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500強裡的中國品牌,仍在“第三世界”但有逆襲機會

記者 | 劉怡君

在對全球2萬個知名品牌市場佔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進行評分後,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在美國紐約發佈了2018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國有38個品牌入選,在總量上排名第五。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學術院長齊夫·卡門(Ziv Carmon)認為,與中國13億人口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比,中國品牌顯然還處於“第三世界”。

此屆榜單中,亞馬遜、谷歌、蘋果榮獲前三甲。這份榜單已經連續發佈了15年。此次公佈的500強名單中,美國品牌佔據了223席,穩居品牌大國第一,是法國(排名第二)的5.5倍。雖然歐洲在2018年經濟整體低迷,但歐洲國家的超級品牌依然堅挺,德國、瑞士和意大利幾乎佔據了品牌大國第二陣營的大半江山。

大部分入選的中國品牌排名都在200名之外。坐席靠前的中國品牌,有國家電網(第30名)、騰訊(第39名)、海爾(第41名)、中國工商銀行(第43名)、華為(第58名)等,TOP20內不見中國品牌的身影。

在齊夫·卡門看來,美國品牌的持續強大,得益於它在技術和專業知識領域積累了大量資源與人才,在品牌的開發、管理與強化方面也投入了鉅額資金。同時他也提出,中國品牌正在進行積極轉變,未來仍有逆襲的機會。

中國平安從去年的第231名,大幅晉升到今年的179名,成為了500強榜單中上升第二快的品牌。中國航天科工(CASIC)、恆力(Hengli)、臺積電(TSMC)由於2018年在各自領域成績斐然,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得到提升,成為了首次進榜的“黑馬”。

在“黑馬”陣營中,美國品牌依然是主要力量,在33個名額中佔據了10個。排名最高的“黑馬”是瑞典品牌Spotify,這家音樂服務平臺儘管年紀輕輕,但發展十分迅猛,全球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7億,其中付費用戶達到了7000多萬。荷蘭繽客(Booking)、法國施耐德(Schneider)、英國葛蘭素史克(GSK)等知名品牌都是首次入榜。

新晉者來勢洶洶,遭遇“跌落”的品牌也不在少數。

曾經的時裝界銷量霸主GAP,由於沒有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銷售額連續下滑,成為今年排名跌落最多的品牌輸家。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受累於中小零部件企業倒閉的危機,直接下降了38個座次。優步(Uber)因其收購交易違反競爭法,再加上網約車惡性安全事件,其品牌價值大打折扣,排名繼續下滑。玩具反斗城(Toys "R" Us)因難以跟上消費者行為和兒童娛樂方式的變化,在2018年清算關店,最終跌出榜單。

品牌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世界品牌實驗室發現,2018年度世界品牌500強的平均年齡為100.14歲,相比去年的100.19歲略有下降。

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惠廷頓(Richard Whittington)表示:“有影響力的品牌的平均年齡正逐漸下降。在21世紀,品牌通過創新才能脫穎而出,而非依靠品牌年齡的積累。成功品牌的建立規則完全不同了,新規則為中國品牌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世界品牌500强里的中国品牌,仍在“第三世界”但有逆袭机会
世界品牌500强里的中国品牌,仍在“第三世界”但有逆袭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