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面對複雜的分類數據,財政收支常給人“外行看不懂,內行說不清”的感覺,隨著財政被上升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讀懂財政數據也成為宏觀經濟分析的需要。本文從四類預算管理的角度對政府財政收支進行解讀。

一、財政核算體系簡介

1、財政核算體系的定義

政府財政統計核算體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GFS)是從經濟角度反映一個政府治理國家、管理經濟活動運行情況的多功能體系。

1974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制了《政府財政統計手冊:草稿》,2001年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不同,政府財政統計核算體系是以政府為主體進行核算,對本期的支付進行核算而不管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發生的經濟活動。

政府財政統計核算體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張表:資產負債表、政府運營表、現金來源和使用表、其他經濟流量表,四張表之間存在勾稽關係,通過此關係將流量和存量聯繫起來。

2、我國財政核算體系內涵

(1)分稅制財政體制

財政體制是國家通過規定各級政權管理財政收支的權限和各企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的權限,據以處理國家各級政權之間、國家與企事業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的管理制度。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後,確立了分稅制財政體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中央主要承擔國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國家機關運轉所需經費,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協調地區發展、實施宏觀調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會事業發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擔本地區政權機關運轉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支出。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第二、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屬於維護國家權益、實施宏觀調控的稅種屬於中央收入;與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的主要稅種由中央與地方分享;適合地方徵管的稅種為地方收入。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第三、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央和地方收支劃分後,為解決財力分佈縱向和橫向不均衡問題,中央對地方實施轉移支付。轉移支付分為兩類,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由均衡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等組成,用於彌補財政實力薄弱地區的財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統籌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專項轉移支付重點用於 “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以實現特定的宏觀政策及事業發展目標,或對中央委託地方事務、中央地方共同事務按其相應資金進行補償,地方政府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

第四、稅收返還和地方上解。稅收返還是為保障地方既得利益、順利推進相關改革設立的,包括增值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稅收返還三項。地方上解主要是指地方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財政體制規定上解中央的各項收入,主要包括1994年分稅制改革時保留的地方原體制上解收入和出口退稅專項上解收入。2009年,為簡化中央與地方財政結算關係,中央財政將地方上解與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作對沖處理,相應取消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科目。

(2)我國財政預算管理體制

預算管理體制指根據國家各級政權的職責範圍劃分各級預算收支範圍和管理權限,並規定收支劃分的方法。預算管理體制是財政體制的核心。預算管理上,我國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國務院編制中央預算草案,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執行。地方各級政府編制本級預算草案,並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執行。地方各級預算收支統稱為地方財政收支。

在預算編制上,我國目前採用的是複式預算制,將年度內的全部預算收支按照經濟性質劃分,分別編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預算。預算管理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基金預算。

(3)我國財政統計核算體系

我國財政核算工作由財政部負責統計,各級地方政府財政部門負責編制本級地方政府財政報表。統計範圍是職能政府,包括行政單位、部分事業單位和部分國有企業。

我國財政核算體系的特點是兩個基礎一個核心:

財政統計以財政預算和決算為基礎。中國財政統計以統計核算和會計核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級財政部門對本級的財政收支情況進行會計核算並編制會計憑證,根據憑證登記入賬,在年末或月末編制財政收支表,於年末編制年度決算報告和下一年財政預算報告。

財政統計的核心是財政資金的流動,其會計基礎是收付實現制。財政數據的外部體現是財政收支報表,對財政資金來源和使用流量進行統計,由於採用的會計基礎是收付實現制,進行統計的主要是現金交易事項。

我國政府財政核算體系框架:以四張財政收支預決算表為中心,關注財政赤字或結餘。對外公佈的主要有四張報表: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表、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表、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決算表。

相較於國際標準的GFS來說,我國政府財政核算體系的框架較為簡單,整體的核算圍繞著財政收支預決算表進行,反映現金的收入和使用狀態,即流量,對於存量由於沒有建立資產負債表,僅公佈存量總量,流量和存量之間未建立起關聯關係。對於財政狀態,以單個財政赤字或結餘來反應。

二、一般公共預算

一般公共預算是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由兩部分構成: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又可分為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主要來源於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動用結轉結餘資金等因素三部分。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等於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三者之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等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地方財政使用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兩者之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與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兩者之和。

由於存在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的部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並非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簡單相加之和,還需要扣除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重複計算的部分。同樣,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也不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簡單相加之和,也需要扣除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重複計算的部分。

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表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表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表彙總而成。進行核算的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

從2016年各項稅收收入(表4)來看,我國的稅制結構依舊呈現出流轉稅佔主體的稅制結構模式。國內增值稅的比重最大,達到了31.23%。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表5)中可以發現,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的預算數與預算執行情況存在較大得差距,預算執行收入總量比預算收入總量多出7908億元,其中有5556億元來自地方財政使用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的增加,1780億元來自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調整後增加的收入。預算調整按調整幅度不同可分為全局調整和局部調整。我國曾在2000年政府預算報告中進行過全局調整:調整中央預算,增加建設性支出500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相應增加500億元。2016年進行的預算調整屬於局部調整。局部調整經常發生,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1)動用預備費。在預算執行中,如果發生較大的自然災害或經濟上的重大變革,發生原來預算沒有列入而又必須解決的臨時性開支等情況,可以動用預備費。預備費是預算編制時預留的機動資金,動用時須報同級政府批准。

(2)預算追加、追減。這是指在原定預算收支總數不變的情況下,追加、追減預算收入或支出數額。各部門、各單位需要追加、追減收支時,均應編制追加、追減預算,按規定程序報經主管部門或財政部門批准後,財政部門審核並提交各級政府或轉報上級政府審定通過後執行。財政部門辦理追加、追減預算時須經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方可執行。

(3)經費流用。又稱“科目流用”,是在不突破原定預算支出總額的情況下,由於預算科目之間調入、調出和改變資金使用用途而形成的資金再分配,而對不同的支出科目具體支出數額進行調整。

(4)預算劃轉。由於行政區劃或單位隸屬關係改變,在改變財務關係的同時,相應辦理預算劃轉,將其全部預算劃歸新接管地區或部門。

近年來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率不斷下降,已經從2011年的25%下降為2016年的4.5%。除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以及地方財政使用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也是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的重要收入來源。

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的資金比較穩定,數額也較小,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餘額基本在1100億元到2700億元波動。目前除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補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是地方財政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其中2016年地方財政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達5956億元。在我國進行結構性減稅的背景下,未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可能會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利用好地方財政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由三部分構成: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結轉下年支出的資金。為了使我國每年的決算赤字等於預算赤字,在編制預算時,並不編制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結轉下年支出科目的具體數額,而是在決算時視當年的財政實際收支情況和預算赤字確定這兩個科目的規模,所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的預算數總是相等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的預算數也總是相等的。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兩部分構成。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和中央預備費三部分。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大頭,每年的比重都在60%以上。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類。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體制結算補助、基層公檢法司轉移支付、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轉移支付共7項。專項轉移支付則包含了按功能分類的19項支出。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則包含增值稅返還、消費稅返還、所得稅基數返還、成品油稅費改革稅收返還和地方上解5部分。

因為存在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的部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並不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簡單相加之和,還需要扣除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重複計算的部分。同樣地,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也不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簡單相加之和,也需要扣除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重複計算的部分。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數為中央本級支出、對地方稅收返還、對地方轉移支付和中央預備費預算數之和。但在決算時,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數為中央本級支出、對地方稅收返還、對地方轉移支付三者決算數之和,並不包含中央預備費。同樣地,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三者的預算數中包括中央預備費的預算數額,但決算數中並不包含。這主要是為了避免重複計算,因為中央預備費當年決算數小於預算數的部分將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16年中央預備費預算500億元,實際支出146.1億元,剩餘353.9億元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數為中央本級支出數、中央預備費、中央代編的地方財政支出數三項之和。進行核算的支出包括按功能分類的財政支出共計24項。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在2015年的24項支出中,佔比最大的是教育支出,達到了14.9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的佔比也超過了10%,達到19018.69億元。其次是農林水支出和城鄉社區支出,佔比分別達到9.88%和9.03%。佔比超過5%的支出還有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交通運輸支出,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和國防支出。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三、政府性基金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國家通過向社會徵收以及出讓土地、發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專項用於支持特定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而發生的收支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根據基金項目收入情況和實際支出需要,按基金項目編制,以收定支,具有專款專用性。

1、政府性基金收入

我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相關收入總量由三部分構成: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上年結轉收入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其中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為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與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兩者之和。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上年結轉收入和地方上解收入三者之和。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為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三者之和。

由於在政府性基金預算中也存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部分,所以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總量並不是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和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兩者簡單相加之和,還需要扣除重複計算的部分。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中提出可以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15年我國首次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00億元,2016年發行規模增加至4000億元,2017年預算將增長至8000億元。由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列在政府性基金預算下,不進入一般公共預算赤字。

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表由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表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表彙總而成。進行核算的收入包括按來源分類的37項收入和單獨列示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數為37項收入之和,並不包括地方專項債務收入。

來自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是我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佔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2016年高達80.3%。目前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中計提了7項專項資金:農業土地開放資金、國有土地收益基金、住房保障建設資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教育資金、土地出讓業務費、被徵地農民保障資金。按收入歸屬分,政府性基金收入分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以及中央與地方共享收入。具體收入劃分如表8。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2、政府性基金支出

我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由兩部分構成: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等於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之和,再減去重複計算的部分(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則是中央本級支出與對地方轉移支付兩者之和。

政府性基金支出進行核算的支出共有38項,除了與政府性基金收入相對應37項支出外,還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數為38項支出之和,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

《預算法》規定:“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保持完整、獨立。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與一般公共預算相銜接。”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政府性基金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從2015年1月1日起,將政府性基金預算中用於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以及主要用於人員和機構運轉等方面的項目收支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具體包括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從地方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和教育資金、轉讓政府還貸道路收費權收入、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復費、水利建設基金、船舶港務費、長江口航道維護收入等11項基金。

盤活存量資金,將政府性基金項目中結轉較多的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各級政府性基金預算結轉資金原則上按有關規定繼續專款專用。結轉規模較大的,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每一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資金規模一般不超過該項基金當年收入的30%。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的規定,將政府住房基金、鐵路資產變現收入、電力改革預留資產變現收入、無線電頻率佔用費、水土保持補償費5個項目結餘資金69.06億元自2016年起由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對仍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項目,將其2015年結轉超過其收入30%的部分98.12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16年我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大於支出435.53億元。其中,結轉下年繼續使用298.5億元;單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超過當年收入30%的部分合計110.72億元,按規定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同時從2017年1月1日起,為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南水北調工程基金、菸草企業上繳專項收入等3個項目收支由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一般公共預算。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對國有資本實行存量調整和增量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範圍的一級企業共845戶,包括:國資委監管企業106戶、所屬企業36戶、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屬企業2戶、教育部所屬企業371戶、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企業72戶、體育總局所屬企業49戶、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所屬企業27戶、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108戶,以及中國菸草總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等。

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由兩部分構成: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上年結轉收入。其中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為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與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兩者之和。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為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上年結轉收入兩者之和。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為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和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兩者之和。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是指經營和使用國有財產取得的收入,具體包括以下項目內容:(1)利潤收入,即國有獨資企業按規定上交給國家的稅後利潤;(2)股利、股息收入,即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股份)享有的股利和股息;(3)產權轉讓收入,即國有獨資企業產權轉讓收入和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股份)轉讓收入以及國有股減持收入;(4)清算收入,即扣除清算費用後國有獨資企業清算收入和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股份)享有的清算收入;(5)其他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上年結轉收入。

目前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的中央企業稅後利潤(淨利潤扣除年初未彌補虧損和法定公積金)的收取比例分為五類執行:第一類為菸草企業,收取比例25%;第二類為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資源型企業,收取比例20%;第三類為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一般競爭型企業,收取比例15%;第四類為軍工企業、轉制科研院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央文化企業、中央部門所屬企業,收取比例10%;第五類為政策性企業,包括中國儲備糧總公司、中國儲備棉總公司,免交當年應交利潤。符合小型微型企業規定標準的國有獨資企業,應交利潤不足10萬元的,比照第五類政策性企業,免交當年應交利潤。

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和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其中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等於中央本級支出與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之和。全國國有資本經營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等於中央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和地方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兩者之和。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收定支,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和全國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之和等於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是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發展要求以及國家戰略、安全需要的支出,彌補國有企業改革成本方面的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可分為三大類:(1)資本性支出,即向新設企業注入國有資本金,向現有企業增加資本性投入,向公司制企業認購股權、股份等方面的資本性支出;(2)費用性支出,即彌補企業改革成本等方面的費用性支出;(3)其他支出。

在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決算表中主要體現為按功能分類的十二項支出,其中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中包含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補充社保基金的支出,在轉移性支出中包含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資金支出。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自2010年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逐步加大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力度,2010~2014年累計調入349億元,其中:2010年調入10億元,2011年調入40億元,2012年調入50億元,2013年調入65億元,2014年調入184億元。2015年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提高到了16%,調入規模增至230億元,比上年增加46億元,增加25%。

2016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資金為246億元,增加16億元,增長7%,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由2015年的16%提高到19%。財政部於今年1月23日發佈《關於切實做好2017年基本民生支出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統籌用於保障基本民生。而3月18日發佈的2017年預算草案中則進一步明確提出,將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的比例由19%提高至22%。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五、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是對社會保險繳款、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和其他方式募集的資金,專項用於社會保險的收支預算,即根據國家社會保險和預算管理法律法規建立的反映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的年度計劃。社會保險各項基金預算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範收支內容、保準和範圍,具有專款專用性。在預算體系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單獨編報,與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相對獨立、有機銜接。社會保險基金不能用於平衡一般公共財政預算,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可補助社會保險基金。

2010年,《國務院關於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頒佈實施,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試編。到2012年基本實現編報範圍的全面覆蓋,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醫保、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等所有社會保險基金納入了試編範圍。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目前公佈的報表主要是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情況總表(如表9)。另外,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每年也會發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報告,詳細公開各項基金收支數據。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按險種分別編制,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在每年的預算執行報告和預算草案中公佈的內容較少,主要包括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本年收支結餘和年末滾存結餘四部分。另外還公佈了社保基金的保險費收入和財政補貼收入。

六、赤字裡的秘密

財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簡單相減得出的結果,還要考慮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動用結轉結餘資金等因素,這些資金實際來源於以前年度財政收入,用於補齊預算赤字和決算時實際財政收支差額之間的缺口,不能再重複列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其中,結轉資金是指預算未全部執行或未執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預算資金。

結餘資金是指項目實施週期已結束、項目目標完成或項目提前終止,尚未列支的項目支出預算資金;因項目實施計劃調整,不需要繼續支出的預算資金;預算批覆後連續兩年未用完的預算資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是指中央財政通過超收安排,用於彌補短收年份預算執行的收支缺口,及視預算平衡情況,在安排年初預算時調入並安排使用的專項基金。財政超收收入是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同時也可以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中轉入。

考慮以上因素後,財政部對外公佈我國財政赤字的計算公式為:財政赤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結轉下年支出的資金)-(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其他預算資金+動用結轉結餘資金)。根據每年的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我們將財政決算科目與上述公式間的關係整理如下: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在預算執行報告和預算草案中,赤字都是指財政赤字。財政赤字等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與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兩者之間的差額,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赤字與全國財政赤字算法相同。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我們可以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定義為“實際赤字”,實際赤字可以度量財政支出與收入之間的真實差額,需要通過實際赤字與名義赤字之間的關係計算得出。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赤字率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指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根據上述關係,我們計算出2001-2016年財政赤字、實際赤字以及財政赤字率、實際赤字佔GDP的比重: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根據上文所述的勾稽關係,實際赤字超過財政赤字的部分由結轉結餘和調入資金填補,因此,結轉結餘和調入資金的剩餘情況可以視作預算內實際財政赤字上浮的天花板。由於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資金來源不僅僅限於財政超收,不能根據每年的財政決算表計算出其餘額,且每年都有對其調用額的單獨列示,因此我們用財政部公佈的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單獨顯示這部分存量。而對於其他的結轉結餘和調用資金賬戶,由於歷年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中常出現部分科目合併列示的情況,本文中我們也將合併計算其餘額。

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加力,在2012、2015和2016年,實際赤字超過了財政赤字,尤其是在2015和2016年,相繼動用了7351.13億元和6489.06億元的結轉結餘和調入資金,大大降低了未來可動用的結轉結餘和調入資金的存量。經過估算,結轉結餘和調入資金總餘額在2014年達到峰值,約為16153.04億元,而到了2016年,則降為4163.75億元,少於2015和2016年每年動用的量,未來或會成為預算內財政發力的約束。

一文看懂我國財政體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