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還要下跌15%至30%?

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僅僅在三年前,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血液製品大型生產企業,因炒股賺的盆滿缽盈、自身股價半年翻番。但如今,公司前三季度炒股就虧損高達11億元,連續10個跌停,10天市值蒸發630億元。

11月20日,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萊士)控股股東萊士中國,及其一致行動人科瑞金鼎12月19日分別遭被動減持25萬股、100萬股。當日上海萊士跌停,報收6.81元/股,跌倒了歷史最低點。

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88年成立的中外合資血液製品大型生產企業,2008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之一。

12月21日,上海萊士開盤上漲,截至收盤,股價為7.02元/股,上漲3.08%。其實早在12月20日下午2點至3點之間,已經出現了買入力量。有投資者對時間財經介紹,這是有資金在“撬板”,雖未撬開,或預兆著今天大概率會上漲。

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但業內常識是,超跌反彈股一兩日的行情完全說明不了問題。某長期關注股票市場的分析師告訴時間財經,“風險並未沒有完全釋放,估計還有15%至30%的跌幅”。

都是炒股惹的禍

公司2015年初嘗試證券投資。公司董事會決定,2015年擬使用自有資金10.00億元用於風險投資,使用期限為2年。這一年,公司實際投入8.74億元用於證券投資,據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當年投資收益8.75億元。

如此高的投資回報,上海萊士被業內稱為“股神”。不僅買中的股票在漲,上海萊士自己的股票也餵飽了一批投資者。上海萊士股價一路從2015年初的45.62元/股飆升至8月最高點89.5元/股,8個月時間漲幅近一倍。

在炒股嚐到甜頭後,2016年,上海萊士將投資額度上限提升至40億元,使用期限擴展至3年。2016年公司在已有16.13億股票初始投資成本的情況下,再投入9.3億元,當年包括股票收益在內的總投資收益為8.29億元。2015年和2016年的非經常性損益佔淨利潤的比例分別高達47%、56%。

公司的股票投資主要押寶在萬豐奧威和興源環境兩隻股票。萬豐奧威從2015年年初的27元/股,半年漲至76元/股,漲幅高達181%,興源環境從2015年初的47元,不到半年漲至120元/股,漲幅高達155%。

可進入2018年後,股市行情急轉直下。興源環境先是迎來了停牌後的九跌停,後公司董事長辭職,控股股東興源控股質押股份觸及興源環境平倉線被部分強行平倉。自7月2日復牌以來,股價累計下跌近七成。

無獨有偶。萬豐奧威同樣遭遇暴跌,從2015年年中的76元/股,一路下行至7元/股左右。而上海萊士連續補倉近2億元,可謂損失慘重。

2018年三季報顯示,上海萊士投資收益虧損20.07億元。比前3年投資收益總和18.47億還多。投資虧損導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46億元。公司稱,“由於資本市場波動,公司證券投資產生較大損失,這是導致淨利潤虧損的主因。”


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12月7日,公司復牌後遭遇10個一字版跌停,市值蒸發630億元。已有的下跌幅度是否已經釋放完炒股虧損的利空呢?

從簡單的數據分析看,公司投資虧損和收益之差並不大,而且公司經過連續跌停已經達到公司股價歷史最低點,黴運似乎已經夠了。

部分市場分析人士卻認為,“連續跌停的股票,第一次開板往往都不是底,都有二次下探的過程。”上海萊士的利空並未完全釋放,關鍵在於上海萊士下跌之後的市值仍有349億元,普通資金很難接盤,只能尊重市場情緒。

“蛇吞象”併購

除了愛炒股,公司還是停牌“釘子戶”。上海萊士今年2月22日開始重組停牌, 11月6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稱將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長期停牌之後。大批以停牌護盤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復牌。停牌近10個月的上海萊士在12月7日復牌。

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12月7日復牌當日,上海萊士提出近400億元的重組預案,若此次交易能夠順利完成,將有利於上海萊士充分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同時有望成為今年A股醫藥海外併購最大一單。

上海萊士(002252.SZ)本次擬重組的是兩筆資產均位於境外。一家是西班牙基立福(Grifols)的全資子公司GDS,該公司已有70多年曆史,是一家專業從事免疫檢測設備和試劑生產的血液檢測公司。主要業務涵蓋輸血醫療中的核酸檢測、免疫抗原和血型檢測,是全球輸血醫療行業的龍頭。

另一家是天誠(德國)製藥控股股份公司(簡稱天誠德國),其下屬經營主體為Biotest。Biotest是一家全球性產業鏈血液製品公司,於1987年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主營業務為血漿採集以及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

上海萊士表示,重組GDS將會增強公司在血液檢測市場的實力,彌補國內血液檢測行業產品和技術的不足,而收購Biotest,則可形成與上市公司之間採漿能力、血液製品產能的互補。

雖業務協同,但業內也普遍表示質疑,質疑的關鍵在於,重組所需金額為400億元,而上海萊士2017年度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144.55億元,遠小於此次收購交易的作價,可謂典型的“蛇吞象”。

因此,根據《重組管理辦法》,本次交易屬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需提交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但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需要上海萊士再次召開董事會審議重組正式方案時予以明確。

不應忽視的是,天誠德國公司和GDS公司兩項資產都在海外,存在諸多審批及經營困難。並且,上海萊士現階段並無海外拓展經驗,2017年,公司主要營收來自華東和華南地區。

由於無法通過人工合成的方式進行生產,只能自生,因此併購重組非常適合血液製品公司的發展。但是上海萊士在併購中未能很好控制其商譽,給公司留下隱患。截至2018年9月末,上海萊士商譽高達57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49.4%,也就是說,公司資產的一半是商譽。

主營業務存隱患

剔除投資收益的影響,只看公司主營產品的財務信息,上海萊士也並未給出一個好的答案。縱觀上海萊士過去9年的財務信息,公司毛利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7年扣非淨利潤6.15億元,較上一年的8.99億元由有較大幅度減少。今年8月份,上海萊士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持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不確定性。


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扣非淨利潤下降的同時,利潤的現金保障也有較大跌幅。從2015年至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佔扣非後淨利潤的比重逐漸下降,分別約為111.73%、70.97%和43.09%,這說明,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值的現金保障越來越小。

公司的運營能力指標也有變差的趨勢。公司的總資產週轉率從9年前的0.47次,下降到2017年只有0.14次。同為血液製品行業,且市值和產品與上海萊士相仿的華蘭生物,其總資產週轉率也有下降,但下降幅度為36%,遠低於上海萊士總資產週轉率下降的70%。

上海萊士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從2009年的19.34天逐年上升,2017年更是陡然提升到123.48天,遠高於華蘭生物的81.11天。公司存貨週轉天數也從2009年的296.29天,增長到2017年的503.39天。

研發代表了公司未來的潛力。時間財經通過對比上海萊士和華蘭生物通過近3年年報發現,前者研發投入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百億上海萊士10跌停蒸發630億 欲400億“蛇吞象”兩家外企


銀河證券研報表示,2010年至2015年中國血液製品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2%。2015年中國血液製品市場規模達到165億元,未來5年血液製品作為稀缺資源將維持高景氣,預計2016年至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0%,在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0億元。5年黃粱一夢後,上海萊士迴歸主業是否能進一步夯實行業地位,奪取更大的市場,還有待時間檢驗。(時間財經 陳世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