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幅画是大清武将的真实模样,比照片还传神

在天津博物馆,珍藏着这样一幅肖像画,只见一名武士跨步站立,身穿金属软甲,头戴官帽,脚蹬黑色朝靴,挎弓带刀背箭,左手持矛背于身后,棱角分明,双目如炬,不怒自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朝武将的威风模样。这便是威名遐迩的《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

天津这幅画是大清武将的真实模样,比照片还传神

当今这幅珍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画像,在清朝时原本高悬于紫光阁。紫光阁是什么地方呢?它位于北京西苑中海的西岸,在明清时期是皇家演武的场所,到了清朝,皇帝还会在此亲自考试武进士。乾隆年间,为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乾隆曾多次派兵出征,每次军队凯旋,都会下令为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画像,并悬挂于紫光阁内,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据统计,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西域准回部告捷,绘制功臣像100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平定大小金川得胜,绘制功臣像100张;乾隆后期,绘制 “平定台湾”功臣像50张,绘制“平定廓尔喀”功臣30张,共计280张,统称为“紫光阁功臣像”。当然,此举并非乾隆皇帝的独创,古代帝王历来有绘制功臣肖像表彰其功绩惯例,像东汉初年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的“凌烟阁功臣像”等等。

天津这幅画是大清武将的真实模样,比照片还传神

让我们再把视线回到巴图鲁阿玉锡这幅画像,不禁会问,他当初是立下何等战功才能光荣登上这“紫光阁功臣像”榜?单看这威风凛凛的画像,就能真切感受到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庞大气势。当然,在当时阿玉锡也确实为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担任先锋,参加了伊犁平定准噶尔之战。他凭借空手夺枪的勇武,一马当先,率领24名骑兵前往侦查,乘夜色直捣达瓦齐大营,敌兵丢盔弃甲,溃如山倒。在此战中,擒获大小首领20余人,投降者6500人,清军大获全胜。阿玉锡得胜归来后,乾隆皇帝亲自接见,封他为散秩大臣,列入平准五十功臣之中,命人为其画像,并亲笔为其画像题赞。

天津这幅画是大清武将的真实模样,比照片还传神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一场浩劫,紫光阁面目全非,280张画像目前全世界仅存20多张,国内幸存的2张被珍藏于天津博物馆。《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这幅画像,不仅仅向人们展示了中西合璧的绘画技艺,更向人们传递了那种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歌书生万户侯”的好男儿气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