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共鳴(一),學會這個你也可以輕鬆唱高音的歌了!

導 讀

歌唱的聲音要有比較寬廣的音域,要有相當響亮的音量,要有表達歌曲感情的各種聲音色彩。這些除了要靠正確的氣息控制,正確的發聲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確掌握人體對發聲的共鳴作用。共鳴能夠形成的聲音質量變化,要比聲帶自身的發聲能量大得多。

一、共鳴的原理

當某個物體振動發出聲響時,影響到周圍的其他物體的振動,從而增強了原物體振動的聲響,形成了共鳴現象。

歌唱的共鳴就是指歌唱發聲時,由於氣息衝擊聲帶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同時引起了人體內其他各共鳴腔體產生共振的現象。由於共鳴時產生的泛音與聲帶發出的音組成複音,因此,它使聲音得到了美化,達到宏亮、豐滿、悅耳、動聽的效果。

人的聲帶是極短的振動體,它發出的聲音是微小的,全靠人體許多天然的共鳴腔體(如胸腔、咽腔、頭腔等)將它擴大,這些共鳴腔體可以調節聲帶所發聲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變化,並能調整其高度。


唱歌的共鳴(一),學會這個你也可以輕鬆唱高音的歌了!


人體的共鳴腔體

前面我們在【歌唱技巧知識】認識歌唱發聲的器官 一文中已經講過人的共鳴腔體可以分成不可調節的共鳴腔:胸腔、鼻腔、額竇和蝶竇等;可以調節的共鳴腔:咽腔、喉腔、口腔,這部分是重要的共鳴腔體。

可調節共鳴,上聯頭腔,下聯胸腔,是個聯絡站。歌唱發聲時,應隨著音的升高或降低的變化,適當地調節那些可調節的共鳴腔體。

一般來說,高音的共鳴區是分佈在口腔,低音的共鳴區分佈在胸腔。但這樣的分佈並不是說可以將各個共鳴腔孤立地來用,而是應當使所有的共鳴腔體連成一體,即所謂形成“整體共鳴”。整體共鳴就是胸、口、頭腔共鳴的混合使用。

共鳴的概念

二、歌唱共鳴的方法

取得較好的歌唱共鳴,首先要注意發音器官各部分的協調配合,遵循漸進的原則,從中間往兩頭髮展,即從口腔到頭腔和胸腔,不能急於求成。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獲得歌唱各種共鳴的方法。

口腔共鳴


唱歌的共鳴(一),學會這個你也可以輕鬆唱高音的歌了!


口腔共鳴是聲音從喉嚨發出後第一個共鳴區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可變共鳴腔,是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基礎。

發聲時口腔自然上下打開,笑肌微提,下顎自然放下稍後拉,上顎有上提的感覺。這樣,聲帶發出的聲波就隨著氣息的推送離開咽喉流暢向前,在口腔 的前上方即硬顎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動,這個硬顎前部我們也叫硬口蓋,這種口腔共鳴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於和頭腔取得聯繫,且可減少咽喉的負擔,起保護聲帶的作用。

口腔共鳴要有聲音的“點”和“心”(即共鳴焦點)首先必須使口腔中的各有關部分唇、齒、牙、舌以及相適應的咽、喉自然地鬆開,會厭輕輕抬起,以使咽、喉、腔通暢,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積極堅硬,這樣才會獲得良好的共鳴效果。

唱歌的共鳴(一),學會這個你也可以輕鬆唱高音的歌了!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