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玄武門的三員大將被李世民私下搞定,事變之後下場又如何?


李世民能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依仗的主要是他身邊聚集的那些文臣武將,比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程咬金和秦叔寶等,但只依靠這些人是不行的。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關節就是玄武門。

如何帶著兵器進入玄武門,如何讓二李進入玄武門之後關閉城門,這是李世民的團隊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李世民策反了當時的城門郎常何,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城門郎是掌管城門啟閉等事的,常何當時就是玄武門的城門郎,官職是從六品上,官職不大,但是作用相當重要。只要讓常何成了自己人,帶著武器進入玄武門以及在二李進入玄武門之後將城門關閉就成為了可能。

這麼重要的一個職位,李建成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也拉攏了常何,但是常何最終選擇的還是李世民,這是李建成始料未及的,如果他提前知道常何投向了李世民,說什麼也不會那麼輕易就和李元吉進了玄武門。

我們來看一下政變當天的情況:李世民一大早就帶著十個人左右的小分隊進了玄武門埋伏好,專門等著二李的到來,果然,不久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進入了玄武門,當他們往前走的時候,玄武門在他們身後緩緩關上了,剛走到臨湖殿,李建成就察覺到了危險,然後掉頭回走,李元吉也趕緊跟上,知道今天可能遇到麻煩了。果然,李世民出現了,一箭射中了李建成,然後後來李元吉也被尉遲敬德射死了。

玄武門之內情況突變,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自然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聽說李建成被殺,對部下說:“哪裡有在他生前受大恩,死了之後就趕緊逃難的?”於是和薛萬徹、謝叔方帶著東宮和齊王府的兩千兵馬趕來圍攻玄武門,當時李世民留下的守玄武門的是張公謹。張公謹一個人在對抗兩府人馬,只希望李世民他們儘快處理好裡面的事情,以及援兵趕快到來。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當時雲麾將軍敬君弘做監門將軍,他看了看兩邊的形勢,坐不住了。畢竟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被殺,李世民就是勝利者,而他還沒有站隊。如果不能立功,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李世民那裡升職。而眼前正有一個立功的機會,他必須抓住,於是就準備出戰,但是他的心腹卻覺得不能貿然行事,畢竟守城門的士兵與兩府兵馬比起來少很多,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靜觀其變,如果李世民有援兵到來的話,再出戰也不晚。

但是敬君弘急於立功,並沒有聽進去,而是和中郎將(正四品下)呂世衡大呼著加入了戰鬥。當然很快兩人就被殺死。馮立將敬君弘殺死,這就算是為李建成報仇了。後來尉遲敬德拿出了二李的人頭示眾,大部分人就地解散就跑了。

敬君弘和呂世衡的死很不值,但是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李世民的壓力,於是在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敬君弘被追封為左屯衛大將軍,呂世衡被追封為右驍衛將軍。實際上兩個人並沒有被李世民收買,發動政變這樣的事,一旦被洩露了那就是死罪,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所以李世民只是收買了城門郎常何,兩人正是因為沒有被收買,在政變發生的時候,急於站隊立功,所以才倉促應戰而被殺。而常何始終謹記自己的責任,就是開關城門,只要做好這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在沒有接到李世民的指示的時候,他不會去做。

李世民登基後,常何因功獲封中郎將。到了631年因為常何的一篇政論,李世民發現了馬周這個人才,於是又加封常何為太中大夫,封其為武水縣開國伯。之後常何更是步步高昇,任地方刺史,加授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等。653年去世,追贈為左武衛大將軍。

可以說常何因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太宗朝和高宗朝都受到了重用。


蕭曉四姑娘


無論李世民手上有多少牛逼的謀士武將,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之中,守門的常何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棋。常何關了一扇門,將太子和李元吉的生機關在了門外,卻給李世民和自己賭贏了輝煌的下半生。而另外兩個敬君弘、呂世衡並未被提前收買,而是在看到李世民殺死太子和李元吉之後立刻站隊李世民,急於搶功而死在混亂之中。

唐朝時期的皇城城門安全,向來是以三個官員一同管理的,常何是城門郎,敬君弘是監門將軍,呂世衡是中郎將。李世民為什麼只找了常何一個人呢?因為常何本來就是李世民手下舊部,也是李世民將他安排到玄武門這個守門的官位之上,最重要的,他才是真正管理開關城門的人。另外,因為魏徵的提醒,太子李建成也曾經拉攏常何,名義上他是太子的人,所以由他守門,太子定會掉以輕心。

當日,太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二人緩緩進入玄武門,常何就將玄武門關閉,將東宮和齊府的2000精兵全部關在了門外,讓李世民策反沒有了後顧之憂。李建成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當做心腹大將的常何竟然已經被李世民拉攏成他的人。

太子和李元吉被殺之後,玄武門的另外兩名大將坐不住了。李世民成為太子已是板上釘釘,不出意外就是將來的皇帝了。常何這位朝夕相處的下屬,竟然私底下接了個這樣的活兒還不通知老上司,一聲不吭把好處都佔了。將來升官發財,呂、敬二人當然不服氣。為了抓緊時間在李世民面前表一表忠心,這兩人在馮立、謝叔方前來對抗時趕緊衝上去,只是很快成了刀下鬼。

玄武門之變後僅僅三天,李世民就成了太子,很快登基稱帝,常何也因為立下的大功勞被封為中郎將。對於呂世衡和敬君弘的死,李世民大概也是舒了一口氣,如果他們在世,他反倒不知如何封賞。

五年後,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員們每人教一份作業,討論當朝政治得失。常何是和武將,正愁不會寫,正巧他的門客馬周文採不錯,主動要求幫常何寫一篇。也就是這篇文章,讓李世民挖掘出了馬周這般人才,將他派到門下省任職,後來一直做到中書令。常何也因此又被封賞了一般。後來常何還作為張亮的副手一同討伐高句麗。常何一直活到了六十六歲病逝,從小小六品城門郎到左武衛大將軍,結局也算圓滿。


木劍溫不勝


如果李世民真的收買了這三人,那李世民倒是真厲害,這三人按官職大小分別是敬君弘、呂世衡、常何,但實際上李世民只收買了常何,這又是為何?

為何會有3個人守城門?

唐朝承襲了隋朝的一些制度,比如城門的守將,像玄武門這種級別的至少是三個人把守,《新唐書》記載,唐朝守衛長安城的部隊分為南衙兵和北門兵,南衙兵主要就是駐紮在宮中的南部,北門兵自然是北邊,他們都是負責皇宮的安全,玄武門是重中之重,是由南衙兵和北門兵共同駐防。

雖說如此,但是李淵還是不放心,他還安排了常駐玄武門的監門將軍常何,從官職名稱便可以看出,常何在玄武門中的重要性。這三個人是完全不搭邊的官職,領導人也不同,但是可以互相牽制,說這些主要意思是為了表達,李世民策反他們的難度,說策反一個簡單,要是兩個、三個呢?

雖說敬君弘和呂世衡沒有被策反,但是和被策反無異,接下來我們細看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以及敬君弘和呂世衡的表現。

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剛好走到臨湖殿,發現不對勁,立馬掉頭回府,李世民很快下令擊殺,李元吉看見之後用弓箭射李世民,但是連續三次都沒有成功,而後李世民一件射殺了李建成。而李元吉很快追上了李世民,用弓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好在尉遲敬德一箭將其射殺。

翊衛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聽聞李建成被殺,立刻率精兵兩千前往玄武門,他認為自己受了李建成的恩惠,此時又怎麼能逃跑,精兵殺來,這是敬君弘看清形勢,想要率兵迎戰,但是被人阻止,意思是靜觀其變,看看形式如何再決定幫助哪邊?然而敬君弘並未聽從,而是與呂世衡二人率兵進行抵抗,他們認為李世民勝券在握,然而他們二人都在這場戰鬥中身亡。

接下來再看看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起到的作用?

常何很早就跟隨李密擊殺過隋朝大將張須陀,後來投靠了王世充,藉著有跟隨李建成前往河北討伐劉黑闥,看這種情況很明顯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並且李建成經常探望常何,李建成自然是沒這些遠見,是魏徵極力勸諫李建成與常何結交,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常何還是被李世民給策反了。李世民在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前,曾暗訪常何,期間說了什麼並未記載,只是說常何聽了李世民的言語,自己分析利弊,最終決定幫助李世民。

常何的幫助非常關鍵,那就是等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常何立刻將玄武門關閉,使得太子黨和齊王黨的手下一個都進不來,給李世民省下不少麻煩事,直接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那麼這三人在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他們的下場如何?

前面提到,敬君弘和呂世衡在戰鬥過程中去世,據說李世民當時非常痛心,即使是後期也經常唉聲嘆氣,要大賞他們二人並照顧他們的家屬。李世民追封敬君弘為左屯衛大將軍(與宰相平級);呂世衡為右驍衛將軍(比宰相官職低一點);

而常何就瀟灑了,在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世民大為讚賞,這也算是成功的關鍵,常何先是被封為太中大夫,之後又擔任了涇州刺史、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資州刺史、黔州刺史等諸多官職,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封賞常何的父親為官,可惜他父親還沒上任就去世了,李世民親自派人前去弔唁,常何可以說是三朝元老,李治在位時期他還在世,直到公元653年,常何因病去世,享年6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