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地球(Earth)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那人類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驅使著人類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佈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未知,永不停息。


在上一期,我們分別從基礎數據和科學假說介紹了離我們最近的金星,請查看, , 這一期,我們重新回到我們的母星,來看一下是否它真的和您認知中的一樣。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文章,請關注我們。

地球(Earth)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地球(Earth)

地球(Courtesy NASA/JPL-Caltech/CIRA)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CIRA)

命名:太陽系其他的行星都是以古羅馬和古希臘傳說中神靈的名字來命名的。然而地球(Earth)卻來自日耳曼語中的單詞“eor(th)e/ertha' and 'erde”意為大地,世界的語系由來,劃分和傳承也會在近期的專題性文章中給大家帶來。中文“地球”一詞普遍被認為出現在明朝末期的西學東漸時期。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說法來形容地球,也有人說古時人們稱地球為“地星”,但都無法考證。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地球(Earth)

地球氣溫變化

圖片版權(Courtesy NASA/JPL-Caltech AIRS Project)

數據: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4顆行星中體積最大的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中唯一一個存在生物的星球。地球半徑為6371公里,它距離太陽為1個天文單位(AU)(*天文單位的定義),約9300萬公里。陽光從太陽射出,大約500秒就可抵達地球。地球的大氣是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和1%的其他氣體(如氬氣,二氧化碳和氖氣)組成。 大氣會影響地球的長期氣候和短期的局部天氣,並使我們免受來自太陽的輻射。地球的體表平均溫度約為14攝氏度,但是近年來溫度都在逐年升高,2017年根據科學數據顯示,當年的地球溫度達14.9攝氏度。地球的平均溫度每升高0.5攝氏度,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地球強大的磁極也是保證人類生存的關鍵要素,地球的磁極可以使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束(太陽風)束縛在地球的磁場中,不會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而且被束縛的太陽風會扭曲成水滴狀,然後於地球兩極的空氣分子發生碰撞,產生極光。科學家認為地球的磁極大約每40萬年會反轉一次,這種反轉對人類的生存基本無害。只是那時候人類使用的羅盤會“抽風”長達幾個世紀。

​時間:地球的公轉週期約為365.25天,自傳週期越為23.9個小時。地球的旋轉軸相對於它的黃道面(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呈23.4度的夾角,這致使地球中有著季節的劃分。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地球(Earth)

23.4度黃道面夾角

圖片版權(By I, Dennis Nilsson, CC BY 3.0)

探索:人類的文明出現在這個星球上至少有9000年的歷史,從文明之初,人類就用各種方式來探索地球的一切。然而到目前為止,佔地球表面70%的海洋,人類對其的探索不超過5%( ),人類對於地底的探索不超過千分之2,目前人類挖掘的最深深度,位於俄羅斯科拉半島的科拉超深鑽孔,深度只達到了12262米。從地心到卡門界(Kármán line)這將近6500公里的區域中,人類的足跡只遍佈了不到千萬分之1。


好了,對於地球的星球屬性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滋養我們基因中的“好奇”,使我們的腳印踏遍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地方。請繼續留意本頭條號哦~(點贊,關注,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