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何特別提到民營銀行城商行農商行?

隨著金融政策不斷聚焦緩解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或將迎來更多利好政策,而過去靠資金業務野蠻生長的那些城商行、農商行等則將回歸服務地方經濟、中小企業的本源。

據新華社12月21日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迴歸本源。

發展民營銀行:對內金融開放

第一批5家民營銀行設立於2014年,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溫州民商銀行。第二批民營銀行於2016年底獲批,2017年陸續成立。此後便無新的民營銀行獲批成立。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7家民營銀行。

所謂社區銀行,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範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於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一般來說,社區銀行不提供人工現金服務,可通過自助設備辦理存取款業務,主要以從事銀行卡業務、辦理居民儲蓄、銷售理財產品、貸款業務諮詢等。社區銀行通常以社區支行開展業務。根據銀保監會數據庫,目前已有社區支行6099家,與此同時,1205家社區支行退出運營。

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認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金融體系結構調整,是指在以銀行為基礎的機構體系中,在存量的結構下,做增量的改革,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發揮直接融資體系和間接融資體系“雙管齊下”的作用。

何海峰告訴澎湃新聞,鼓勵設立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與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加大金融行業開放,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的背景相一致。金融開放不僅有對外開放,也有對內開放。鼓勵符合要求的、有資質的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成立中小銀行、民營銀行,是十分有意義的,一方面可以促進民營銀行中小銀行的快速發展,彌補大中型金融機構在支持基層、民營、小微、草根方面的不足,更好地服務民企、服務小微。另一方面優質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也是對民營資本的一種利好。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在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結構性問題明顯。主要表現為民營銀行發展嚴重不足,城商行、農商行和農信社發展錯位。我國目前的民營銀行受到的展業要求限制較多,民營銀行面臨吸儲難、放貸難等突出困境,同時還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等問題,下一步必須要在民營銀行設立門檻、展業環境等方面作出調整,促使民營銀行穩步做優。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告訴澎湃新聞,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既能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給我們日常金融帶來更多的便利,也有利於增加銀行業的競爭程度,更好地激發銀行業的活力。

城商行、農商行迴歸本源:服務當地經濟和中小企業

本次會議特別強調,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銀行的業務逐步迴歸本源。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系教授郭紅玉認為,所謂“迴歸本源”,即專注主業,更好迴歸服務實體經濟。

郭紅玉對澎湃新聞分析,我國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金融機構也一度出現熱衷於炒外匯等投機性業務的現象,由於其自身抗風險能力低,從事投機業務不僅會給自身經營帶來巨大的風險,也使中小企業融資雪上加霜。“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銀行都具有套利傾向,很多金融衍生品的出現就是為了獲得監管套利。由於金融機構的信譽通常比企業要好,所以,金融機構互相持有債務有利於銀行降低風險,但結果是貨幣在金融行業內部自我循環,而不能進入實體經濟形成有效投資,從長期看則會形成金融泡沫,帶來系統性金融風險。”郭紅玉說。

鍾輝勇表示,迴歸本源,意思是從這些銀行服務對象上來看,迴歸它們最初的定位,如城商行,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農商行、農信社也是類似。

何飛認為,目前地方性銀行存在脫離地方、熱衷規模擴張等現象,還有不少地方性銀行存在脫離放貸主業,熱衷資金套利的行為,這些都是不符合當前監管要求的行為,違背了當初成立時的初衷,不利於服務當地企業發展。因此,地方性銀行必須迴歸服務地方的初心,地方銀行業務必須迴歸服務實體的本源。

何海峰表示,中央強調回歸本源的目的,就是遏制過去某些地方銀行通過金融投資、通道業務、同業業務等快速擴張規模,而忽略對實體經濟貸款和扶持的行為。“中央的要求本意還是要求銀行要脫虛向實,告別自彈自唱。”何海峰說。

郭紅玉認為,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我國大多數城商行、農商行和農信社等中小金融機構還是在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但中小金融也確實存在準備金不足、業務風險大等現實困難,如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央行和監管部門能夠對中小銀行在準備金獲得、風險容忍等方面有一定的支持,這對中小銀行和中小企業都是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