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因為原來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被天文學家降級為矮行星,而不再是行星了。下面具體給你說說因由。

因為隨著更高精望遠鏡的發明,科學家們在柯伊伯帶發現了很多類似冥王星的天體。如果都計入的話,太陽系就將有幾十大甚至幾百大行星了。於是科學家們對行星的定義進行了更為嚴格的修正。

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下面來看看行星的定義,究竟什麼樣的天體才能被稱之為行星:

1、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得引力將自身擠壓成球體。

2、必須圍繞自己的母恆星公轉,你不能把圍繞行星公轉的衛星計算在內,也不能把沒有自己母恆星的遊蕩天體計算在內。這兩條定義是之前就一直存在的,已經存續了一個世紀了。

3、第三條是最為重點,是冥王星被降級的根本原因,這條就是前幾年新增加的定義。行星必須有足夠大的引力來吞吐碎片。其內在涵義是,如果你將一堆碎片丟入這個星球公轉的軌道內,如果這個星球的引力能將這些碎片拋出軌道範圍(原理先不說,反正引力是能將其平拋出的),或者在長達40億年裡依靠引力將這些碎片一一吞噬(為什麼是40億年,因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誕生時間就是40多億年,這條定義就是以我們的太陽系為標準的)。如果它做得到,它就是顆行星,如果它做不到,它就不能被稱之為行星。

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冥王星的公轉軌道內,都是柯伊伯帶的冰封碎片,而冥王星顯然已經繞日公轉40億年以上了。但是由於它自身的引力太小,還無法清除這些軌道內的障礙物。這也是柯伊伯帶矮行星的普遍特性,既質量足夠大、繞日公轉、無法清除軌道碎片,和其它已經能夠清除軌道碎片的八大行星完全不同。所以科學家們給柯伊伯帶這些天體一個新的歸類:矮行星。

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為什麼以前的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了?

行星必須能依靠自身引力清除公轉軌道內的所有障礙物,要麼拋出,要麼吞噬,總之它必須使得這個公轉軌道成為行星自己的“專用軌道”。這一定義非常重要,比如地球和金星現在都是行星,如果有一個外在得力將它們推入一個共用一個軌道之後,這兩顆星球就都不能被成為行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