與資產端資產不對應,即資產端與資金端在資金和期限上的錯配。

國內運用最廣泛的資金池體系是商業銀行的存貸業務,藉助於資金池模式,銀行在負債端不斷進行融資,而在資產端錯配各種項目,從而賺足利差,當把壞賬率控制在一定的安全範圍時,銀行便能以安全且頗具盈利性的利潤永續經營。

總的來說,資金池是一個資產管理主體管理諸多產品的組合邏輯。對比資金池,母基金是一種產品篩選組合的邏輯,其資金端並未被包裝成若干個產品,而是統一的基金份額,資產端是若干子基金的聚合,部分產品按符合合同約定的條件結束從而清盤,部分產品根據合同約定的開放規則可以進行贖回,說到底母基金是某款產品的內部邏輯。

母基金不等於所投標的指數

金融市場中的各種指數是用來衡量某一具體市場或主題價格變動的指示性數字,如滬深300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指數的編制是一件極其專業且系統化的長期工程,通常由專業的指數公司編制,例如MSCI明晟公司。在財富管理領域,指數的作用是用以被參考從而組建指數基金。

而母基金更偏重於主動管理,而不是某一基本面或子市場的被動跟蹤(數量極少),無論是證券母基金亦或股權母基金,其基本邏輯都建立在市場非有效的基礎上,進而通過主動管理獲得α收益,而投資指數所獲得的上漲收益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基礎上的,其獲得的是基於被動管理所獲得的β收益。

母基金不屬於資產配置模型

在資產管理領域,資產配置是很複雜的數學模型,概括來說就是選取相關性低的資產根據大類按比例組合,以達到降低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的目的。而財富管理的一般資產配置邏輯往往是通過資金均衡的簡單方式得以實現,如資產配置鼻祖四六開的股債模型及稍進一步的耶魯模型。

母基金挑選子基金有自己相對獨立且互相差異的邏輯存在,其可能採用資產配置的邏輯,即尋求相關性差的子基金或其投資領域,但也有可能把風險敞口留給某一類主題或策略的子基金。所以資產配置可以成為母基金的內部邏輯,也有可能不為所用,兩者之間存在著或然的相似性,但未必要有必然聯繫。

私募股權母基金值得投資嗎?

私募股權母基金值得投資嗎

私募股權母基金投資的是風險極高且預期回報極高的股權,投資收益具有不確定性,投資標的是具體公司的股權,享受未來高權益類投資回報的同時也承擔著各種風險,但這也是股權投資的魅力所在。

首先,股權投資專業性較強,需要長期積累行業、技術、財務、投資等領域的知識;

其次,市場準入門檻高,如併購基金動輒上千萬的投資起點,另外有很多項目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

最後,風險種類較多,風險係數也較大。如企業倒閉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等。

這些特點決定了股權投資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面對這類真正可以造富的資產類別,個人投資者真的只能被拒之門外嗎?非也,當以母基金的形式投資私募股權領域時,既能降低投資風險還能獲得預期的收益。資產交由專業的母基金管理人進行打理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宏觀上來看,私募股權母基金具有以下優勢:

有效分散風險

母基金相比於單一基金能更加有效地分散風險,單一基金按其擅長的策略與領域進行股權投資,而母基金在挑選子基金時分策略按行業篩選子基金以達到此目的。

觸及更多的優質項目

母基金手握重金,可以在資本市場上作為重要資方參與到很多優質項目和個人投資者接觸不到的子基金與項目,而母基金的數據庫原理基本類似於投資者所夢想的全市場挑好產品與好項目的邏輯。

專業勝任

母基金特有的雙層管理人結構為投資人的資產安全性與收益性保駕護航,子基金管理人精耕其行業與策略,母基金管理人構建頂層設計做好行業配置,省去了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自己做行業、公司、項目的調研的成本,又能夠在投後持續跟進監督、複核。基於以上優勢,美國曆史數據顯示,美國私募股權母基金的回報率從未小於或等於零,也就是說其股權母基金的投資業績結果上做到了保本。

數據顯示,越是發達的國家和成熟的資本市場、越是高淨值人士,越注重另類資產的配置,因為既有標準化的成熟投資領域很難找到好的機會與價值價格窪地,而另類資產中私募股權佔極大的比重。國內的首批及較早若干批投資者已經開始享受到了私募股權母基金的投資紅利,諸多業內人士也對私募股權母基金一致看多,並認為私募股權母基金的春天已經來了。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 信眾號wrztbinggou 官網 官網www.wrbg8.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